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空域相关的优化阈值函数滤波算法及其虚拟实现 被引量:1
1
作者 王萍 郭翠双 +1 位作者 陶陈彬 张敬海 《天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76-482,共7页
基于静态小波变换,将小波系数间的相关性应用于阈值滤波,提出并虚拟实现了基于空域相关的优化阈值函数滤波算法.在构造出基于空域相关的显著性函数和基于显著性函数的阈值滤波过程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空域相关的优化阈值函数,并把极小... 基于静态小波变换,将小波系数间的相关性应用于阈值滤波,提出并虚拟实现了基于空域相关的优化阈值函数滤波算法.在构造出基于空域相关的显著性函数和基于显著性函数的阈值滤波过程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空域相关的优化阈值函数,并把极小化广义交叉验证得到均方差意义下的最优阈值用于该优化阈值函数.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基于空域相关的优化阈值函数滤波算法不仅能够有效去除噪声,而且也能完好地保留信号的重要特征,适用范围宽,滤波效果好,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噪声和谐波,具有良好的滤波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态小波变换 广义交叉验证 优化阈值函数 虚拟实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神经网络的自动驾驶模型及其虚拟实现 被引量:1
2
作者 陈波 尹朝庆 卢苇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8期185-187,共3页
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自动驾驶控制模型,并利用计算机虚拟技术模拟实现车辆的运行环境及其运行行为,并对自动驾驶控制模型进行了测试。试验表明这种自动驾驶模型能有效地指挥车辆的驾驶。
关键词 神经网络 自动驾驶模型 虚拟实现 运动学模型 虚拟道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臂自适应神经网络控制虚拟实现 被引量:2
3
作者 陈水金 吴玉香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0-53,56,共5页
针对机械臂自适应神经网络控制效果不能直观显示的问题,在深入研究各种虚拟仿真,可视化仿真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ADAMS和MATLAB的虚拟样机联合仿真方法。采用该方法对三自由度机械臂进行动态仿真,首先在ADAMS中建立机械臂模型,然... 针对机械臂自适应神经网络控制效果不能直观显示的问题,在深入研究各种虚拟仿真,可视化仿真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ADAMS和MATLAB的虚拟样机联合仿真方法。采用该方法对三自由度机械臂进行动态仿真,首先在ADAMS中建立机械臂模型,然后在MATLAB中实现自适应神经网络控制器和机械臂终端轨迹的设计,最后进行联合仿真。仿真结果非常直观地显示了机械臂的动态控制过程和控制器各参数的实时变化情况,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为机械臂的复杂控制算法的仿真研究提供了新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臂 神经网络控制 虚拟实现 联合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博览园虚拟实现三维视觉展示系统研究
4
作者 吴珊丹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7-29,33,共4页
为了降低农业博览园在展示过程中容易出现图像数据晃动的情况发生,设计一款农业博览园虚拟实现三维视觉展示系统。硬件系统使用了三维视觉质交器进行三维展示,引入计算展示边缘算子,对虚拟展示进行三维构建完成视觉三维体验,建立视觉展... 为了降低农业博览园在展示过程中容易出现图像数据晃动的情况发生,设计一款农业博览园虚拟实现三维视觉展示系统。硬件系统使用了三维视觉质交器进行三维展示,引入计算展示边缘算子,对虚拟展示进行三维构建完成视觉三维体验,建立视觉展示模型,对农业博览园进行三维虚拟构建,提升视觉的感官效果以及3D效果。实验结果证明,设计的农业博览园虚拟实现三维视觉展示系统能够进行高仿真的三维视觉展示,展示过程没有图像晃动以及数据跃迁,能够增加真实的三维体验感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博览园 虚拟实现技术 图像晃动 三维视觉 展示系统 边缘算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Cult3D技术虚拟实现飞机增雨机载新设备的应用与展望
5
作者 杨增梓 陈祺 +1 位作者 张建辉 张久林 《现代农业科技》 2016年第9期226-228,共3页
Cult3D作为窗口型软件环境下的虚拟实现平台,以及其使用简捷、应用广泛、效果精美的特点,被众多展示系统所采用。应用三维软件将机载设备按实际结构与尺寸建模,实现仿真互动,足不出户就可以学习、了解、操作和展示增雨作业新设备的原理... Cult3D作为窗口型软件环境下的虚拟实现平台,以及其使用简捷、应用广泛、效果精美的特点,被众多展示系统所采用。应用三维软件将机载设备按实际结构与尺寸建模,实现仿真互动,足不出户就可以学习、了解、操作和展示增雨作业新设备的原理及应用。Cult3D的跨平台特点,方便展示在不同的平台,结合工作需要,并对未来展示与应用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建模 虚拟实现 CULT3D 飞机机载增雨作业 新设备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电分流阻尼的虚拟实现 被引量:2
6
作者 李宁 程礼 《空军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9-63,共5页
提出压电分流阻尼技术的虚拟实现方法,用主动控制的方法来真实地模拟被动压电分流阻尼器的效果。利用压电分流阻尼系统的动力学基本方程设计反馈控制器,建立相应于LR串联分支电路的反馈控制结构,整个闭环控制系统稳定或渐进稳定。虚拟... 提出压电分流阻尼技术的虚拟实现方法,用主动控制的方法来真实地模拟被动压电分流阻尼器的效果。利用压电分流阻尼系统的动力学基本方程设计反馈控制器,建立相应于LR串联分支电路的反馈控制结构,整个闭环控制系统稳定或渐进稳定。虚拟实现方法避免了大电感的要求,可以在线调节电感和电阻的数值以适应环境的变化,克服了物理压电分流阻尼器的两大缺陷。数值仿真结果表明,虚拟实现方法能够有效地控制连续结构的振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电材料 压电分流阻尼 分支电路 振动控制 虚拟实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图象绘制的虚拟现实系统环境 被引量:31
7
作者 蔡勇 刘学慧 吴恩华 《软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0期721-728,共8页
虚拟现实的一个重要目标是使用计算机生成逼真的视觉世界,使用户可以对虚拟世界的客体进行交互式考察.虚拟现实的实现有两种方法.传统上,用三维图形学的方法实行建模和绘制.此方法需要繁琐的建模和昂贵的专用绘制硬件,而且图形绘... 虚拟现实的一个重要目标是使用计算机生成逼真的视觉世界,使用户可以对虚拟世界的客体进行交互式考察.虚拟现实的实现有两种方法.传统上,用三维图形学的方法实行建模和绘制.此方法需要繁琐的建模和昂贵的专用绘制硬件,而且图形绘制的质量和场景的复杂性受到很大的限制.基于图象的绘制是实现虚拟现实系统的一种新方法.它克服了三维图形方法的缺点.本文在总结已有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一个实现基于图象绘制的虚拟现实系统模型,并据此模型实现一个实验系统及相应的图象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实现 图象绘制 图象拼接 计算机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abVIEW的暂态电路虚拟实验分析 被引量:8
8
作者 齐超 张磊 +2 位作者 张渤晗 全勇 王泽松 《电测与仪表》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39-44,共6页
电路的暂态过程是电路从一种稳态变化到另一种稳态的过渡过程,其研究对预防换路过程中产生的过电压和过电流,甚至利用其产生特定波形的电信号都具有重要意义。针对电路理论分析中由开关断开或闭合及元件参数变化引起的看不见摸不着的电... 电路的暂态过程是电路从一种稳态变化到另一种稳态的过渡过程,其研究对预防换路过程中产生的过电压和过电流,甚至利用其产生特定波形的电信号都具有重要意义。针对电路理论分析中由开关断开或闭合及元件参数变化引起的看不见摸不着的电路响应变化,利用Lab VIEW软件平台完成了暂态电路的仿真设计,虚拟实现了一阶暂态电路分析和不同电源模式下二阶暂态电路的仿真设计。通过自定义控件的方式,用户不但可以方便快捷地搭建电路模型,还可通过变化控件值直接改变电路参数,由此产生的响应变化随即以数值、波形或表格等形式直观地显示在界面上,从而加深了对电路定理和规律的理解和掌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BVIEW 暂态电路 仿真研究 虚拟实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NURBS表达的主船体虚拟分舱及舱容计算(英文) 被引量:5
9
作者 陆丛红 林焰 +1 位作者 纪卓尚 李光民 《船舶力学》 E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35-443,共9页
在船体曲面、甲板面NURBS表达和内底内壳多面体表达,有效的平面与曲面求交算法和几何特性计算方法基础上,给出了任意形状舱室的舱容计算方法。根据围闭舱室的几何元素(舱壁、甲板、船体曲面或内底和内壳)不同,将舱室分为12种基本形状,... 在船体曲面、甲板面NURBS表达和内底内壳多面体表达,有效的平面与曲面求交算法和几何特性计算方法基础上,给出了任意形状舱室的舱容计算方法。根据围闭舱室的几何元素(舱壁、甲板、船体曲面或内底和内壳)不同,将舱室分为12种基本形状,只需要船体曲面的型值信息、舱壁位置或折点信息以及内底和内壳的折点位置信息,即可进行参数化虚拟分舱和舱容计算,避免繁琐的舱室型值信息的人工输入,减少人工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该方法可以计算任意液面包括任意倾斜液面下的舱容,计算结果精确,方法简洁,为船舶3D参数化设计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舱 舱容 参数化设计 虚拟实现 船体曲面 NURBS CA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女性胸形建模方法与实现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建萍 张渭源 《针织工业》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28-30,共3页
描述了一种新型的三维女性胸形虚拟实现方法。充分利用三维人体扫描技术,在构造B样条曲面基本模型的基础上,运用基于Dirichlet图形的赋以权重变量的自由变形技术,虚拟展现各种女性胸部形态,为文胸业实现以人为本度身设计理念垫定了良好... 描述了一种新型的三维女性胸形虚拟实现方法。充分利用三维人体扫描技术,在构造B样条曲面基本模型的基础上,运用基于Dirichlet图形的赋以权重变量的自由变形技术,虚拟展现各种女性胸部形态,为文胸业实现以人为本度身设计理念垫定了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胸形 三维扫描 三维建模 曲面造型技术 自由变形 虚拟实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制图CAI系统的虚拟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安 刘溪涓 蒋寿伟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24-25,共2页
在制图教学中 ,模型是提高学生读图能力的重要工具。虚拟模型是通过在Internet或In tranet上发布虚拟模型室主页 ,使学生可以随时访问 ,随时浏览 ,使网上教学成为可能。其设计思路和实现手段对开发其他网上CAI系统同样具有很大的推广价值。
关键词 虚拟模型 虚拟实现技术 制图教学 CA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3D和VIRTOOLS的煤矿安全行为模拟 被引量:16
12
作者 高红森 栗继祖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06-109,共4页
把虚拟实现技术与煤炭安全生产相结合,建立煤矿工人安全行为仿真系统。通过电脑软硬件设备,根据煤矿地层数据、巷道数据和图像模拟出包括煤矿各种自然实体和人工实体在内的三维空间,使用户在其中可以自然地与各种虚拟实体进行交互,通过... 把虚拟实现技术与煤炭安全生产相结合,建立煤矿工人安全行为仿真系统。通过电脑软硬件设备,根据煤矿地层数据、巷道数据和图像模拟出包括煤矿各种自然实体和人工实体在内的三维空间,使用户在其中可以自然地与各种虚拟实体进行交互,通过三维可视化的操作,可使工人熟悉井下环境、了解危险源、掌握安全行为,最终实现行为的规范化。开发使用的虚拟现实技术是一个最新交互虚拟平台。开发人员通过直觉式图形开发界面,可以建构出复杂的互动应用程序,可同时满足无程序背景的设计人员以及高阶程序设计师的需要,与建模软件3DS MAX结合,在计算机上实现煤矿工人安全行为的模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 虚拟实现技术 建模软件 安全行为 煤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isual fatigue relief zone in an extra-long tunnel using virtual reality with wearable EEG-based devices 被引量:9
13
作者 LI Xiao-jun LING Jia-xin SHEN Yi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1年第12期3871-3881,共11页
Long-time driving and monotonous visual environment increase the safety risk of driving in an extra-long tunnel.Driving fatigue can be effectively relieved by setting the visual fatigue relief zone in the tunnel.Howev... Long-time driving and monotonous visual environment increase the safety risk of driving in an extra-long tunnel.Driving fatigue can be effectively relieved by setting the visual fatigue relief zone in the tunnel.However,the setting form of visual fatigue relief zone,such as its length and location,is difficult to be designed and quantified.By integrating virtual reality(VR)apparatus with wearable electroencephalogram(EEG)-based devices,a hybrid method was proposed in this study to assist analyzers to formulate the layout of visual fatigue relief zone in the extra-long tunnel.The virtual environment of this study was based on an 11.5 km extra-long tunnel located in Yunnan Province in China.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use of natural landscape decoration inside the tunnel could improve driving fatigue with the growth rate of attention of the driver increased by more than 20%.The accumulation of driving fatigue had a negative effect on the fatigue relief.Th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the optimal location of the fatigue relief zone was at the place where driving fatigue had just occurred rather than at the place where a certain amount of driving fatigue had accumula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irtual reality visual environment driving fatigue extra-long tunnel EEG-based devi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isualization of flatness pattern recognition based on T-S cloud inference network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秀玲 赵亮 +1 位作者 臧佳音 樊红敏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2期560-566,共7页
Flatness pattern recognition is the key of the flatness control. The accuracy of the present flatness pattern recognition is limited and the shape defects cannot be reflected intuitively. In order to improve it, a nov... Flatness pattern recognition is the key of the flatness control. The accuracy of the present flatness pattern recognition is limited and the shape defects cannot be reflected intuitively. In order to improve it, a novel method via T-S cloud inference network optimized by genetic algorithm(GA) is proposed. T-S cloud inference network is constructed with T-S fuzzy neural network and the cloud model. So, the rapid of fuzzy logic and the uncertainty of cloud model for processing data are both taken into account. What's more, GA possesses good parallel design structure and global optimization characteristics. Compared with the simulation recognition results of traditional BP Algorithm, GA is more accurate and effective. Moreover, virtual reality technology is introduced into the field of shape control by Lab VIEW, MATLAB mixed programming. And virtual flatness pattern recognition interface is designed.Therefore, the data of engineering analysis and the actual model are combined with each other, and the shape defects could be seen more lively and intui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ttern recognition T-S cloud inference network cloud model mixed programming virtual reality visual recogni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