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第3代双源CT虚拟单能量成像去除腰椎金属内固定伪影的效果评估
被引量:
10
1
作者
邓凯
杨海涛
+4 位作者
吴雄
蒋博
孙剑宁
颜敏
梅习龙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58-363,共6页
目的:评估双源CT虚拟单能量成像对腰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后腰椎金属伪影的去除效果.方法:对40例腰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后患者使用Force双源CT行双能量扫描复查,并将图像进行标准线性融合(M_0.6)、FAST DE、虚拟单能量图像重建6组(虚...
目的:评估双源CT虚拟单能量成像对腰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后腰椎金属伪影的去除效果.方法:对40例腰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后患者使用Force双源CT行双能量扫描复查,并将图像进行标准线性融合(M_0.6)、FAST DE、虚拟单能量图像重建6组(虚拟能级为40~190 keV,间隔为30 keV)共8组.分别对8组图像的主观质量按照4分法评分.使用Friedman(M)检验评价8组图像的主观质量评分之间差异;用Kappa检验评价主观评分的一致性;客观评分为有、无伪影层面腰大肌CT值,并对其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130 keV及160 keV图像主观评分明显优于其他组重建图像(P<0.01),其中130 keV图像评分均值显著高于160 keV图像(P<0.01);130 keV图像中腰大肌CT值,在有、无伪影层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双源CT虚拟单能量重建技术可以减少腰椎内固定金属伪影,得到高质量的重建图像,最佳成像条件为130 keV单能量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3代双源CT
双
能量
虚拟单能量技术
金属内固定
伪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第三代双源CT的豆纹动脉成像质量改进研究
2
作者
王立
詹松华
+7 位作者
谭文莉
龚志刚
丁晓青
侯逸轩
龚姝卉
成建明
吴浤湧
杨玉婵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93-298,共6页
目的:探讨通过优化第三代双源CT扫描参数及后处理方法改善豆纹动脉的显示效果。方法:纳入符合标准的100名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50人,男28,女22)和优化组(50人,男29,女21)。常规组采用Care Dose 4D自动管电流,造影剂注射速率为6.0 mL/s,...
目的:探讨通过优化第三代双源CT扫描参数及后处理方法改善豆纹动脉的显示效果。方法:纳入符合标准的100名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50人,男28,女22)和优化组(50人,男29,女21)。常规组采用Care Dose 4D自动管电流,造影剂注射速率为6.0 mL/s,图像重建卷积核为Hv49,锐利度3,采用M0.6(80 kV的60%与150 kV的40%)重建标准线性图像;优化组采用450 mA管电流,图像重建卷积核为BI57,采用VMI+技术重建40 keV图像的方案,余参数同常规组。以信噪比(SNR)、对比度噪声比(CNR)和豆纹动脉的显示数量作为客观图像质量评价指标;以利克特量表评分作为主观图像质量评价指标。结果:优化组图像的SNR、CNR、主观评分均高于传统组(P<0.01)。优化组的豆纹动脉显示数量为(7.46±1.50)支,相较于传统组的(5.48±1.16)支显示更多(P<0.01)。结论:通过第三代双源CT调整管电流、提高造影剂注射速率、选择锐利的卷积核与VMI+技术在提升了豆纹动脉对比度的同时减少了图像噪声,对豆纹动脉的显示效果相较于传统扫描参数及重建方法,图像质量有明显提升。这对豆纹动脉情况的早期评估具有重要作用,可为脑卒中的病因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提供重要的影像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纹动脉
双
能量
CT
虚拟单能量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第3代双源CT虚拟单能量成像去除腰椎金属内固定伪影的效果评估
被引量:
10
1
作者
邓凯
杨海涛
吴雄
蒋博
孙剑宁
颜敏
梅习龙
机构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放射科
出处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58-363,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671671)
文摘
目的:评估双源CT虚拟单能量成像对腰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后腰椎金属伪影的去除效果.方法:对40例腰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后患者使用Force双源CT行双能量扫描复查,并将图像进行标准线性融合(M_0.6)、FAST DE、虚拟单能量图像重建6组(虚拟能级为40~190 keV,间隔为30 keV)共8组.分别对8组图像的主观质量按照4分法评分.使用Friedman(M)检验评价8组图像的主观质量评分之间差异;用Kappa检验评价主观评分的一致性;客观评分为有、无伪影层面腰大肌CT值,并对其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130 keV及160 keV图像主观评分明显优于其他组重建图像(P<0.01),其中130 keV图像评分均值显著高于160 keV图像(P<0.01);130 keV图像中腰大肌CT值,在有、无伪影层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双源CT虚拟单能量重建技术可以减少腰椎内固定金属伪影,得到高质量的重建图像,最佳成像条件为130 keV单能量重建.
关键词
第3代双源CT
双
能量
虚拟单能量技术
金属内固定
伪影
Keywords
third-generation dual-source CT
dual energy
virtual single energy spectrum technology
metal internal fixation
artifact
分类号
R445.3 [医药卫生—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第三代双源CT的豆纹动脉成像质量改进研究
2
作者
王立
詹松华
谭文莉
龚志刚
丁晓青
侯逸轩
龚姝卉
成建明
吴浤湧
杨玉婵
机构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影像医学科
出处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93-298,共6页
基金
上海市2022年度“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医学创新研究专项项目(22Y11910600)。
文摘
目的:探讨通过优化第三代双源CT扫描参数及后处理方法改善豆纹动脉的显示效果。方法:纳入符合标准的100名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50人,男28,女22)和优化组(50人,男29,女21)。常规组采用Care Dose 4D自动管电流,造影剂注射速率为6.0 mL/s,图像重建卷积核为Hv49,锐利度3,采用M0.6(80 kV的60%与150 kV的40%)重建标准线性图像;优化组采用450 mA管电流,图像重建卷积核为BI57,采用VMI+技术重建40 keV图像的方案,余参数同常规组。以信噪比(SNR)、对比度噪声比(CNR)和豆纹动脉的显示数量作为客观图像质量评价指标;以利克特量表评分作为主观图像质量评价指标。结果:优化组图像的SNR、CNR、主观评分均高于传统组(P<0.01)。优化组的豆纹动脉显示数量为(7.46±1.50)支,相较于传统组的(5.48±1.16)支显示更多(P<0.01)。结论:通过第三代双源CT调整管电流、提高造影剂注射速率、选择锐利的卷积核与VMI+技术在提升了豆纹动脉对比度的同时减少了图像噪声,对豆纹动脉的显示效果相较于传统扫描参数及重建方法,图像质量有明显提升。这对豆纹动脉情况的早期评估具有重要作用,可为脑卒中的病因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提供重要的影像依据。
关键词
豆纹动脉
双
能量
CT
虚拟单能量技术
Keywords
Lenticulostriate arteries
Dual-energy CT
Virtual monoenergetic imaging
分类号
R445.3 [医药卫生—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第3代双源CT虚拟单能量成像去除腰椎金属内固定伪影的效果评估
邓凯
杨海涛
吴雄
蒋博
孙剑宁
颜敏
梅习龙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
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基于第三代双源CT的豆纹动脉成像质量改进研究
王立
詹松华
谭文莉
龚志刚
丁晓青
侯逸轩
龚姝卉
成建明
吴浤湧
杨玉婵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