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虚拟区间映射和扰动可控的矢量地图可逆水印算法
1
作者 吴明康 奚旭 +1 位作者 杜景龙 康苏蒙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1-29,共9页
在大多数矢量地图可逆水印算法中,水印的宿主顶点之间往往存在强关联性,致使算法对顶点增删类的攻击不具有鲁棒性。针对上述问题,该文以量化索引调制为基础思想,结合伪随机映射算法,设计一种鲁棒性强且扰动可控的矢量地图可逆水印算法... 在大多数矢量地图可逆水印算法中,水印的宿主顶点之间往往存在强关联性,致使算法对顶点增删类的攻击不具有鲁棒性。针对上述问题,该文以量化索引调制为基础思想,结合伪随机映射算法,设计一种鲁棒性强且扰动可控的矢量地图可逆水印算法。首先,根据数据的精度容差构建虚拟区间作为水印的隐藏域,并利用容差限制顶点的移动范围;其次,利用要素内相邻顶点的参考距离作为伪随机种子,生成一个伪随机数计算水印信息,以此降低顶点间的相关性;最后,通过设置嵌入强度定义多个子区间,根据水印信息调制坐标点的子区间位置,实现大容量水印嵌入,并计算所有顶点的平均坐标值作为密钥,以确保水印可逆提取的准确性。实验结果显示,该算法对顶点增删、要素增删及地图裁剪、简化、平移、缩放等攻击具有很好的抵抗性,同时能确保扰动程度处于可控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矢量地图 可逆水印 虚拟区间映射 扰动控制 信息编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区间长度等分的疲劳损伤寿命预测模型
2
作者 翟银秀 叶南海 +2 位作者 蔡鹏 闫彩伟 王利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091-1094,共4页
现有疲劳损伤模型寿命计算存在着经验数据,计算结果的准确性有待提高。在疲劳载荷谱技术的基础上,将疲劳加载区间长度进行虚拟等分,根据MINER思想进行疲劳损伤寿命的计算。提出了基于区间长度虚拟等分的疲劳损伤寿命预测模型,并从理论... 现有疲劳损伤模型寿命计算存在着经验数据,计算结果的准确性有待提高。在疲劳载荷谱技术的基础上,将疲劳加载区间长度进行虚拟等分,根据MINER思想进行疲劳损伤寿命的计算。提出了基于区间长度虚拟等分的疲劳损伤寿命预测模型,并从理论层面和仿真分析试验两个方面加以证明和验证。算例表明:基于区间长度等分的疲劳损伤模型,寿命预测结果的准确与可信性得到了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疲劳载荷谱 损伤模型 虚拟区间长度等分 疲劳寿命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脉冲电容器贮存寿命虚拟样本回归预测法 被引量:2
3
作者 冯静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2542-2547,共6页
为了提高高压脉冲电容器贮存寿命的预测精度,根据其电容量随贮存时间延长而增大并最终导致电容器失效的规律,提出了基于自助方法和回归分析原理的等概率区间虚拟样本回归预测法。对某型400nF复合介质电容器10个产品8个月的测量数据进行... 为了提高高压脉冲电容器贮存寿命的预测精度,根据其电容量随贮存时间延长而增大并最终导致电容器失效的规律,提出了基于自助方法和回归分析原理的等概率区间虚拟样本回归预测法。对某型400nF复合介质电容器10个产品8个月的测量数据进行分析,得到其贮存寿命服从正态分布,贮存可靠度要求为0.8时,有效贮存寿命为85个月。10个原始样本回归得到的贮存寿命置信区间宽度为27.192,而采用虚拟样本方法(样本数N=100)得到的可靠贮存寿命置信区间宽度为4.444。等概率区间虚拟样本回归方法,可以大大提高贮存寿命的预测精度,并且当虚拟样本数量增至>1500时,贮存寿命的预测精度基本保持不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脉冲电容器 贮存寿命预测 等概率区间虚拟样本 性能退化建模 自助方法 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点线一体化的高速铁路通过能力计算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王宇强 方波 +1 位作者 魏玉光 韩学雷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9,共9页
在分析现有高速铁路通过能力计算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通过能力计算方法。将车站虚拟为一个区间,从而将计算车站通过能力转化为计算虚拟区间通过能力,实现高速铁路通过能力研究的车站区间一体化。在车站虚拟化的基础上,计算不同列... 在分析现有高速铁路通过能力计算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通过能力计算方法。将车站虚拟为一个区间,从而将计算车站通过能力转化为计算虚拟区间通过能力,实现高速铁路通过能力研究的车站区间一体化。在车站虚拟化的基础上,计算不同列车组的最小列车间隔时间,采用平均最小列车间隔法计算虚拟区间通过能力。通过比较各大型客运站所对应虚拟区间的通过能力,选其中最小者为该区段的通过能力。新方法可以更方便地处理跨线列车和车站各项作业对平均最小列车间隔时间的影响,也可以使运行图结构更加简单,从而简化计算过程。以京沪高速铁路为例,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点线一体化 虚拟区间 通过能力 最小列车间隔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