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虚拟传声器的有源噪声控制 被引量:2
1
作者 陈群挺 周亚丽 张奇志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62-65,共4页
研究虚拟传声器的有源噪声控制问题。该技术适用于控制区域不适合放置误差传声器的场合。将误差传声器置于控制区域之外,得到测量误差。采用前向差分预测算法预测控制区域内的残余误差信号,然后利用自适应LMS算法,得到最优的噪声控制滤... 研究虚拟传声器的有源噪声控制问题。该技术适用于控制区域不适合放置误差传声器的场合。将误差传声器置于控制区域之外,得到测量误差。采用前向差分预测算法预测控制区域内的残余误差信号,然后利用自适应LMS算法,得到最优的噪声控制滤波器。为了尽量消除预测中存在的误差,采用自适应变权值预测算法。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地抑制噪声,使控制区域内的噪声信号得到明显衰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学 有源噪声控制 虚拟传声器 仿真 前向差分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有源头靠系统中虚拟传声器技术的改进方法 被引量:2
2
作者 雷成友 徐健 李晓东 《应用声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93-301,共9页
对人头移动导致有源头靠降噪效果下降的问题进行了理论分析,得到了残余噪声的预测表达式,提出了一种通过设计次级通道模型改进虚拟传声器技术性能的方法。分析表明,人耳位置处降噪量取决于虚拟传声器方法中采用的次级通道模型与人头移... 对人头移动导致有源头靠降噪效果下降的问题进行了理论分析,得到了残余噪声的预测表达式,提出了一种通过设计次级通道模型改进虚拟传声器技术性能的方法。分析表明,人耳位置处降噪量取决于虚拟传声器方法中采用的次级通道模型与人头移动到不同位置处的真实次级通道之间的匹配程度。通过设计合理的次级通道模型,可有效扩大人耳获得有效降噪量的人头允许移动范围。仿真分析和实验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源噪声控制 有源头靠 虚拟传声器 次级通道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源降噪头靠中一种分布式虚拟传声器优化方法
3
作者 张锦惠 张芳杰 +2 位作者 徐健 郑成诗 李晓东 《应用声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85-595,共11页
有源降噪头靠系统中,远程虚拟传声器技术能够解决控制点处与误差传声器处降噪量不匹配的问题。在实际应用中,多通道虚拟传声器技术存在收敛速度慢和运算复杂度高等问题。针对这个问题,该文通过重新设计远程虚拟传声技术的离线优化过程,... 有源降噪头靠系统中,远程虚拟传声器技术能够解决控制点处与误差传声器处降噪量不匹配的问题。在实际应用中,多通道虚拟传声器技术存在收敛速度慢和运算复杂度高等问题。针对这个问题,该文通过重新设计远程虚拟传声技术的离线优化过程,提出一种分布式远程虚拟传声器技术优化方法。该方法将虚拟次级通路矩阵做对角化限制,同时对观测传递函数矩阵进行联合寻优,以实现一种分布式的更新算法。有源降噪头靠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能够有效降低远程虚拟传声器技术算法的运算复杂度,并且提升了算法的收敛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源降噪头靠 远程虚拟传声器技术 分布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戴式有源噪声控制系统的分区域优化方法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汪子荦 张锦惠 +2 位作者 张芳杰 郑成诗 李晓东 《信号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52-862,共11页
本文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头戴式有源噪声控制系统的有源降噪方法,结合虚拟传声器技术,并通过将水平面划分为多个子区域,实现人耳处对不同方向噪声的有效控制。初级声场传递函数的实际值与其估计值的偏差是影响头戴式有源噪声控制系统降噪... 本文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头戴式有源噪声控制系统的有源降噪方法,结合虚拟传声器技术,并通过将水平面划分为多个子区域,实现人耳处对不同方向噪声的有效控制。初级声场传递函数的实际值与其估计值的偏差是影响头戴式有源噪声控制系统降噪量的主要因素,因此需要优化一定角度范围内的初级声场传递函数。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最大化该区域最小降噪量的优化设计方法,将水平面划分为不同子区域,每个子区域分别使用对应的优化初级声场传递函数进行噪声控制。该方法减小了区域内初级声场传递函数的变化范围,有效提高了区域内的最小降噪量。实验结果验证了该噪声控制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有源噪声控制 虚拟传声器 头戴式有源噪声控制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声场下自适应LMS-VMT算法的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刘宋祥 陈仁文 +1 位作者 张宇翔 丁学宇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7-72,87,共7页
局部有源噪声控制(ANC)已得到广泛研究和应用,但其系统的降噪区域处于误差传声器附近,在实际应用场景中会受到较大限制。以自适应LMS虚拟传声器技术(LMS-VMT)为研究对象,以ANC系统产生的“静区”可以远离物理传声器为目标,使系统的实用... 局部有源噪声控制(ANC)已得到广泛研究和应用,但其系统的降噪区域处于误差传声器附近,在实际应用场景中会受到较大限制。以自适应LMS虚拟传声器技术(LMS-VMT)为研究对象,以ANC系统产生的“静区”可以远离物理传声器为目标,使系统的实用性得到提升。在次级声源的复杂近场环境下对LMS-VMT算法加以改进,同时研究传声器阵列最佳权重的离线辨识方法。在此基础上对系统进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的LMS-VMT算法使得局部ANC系统无论在理想声场中还是在复杂声场模型中都能在虚拟位置得到较好的降噪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学 局部噪声 虚拟传声器 自适应LMS-VMT算法 最优权重辨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动车组主动降噪技术的探索与应用 被引量:3
6
作者 高攀 董孝卿 +2 位作者 陈彪 蒋成成 田朋溢 《铁道机车车辆》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2-14,21,共4页
传统的高速动车组噪声控制多采用吸隔声、减振等被动降噪方法,对中高频噪声的控制效果明显。但通过传统方法降低低频噪声,往往受到限制并且效果不明显。主动噪声控制技术的应用可有效降低低频噪声,弥补被动噪声控制的不足。鉴于主动噪... 传统的高速动车组噪声控制多采用吸隔声、减振等被动降噪方法,对中高频噪声的控制效果明显。但通过传统方法降低低频噪声,往往受到限制并且效果不明显。主动噪声控制技术的应用可有效降低低频噪声,弥补被动噪声控制的不足。鉴于主动噪声控制在误差传感器附近形成安静区域的缺点,将虚拟传声器理论引入到主动噪声控制中,可进一步扩大主动噪声控制的应用范围。基于虚拟传感器技术的原理样机,经验证在实验室内可达到10~17dB的降噪效果,在高速动车组实际运行过程中达到约2.5dB的降噪效果,实际运行中效果并不特别明显,但相比其他算法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结合既有的研究成果,为提高动车组实际运行时的主动降噪效果需对客室内噪声来源、声场分布等特性做进一步的研究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列车噪声控制 主动噪声控制 虚拟传声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