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丧偶对我国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基于精神虚弱指数视角的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李阳 王振 曾智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63-669,共7页
背景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老年人丧偶率也在持续上升。丧偶作为人类生命历程中遭遇的最具压力的事件之一,其影响还涉及鳏寡者的精神健康和经济水平等层面。国内外关于丧偶对老年人心理健康影响的多项研究中,使用到的代理变量均... 背景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老年人丧偶率也在持续上升。丧偶作为人类生命历程中遭遇的最具压力的事件之一,其影响还涉及鳏寡者的精神健康和经济水平等层面。国内外关于丧偶对老年人心理健康影响的多项研究中,使用到的代理变量均是较为传统的指标,如主观幸福感、孤独感、抑郁水平等,且部分研究未考虑丧偶与健康状况之间存在的内生性问题。目的评估丧偶对我国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为制定我国丧偶老年人心理健康干预方案提供依据和参考。方法采用2018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库,筛选4694名60岁及以上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是否丧偶”将纳入的研究对象分为丧偶组(n=644)和未丧偶组(n=4050)。以精神虚弱指数为视角进行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的评判。运用倾向得分匹配(PSM)模型,采用Logit回归计算倾向值,并通过标准偏差变化、共同支撑条形图以及核密度分布进行稳健性检验,使用k近邻匹配、半径匹配与核匹配分析丧偶对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影响情况,并分别基于性别、户口类型和年龄段进行异质性检验。结果相比于未丧偶组,丧偶组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有所下降(P<0.05)。Logit回归模型结果显示,女性(OR=2.274,95%CI=1.917~2.698)、年龄(OR=0.975,95%CI=0.972~0.978)、中等教育水平(OR=0.618,95%CI=0.505~0.756)以及家庭月消费(OR=1.000,95%CI=1.000~1.000)与丧偶相关(P<0.05)。匹配后的稳健性检验效果良好,PSM结果显示,丧偶使精神虚弱指数明显升高(ATT值为0.054~0.055,P<0.05)。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丧偶对老年人精神虚弱指数的影响存在城乡和年龄段差异,但无明显的性别差异,其中丧偶对农村老年人的影响更为显著(ATT值为0.072~0.075,P<0.05),但对城镇老年人的影响不明显;对低龄段与高龄段老年人影响较为显著(ATT值分别为0.061~0.081,P<0.05;0.067~0.078,P<0.05),而对中龄段老年人的影响不显著。结论丧偶会对老年人心理健康会造成负面影响,该影响对不同老年群体来说存在差异,应重点关注农村地区和刚刚步入老年和处于晚年的丧偶老年人,并为其提供社会心理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丧偶 虚弱指数 心理健康 老年人 倾向得分匹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老年人虚弱指数与死亡风险及队列差异 被引量:16
2
作者 杨磊 王延涛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8-57,共10页
利用中国老年人健康长寿影响因素调查(CLHLS)2002-2011年跟踪调查数据,通过多种健康指标构建中国老年人虚弱指数,运用增长曲线模型和Cox等比例风险函数的研究方法,对中国老年人虚弱指数和死亡风险及其队列差异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发现... 利用中国老年人健康长寿影响因素调查(CLHLS)2002-2011年跟踪调查数据,通过多种健康指标构建中国老年人虚弱指数,运用增长曲线模型和Cox等比例风险函数的研究方法,对中国老年人虚弱指数和死亡风险及其队列差异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发现,女性虚弱指数比男性高,增长速度也比男性快,但是死亡风险比男性低;出生较晚的队列与出生早的队列相比,虚弱指数会更高,他们的增长程度更快;受教育程度高的老年人虚弱指数低,但是其增长速度却比受教育程度低的老年人要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弱指数 死亡风险 队列差异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人虚弱状态评估及其在康复医学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6
3
作者 张丽 黎春华 瓮长水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601-604,共4页
虚弱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是由年龄、生理功能、疾病状态、心理因素和社会保障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健康累计损失的结果。虚弱与老年人健康状态和死亡风险密切相关,可严重影响其工作和生活质量,加重社会和家庭负担。本文就虚弱的... 虚弱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是由年龄、生理功能、疾病状态、心理因素和社会保障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健康累计损失的结果。虚弱与老年人健康状态和死亡风险密切相关,可严重影响其工作和生活质量,加重社会和家庭负担。本文就虚弱的概念、评估方法、风险因素及其在国内外老年康复医学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弱 老年人 虚弱指数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老年人健康累计赤字指数及其效度分析 被引量:14
4
作者 顾大男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2-57,共6页
通过与国际研究比较,本文发现中国老年人健康累计赤字指数的年龄性别分布与其他国家非常相近。同时,基于中国老年人口健康长寿调查数据,本研究发现不同健康变量所建构的健康累计赤字指数的性别分布很一致,被访老人的某一特征与不同健康... 通过与国际研究比较,本文发现中国老年人健康累计赤字指数的年龄性别分布与其他国家非常相近。同时,基于中国老年人口健康长寿调查数据,本研究发现不同健康变量所建构的健康累计赤字指数的性别分布很一致,被访老人的某一特征与不同健康累计赤字指数之间的关系模式非常吻合,不同健康累计赤字指数与死亡之间的关系也很一致。这些结果充分揭示健康累计赤字指数的效度较好,且不同人口之间具有较高的可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健康累计赤字指数 虚弱 虚弱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重慢病老年人健康状况差异的分解研究:基于健康双因素的多层模型 被引量:9
5
作者 李欣茹 陈慧雯 +5 位作者 陈一鸣 薛本立 郑晓 石磊 陈亚光 张持晨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2138-2144,共7页
背景当前,国内针对多重慢病老年人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研究较为分散,难以从整体的视角给予全面的考量,且并未探究导致健康差异的因素贡献度大小,以至于现行的健康管理方案通常在多重慢病老年群体中效果不佳。目的通过引入健康双因素模型... 背景当前,国内针对多重慢病老年人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研究较为分散,难以从整体的视角给予全面的考量,且并未探究导致健康差异的因素贡献度大小,以至于现行的健康管理方案通常在多重慢病老年群体中效果不佳。目的通过引入健康双因素模型,了解多重慢病老年人健康的内外生因素及其贡献度大小,旨在为该群体制定精准健康管理方案提供实践依据。方法本文利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2018年数据,引入由Grossman健康生产函数发展而来的健康双因素模型(包括健康决定因素的内生因素和外生因素两个方面),首先使用Wilcoxon秩和检验分析不同性别下多重慢病老年人健康状况是否存在差异;其次采用OLS回归模型分析健康双因素模型对多重慢病老年人健康的影响机制;最后进一步使用夏普利值方法分解健康内外生因素对其健康的贡献度。结果OL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仍然饮酒、无控制疾病方式、对医疗服务满意、有较高的教育水平、有退休金、未利用医疗服务、参加免费健康体检、照顾孙辈子女、对子女关系满意等因素更有利于提升多重慢病老年人健康水平(P<0.05)。夏普利值分解结果显示,在全样本中社会经济地位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家庭健康支持、危害健康相关行为、疾病应对策略重要性次之,社会健康资源的影响最小。在性别亚组分析中,社会经济地位仍然是排位第一的因素;对于多重慢病老年男性来说,危害健康相关行为成为次重要的因素;对于多重慢病老年女性来说,疾病应对策略的重要性次之。结论多重慢病老年男性健康状况优于女性,社会经济地位是影响多重慢病老年人健康最重要的因素,家庭健康支持、危害健康相关行为、疾病应对策略、社会健康资源对男性和女性健康差异的贡献度大小各不相同,建议应根据不同的健康内外生因素各维度贡献度大小实施精准健康管理,以最大效益提升多重慢病老年人健康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慢病 健康双因素 虚弱指数 健康管理 夏普利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照料史、隔代照料对我国中老年人健康的影响——基于Harmonized CHARLS的研究 被引量:34
6
作者 陈英姿 孙伟 《人口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5-56,共12页
现代社会家庭规模以小型化和核心化为主,但不论农村还是城市,孩子的生养教化等功能仍由家庭承担,很多祖辈依然承担着照料孙辈的任务,隔代照料在现代社会仍发挥重要作用。隔代照料对照料者的健康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这种影响因“居住安排... 现代社会家庭规模以小型化和核心化为主,但不论农村还是城市,孩子的生养教化等功能仍由家庭承担,很多祖辈依然承担着照料孙辈的任务,隔代照料在现代社会仍发挥重要作用。隔代照料对照料者的健康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这种影响因“居住安排”而异,同时照料状态的转变,即照料角色的获取或退出、持续或中断等不同“照料史”的变化对照料者的健康也有影响。本文采用南加州大学经济与社会研究中心提供的Harmonized CHARLS 2013-2015年追踪数据,选取45-80岁的中老年人为研究对象,以虚弱指数表征健康结果,运用滞后变量回归模型,从“居住安排”和“照料史”两个维度研究隔代照料行为对照料者健康的影响。研究发现:与子女同住且提供隔代照料对老年人的健康有改善作用;照料史的动态变化影响照料者健康,新进入照料角色对照料者的健康有改善作用;在照料孙辈的同时,祖辈出于利他主义动机为成年子女提供经济支持能显著改善其健康状况;男性在提供隔代照料过程中更容易经历健康的亏损,尤其是单身的男性照料者;以上结论仅适用于70岁以下的照料者,对于70岁及以上的老年群体,长期提供隔代照料会加重健康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代照料 照料史 虚弱指数 Harmonized CHARL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人与子女同住对老年健康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34
7
作者 陈英姿 孙伟 《人口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85-98,共14页
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持续加深和疾病谱的转变,当前社会存在大量老年照料需求,尽管国家和社会在积极构建养老服务体系,但短期内与子女同住的家庭养老模式仍将发挥重要作用。与子女同住会对老年健康产生一定的影响,这种影响对于不同健康... 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持续加深和疾病谱的转变,当前社会存在大量老年照料需求,尽管国家和社会在积极构建养老服务体系,但短期内与子女同住的家庭养老模式仍将发挥重要作用。与子女同住会对老年健康产生一定的影响,这种影响对于不同健康程度的老年人也存在差异。本文基于南加州大学经济与社会研究中心提供的Harmonized CHARLS 2013-2015年追踪数据,选取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群体为研究对象,以虚弱指数表征健康结果,采用OLS回归和分位数回归的方法探讨与子女同住的居住模式对老年健康的影响及这一影响对不同虚弱程度的老年人是否匀质,通过滞后模型设计和倾向值匹配法控制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研究发现居住模式与虚弱指数存在显著的正向关系,表明居住模式会影响老年健康水平;与子女同住对老年人健康存在负面效应,而在父母附近分而不离的居住模式相较于与子女同住而言对老年人的健康更为有利;与子女同住对老年健康的这种负向影响对于不同虚弱程度的老年人而言是非线性、非匀质的,大致呈先增后降的倒U形分布,表明不同健康状况的老年人对子女的照料需求是不同的,这种影响在不同性别、城乡和年龄段的老年群体间各有差异。这就为与子女同住的居住模式提供了一些警示,与子女同住不能改变老年健康衰减的趋势,应尽量减少或规避可能增加老年人晚年健康负担的风险性因素,让"家"真正成为老年人安享晚年的港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住模式 虚弱指数 老年健康 分位数回归 倾向值匹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重慢病老年人睡眠时间与健康的双向关系——午睡行为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10
8
作者 张持晨 李欣茹 石磊 《人口与发展》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62-172,112,共12页
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老年人群的健康问题愈发受到各界关注。慢性病,尤其是多重慢病带病期的延长阻碍了健康长寿的实现。睡眠是个体恢复、维持和促进活力的重要生活方式。患有多重慢病的老年人可能因睡眠问题更容易累积健... 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老年人群的健康问题愈发受到各界关注。慢性病,尤其是多重慢病带病期的延长阻碍了健康长寿的实现。睡眠是个体恢复、维持和促进活力的重要生活方式。患有多重慢病的老年人可能因睡眠问题更容易累积健康风险。利用2015、2018年的“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采用交叉滞后模型和分组回归模型,分析我国多重慢病老年人睡眠时间与健康的双向关系及午睡行为在其中存在的调节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多重慢病老年人T1阶段的睡眠时间显著负向预测T2阶段的虚弱指数(β_(1)=-0.091,P<0.050),T1阶段的虚弱指数也显著负向预测T2阶段的睡眠时间(β_(2)=-0.033,P<0.010),由此可得,睡眠时间与健康之间存在双向关系。在纳入控制变量后,发现午睡行为在T1虚弱指数→T2睡眠时间路径起到调节作用,且当午睡时间为60-90分钟时,T1虚弱指数显著负向预测T2睡眠时间,表明恰当的午睡行为有助于缓解因睡眠时间问题对多重慢病老年人健康造成的负面影响。从慢性病健康管理层面,对于存在睡眠问题的多重慢病老年人,建议基层卫生服务人员:首先,除采用直接的方式干预睡眠外,可以通过改善其他影响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来间接提高睡眠质量;其次,也应根据多重慢病老年人当前的健康状况及夜间睡眠时间的长短,采取恰当的午睡行为干预方案,以高效、精准地改善、促进其健康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慢病 睡眠时间 虚弱指数 午睡行为 健康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SM-DID模型考察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对流动人口的促健防贫效用 被引量:5
9
作者 郭庆 吴忠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34-237,242,共5页
目的 结合“健康中国2030”战略和“后扶贫时代”背景,考察城乡居民医保的制度效用和公平绩效。方法 基于2014年和2016年两期中国劳动力动态微观调查数据,选用虚弱指数和贫困脆弱性衡量个体的健康水平及防贫能力,使用倾向得分匹配双重... 目的 结合“健康中国2030”战略和“后扶贫时代”背景,考察城乡居民医保的制度效用和公平绩效。方法 基于2014年和2016年两期中国劳动力动态微观调查数据,选用虚弱指数和贫困脆弱性衡量个体的健康水平及防贫能力,使用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法和安慰剂检验分析城乡居民医保对流动人口的促健防贫效用。结果 流动人口总样本共计6004个,平均年龄48.47岁,虚弱指数均值为0.168,贫困脆弱性均值为0.269;其中,实验组样本393个,虚弱指数均值为0.159,贫困脆弱性均值为0.23;对照组样本5611个,虚弱指数均值为0.168,贫困脆弱性均值为0.272;PSM-DID分析结果显示城乡居民医保降低了流动人口的虚弱指数(P<0.05)和贫困脆弱性(P<0.01)。结论 城乡居民医保对流动人口发挥了良好的促健防贫效用,政府应进一步扩大制度效用,提升流动人口的异地医疗服务保障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 流动人口 虚弱指数 贫困脆弱性 PSM-DID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