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虎纹蜘蛛毒素-I对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神经元Fas凋亡通路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
1
作者 刘仁仪 陈嘉勤 +1 位作者 王一蓉 毛海峰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04-708,共5页
目的:探讨虎纹蜘蛛毒素-I(HWTX-I)与由Fas分子启动的死亡信号转导通路之间的关系及可能的神经保护作用分子机制。方法: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生理盐水组及用药组三组,每组16只,采用改良的Pulsinelli"四血管阻断法"并... 目的:探讨虎纹蜘蛛毒素-I(HWTX-I)与由Fas分子启动的死亡信号转导通路之间的关系及可能的神经保护作用分子机制。方法: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生理盐水组及用药组三组,每组16只,采用改良的Pulsinelli"四血管阻断法"并结合蛛网膜下腔置管术构建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海马组织CA1区Fas、FasL、FADD蛋白水平表达,RT-PCR法检测海马组织死亡信号转导通路相关因子Fas、FasL、FADD核酸水平表达。结果:免疫组化法检测结果显示,生理盐水组、用药组Fas、FasL和FADD蛋白表达高于假手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用药组Fas、FasL和FADD蛋白表达低于生理盐水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RT-PCR检测结果显示,假手术组Fas、FasL、FADDmRNA表达低于生理盐水组和用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用药组Fas、FasL、FADDmRNA表达均低于生理盐水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HWTX-I蛛网膜下腔用药对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海马组织具有一定的神经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Fas分子启动的死亡信号转导通路激活而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蜘蛛毒素-i 缺血再灌注脑损伤 海马 Fas(APO—1或CD95) 死亡信号转导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硬膜外和静脉注射虎纹毒素-Ⅰ后的组织分布 被引量:3
2
作者 廖智 戴舒佳 +2 位作者 刘秀文 梁宋平 汤仲明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46-150,共5页
目的 比较大鼠硬膜外 (ed)和iv [12 5I]标记虎纹毒素 Ⅰ ([12 5I]HWTX Ⅰ )后分布的差异。方法Iodogen法制备 [12 5I]HWTX Ⅰ ,膈神经 膈肌法测定生物活性。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鉴定放射化学纯度 ,三氯醋酸沉淀法测定放射性药物浓度... 目的 比较大鼠硬膜外 (ed)和iv [12 5I]标记虎纹毒素 Ⅰ ([12 5I]HWTX Ⅰ )后分布的差异。方法Iodogen法制备 [12 5I]HWTX Ⅰ ,膈神经 膈肌法测定生物活性。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鉴定放射化学纯度 ,三氯醋酸沉淀法测定放射性药物浓度。结果[12 5I]HWTX Ⅰ生物活性标记前后相近 ,放射化学纯度为 98.5 %。给药后 2h ,ed组椎管局部放射性明显高于iv组 (P <0 .0 5 ) ,ed和iv后组织放射性分别在 2h和 10min达峰值。泌尿系统放射性含量最高 ,脂肪、肌肉和脑放射性最低。放射性主要经尿排泄。结论 ed后椎管局部放射性高 ,维持时间较长 ,血清峰浓度较iv组低 ,有利于发挥局部镇痛作用 ,减少全身副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虎纹毒素-i 镇痛药 硬膜外给药 静脉注射给药 药物代谢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ω-芋螺毒素MVIIA/虎纹捕鸟蛛毒素-I嵌合体HM-1227的合成及活性测定 被引量:1
3
作者 汤辉 王贤纯 梁宋平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68-71,共4页
用Fmoc固相多肽合成的方法手工合成了一种ω 芋螺毒素MVIIA和虎纹捕鸟蛛毒素 I的嵌合体HM 1 2 2 7,经过RP HPLC纯化和氧化复性 ,小鼠隔神经 隔肌标本的阻断实验显示此嵌合体能实现二硫键完全配对与稳定折叠并具有微弱的神经毒活性 .实... 用Fmoc固相多肽合成的方法手工合成了一种ω 芋螺毒素MVIIA和虎纹捕鸟蛛毒素 I的嵌合体HM 1 2 2 7,经过RP HPLC纯化和氧化复性 ,小鼠隔神经 隔肌标本的阻断实验显示此嵌合体能实现二硫键完全配对与稳定折叠并具有微弱的神经毒活性 .实验结果表明 ,ω CtxMVIIA和HWTX I的分子框架稳定 ,部分序列交换后仍能实现二硫键配对与折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M-1227 活性测定 ω-芋螺毒素MVIIA 捕鸟蛛毒素-i 嵌合体 固相多肽合成 多肽类神经毒素 蛋白质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虎纹捕鸟蛛毒素HWTX-Ⅰ和芋螺毒素MVIIA嵌合体的固相化学合成
4
作者 喻志强 王贤纯 梁宋平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65-69,共5页
采用Fmoc固相合成的方法 ,将来自芋螺的ω 芋螺毒素 (ω Conotoxin)MVIIA (N 型钙离子通道阻断剂 )中已知活性位点及可能的相关序列嵌入虎纹捕鸟蛛毒素 Ⅰ (HWTX Ⅰ )的非活性位点区 ,代替其相应序列 ,构建同时携带两种活性位点的多肽... 采用Fmoc固相合成的方法 ,将来自芋螺的ω 芋螺毒素 (ω Conotoxin)MVIIA (N 型钙离子通道阻断剂 )中已知活性位点及可能的相关序列嵌入虎纹捕鸟蛛毒素 Ⅰ (HWTX Ⅰ )的非活性位点区 ,代替其相应序列 ,构建同时携带两种活性位点的多肽嵌合体 .嵌合体用MALDI TOF质谱鉴定 .通过RP HPLC检测其氧化复性过程 ,摸索出嵌合体的最佳复性条件 .经过两次RP HPLC脱盐纯化 .结果表明 ,设计合成的嵌合体在 1× 10 5g/mL ,利用小鼠隔神经 隔肌标本的阻断实验证明嵌合体显示了 2 7%的天然HWTX Ⅰ的神经毒活性 .实验结果表明 ,HWTX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WTX-i 固相化学合成 多肽嵌合体 捕鸟蛛毒素-i ω-芋螺毒素 MVIIA 蛋白质工程 N-型 钙离子通道阻断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