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代谢组学的湖南晒黄烟虎斑特征挥发性物质解析
1
作者 吕中显 曲直 +5 位作者 刘璐 张珂 史小军 喻杰 邓智慧 周喜新 《作物研究》 2025年第4期311-318,共8页
虎斑是湖南宁乡晒黄烟上部叶在定色期形成的深棕黄色斑块,其出现与烟叶品质密切相关。为了探究具有虎斑的烟叶独特品质特征的形成机制,本研究采用静态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MS)对有虎斑烟叶与无虎斑烟叶的... 虎斑是湖南宁乡晒黄烟上部叶在定色期形成的深棕黄色斑块,其出现与烟叶品质密切相关。为了探究具有虎斑的烟叶独特品质特征的形成机制,本研究采用静态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MS)对有虎斑烟叶与无虎斑烟叶的挥发性代谢物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从烟叶中共鉴定出359种挥发性代谢物,其中酮类化合物占比较高,达25.23%。与无虎斑烟叶相比,有虎斑的烟叶中酮类、醇类、酯类、酚类含量相对较高,79种挥发性代谢物(安息香醛、新植二烯、茄尼酮、糠醛等关键香气成分)含量显著提高。有虎斑的烟叶有32种特异性代谢物,包括3-甲基-3-丁烯-2-酮、5-甲基环己-1,3-二烯、(E)-己-4-烯-3-酮等,主要富集到8个代谢通路,包括氨基酸代谢、碳水化合物代谢、脂质代谢、其他次生代谢物的生物合成、能量代谢、辅因子和维生素的代谢、其他氨基酸的代谢、萜类和多酮类的代谢通路。而非虎斑烟叶中仅发现3种特异性挥发性物质,主要富集到脂质代谢通路。综合分析,有虎斑的烟叶中含量较高的特征香气物质(新植二烯、茄尼酮等)可作为评价晒黄烟叶调制工艺优劣的关键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晒黄烟 虎斑 化学成分 挥发性代谢物 代谢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料脂肪水平对杉虎斑幼鱼生长性能、体成分、血清生化指标和肝脏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谢瑞涛 刘敏 +4 位作者 王卓铎 黄建盛 陈刚 吴旭干 张海涛 《渔业研究》 2024年第4期311-321,共11页
【目的】为探讨饲料中不同脂肪水平对杉虎斑(褐点石斑鱼♀×清水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E.polyphekadion♂)幼鱼生长性能、体成分和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以鱼油为主要脂肪源,配制5种脂肪水平分别为5.86%(L1... 【目的】为探讨饲料中不同脂肪水平对杉虎斑(褐点石斑鱼♀×清水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E.polyphekadion♂)幼鱼生长性能、体成分和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以鱼油为主要脂肪源,配制5种脂肪水平分别为5.86%(L1)、7.74%(L2)、9.72%(L3)、11.74%(L4)、13.68%(L5)的等氮饲料,并选用初始平均体质量为7.16 g左右的杉虎斑幼鱼,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鱼,开展为期56 d的投喂实验。【结果】1)当饲料脂肪水平为9.72%~11.74%时,杉虎斑幼鱼生长性能最佳,增重率和肥满度显著最高,饲料系数显著最低(P<0.05)。2)饲料脂肪水平对杉虎斑全鱼和肌肉水分含量影响不显著,全鱼和肌肉粗脂肪含量随脂肪水平的升高而逐渐升高,全鱼粗蛋白含量随脂肪水平的升高而逐渐降低。3)血清总蛋白、白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含量均随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而降低,血清葡萄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含量以及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活性随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而升高。4)当饲料脂肪水平从5.86%上升到9.72%时,杉虎斑幼鱼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和溶菌酶活性均逐渐升高;当饲料脂肪水平超过9.72%时,过氧化氢酶活性逐渐降低;当饲料脂肪水平超过11.74%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开始降低。5)分别以增重率和饲料系数为评价指标,进行二次多项式分析,得出杉虎斑幼鱼饲料中适宜的脂肪水平为9.77%和10.39%。【结论】本研究条件下,杉虎斑幼鱼饲料中脂肪的建议添加量为9.77%~10.39%。【意义】本研究结果可为杉虎斑幼鱼精准、高效配合饲料的开发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虎斑 脂肪水平 生长性能 体成分 生化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虎斑猛水蚤在抑食金球藻中存活、发育和繁殖的实验研究
3
作者 周慧欣 王锦秀 +2 位作者 王馨 徐子钧 颜天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2-49,共8页
抑食金球藻(Aureococus anophagefferens)可以形成褐潮,并对贝类、浮游动物等多种生物均能造成不利影响。为进一步探究抑食金球藻对浮游动物的影响,本文以日本虎斑猛水蚤(Tigriopus japonicus)为实验生物,研究抑食金球藻对日本虎斑猛水... 抑食金球藻(Aureococus anophagefferens)可以形成褐潮,并对贝类、浮游动物等多种生物均能造成不利影响。为进一步探究抑食金球藻对浮游动物的影响,本文以日本虎斑猛水蚤(Tigriopus japonicus)为实验生物,研究抑食金球藻对日本虎斑猛水蚤摄食、存活、生长发育以及繁殖的影响。日本虎斑猛水蚤具有易于在实验室培养、生长周期短、雌雄异体等优点,是海洋毒性污染物检测的模式生物。实验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在日本虎斑猛水蚤体内色素中检测到了抑食金球藻的特征色素19’-丁酰氧基岩藻黄素(But-fuco),表明日本虎斑猛水蚤能够摄食抑食金球藻。当微藻生物量(相对碳含量)分别同为0.7μg/mL和7.2μg/mL时,在抑食金球藻中无节幼体发育至桡足幼体及成体的存活率均高于以青岛大扁藻为饵料的对照组,但无显著差异,并且在前者中无节幼体的发育时间显著低于后者,12 d内雌体的产卵次数与产卵量显著高于后者。结果表明,日本虎斑猛水蚤在抑食金球藻中能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并且是首次报导的一种能够在抑食金球藻中正常摄食、生存、生长发育和繁殖的浮游动物。因此,当褐潮发生时,由于贝类幼体等生物会受到显著的不利影响,日本虎斑猛水蚤等抗性较强的生物可能会成为优势种,从而会影响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组成,进而可能会使整个海洋生态系统发生变化。本研究有助于全面了解褐潮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虎斑猛水蚤 抑食金球藻 摄食 存活 生长发育 繁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究家蚕虎斑性状遗传规律的活动设计
4
作者 陈茹吉 《生物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76-78,共3页
设计了探究家蚕虎斑性状遗传规律的活动,促进学生能主动地完善与运用“生物体的性状主要由基因控制”的重要概念,提升学生的科学思维,发展生物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 家蚕 虎斑性状 遗传规律 探究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因子对虎斑乌贼幼体存活率及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19
5
作者 文菁 曹观蓉 +4 位作者 李施颖 陈秋霞 陈海丹 陈幕飞 陈道海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321-324,共4页
研究了盐度、温度和pH的变化对虎斑乌贼幼体存活率及其行为的影响。结果显示,虎斑乌贼幼体分别在盐度为23、28、33,温度为17、20、23℃,pH5.91、6.41、6.91、7.41、7.91、8.42、8.91、9.31的条件下存活率较高,均愈80%,表... 研究了盐度、温度和pH的变化对虎斑乌贼幼体存活率及其行为的影响。结果显示,虎斑乌贼幼体分别在盐度为23、28、33,温度为17、20、23℃,pH5.91、6.41、6.91、7.41、7.91、8.42、8.91、9.31的条件下存活率较高,均愈80%,表明幼体对于盐度、温度和pH的适宜范围分别为23~33,17~23℃和5.91~9.31,幼体在适宜和非适宜条件下行为的差异明显。幼体在温度为30℃条件下有趋热性。因此,虎斑乌贼幼体对盐度、温度和pH具有较强的耐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虎斑乌贼 幼体 盐度 温度 PH 存活率 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虎斑乌贼(Sepia pharaonis)胚胎发育及孵化历期观察 被引量:23
6
作者 陈道海 王雁 +3 位作者 梁汉青 孙国祥 文菁 郑小东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94-400,共7页
采捕虎斑乌贼野生卵群进行室内培育,采用显微成像系统,观察其胚胎发育过程,并详细描述各发育期的特征。结果显示:虎斑乌贼卵长径(30.7±2.4)mm,短径(13.4±1.3)mm,胚胎发育过程共分为卵裂、囊胚期、原肠期、器官芽原基出现、眼... 采捕虎斑乌贼野生卵群进行室内培育,采用显微成像系统,观察其胚胎发育过程,并详细描述各发育期的特征。结果显示:虎斑乌贼卵长径(30.7±2.4)mm,短径(13.4±1.3)mm,胚胎发育过程共分为卵裂、囊胚期、原肠期、器官芽原基出现、眼色由无色到黑色等30期,探讨了主要器官(眼、漏斗等)的发生变化过程。在胚体生长期间,胚体长度随时间逐渐增加,而卵黄大小则随之减小。从7—20d,胚体长度由2.5mm增至11.3mm,而卵黄直径由8.9mm减至4.5mm,胚体与卵黄长度比例由0.28增至2.51。在水温(23±0.5)℃,盐度28,pH7.41条件下,孵化高峰期为20—24d,孵化率为85.3%,初孵乌贼幼体平均体长(13.5±0.3)mm,平均胴体长(8.6±0.3)mm,平均体重(0.18±0.02)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虎斑乌贼 受精卵 胚胎发育 孵化历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生与人工养殖的虎斑乌贼肌肉营养成分比较 被引量:17
7
作者 陈道海 文菁 +1 位作者 赵玉燕 赖建财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217-222,共6页
分析研究人工养殖和野生条件下虎斑乌贼(Sepia pharaonis)肌肉的一般营养成分、氨基酸和脂肪酸的组成。结果表明:人工养殖和野生虎斑乌贼的蛋白质含量差异较小,分别为20.24%和20.15%;野生型与人工养殖的虎斑乌贼的脂肪含量分别为0.81%和... 分析研究人工养殖和野生条件下虎斑乌贼(Sepia pharaonis)肌肉的一般营养成分、氨基酸和脂肪酸的组成。结果表明:人工养殖和野生虎斑乌贼的蛋白质含量差异较小,分别为20.24%和20.15%;野生型与人工养殖的虎斑乌贼的脂肪含量分别为0.81%和0.97%,人工养殖条件下,脂肪含量略有提高。不饱和脂肪酸的总含量两者相似,其中二十碳五烯酸(eicosapentaen oic acid,EPA)和二十二碳六稀酸(docosahexaenoic acid,DHA)的总含量分别为37.13%和33.63%。在氨基酸种类和含量方面,人工养殖和野生虎斑乌贼都测得17种氨基酸,鲜样中总含量分别是18.84%和18.07%,其中必需氨基酸/总氨基酸分别为42.83%和42.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虎斑乌贼 人工养殖 野生 肌肉 营养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对虎斑乌贼受精卵孵化及幼体存活的影响 被引量:21
8
作者 刘建勇 许光林 +1 位作者 简润超 陈均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6期87-90,共4页
研究海水温度对虎斑乌贼(Sepia pharaonis)受精卵孵化及幼体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虎斑乌贼胚胎发育的最低和最高临界水温为20℃和32℃,孵化的最适温度范围为24~30℃。水温[t(℃)]与孵化率[H(%)]间的函数关系可表示为:H=-5.333... 研究海水温度对虎斑乌贼(Sepia pharaonis)受精卵孵化及幼体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虎斑乌贼胚胎发育的最低和最高临界水温为20℃和32℃,孵化的最适温度范围为24~30℃。水温[t(℃)]与孵化率[H(%)]间的函数关系可表示为:H=-5.333+2.583 t(R2=0.247,F=7.213,P〈0.01);虎斑乌贼幼体对温度的耐受力最低和最高临界温度分别为12和32℃,存活最适温度范围为22~28℃。温度[T(℃)]和处理时间[t(h)]及其交互作用均对虎斑乌贼的存活率[S(%)]有显著的影响(P〈0.01),其函数关系可表示:S=60.526+1664 T-0.588 t(R2=0.572,F=39.407,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虎斑乌贼 温度 受精卵 孵化率 幼体 存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度对虎斑乌贼(Sepia pharaonis)受精卵孵化及幼体活力的影响 被引量:17
9
作者 黄建盛 陈刚 +1 位作者 张健东 冯连华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1期35-38,共4页
水温22±1℃条件下,研究不同盐度(15.0、18.0、21.0、24.0、27.0、30.0、33.0)对虎斑乌贼(Sepia pharaonis)受精卵孵化及幼体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受精卵孵化适宜盐度范围为27.0~33.0,最适盐度范围为30.0~33.0,随着盐度增加,... 水温22±1℃条件下,研究不同盐度(15.0、18.0、21.0、24.0、27.0、30.0、33.0)对虎斑乌贼(Sepia pharaonis)受精卵孵化及幼体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受精卵孵化适宜盐度范围为27.0~33.0,最适盐度范围为30.0~33.0,随着盐度增加,培育周期和孵化周期呈逐渐缩短趋势,而孵化率则呈先升后降趋势。盐度15.0环境中,初孵幼体经24h累计死亡率为100%;盐度18.0、21.0中,24h的累计死亡率分别为4.15%和5.83%,不投饵存活8d和9d;盐度24.0~33.0中,24h幼体累计死亡率均为0,不投饵存活9~10d。随着盐度的增加,幼体的不投饵存活系数(SAI值)先升后降,在盐度30.0时达到最大值,盐度(y)与SAI值(x)间的函数关系可表示为:y=-0.1764x2+9.807 9x-104.33(r2=0.927 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虎斑乌贼 盐度 孵化率 幼体 存活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度和温度对不同规格虎斑乌贼幼体的耗氧率、排氨率和窒息点的影响 被引量:9
10
作者 王鹏帅 蒋霞敏 +3 位作者 韩庆喜 江茂旺 阮鹏 彭瑞冰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027-1035,共9页
为探究体重、盐度和温度对不同规格的虎斑乌贼(Sepia pharaonis)幼体耗氧率、排氨率以及其窒息点的影响。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和密闭静水法,对不同体重下(0.212、0.385、0.476、0.597、0.754和0.946 g)虎斑乌贼幼体的耗氧率和排氨率,以... 为探究体重、盐度和温度对不同规格的虎斑乌贼(Sepia pharaonis)幼体耗氧率、排氨率以及其窒息点的影响。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和密闭静水法,对不同体重下(0.212、0.385、0.476、0.597、0.754和0.946 g)虎斑乌贼幼体的耗氧率和排氨率,以及不同体重(0.476、0.673、1.341、3.873和4.205 g)幼体的窒息点进行了测定,同时研究了不同盐度(19‰、22‰、25‰、28‰和31‰)和温度(18、21、24、27和30℃)对不同规格[A:体重(0.366±0.042)g,B:体重(0.556±0.038)g,C:体重(0.844±0.051)g]的虎斑乌贼幼体耗氧率(RO)和排氨率(RN)的影响。结果表明:(1)虎斑乌贼幼体体重对耗氧率和排氨率均影响显著(P<0.05)。随着幼体体重的增长,耗氧率和排氨率显著下降,个体越小耗氧率和排氨率越大;(2)盐度对幼体的耗氧率和排氨率有显著影响(P<0.05),均随着盐度的增加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其中,A规格和B规格的幼体在盐度25‰时,耗氧率和排氨率显著低于盐度19‰、22‰和31‰时的3个试验组(P<0.05),而与盐度28‰时无显著差异(P>0.05);C规格幼体的耗氧率在盐度28‰时显著低于盐度19‰组(P<0.05),而排氨率在盐度25‰时显著低于盐度19‰和31‰两组(P<0.05)。盐度对A规格幼体的氧氮比(O/N)值有显著影响(P<0.05),而对B规格和C规格的幼体无显著影响(P>0.05)。(3)温度对不同规格幼体的耗氧率和排氨率有显著影响(P<0.05),均随温度的增长,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中,A规格和C规格幼体的耗氧率在27℃时,显著高于18和30℃两组(P<0.05),B规格的在水温24℃时显著高于18和30℃(P<0.05);A规格和B规格幼体的排氨率分别在24和27℃时,显著高于其他温度组(P<0.05),C规格的在温度27℃时,显著高于18和30℃两组(P<0.05);温度对A规格幼体的O/N值有显著影响(P<0.05),而对B规格和C规格的幼体无显著影响(P>0.05)。(4)虎斑乌贼幼体的窒息点为0.84—1.62 mg/L,随着体重的增加而逐渐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虎斑乌贼 盐度 温度 耗氧率 排氨率 窒息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虎斑乌贼(Sepia pharaonis)繁殖行为谱分析 被引量:23
11
作者 陈道海 郑亚龙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931-936,共6页
利用现场观察和数码摄像机记录的方法对虎斑乌贼(Sepia pharaonis)繁殖行为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虎斑乌贼的繁殖行为谱包括游泳、休息、捕食、求偶、争斗、交配、产卵等行为,虎斑乌贼早晚常离底游动觅食,白天下沉水底,捕食甲壳类和幼... 利用现场观察和数码摄像机记录的方法对虎斑乌贼(Sepia pharaonis)繁殖行为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虎斑乌贼的繁殖行为谱包括游泳、休息、捕食、求偶、争斗、交配、产卵等行为,虎斑乌贼早晚常离底游动觅食,白天下沉水底,捕食甲壳类和幼鱼等。在隐蔽阴暗处休息,在交配行为上不是"一夫一妻"制,存在一雌多雄交配现象,交配前有较复杂求偶行为,包括雄性争斗与对峙、雌性配偶的选择等,交配为头对头的方式,雌性受精不久便在产卵区轮流产卵,卵呈白色,半透明,卵群葡萄状,卵径约14—16mm,长径约27—34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虎斑乌贼 繁殖 行为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酸化条件下铜、镉对日本虎斑猛水蚤的急性毒性效应 被引量:16
12
作者 韦晓慧 慕芳红 +1 位作者 孙艳桃 曹志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4期3879-3884,共6页
以日本虎斑猛水蚤(Tigriopus japonicus)为试验生物,采用高纯度CO2和空气的混合气体调配试验所需酸化海水(pH值7.70、7.30、6.50),研究不同海水酸化条件下铜、镉对海洋生物的急性毒性效应。结果表明:单一CO2酸化海水对日本虎斑猛水蚤存... 以日本虎斑猛水蚤(Tigriopus japonicus)为试验生物,采用高纯度CO2和空气的混合气体调配试验所需酸化海水(pH值7.70、7.30、6.50),研究不同海水酸化条件下铜、镉对海洋生物的急性毒性效应。结果表明:单一CO2酸化海水对日本虎斑猛水蚤存活的影响不显著;海水酸化对铜和镉急性毒性的影响效应有差异。铜在低pH值(6.5)时对日本虎斑猛水蚤的毒性最强,96h LC50浓度为0.64 mg/L,明显低于pH值为8.0、7.7、7.3对日本虎斑猛水蚤的96h LC50浓度,其分别为1.98,1.19,1.05 mg/L,随pH值下降,96h LC50下降了近3倍。海水酸化使镉的96h LC50略呈下降趋势,但对其急性毒性影响效应并不显著;pH值为7.7和7.3时,铜的安全浓度分别为11.9、10.5μg/L,接近于中国海水二类水质标准。本研究表明随着海洋酸化的进程我国近海水域将面临铜污染加剧的威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酸化 日本虎斑猛水蚤 急性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虎斑猛水蚤的重金属急性毒性及其作为标准测试生物的潜在意义 被引量:11
13
作者 曾艳艺 黄小平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2011年第2期182-188,共7页
以静态实验法研究重金属Cu、Cd、Pb和Zn单独以及两两联合对日本虎斑猛水蚤(Tigriopus japonicus)的急性毒性效应,并分析其是否适宜作为我国海水重金属毒性测试的标准生物。结果显示,单独作用下,Cu、Cd、Pb和Zn对受试生物的24h LC50分别... 以静态实验法研究重金属Cu、Cd、Pb和Zn单独以及两两联合对日本虎斑猛水蚤(Tigriopus japonicus)的急性毒性效应,并分析其是否适宜作为我国海水重金属毒性测试的标准生物。结果显示,单独作用下,Cu、Cd、Pb和Zn对受试生物的24h LC50分别为0.26、0.14、0.40和0.65mg·mL-1,海水中这4种重金属对该桡足类的安全浓度阈值分别为2.6、1.4、4.0和6.5μg.L-1。其中,Cu和Zn的安全浓度低于国家海水水质第一类标准,而Cd和Pb介于国家第一和第二类水质标准之间,这表明受试生物对这4种重金属的毒性十分敏感。而上述4种重金属两两联合对受试生物均为增强作用,说明重金属联合作用促使该桡足类动物的毒性敏感性增强。日本虎斑猛水蚤适宜作为我国海水重金属毒性测试的标准生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日本虎斑猛水蚤 急性毒性 联合毒性 24hLC50 标准测试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虎斑乌贼幼体的摄食、排泄及不可逆点的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谢晓晖 黄国光 +2 位作者 梁伟峰 沈南南 赵会宏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52-355,共4页
将在南海水域采集的虎斑乌贼Sepia pharaonis的受精卵于室内条件下进行人工孵化,孵化水温为23~25℃,盐度为29.0,并采用恒温加热装置对天然海水进行温度控制,以研究不同水温梯度下新孵出的虎斑乌贼幼体的不可逆点。结果显示:幼体的生存... 将在南海水域采集的虎斑乌贼Sepia pharaonis的受精卵于室内条件下进行人工孵化,孵化水温为23~25℃,盐度为29.0,并采用恒温加热装置对天然海水进行温度控制,以研究不同水温梯度下新孵出的虎斑乌贼幼体的不可逆点。结果显示:幼体的生存上限温度为30~32℃;水温为24、26、28、30℃时,幼体的不可逆点为8、11、8、5~6 d。对5日龄的虎斑乌贼幼体进行摄食节律的观察,结果显示,虎斑乌贼幼体每个时间段都有摄食行为,但摄食高峰出现在凌晨和下午时段,呈现出明显的昼少夜多、晨昏双高峰趋势。对5日龄的虎斑乌贼幼体进行排泄规律的观察,发现幼体在一天中的每个时间段皆有排泄活动,饱食后20 h内基本排空,但排泄活动在凌晨时段比较频繁,呈现出明显的昼少夜多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虎斑乌贼 不可逆点 摄食 排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曲面法分析温度与pH对虎斑乌贼受精卵孵化率的联合效应 被引量:3
15
作者 吴富华 黄建盛 +2 位作者 陈桂鑫 郑雷鸣 徐华当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6期28-32,共5页
为探讨虎斑乌贼受精卵最佳孵化条件,根据中心复合试验设计,在单因子试验基础上,用响应曲面法分析温度(24~32℃)与pH(7.0~8.5)对受精卵孵化率的联合效应,获得温度与pH的最佳组合。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温度和pH的一次、... 为探讨虎斑乌贼受精卵最佳孵化条件,根据中心复合试验设计,在单因子试验基础上,用响应曲面法分析温度(24~32℃)与pH(7.0~8.5)对受精卵孵化率的联合效应,获得温度与pH的最佳组合。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温度和pH的一次、二次效应及两者的互作效应对孵化率影响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温度或pH的上升,孵化率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对数据进行二次多元回归拟合,得孵化率(Y)对实际自变量温度(X1)和pH(X2)的二次回归方程.=85.27-6.74X1+5.22X2+9.42X12-12.43X12-8.18X22,回归方程的相关指数为0.9786,校正系数为0.9633,精密度达22.974,可用于预测与分析。回归方程优化显示,温度为27.5℃和pH7.9时,孵化率最大值为86.46%,模型的可信度高达0.949。验证结果表明,该组合条件与预测值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虎斑乌贼 温度 PH 孵化率 响应曲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溴双酚A对日本虎斑猛水蚤生殖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超 朱丽岩 +3 位作者 卜亚谦 董辉辉 王腾 陈香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37-43,共7页
为探讨四溴双酚A(TBBPA)对海洋桡足类的毒性效应,本文运用实验生态学方法及组织切片和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从个体、组织和细胞三个层次研究了TBBPA对日本虎斑猛水蚤(Tigriopus japonicus)生殖的影响。结果显示:经不同浓度TBBPA单世代暴... 为探讨四溴双酚A(TBBPA)对海洋桡足类的毒性效应,本文运用实验生态学方法及组织切片和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从个体、组织和细胞三个层次研究了TBBPA对日本虎斑猛水蚤(Tigriopus japonicus)生殖的影响。结果显示:经不同浓度TBBPA单世代暴露后,221.15、442.30μg·L^(-1) TBBPA组日本虎斑猛水蚤的首次抱卵时间显著延长、性别比显著升高;自首次抱卵时间开始10d内,各浓度组卵囊发育时间和抱卵次数均未受到显著影响,低浓度组雌体产卵量显著升高。此外,经TBBPA暴露后,各浓度组日本虎斑猛水蚤卵巢组织形态良好未发生明显病变。低浓度组卵母细胞的超微结构良好,而221.15、442.30μg·L^(-1) TBBPA组卵母细胞的部分超微结构发生明显改变,如内线粒体内嵴溶解,卵黄膜溶解、卵黄颗粒变形等现象,且随TBBPA浓度升高,超微结构受损程度呈递增趋势。研究表明:TBBPA不仅在个体水平对日本虎斑猛水蚤的生殖造成影响,还在细胞水平显著改变日本虎斑猛水蚤卵母细胞的超微结构,具有显著的毒性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溴双酚A 日本虎斑猛水蚤 生殖 卵母细胞 组织结构 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锰酸钾对虎斑乌贼胚胎和幼体的毒性研究 被引量:15
17
作者 谭永胜 刘建勇 徐彬晓 《水产养殖》 CAS 2011年第1期12-15,共4页
采用静水试验法研究了高锰酸钾对虎斑乌贼胚胎和幼体的毒性作用。试验结果表明:高锰酸钾对虎斑乌贼胚胎24h和48h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64.150、50.433mg/L,安全浓度为9.3513mg/L。高锰酸钾对虎斑乌贼幼体的24h、48h半致死浓度(LC50)分... 采用静水试验法研究了高锰酸钾对虎斑乌贼胚胎和幼体的毒性作用。试验结果表明:高锰酸钾对虎斑乌贼胚胎24h和48h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64.150、50.433mg/L,安全浓度为9.3513mg/L。高锰酸钾对虎斑乌贼幼体的24h、48h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0.5343、0.4897mg/L,安全浓度为0.1234mg/L。虎斑乌贼在胚胎期与幼体期对高锰酸钾的敏感性强度为:幼体期>胚胎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锰酸钾 虎斑乌贼 毒性作用 半致死浓度 安全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虎斑游蛇醇提物对下丘脑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的影响
18
作者 赵文静 张乔 旺建伟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37-939,共3页
目的:研讨虎斑游蛇醇提物镇痛作用机理与下丘脑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变化的关系。方法:建立伤害性疼痛动物模型,通过化学荧光法,测定大鼠下丘脑组织中5-HT、5-HTAA、NE含量,观察虎斑游蛇不同浓度醇提物对其含量的影响。结果:虎斑游蛇醇提... 目的:研讨虎斑游蛇醇提物镇痛作用机理与下丘脑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变化的关系。方法:建立伤害性疼痛动物模型,通过化学荧光法,测定大鼠下丘脑组织中5-HT、5-HTAA、NE含量,观察虎斑游蛇不同浓度醇提物对其含量的影响。结果:虎斑游蛇醇提物对大鼠下丘脑组织中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有影响,其中升高5-HT的含量、降低5-HTAA、NE的含量,且以高剂量组作用显著,呈量效关系。结论:虎斑游蛇醇提物镇痛作用机理之一与通过影响下丘脑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有关,具有中枢镇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虎斑游蛇 镇痛 单胺类神经递质 5-HT 5-HTAA N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果蔗虎斑病的发生与防治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瑞美 《福建热作科技》 2011年第4期55-56,共2页
果蔗虎斑病(Leaf sheaf redrot)是果蔗的真菌病之一,阐述该病害的症状、病原、发生规律以及防治措施与方法,以期为果蔗生产实践提供依据。
关键词 果蔗 虎斑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种生态因子对虎斑乌贼幼体生长与存活的影响 被引量:15
20
作者 乐可鑫 蒋霞敏 +3 位作者 彭瑞冰 罗江 唐锋 王春琳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4年第4期33-37,共5页
旨在研究温度、盐度、饵料种类、投饵量对虎斑乌贼(Sepia pharaonis)幼体生长与存活率的影响,以确定其生长发育的最佳生态条件,为人工育苗提供理论依据。在室内控制条件下,采用单因子试验研究了不同温度(18、21、24、27、30和33℃)... 旨在研究温度、盐度、饵料种类、投饵量对虎斑乌贼(Sepia pharaonis)幼体生长与存活率的影响,以确定其生长发育的最佳生态条件,为人工育苗提供理论依据。在室内控制条件下,采用单因子试验研究了不同温度(18、21、24、27、30和33℃)、不同盐度(18、21、24、27、30和33)、不同饵料种类(虾糜、活糠虾、卤虫无节幼体、桡足类、死糠虾、虾糜+强化卤虫后无节幼体、强化卤虫后无节幼体)、活糠虾不同投饵量(0、2、4、6、8和10 g/d)对虎斑乌贼幼体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温度对虎斑乌贼幼体生长影响显著(P〈0.05),最适温度为24-27℃,在最适温度下,存活率为84.4%-91.1%,特定生长率为4.82%-6.13%,存活率(y)与温度(x)的函数关系为y=-0.15x3+30.637x-447.002(r2=0.923)。幼体适宜盐度为24-33,最适盐度为27,在最适盐度条件下,其存活率为(90.0±5.29)%,特定生长率为(3.71±0.34)%。投喂7种开口饵料,以活糠虾效果最佳,存活率为(96.7±2.94)%,特定生长率为(3.77±0.23)%;强化卤虫后无节幼体效果次之,存活率为(95.6±2.31)%,特定生长率为(2.54±0.15)%,其余各组培养效果均不理想。投喂活糠虾,随着投饵量的增加,其存活率随之提高,摄食量(y)与个体重(x)的回归方程为y=0.227x-0.063(r2=0.9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虎斑乌贼 幼体 温度 盐度 饵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