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州大气气溶胶总悬浮颗粒物(TSP)中的有机示踪化合物 被引量:7
1
作者 唐小玲 倪金龙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26-234,共9页
为了解广州市气溶胶中有机示踪化合物的分布特征,采用N,O-双(三甲基硅烷基)三氟乙酰胺(BSTFA)衍生化预处理技术和GC/MS分析技术,于2002—2003年对广州市大气气溶胶中的有机示踪化合物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脱水糖类、β-谷甾... 为了解广州市气溶胶中有机示踪化合物的分布特征,采用N,O-双(三甲基硅烷基)三氟乙酰胺(BSTFA)衍生化预处理技术和GC/MS分析技术,于2002—2003年对广州市大气气溶胶中的有机示踪化合物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脱水糖类、β-谷甾醇、脱氢松香酸主要来源于生物质燃烧;葡萄糖、果糖、蔗糖、海藻糖等主要来源于土壤的再悬浮;藿烷类、甾烷类化合物主要来源于化石燃料的燃烧;胆甾醇可以作为肉类烹饪等餐饮源的有机示踪物.广州市大气中所检测到的所有糖类化合物与植物蜡的浓度比值春、秋两季较高,这可能与春天是植物叶片扩张和耕耘播种的季节、秋天是果实成熟和农作物收割的季节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州 有机示踪化合物 类化合物 类化合物 胆甾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藿类生物标志物及其对海洋碳氮循环过程的指示 被引量:1
2
作者 尹美玲 段丽琴 +2 位作者 宋金明 袁华茂 李学刚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3890-3902,共13页
由微生物介导的海洋碳氮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对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影响.五环三萜的藿类化合物(hopanoids),包括以细菌藿多醇(BHPs)为主的生物藿类和藿烷等地质藿类,是指示近现代环境和重建古环境中碳氮循环过程的重要类脂生物标志物.本... 由微生物介导的海洋碳氮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对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影响.五环三萜的藿类化合物(hopanoids),包括以细菌藿多醇(BHPs)为主的生物藿类和藿烷等地质藿类,是指示近现代环境和重建古环境中碳氮循环过程的重要类脂生物标志物.本文总结了藿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途径和生理功能,及在海洋碳氮循环关键过程(固氮、硝化、厌氧氨氧化、甲烷氧化和陆源有机质输入)中的指示作用.微生物膜脂中的藿类化合物主要由hpn基因编码的藿类合成和修饰酶调控,与微生物理化特征及环境条件具有密切关系.2-甲基藿类、2-甲基环醇醚和不饱和环醇醚等藿类化合物可调节细胞膜的氧渗透性以发挥固氮酶保护作用,可指示环境中固氮蓝细菌及其固氮过程.细菌藿四醇异构体之一的BHT-x是海洋厌氧氨氧化菌Candidatus Scalindua的专属产物,可指示海洋厌氧氨氧化和低氧环境.土壤标志物BHPs及陆源输入指标Rsoil可追踪陆源有机质向海洋环境的输入和迁移.35-氨基BHPs和3-甲基(氨基)BHPs可指示好氧甲烷氧化活动.细菌藿六醇和3-甲基细菌藿六醇可指示亚硝酸盐型甲烷氧化活动.未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学和仪器分析技术的不断发展,藿类化合物在指示海洋碳氮循环过程方面势必会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藿类化合物 细菌多醇(BHPs) 海洋氮循环 好氧甲烷氧化 生物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样中单体显微组分的激光微裂解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潘安阳 张志荣 +3 位作者 谢小敏 申宝剑 腾格尔 秦建中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3471-3479,共9页
镜质体和树脂体是煤中重要的有机显微组成,认识其化学组成及结构,对生烃潜力的评价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结合光学显微镜和优化的激光微裂解-色谱-质谱技术,分析了云南红河古近系煤样中单个镜质体和树脂体的激光微裂解产物。结果表明,单芳... 镜质体和树脂体是煤中重要的有机显微组成,认识其化学组成及结构,对生烃潜力的评价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结合光学显微镜和优化的激光微裂解-色谱-质谱技术,分析了云南红河古近系煤样中单个镜质体和树脂体的激光微裂解产物。结果表明,单芳烃、双芳烃、二萜类化合物和正构烯烃/烷烃对等在两显微组分中均有检出,且芳烃化合物和二萜类化合物分布非常相似;丰富的降海松烷和扁枝烷指示了裸子植物,尤其是针叶树脂的贡献;脂肪烃以及藿类化合物的组成及分布不同,表明激光微裂解-色谱-质谱技术能够区分同一样品中不同显微组分的成烃差异,从而对有效生烃组分的判识提供重要的分子证据。除此之外,还探讨了与传统地球化学分析技术相比激光微裂解-色谱-质谱分析技术所具有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微裂解-色谱-质谱 显微组分 生烃潜力 裸子植物 生物标志化合物 藿类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