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6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太湖梅梁湾水体悬浮颗粒物吸收系数的分离
被引量:
15
1
作者
赵巧华
张运林
秦伯强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56-362,共7页
针对2004年7月17日梅梁湾16个采样点悬浮颗粒物的吸收系数,利用基于光谱标准的方法,将悬浮颗粒物的吸收系数分离成藻类和非藻类颗粒物两种,并将其中藻类颗粒物的吸收系数与通过甲醇浸泡法所得的结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表明:利用甲醇浸...
针对2004年7月17日梅梁湾16个采样点悬浮颗粒物的吸收系数,利用基于光谱标准的方法,将悬浮颗粒物的吸收系数分离成藻类和非藻类颗粒物两种,并将其中藻类颗粒物的吸收系数与通过甲醇浸泡法所得的结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表明:利用甲醇浸泡提取法对藻类、非藻类吸收系数的分离,当非藻类颗粒物浓度较高时,所得的藻类吸收系数呈现出较明显的非藻类颗粒物的特征,造成藻类颗粒物吸收系数有所放大,且在短波段处体现的尤为明显;而基于光谱标准的模拟法能较好地将藻类颗粒物的吸收系数从总悬浮颗粒物吸收系数中分离出来,与甲醇浸泡法相比,藻类颗粒物在440、675 nm吸收峰处的吸收系数与叶绿素a的浓度相关性(R3)得到了较为明显的提高,分别由原来的0.66、0.75提高到了0.8964和0.8401;就甲醇浸泡法而言,总悬浮物吸收系数的谱形状对藻类吸收系数的放大程度有较大的影响,当其越接近藻类颗粒物的吸收特征时,则色素提取法造成的误差越小,相反,当其越接近非藻类颗粒物的吸收特征时,则甲醇浸泡法造成的误差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藻类颗粒物
非
藻类颗粒物
谱吸收系数
太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太湖梅梁湾水体悬浮颗粒物和CDOM的吸收特性
被引量:
62
2
作者
张运林
秦伯强
杨龙元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3969-3979,共11页
通过测定滤膜上悬浮颗粒物和过滤液中CDOM吸光度的方法计算得到太湖梅梁湾总颗粒物和CDOM的光谱吸收系数,并计算了各吸收组份的贡献份额以及吸收与PAR衰减的比值。总颗粒物的吸收系数从400nm到600nm大致呈下降趋势,到675nm附近由于叶...
通过测定滤膜上悬浮颗粒物和过滤液中CDOM吸光度的方法计算得到太湖梅梁湾总颗粒物和CDOM的光谱吸收系数,并计算了各吸收组份的贡献份额以及吸收与PAR衰减的比值。总颗粒物的吸收系数从400nm到600nm大致呈下降趋势,到675nm附近由于叶绿素a的特征吸收会出现明显峰值,峰值高低随叶绿素4浓度的变化而变化,aρ(440)在3.58-9.86m^-1间变化。非藻类颗粒物和CDOM的吸收随波长增加大致按指数规律下降,αd(440)和αg(440)的变化范围分别为2.23-7.07m^-1和1.06-1.70m^-1。非藻类颗粒物在400—700nm波段的指数函数斜率Sd的平均值为(10.91±0.62)μm^-1;CDOM在280—500nm波段指数函数斜率Sg的平均值为(15.52±0.49)μm^-1。浮游藻类的光谱吸收表现为在440、675nm附近存在两个明显的峰值,分别为(2.55±1.14)、(1.34±0.69)m^-1。ap(440)与TSS、OSS、ISS均存在显著性正相关,而ad(440)则只与TSS、ISS有显著性相关,aph(440)只与OSS、Chla有显著性相关。CDOM吸收系数与DOC浓度没有显著正相关,但与Chla存在显著幂函数关系,浮游藻类降解产物是水体中CDOM的重要来源之一。水体中物质吸收主要以颗粒物为主,对总吸收的贡献率在70%以上,而颗粒物中又以非藻类颗粒物占主导,一般超过加%,总吸收对漫射衰减的贡献也在4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梁湾
非
藻类颗粒物
浮游
藻类
有色可溶性有机物
叶绿素A
吸收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兴凯湖春季水体悬浮颗粒物和CDOM吸收特性
被引量:
12
3
作者
李思佳
宋开山
+4 位作者
陈智文
赵莹
邵田田
穆光熠
关莹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941-952,共12页
为了分析兴凯湖水体光学活性物质的吸收特性、来源和空间分布以及对400~700 nm范围内总吸收的贡献,于2013年5月对该水体进行野外实验,对水体中浮游藻类、非藻类颗粒物和有色可溶性有机物的吸收特性和水质参数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总悬浮...
为了分析兴凯湖水体光学活性物质的吸收特性、来源和空间分布以及对400~700 nm范围内总吸收的贡献,于2013年5月对该水体进行野外实验,对水体中浮游藻类、非藻类颗粒物和有色可溶性有机物的吸收特性和水质参数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总悬浮颗粒物的吸收光谱与非藻类颗粒物相似,色素颗粒物含量较少且单一,非藻类颗粒物在总悬浮颗粒物吸收中占主导地位,其贡献率始终在50%以上.CDOM吸收曲线的拟合函数斜率值Sg均高于其它水体.440 nm处总悬浮颗粒物和非藻类颗粒物的吸收系数ap(440)、ad(440)与总悬浮颗粒物、无机悬浮颗粒物和有机悬浮颗粒物浓度相关性均较好,与叶绿素a(Chl.a)浓度的相关性较差.兴凯湖与其它Ⅱ类水体的差异性表现在440 nm处CDOM吸收系数ag(440)与Chl.a浓度、溶解性有机碳(DOC)浓度均无显著相关性,说明DOC以无色部分为主.总体上,大兴凯湖各吸收系数和水质参数均值均低于小兴凯湖,后者水质受农耕区退水及周围渔业、旅游业的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兴凯湖
吸收光谱
有色可溶性有机物
非
藻类颗粒物
浮游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夏季新安江水库(千岛湖)颗粒物吸收光谱特征分析
被引量:
4
4
作者
殷燕
刘明亮
+3 位作者
王明珠
何剑波
高玉蓉
虞左明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13-723,共11页
通过对2013年夏季新安江水库(千岛湖)53个站点悬浮颗粒物的吸收光谱进行研究,系统分析了总颗粒物吸收系数ap(λ)、非藻类颗粒物吸收系数ad(λ)和浮游藻类光谱吸收系数aph(λ)的变化规律以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总颗粒物吸收除...
通过对2013年夏季新安江水库(千岛湖)53个站点悬浮颗粒物的吸收光谱进行研究,系统分析了总颗粒物吸收系数ap(λ)、非藻类颗粒物吸收系数ad(λ)和浮游藻类光谱吸收系数aph(λ)的变化规律以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总颗粒物吸收除西北河流区上游段外,其他各站点均呈现出明显的浮游藻类吸收特性,反映新安江水库总颗粒物中浮游藻类贡献较高.全库ap(440)在0.068 ~0.629 m-1之间变化,西北河流区总颗粒物吸收系数显著大于其他水域,而湖泊区与西南河流区则显著小于其他水域.非藻类颗粒物吸收光谱随着波长增加大致呈现出指数函数衰减的规律,其光谱斜率Sd均值为8.52±1.62μm-1,存在显著的空间差异,但整体偏低,与新安江水库无机颗粒物含量低有关.ad (440)与浮游藻类色素浓度存在显著的线性相关,表明夏季新安江水库非藻类颗粒物可能主要来源于浮游藻类降解.浮游藻类的光谱吸收在440和675 nm附近有明显的吸收峰.aph(440)和aph(675)存在显著的空间差异,其与浮游藻类色素浓度存在极显著的正线性关系,而与总悬浮颗粒物浓度相关性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安江水库(千岛湖)
非
藻类颗粒物
浮游
藻类
浮游
藻类
色素浓度
吸收光谱
Xin'
anjiang
Reservoir(Lake
Qianda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太湖梅梁湾夏季水体组分光谱吸收特性
被引量:
22
5
作者
孙德勇
李云梅
+3 位作者
黄家柱
乐成峰
龚绍琦
伍蓝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749-760,共12页
2006年8月16、17日对太湖梅梁湾湖区15个样点水体进行采样,利用分光光度计和定量滤膜技术测量了水体要素CDOM、非藻类颗粒物和浮游植物的吸收系数,同时进行水质参数的测定,分别对各水体要素的光谱吸收特性进行分析,并结合水质参数建立...
2006年8月16、17日对太湖梅梁湾湖区15个样点水体进行采样,利用分光光度计和定量滤膜技术测量了水体要素CDOM、非藻类颗粒物和浮游植物的吸收系数,同时进行水质参数的测定,分别对各水体要素的光谱吸收特性进行分析,并结合水质参数建立相应的区域模式。其中,分UV-C(250-290nm)、UV-B(290-320nm)、UV-A(320-400nm)和蓝光(400-500nm)4个波段建立CDOM光谱吸收的关系模式,同时发现曲线斜率值S与440nm处吸收系数存在很好的二次函数关系,在紫外和蓝光波段R^2分别达到0.958和0.835;总悬浮物的光谱吸收特征在不同深度处有些相近,有些则存在明显差异,主要是由有机和无机颗粒物剖面分布的不确定性和总悬浮物浓度所引起;非藻类颗粒物吸收系数在400-700nm的指数函数拟合斜率值S的变化范围为0.0056-0.0090nm^-1(平均值(0.0070±0.0008)nm^-1),各样点指数函数拟合的R^2在0.91以上。在可见光波段范围各水体要素对总吸收系数的贡献大小顺序是:浮游植物〉非藻类颗粒物〉CDOM。浮游植物在蓝、绿和红光波段的平均贡献率都在0.5以上,是水体吸收的主要贡献者;在蓝、绿和红光波段,非藻类颗粒物的平均贡献率分别为0.350±0.145、0.412±0.162和0.232±0.125,CDOM的分别为0.121±0.052、0.088±0.059和0.050±0.03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OM
非
藻类颗粒物
浮游植物
吸收光谱
贡献率
太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水体各组分吸收系数的测量方法研究
被引量:
9
6
作者
王鑫
张运林
赵巧华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4期97-102,共6页
主要综述了水体水色组分吸收系数的测定方法。其中有色可溶性有机物采用0.22μm聚碳酸酯滤膜过滤后的过滤清液在分光光度计上测定换算得到。总颗粒物吸收系数采用定量滤膜技术得到,并总结了文献中各种光程放大因子β的校正方法。综合分...
主要综述了水体水色组分吸收系数的测定方法。其中有色可溶性有机物采用0.22μm聚碳酸酯滤膜过滤后的过滤清液在分光光度计上测定换算得到。总颗粒物吸收系数采用定量滤膜技术得到,并总结了文献中各种光程放大因子β的校正方法。综合分析了甲醇浸泡提取法、次氯酸钠漂白法和数值分离法区分浮游藻类、非藻类颗粒物吸收的原理、操作方法和优缺点。最后对水体组分光谱吸收的典型特征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吸收系数
有色可溶性有机物
浮游
藻类
非
藻类颗粒物
定量滤膜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太湖梅梁湾水体悬浮颗粒物吸收系数的分离
被引量:
15
1
作者
赵巧华
张运林
秦伯强
机构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出处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56-362,共7页
基金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KZCX1-SW-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573062
40501078)联合资助
文摘
针对2004年7月17日梅梁湾16个采样点悬浮颗粒物的吸收系数,利用基于光谱标准的方法,将悬浮颗粒物的吸收系数分离成藻类和非藻类颗粒物两种,并将其中藻类颗粒物的吸收系数与通过甲醇浸泡法所得的结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表明:利用甲醇浸泡提取法对藻类、非藻类吸收系数的分离,当非藻类颗粒物浓度较高时,所得的藻类吸收系数呈现出较明显的非藻类颗粒物的特征,造成藻类颗粒物吸收系数有所放大,且在短波段处体现的尤为明显;而基于光谱标准的模拟法能较好地将藻类颗粒物的吸收系数从总悬浮颗粒物吸收系数中分离出来,与甲醇浸泡法相比,藻类颗粒物在440、675 nm吸收峰处的吸收系数与叶绿素a的浓度相关性(R3)得到了较为明显的提高,分别由原来的0.66、0.75提高到了0.8964和0.8401;就甲醇浸泡法而言,总悬浮物吸收系数的谱形状对藻类吸收系数的放大程度有较大的影响,当其越接近藻类颗粒物的吸收特征时,则色素提取法造成的误差越小,相反,当其越接近非藻类颗粒物的吸收特征时,则甲醇浸泡法造成的误差越大.
关键词
藻类颗粒物
非
藻类颗粒物
谱吸收系数
太湖
Keywords
Algal particles
nonalgal particles
spectral absorption coefficient
Lake Taihu
分类号
P341 [天文地球—水文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太湖梅梁湾水体悬浮颗粒物和CDOM的吸收特性
被引量:
62
2
作者
张运林
秦伯强
杨龙元
机构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出处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3969-3979,共11页
基金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资助项目(KZCX3-SW-334
KZCX3-SW-350)
+1 种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0601099
40501064)~~
文摘
通过测定滤膜上悬浮颗粒物和过滤液中CDOM吸光度的方法计算得到太湖梅梁湾总颗粒物和CDOM的光谱吸收系数,并计算了各吸收组份的贡献份额以及吸收与PAR衰减的比值。总颗粒物的吸收系数从400nm到600nm大致呈下降趋势,到675nm附近由于叶绿素a的特征吸收会出现明显峰值,峰值高低随叶绿素4浓度的变化而变化,aρ(440)在3.58-9.86m^-1间变化。非藻类颗粒物和CDOM的吸收随波长增加大致按指数规律下降,αd(440)和αg(440)的变化范围分别为2.23-7.07m^-1和1.06-1.70m^-1。非藻类颗粒物在400—700nm波段的指数函数斜率Sd的平均值为(10.91±0.62)μm^-1;CDOM在280—500nm波段指数函数斜率Sg的平均值为(15.52±0.49)μm^-1。浮游藻类的光谱吸收表现为在440、675nm附近存在两个明显的峰值,分别为(2.55±1.14)、(1.34±0.69)m^-1。ap(440)与TSS、OSS、ISS均存在显著性正相关,而ad(440)则只与TSS、ISS有显著性相关,aph(440)只与OSS、Chla有显著性相关。CDOM吸收系数与DOC浓度没有显著正相关,但与Chla存在显著幂函数关系,浮游藻类降解产物是水体中CDOM的重要来源之一。水体中物质吸收主要以颗粒物为主,对总吸收的贡献率在70%以上,而颗粒物中又以非藻类颗粒物占主导,一般超过加%,总吸收对漫射衰减的贡献也在40%以上。
关键词
梅梁湾
非
藻类颗粒物
浮游
藻类
有色可溶性有机物
叶绿素A
吸收光谱
Keywords
Meiliang Bay
nonalgal particles
phytoplankton
chromophoric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
chlorophyll a
absorption spectra
分类号
P343.3 [天文地球—水文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兴凯湖春季水体悬浮颗粒物和CDOM吸收特性
被引量:
12
3
作者
李思佳
宋开山
陈智文
赵莹
邵田田
穆光熠
关莹
机构
吉林师范大学生态环境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东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出处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941-952,共12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4171293)
兴凯湖生态环境保护基线调查项目(JXZFCG2013-XXK21-03)联合资助
文摘
为了分析兴凯湖水体光学活性物质的吸收特性、来源和空间分布以及对400~700 nm范围内总吸收的贡献,于2013年5月对该水体进行野外实验,对水体中浮游藻类、非藻类颗粒物和有色可溶性有机物的吸收特性和水质参数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总悬浮颗粒物的吸收光谱与非藻类颗粒物相似,色素颗粒物含量较少且单一,非藻类颗粒物在总悬浮颗粒物吸收中占主导地位,其贡献率始终在50%以上.CDOM吸收曲线的拟合函数斜率值Sg均高于其它水体.440 nm处总悬浮颗粒物和非藻类颗粒物的吸收系数ap(440)、ad(440)与总悬浮颗粒物、无机悬浮颗粒物和有机悬浮颗粒物浓度相关性均较好,与叶绿素a(Chl.a)浓度的相关性较差.兴凯湖与其它Ⅱ类水体的差异性表现在440 nm处CDOM吸收系数ag(440)与Chl.a浓度、溶解性有机碳(DOC)浓度均无显著相关性,说明DOC以无色部分为主.总体上,大兴凯湖各吸收系数和水质参数均值均低于小兴凯湖,后者水质受农耕区退水及周围渔业、旅游业的影响较大.
关键词
兴凯湖
吸收光谱
有色可溶性有机物
非
藻类颗粒物
浮游植物
Keywords
Lake Xingkai
absorption spectra
CDOM
nonalgal particles
phytoplankton
分类号
X14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夏季新安江水库(千岛湖)颗粒物吸收光谱特征分析
被引量:
4
4
作者
殷燕
刘明亮
王明珠
何剑波
高玉蓉
虞左明
机构
杭州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出处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13-723,共11页
基金
杭州市科技局重大项目(20122513A01)
杭州市环境保护局项目(201006)
+1 种基金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Y5110314)
杭州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20120433B02)联合资助
文摘
通过对2013年夏季新安江水库(千岛湖)53个站点悬浮颗粒物的吸收光谱进行研究,系统分析了总颗粒物吸收系数ap(λ)、非藻类颗粒物吸收系数ad(λ)和浮游藻类光谱吸收系数aph(λ)的变化规律以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总颗粒物吸收除西北河流区上游段外,其他各站点均呈现出明显的浮游藻类吸收特性,反映新安江水库总颗粒物中浮游藻类贡献较高.全库ap(440)在0.068 ~0.629 m-1之间变化,西北河流区总颗粒物吸收系数显著大于其他水域,而湖泊区与西南河流区则显著小于其他水域.非藻类颗粒物吸收光谱随着波长增加大致呈现出指数函数衰减的规律,其光谱斜率Sd均值为8.52±1.62μm-1,存在显著的空间差异,但整体偏低,与新安江水库无机颗粒物含量低有关.ad (440)与浮游藻类色素浓度存在显著的线性相关,表明夏季新安江水库非藻类颗粒物可能主要来源于浮游藻类降解.浮游藻类的光谱吸收在440和675 nm附近有明显的吸收峰.aph(440)和aph(675)存在显著的空间差异,其与浮游藻类色素浓度存在极显著的正线性关系,而与总悬浮颗粒物浓度相关性较弱.
关键词
新安江水库(千岛湖)
非
藻类颗粒物
浮游
藻类
浮游
藻类
色素浓度
吸收光谱
Xin'
anjiang
Reservoir(Lake
Qiandao)
Keywords
Xin'anjiang Reservoir(Lake Qiandao)
nonalgal particles
phytoplankton
phytoplankton pigment concentration
absorption spectra
分类号
X524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太湖梅梁湾夏季水体组分光谱吸收特性
被引量:
22
5
作者
孙德勇
李云梅
黄家柱
乐成峰
龚绍琦
伍蓝
机构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部虚拟地理环境重点实验室
出处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749-760,共12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0571110)
江苏省高校研究生创新计划资助项目(06-30)~~
文摘
2006年8月16、17日对太湖梅梁湾湖区15个样点水体进行采样,利用分光光度计和定量滤膜技术测量了水体要素CDOM、非藻类颗粒物和浮游植物的吸收系数,同时进行水质参数的测定,分别对各水体要素的光谱吸收特性进行分析,并结合水质参数建立相应的区域模式。其中,分UV-C(250-290nm)、UV-B(290-320nm)、UV-A(320-400nm)和蓝光(400-500nm)4个波段建立CDOM光谱吸收的关系模式,同时发现曲线斜率值S与440nm处吸收系数存在很好的二次函数关系,在紫外和蓝光波段R^2分别达到0.958和0.835;总悬浮物的光谱吸收特征在不同深度处有些相近,有些则存在明显差异,主要是由有机和无机颗粒物剖面分布的不确定性和总悬浮物浓度所引起;非藻类颗粒物吸收系数在400-700nm的指数函数拟合斜率值S的变化范围为0.0056-0.0090nm^-1(平均值(0.0070±0.0008)nm^-1),各样点指数函数拟合的R^2在0.91以上。在可见光波段范围各水体要素对总吸收系数的贡献大小顺序是:浮游植物〉非藻类颗粒物〉CDOM。浮游植物在蓝、绿和红光波段的平均贡献率都在0.5以上,是水体吸收的主要贡献者;在蓝、绿和红光波段,非藻类颗粒物的平均贡献率分别为0.350±0.145、0.412±0.162和0.232±0.125,CDOM的分别为0.121±0.052、0.088±0.059和0.050±0.038。
关键词
CDOM
非
藻类颗粒物
浮游植物
吸收光谱
贡献率
太湖
Keywords
CDOM
detritus
phytoplankton
absorption spectra
contribution rate
Lake Taihu
分类号
X832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水体各组分吸收系数的测量方法研究
被引量:
9
6
作者
王鑫
张运林
赵巧华
机构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出处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4期97-102,共6页
基金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方向性项目(KZCX3-SW-350)
中国科学院"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院长奖获得者科研启动专项资金"项目
文摘
主要综述了水体水色组分吸收系数的测定方法。其中有色可溶性有机物采用0.22μm聚碳酸酯滤膜过滤后的过滤清液在分光光度计上测定换算得到。总颗粒物吸收系数采用定量滤膜技术得到,并总结了文献中各种光程放大因子β的校正方法。综合分析了甲醇浸泡提取法、次氯酸钠漂白法和数值分离法区分浮游藻类、非藻类颗粒物吸收的原理、操作方法和优缺点。最后对水体组分光谱吸收的典型特征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遥感
吸收系数
有色可溶性有机物
浮游
藻类
非
藻类颗粒物
定量滤膜技术
Keywords
remote sensing
absorption coefficient
chromophoric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
phytoplankton
nonalgal particulate matter
filter quantitative filter technique
分类号
X832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太湖梅梁湾水体悬浮颗粒物吸收系数的分离
赵巧华
张运林
秦伯强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
1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太湖梅梁湾水体悬浮颗粒物和CDOM的吸收特性
张运林
秦伯强
杨龙元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
6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兴凯湖春季水体悬浮颗粒物和CDOM吸收特性
李思佳
宋开山
陈智文
赵莹
邵田田
穆光熠
关莹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
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夏季新安江水库(千岛湖)颗粒物吸收光谱特征分析
殷燕
刘明亮
王明珠
何剑波
高玉蓉
虞左明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太湖梅梁湾夏季水体组分光谱吸收特性
孙德勇
李云梅
黄家柱
乐成峰
龚绍琦
伍蓝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
2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水体各组分吸收系数的测量方法研究
王鑫
张运林
赵巧华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7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