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水质生物毒性检测方法研究进展与应用现状
- 1
-
-
作者
谭小璇
甘婷婷
殷高方
李乐彤
黄朋
安莉莎
-
机构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环境科学与光电技术学院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安徽省环境光学监测技术重点实验室
合肥综合性科学中心环境研究院
-
出处
《岩矿测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31-351,共21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2375270)
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开放基金项目(2024KFJJ0108)
+2 种基金
皖江新兴产业技术发展中心科研项目(WJ23CYHXM03)
珠海市产学研合作项目(2320004002782)
合肥综合性科学中心环境研究院科研团队建设项目(HYKYTD2024004)。
-
文摘
突发性水体污染事件频繁爆发,对供水安全、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已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环境问题。面对数以万计的毒性污染物及日益严峻的水污染问题,水质生物毒性检测由于能够以效果导向反映污染物对水生生物的毒害效应,弥补传统理化指标检测既无法实现水体众多毒性污染物的全面检测,又无法准确判断污染物对生物体的毒害影响等不足,已成为水质状况调查及水环境安全监管的重要手段,对保障水质及水生态环境安全至关重要。鉴于此,本文基于近年来国内外水质生物毒性检测相关研究成果,系统总结了现有水质生物毒性检测方法,基于不同检测方法所用的毒性响应指标、毒性检测原理,对比了不同检测方法的特点,分析了已有检测方法的发展现状。当前,基于不同受试生物(鱼类、蚤类、发光菌类、藻类)的水质生物毒性检测方法,已在重金属、农药(包括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等典型环境污染物毒性分析及实际水体毒性检测与评估中获得广泛应用。其中,发光菌法及藻类光合抑制法由于具有毒性响应快速的特点,是当前水质生物毒性现场快速检测的重要手段。由于不同受试生物对不同类型污染物的毒性响应灵敏性存在差异,仅以单一生物和单一指标无法全面评价水体综合毒性。未来,发展基于多层级水生生物的多指标水质生物毒性检测与评估方法、建立水体表观毒性及潜在毒性相融合的水质毒性全面表征与评估新方法及相应的毒性分级标准,将是水质生物毒性检测研究方向的发展重点与难点。
-
关键词
水质生物毒性
毒性检测
水质安全
环境污染物
水生生物
发光菌毒性检测法
藻类毒性检测法
-
Keywords
water quality biological toxicity
toxicity detection
water quality safety
environmental pollutants
aquatic organism
toxicity test method for photobacteria
toxicity test method for algae
-
分类号
X832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