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水北调全断面拦藻装置自动调节与应急提升系统设计
1
作者 尚军 赵燕妮 +6 位作者 常志兵 段春建 王晓振 梁建奎 李克华 耿志彪 高大伟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4-28,87,共6页
全断面拦藻装置是一款集藻类拦截、打捞、处理和转运等功能于一体的多功能装备。为有效应对由于水位壅高对其稳定性和工程安全的影响,设计了一套水位自动调节与应急提升系统。通过壅水水头计算分析,合理确定系统设计应急阈值,并根据全... 全断面拦藻装置是一款集藻类拦截、打捞、处理和转运等功能于一体的多功能装备。为有效应对由于水位壅高对其稳定性和工程安全的影响,设计了一套水位自动调节与应急提升系统。通过壅水水头计算分析,合理确定系统设计应急阈值,并根据全断面拦藻装置的运行工况和运行原则制订了水位自动调节与应急提升系统的运行策略。实际应用表明,所设计水位自动调节与应急提升系统可有效提高全断面拦藻装置的运行效率,改善了装置的有效运行和工程结构的安全性,为保障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的供水、水质和工程安全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断面拦藻装置 藻类异常增殖 水位自动调节 应急提升 系统运行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水北调工程东赵河全断面拦藻装置设计与应用
2
作者 彭辉 黄金彪 +6 位作者 常志兵 何建刚 耿磊 梁建奎 胡剑杰 张智勇 高大伟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42-147,共6页
近年来,着生藻类异常增殖问题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供水安全、水质安全及工程安全带来威胁,成为亟待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之一。针对中线工程悬浮于水体中的着生藻类,基于物理拦截方法,综合考虑水体流动特性、拦藻效果、调水影响、安全性... 近年来,着生藻类异常增殖问题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供水安全、水质安全及工程安全带来威胁,成为亟待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之一。针对中线工程悬浮于水体中的着生藻类,基于物理拦截方法,综合考虑水体流动特性、拦藻效果、调水影响、安全性及操作维护便捷性等设计因素,设计开发一款集藻类拦截、打捞、处理、转运等功能于一体的应急处置装备,并布置于东赵河渠道倒虹吸进口检修闸处。装置具有环境友好、操作简便、实施周期短等优点,为南水北调工程中线工程着生藻类异常增殖问题处置提供了技术支撑,对于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及工程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水北调工程 藻类异常增殖 物理拦截方法 全断面拦藻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频监测的千岛湖湖心藻类时空变化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史鹏程 朱广伟 +5 位作者 李未 韩轶才 王裕成 朱梦圆 许海 李慧赟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908-917,共10页
为探究亚热带深水水库藻类时空变化特征,在千岛湖(新安江水库)湖心区布设藻类荧光分析仪(BBE FluoroProbe)浮标,对该区域藻类门类的剖面变化进行为期1年的高频观测.结果表明:在夏季暴雨之后的高温晴热期(7月底至8月底),水库藻类总量出... 为探究亚热带深水水库藻类时空变化特征,在千岛湖(新安江水库)湖心区布设藻类荧光分析仪(BBE FluoroProbe)浮标,对该区域藻类门类的剖面变化进行为期1年的高频观测.结果表明:在夏季暴雨之后的高温晴热期(7月底至8月底),水库藻类总量出现峰值;不同门藻类的数量峰值出现时间有差异,硅藻门、甲藻门的藻类数量峰值出现在4月底至7月下旬,蓝藻门和绿藻门藻类数量峰值出现在6月中旬至9月初;不同门藻类在垂向上出现数量峰值的深度也不同,绿藻门藻类数量的垂向峰值出现在1 m左右的表层,而蓝藻门、硅藻门、甲藻门的垂向数量峰值出现在3~5 m的次表层.统计分析发现,温度、总磷浓度和光照强度与湖心区藻类细胞密度时空变化显著相关.暴雨过程会对藻类群落结构变化产生两方面影响:一方面会降低温度和光照强度,抑制藻类生长;另一方面会带来大量的营养盐,刺激藻类生长.研究显示:藻类荧光分析仪等高频监测浮标能高效捕捉藻类水华等关键水生态风险过程,能为湖库水源地水质风险提供预警信息;在极端天气事件发生频率增加的气候背景下,应加强对灾害性藻类异常增殖问题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藻类异常增殖 高频监测浮标 深水水库 极端天气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