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效藻类塘系统处理太湖地区农村生活污水 被引量:40
1
作者 李旭东 周琪 +3 位作者 黄翔峰 池金萍 何少林 陈广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1-64,共4页
对高效藻类塘系统处理太湖地区农村生活污水进行了试验研究,实验系统由沉淀水箱、高效藻类塘和水生生物塘等组成。结果表明:高效藻类塘出水COD浓度受藻类生长影响较大,但出水溶解性COD比较稳定,平均去除率在70%以上。氨氮的去除效果好,... 对高效藻类塘系统处理太湖地区农村生活污水进行了试验研究,实验系统由沉淀水箱、高效藻类塘和水生生物塘等组成。结果表明:高效藻类塘出水COD浓度受藻类生长影响较大,但出水溶解性COD比较稳定,平均去除率在70%以上。氨氮的去除效果好,平均去除率为93%,氨氮主要通过硝化、挥发和生物同化吸收三种途径去除。塘内磷主要通过沉淀去除,总磷平均去除率在50%左右。水生生物塘不仅能有效去除高效藻类塘出水中的藻类和悬浮物,而且能进一步降低水中有机物、氮、磷等污染物浓度。冬季水力停留时间的延长对保障系统的整体运行效果是有效的。高效藻类塘系统用来处理太湖地区农村生活污水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藻类塘 水生生物 农村生活污水 脱氮除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藻类塘处理太湖地区农村生活污水研究 被引量:22
2
作者 李旭东 何小娟 +1 位作者 周琪 何少林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505-1509,共5页
对高效藻类塘处理太湖地区农村生活污水进行了试验研究,系统水力停留时间为夏季4 d、冬季8 d.结果表明:高效藻类塘出水化学需氧量(COD)的质量浓度受藻类生长影响较大,但出水溶解性COD的质量浓度比较稳定,平均去除率在70%以上.氨氮的去... 对高效藻类塘处理太湖地区农村生活污水进行了试验研究,系统水力停留时间为夏季4 d、冬季8 d.结果表明:高效藻类塘出水化学需氧量(COD)的质量浓度受藻类生长影响较大,但出水溶解性COD的质量浓度比较稳定,平均去除率在70%以上.氨氮的去除效果好,平均去除率为93%,氨氮主要通过硝化、挥发和生物同化吸收三种途径去除.塘内磷主要通过沉淀去除,总磷平均去除率在50%左右.冬季水力停留时间的延长对保障系统的整体运行效果是有效的.高效藻类塘用来处理太湖地区农村生活污水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藻类塘 农村生活污水 太湖 脱氮除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藻类塘与水生植物塘联用深度净化受污染河水研究 被引量:15
3
作者 宋永会 彭剑峰 +2 位作者 高红杰 刘文杰 刘桂萍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2011年第4期317-322,共6页
采用高效藻类塘与水生植物塘联用工艺对劣Ⅴ类河水进行深度净化,通过对出水中CODCr,NH4+-N,TP和DO等指标的分析测定,研究了其对沈阳某河流水体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在HRT为4 d,水深0.5 m,进水CODCr为70-100 mg/L,DO,NH4+-N,TN和TP浓... 采用高效藻类塘与水生植物塘联用工艺对劣Ⅴ类河水进行深度净化,通过对出水中CODCr,NH4+-N,TP和DO等指标的分析测定,研究了其对沈阳某河流水体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在HRT为4 d,水深0.5 m,进水CODCr为70-100 mg/L,DO,NH4+-N,TN和TP浓度分别为0.89-1.65,1.6-2.9,2.3-4.5和0.6-1.2 mg/L的条件下,联用工艺出水CODCr为35.40 mg/L,DO,NH4+-N,PO43--P,TN和TP浓度分别为5.88,0.66,0.17,1.51和0.16mg/L,水体中各项指标均达到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规定的Ⅴ类标准。水生植物塘对藻类塘出水中的藻类有很好的去除效果,平均去除率为94.5%。联用工艺对CODCr,NH4+-N和PO43--P的去除效果均表现为一级藻类塘〉二级藻类塘〉水生植物塘,其中藻类塘起主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藻类塘 水生植物 污染河水 深度净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膜-高效藻类塘工艺处理污水厂尾水 被引量:8
4
作者 谢艳艳 吉凯锋 +3 位作者 纪婧 吾斯曼江.艾尼外尔 邱江平 李旭东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7-70,75,共5页
将高效藻类塘系统与滤膜结合起来,进行了城市污水处理厂尾水深度净化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水力停留时间为4 d,进水COD为20.91-72.55 mg/L,NH4^+-N、TN和TP质量浓度分别为0.74-2.85、7.01-10.15和0.35-0.52 mg/L条件下,高效藻类塘与... 将高效藻类塘系统与滤膜结合起来,进行了城市污水处理厂尾水深度净化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水力停留时间为4 d,进水COD为20.91-72.55 mg/L,NH4^+-N、TN和TP质量浓度分别为0.74-2.85、7.01-10.15和0.35-0.52 mg/L条件下,高效藻类塘与陶瓷膜联用工艺出水各指标平均浓度分别为14.00、0.65、0.90和0.05 mg/L,分别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规定的II、III、III和II类标准。不锈钢膜和陶瓷膜对于藻类的拦截过滤效果均能达到90%以上,在提升出水水质的同时,可稳定维持低浓度进水条件下高效藻类塘内的藻类浓度。由于陶瓷膜孔径过小,易发生膜污染,清洗需求频繁,综合考虑过滤效果以及系统运行的稳定性,优先选择不锈钢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藻类塘 污水厂尾水 不锈钢滤膜 陶瓷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藻类塘处理北方农村模拟生活污水试验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孙伟丽 刘绍俨 +3 位作者 高宇 荆勇 赵研 姜彬慧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8期217-220,共4页
实验室条件下,以北方农村模拟生活污水为研究对象,探究在曝气和搅拌两种不同条件下,高效藻类塘对模拟污水中NH4^+-N、TP和COD的去除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当反应器中藻菌微生物接种量为(2.6-3.5)×10^5个/m L,停留时间7 d时,藻类塘... 实验室条件下,以北方农村模拟生活污水为研究对象,探究在曝气和搅拌两种不同条件下,高效藻类塘对模拟污水中NH4^+-N、TP和COD的去除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当反应器中藻菌微生物接种量为(2.6-3.5)×10^5个/m L,停留时间7 d时,藻类塘对COD、NH4^+-N和TP的去除率最高分别可达87.77%、97.2%和64.8%,出水水质可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A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藻类塘 农村生活污水 脱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藻类塘在水质净化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6
作者 丁怡 王玮 +3 位作者 宋新山 刘兴坡 梅梦媛 王宇晖 《工业水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5-20,共6页
高效藻类塘相较传统污水处理塘而言,能产生更多的微藻生物量,并且其水质净化效果更佳。针对当前水体中多种污染物形成的复合污染,高效藻类塘不仅能同时有效地去除多种污染物,藻类产物也可创造经济效益。文章阐述了高效藻类塘中的藻菌共... 高效藻类塘相较传统污水处理塘而言,能产生更多的微藻生物量,并且其水质净化效果更佳。针对当前水体中多种污染物形成的复合污染,高效藻类塘不仅能同时有效地去除多种污染物,藻类产物也可创造经济效益。文章阐述了高效藻类塘中的藻菌共生系统和理化特征,重点论述了其对水体中多种主要污染物的去除机理及影响因素,最后对其研究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藻类塘 藻菌共生体系 去污机理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藻类塘+水生植物塘处理水产养殖废水的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徐天勇 《江西水产科技》 2019年第6期38-40,共3页
利用天然鱼塘、废弃塘和低洼地等改造成高效藻类塘、水生植物塘,采用两级高效藻类塘和水生植物塘处理水产养殖废水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处理系统的CODcr去除率77.4%,NH3-N去除率91.3%,TP去除率66.7%,TN去除率75.9%,水生植物塘对藻类的去除... 利用天然鱼塘、废弃塘和低洼地等改造成高效藻类塘、水生植物塘,采用两级高效藻类塘和水生植物塘处理水产养殖废水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处理系统的CODcr去除率77.4%,NH3-N去除率91.3%,TP去除率66.7%,TN去除率75.9%,水生植物塘对藻类的去除率达到98.4%。处理系统基建费用和运行费用低,管理维护方便,运行稳定可靠,节约能源和可实现资源化,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水产养殖废水处理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藻类塘 水生植物 水产养殖废水 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合菌-藻系统提高农村污水氮磷处理效率的研究
8
作者 谷明 何永俊 +2 位作者 杨安强 沈剑 王欣泽 《环境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71-77,共7页
基于微藻的高效藻类塘技术,在解决农村污水问题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微藻在污水净化过程中,能有效去除污水中的各类污染物,同时显著降低处理能耗与建设成本。为进一步提高高效藻类塘处理效率,减少水力停留时间,该研究在光生物反应器中接... 基于微藻的高效藻类塘技术,在解决农村污水问题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微藻在污水净化过程中,能有效去除污水中的各类污染物,同时显著降低处理能耗与建设成本。为进一步提高高效藻类塘处理效率,减少水力停留时间,该研究在光生物反应器中接种栅藻(S)、小球藻(Q)和光合菌(P),并构建光合菌-栅藻(S+)和光合菌-小球藻(Q+)悬浮系统,和不同菌藻比的光合菌-栅藻(S+P)固定化系统,探究悬浮系统和固定化系统生物量变化和氮、磷去除情况。结果表明,悬浮系统中,S+系统处理效率最高,TN、TP的去除率分别为70.40%和74.97%,TN去除率较S系统提高4.73%。在固定化系统中,菌藻比1∶4时处理效果最佳,且OD_(685)和TSS较悬浮系统提高了82.40%和90.90%,TP去除率为82.60%,TN去除率(47.24%)较悬浮系统有所下降。悬浮系统的N、P去除率较高,实际运行操作简单,而固定化系统更易于微藻的回收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藻 光合菌 高效藻类塘 菌藻共生 固定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
9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2008年第6期41-41,共1页
关键词 高效藻类塘 脱氮除磷 系统处理 生物 综合利用 农村污水 废物处理 水生生物 总氮 氨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其他
10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2002年第2期79-81,共3页
关键词 一氧化二氮 城市污水 生活污水 污染控制 水质特性 水解酸化 停留时间 环境保护 环境工程 高效藻类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方法简介
11
作者 韦辑 《农村新技术》 2014年第6期55-56,共2页
当前,许多农村没有任何污水收集设施,生活污水随意排入河流、湖沼、沟渠、池塘和水库等,造成极大污染。以下处理系统,可有效解决这一难题,各地可根据它们的特点,因地制宜构建。1.高效藻类塘。它较传统的稳定塘停留时间短,占地面积小;建... 当前,许多农村没有任何污水收集设施,生活污水随意排入河流、湖沼、沟渠、池塘和水库等,造成极大污染。以下处理系统,可有效解决这一难题,各地可根据它们的特点,因地制宜构建。1.高效藻类塘。它较传统的稳定塘停留时间短,占地面积小;建设容易,维护简便,基建投资少,运行费用低;氨氮和病原体去除效率高,但是它易受温度和酸碱度等环境因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污水 污水处理方法 农村 高效藻类塘 污水收集 停留时间 占地面积 基建投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