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柴达木盆地渐新统上干柴沟组碳酸盐纹层成因及古气候意义
1
作者 何海龙 郭佩 +3 位作者 李长志 魏研 张锡婷 文华国 《沉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19-1036,共18页
【目的】纹层是细粒沉积物在湖水分层条件下缓慢沉积的表现,其中碳酸盐纹层对于水体盐度、碱度和生物活动变化敏感,是判断大陆古气候、古水文较为重要的证据之一,但目前针对湖相碳酸盐纹层的研究较少。通过对柴达木盆地湖相碳酸盐纹层... 【目的】纹层是细粒沉积物在湖水分层条件下缓慢沉积的表现,其中碳酸盐纹层对于水体盐度、碱度和生物活动变化敏感,是判断大陆古气候、古水文较为重要的证据之一,但目前针对湖相碳酸盐纹层的研究较少。通过对柴达木盆地湖相碳酸盐纹层进行研究,尤其是碳酸盐纹层中文石、白云石的成因以及碳酸盐纹层的形成机制,由此揭示青藏高原北部渐新世气候-环境变化。【方法】以柴达木盆地西岔沟剖面渐新统上干柴沟组为例,通过常规薄片、荧光薄片和扫描电镜的观察以及X射线粉晶衍射和碳氧同位素分析测试,然后对岩石学特征和碳氧同位素特征进行分析,最终结合西岔沟剖面上干柴沟组碳酸盐矿物含量和碳氧同位素纵向变化情况探讨青藏高原北部渐新世气候-环境变化。【结果】西岔沟剖面上干柴沟组主要发育粉砂、碳酸盐、黏土三种类型纹层,其中碳酸盐纹层中文石、方解石和白云石含量交替富集且均与有机质共生,文石含量较高的样品碳同位素偏正,白云石富集的样品则氧同位素相对较高,且西岔沟剖面上干柴沟组碳酸盐矿物含量和碳氧同位素纵向变化具有一定的规律性。【结论】此次研究为青藏高原北部在渐新世时期气候经历了由早期湿润到晚期(半)干旱的演化过程提供有力的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相纹层 文石 白云石 藻类勃发 古水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长7段富有机质页岩中藻类化石的发现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4
2
作者 袁伟 柳广弟 袁红旗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65-374,共10页
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长7段富有机质页岩是该盆地中生界含油系统的主力烃源岩,其有机质丰度高,类型好,具有巨大的生烃潜力。该套烃源岩中有机质的富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长7期的高古生产力及其提供的充足的有机质。长7期藻类勃发的... 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长7段富有机质页岩是该盆地中生界含油系统的主力烃源岩,其有机质丰度高,类型好,具有巨大的生烃潜力。该套烃源岩中有机质的富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长7期的高古生产力及其提供的充足的有机质。长7期藻类勃发的存在已被多数学者所接受,但是目前还缺乏直观、有力的证据。笔者等通过薄片和扫描电镜观察、能谱分析,在长7段的脉状黄铁矿附近和碳酸盐结核中发现了属种单一、分布丰度高的藻类化石,它们呈现出近似球状的轮廓,在中部分布着一条裂缝。这些藻类化石的发现具有重要的地质意义,它为长7期的藻类勃发提供了很好的证据,也为该时期热液活动的重要作用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铁矿 碳酸盐结核 营养元素 藻类勃发 热液活动 上三叠统延长组长7段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洋硅藻席沉积与冰期旋回中的碳-氮循环 被引量:2
3
作者 蔡雯沁 黄恩清 +1 位作者 柳双权 田军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6-108,共13页
成席硅藻勃发与沉积埋藏过程链接了海洋有机碳生成-输出-埋藏以及大洋深部溶解无机碳的生成与储存的全过程,该过程及其对大洋碳-氮循环的潜在重大影响正引起学术界的关注。通过搜集整理一系列文献及数据,对成席硅藻在细胞层面的特殊功... 成席硅藻勃发与沉积埋藏过程链接了海洋有机碳生成-输出-埋藏以及大洋深部溶解无机碳的生成与储存的全过程,该过程及其对大洋碳-氮循环的潜在重大影响正引起学术界的关注。通过搜集整理一系列文献及数据,对成席硅藻在细胞层面的特殊功能、勃发机制以及硅藻席沉积物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总结,尝试讨论硅藻席沉积对轨道时间尺度上全球碳-氮循环的潜在影响。由于成席硅藻具有一系列特点,包括在弱光条件下生存、利用大液泡来存储营养盐和调控浮力、与固氮蓝细菌共生、尿素循环等,导致成席硅藻在寡营养的层化水体中或者大洋锋面处容易获得生存竞争优势并发生勃发。根据沉积记录,在第四纪冰期,热带-亚热带大西洋以及热带西太平洋-东印度洋出现大规模的Ethmodiscus rex硅藻席勃发并向海洋内部输出大量有机碳。有机碳中的绝大部分都在水柱中发生降解,只有少部分保存到海底沉积物中。推测硅藻席勃发贡献了冰期深海内部“呼吸碳库”的增长以及大气二氧化碳浓度的降低。由于E.rex勃发加快了海洋上层营养盐的周转速率,因此也可能促进了冰期海洋氮储库的扩张。此外,氧同位素14/12期和4/2期间同时出现大洋无机碳碳同位素重值事件和热带-亚热带硅藻席勃发事件,二者之间可能存在机制上的关联。因此,成席硅藻是耦合大洋碳-氮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进一步厘清地质历史时期硅藻席勃发规模及其在海洋元素循环中的作用,有助于解开冰期旋回尺度上的全球碳-氮循环之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席硅藻 藻类勃发 次表层水 海洋生产力 大洋呼吸碳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山灰对页岩油气成藏的重要作用及其启示 被引量:35
4
作者 李登华 李建忠 +2 位作者 黄金亮 汪少勇 王淑芳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6-65,共10页
全球主力页岩油气层大多伴生火山灰层,剖析火山灰的类型、成分、成因和成岩演化作用,探索火山灰与富有机质页岩的形成关系,有利于明确火山灰对页岩油气层的作用机制。通过对我国主要产页岩油气盆地的野外考察和页岩岩心观察,应用场发射... 全球主力页岩油气层大多伴生火山灰层,剖析火山灰的类型、成分、成因和成岩演化作用,探索火山灰与富有机质页岩的形成关系,有利于明确火山灰对页岩油气层的作用机制。通过对我国主要产页岩油气盆地的野外考察和页岩岩心观察,应用场发射扫描电镜和能谱元素分析等技术,结合生产实践成果,研究得出了4点认识:①火山灰以中酸性为主,大多来自爆炸式火山喷发,其表面附着易溶薄层盐膜,入水后可迅速释放铁盐等营养物质,有利于促进藻类勃发;②藻类勃发不仅是优质烃源岩的主要物质来源,而且还可促进碳酸盐岩矿物沉积,形成藻类与碳酸盐岩纹层状互层,利于发育层间孔缝,提高页岩油气层的物性和脆性;③在以缺氧环境为主的深水区,不仅厘米—毫米级火山灰层数与富有机质泥页岩厚度呈正相关关系,而且频繁的微米级火山灰沉降也能形成大面积厚层优质烃源岩;④板块运动形成的造山带与板块俯冲带具有良好的对应关系,是爆炸式火山喷发的发育带,其周边的古湖泊和海洋是形成大面积厚层优质烃源岩的有利区。结论认为:四川盆地及其周边的下古生界海相页岩为页岩气现阶段最可行的勘探领域,除鄂尔多斯等主要含油气盆地外,银额、民和、二连和海拉尔等中小盆地也具有较大的页岩油(致密油)勘探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页岩油 致密油 火山灰 藻类勃发 优质烃源岩 富有机质页岩 勘探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营凹陷湖相烃源岩TOC与Sr的正相关性及原因 被引量:13
5
作者 朱光有 金强 +2 位作者 张水昌 王冠民 梁英波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51-560,共10页
古近系沙河街组沙三段是东营凹陷的主力烃源岩。沙三段下部优质烃源岩常常呈纹层结构,主要由富有机质的碳酸盐纹层和粘土纹层组成。通过对其沉积环境和地球化学研究,发现烃源岩有机碳含量(TOC)与微量元素锶(Sr)含量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古近系沙河街组沙三段是东营凹陷的主力烃源岩。沙三段下部优质烃源岩常常呈纹层结构,主要由富有机质的碳酸盐纹层和粘土纹层组成。通过对其沉积环境和地球化学研究,发现烃源岩有机碳含量(TOC)与微量元素锶(Sr)含量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且发现Sr赋存在碳酸盐纹层中,粘土纹层中Sr含量较低。碳酸盐纹层常常主要是由藻类勃发形成的钙质鳞板等内生成因碳酸盐薄纹层组成,因此Sr的来源与藻类勃发有关。藻类勃发对水体化学元素的吸附和同化作用诱发碳酸盐薄纹层形成,Sr占据Ca的晶格位置而在CaCO3中富集,从而在烃源岩中出现TOC与Sr同步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 SR 有机碳 藻类勃发 东营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松江盆地大拉子组上段油页岩特征及成矿机制 被引量:4
6
作者 杜江峰 刘招君 +4 位作者 张健 张雷 贺君玲 任玉学 王建东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8年第1期79-87,共9页
吉林省延边地区早白垩世大拉子组上段地层以含油页岩为特征。松江盆地大拉子组上段油页岩呈灰褐色或灰黑色,表现为纸片状和致密块状。有机质类型为腐泥型-腐殖腐泥型,含油率为3.8%~6.2%。大拉子组上段发育7个含油页岩层位,2号层和7号... 吉林省延边地区早白垩世大拉子组上段地层以含油页岩为特征。松江盆地大拉子组上段油页岩呈灰褐色或灰黑色,表现为纸片状和致密块状。有机质类型为腐泥型-腐殖腐泥型,含油率为3.8%~6.2%。大拉子组上段发育7个含油页岩层位,2号层和7号层为具有工业开采价值的矿层,产状不稳定,自东向西、由南向北累计厚度增大。致密块状油页岩发育于松江向斜轴部杨木屯地区、向斜北翼的老偏坡—东山一线,纸片状油页岩见于向斜南翼的杨木屯—松江镇北以及胜利屯一带。大拉子组上段地层可划分为两个三级层序,2号和7号油页岩矿层皆为半深湖-深湖成因,分别形成于层序I、层序II的高位体系域时期。湖水分层稳定、藻类勃发、半深湖-深湖长期滞水缺氧的还原环境、有机质有效聚集保存有利于油页岩成矿,频繁发育的重力流湖泊水下扇沉积则不利于成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页岩 大拉子组上段 矿层 藻类勃发 重力流 松江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尔逊—贝尔凹陷优质烃源岩发育特征及成因机制 被引量:4
7
作者 吴海波 任延广 +3 位作者 李军辉 刘赫 邓海 张海军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54-161,共8页
乌尔逊—贝尔凹陷是海拉尔盆地的两大主力富油凹陷,其中南一段下部“特殊岩性段”中发育的暗色泥岩、泥灰岩、油页岩和含钙泥岩是优质烃源岩,但此前一直被忽视.借鉴贝尔凹陷勘探发现,重新对“特殊岩性段”中源岩进行了有机地球化学分析... 乌尔逊—贝尔凹陷是海拉尔盆地的两大主力富油凹陷,其中南一段下部“特殊岩性段”中发育的暗色泥岩、泥灰岩、油页岩和含钙泥岩是优质烃源岩,但此前一直被忽视.借鉴贝尔凹陷勘探发现,重新对“特殊岩性段”中源岩进行了有机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乌尔逊—贝尔凹陷南屯组,特别是南一段下部“特殊岩性段”发育高丰度的优质烃源岩,有机碳质量分数高达2%,平均生烃潜量为13.74 mg/g;有机质类型以I一Ⅱ1型母质为主;镜质体反射率0.7% ~ 1.5%;无定形体和藻质体是烃源岩中有机质的重要来源,有效烃源岩厚度为30~70 m,该套烃源岩不仅类型好、丰度高,而且排烃效率高,具有巨大的生烃潜力.研究认为,微生物化石以藻类为主且含量丰富,表征优质烃源岩中有机质富集与藻类勃发事件有关;构造沉降与沉积充填、火山喷发活动等对优质烃源岩的形成发育具有重要促进作用.优质烃源岩对油藏有明显的源控作用,已发现的油藏纵向上多位于优质烃源岩层上下,平面上位于其内部或者边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尔逊—贝尔凹陷 优质烃源岩 特殊岩性段 藻类勃发事件 火山喷发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山灰对富有机质页岩形成的影响——以西西伯利亚盆地中生界巴热诺夫组为例 被引量:14
8
作者 梁新平 金之钧 +4 位作者 刘全有 Shpilman Alexander 李鹏 Morozov Vladimir Uspensky Boris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01-211,共11页
西西伯利亚盆地上侏罗统-下白垩统巴热诺夫组硅质-钙质富有机质泥页岩总有机碳(TOC)含量高且有机质成熟度适中,是俄罗斯目前页岩油的勘探首选目的层系。近年研究表明,该套富有机质页岩层段发育数套厘米-毫米级的火山灰夹层,具黄色荧光,... 西西伯利亚盆地上侏罗统-下白垩统巴热诺夫组硅质-钙质富有机质泥页岩总有机碳(TOC)含量高且有机质成熟度适中,是俄罗斯目前页岩油的勘探首选目的层系。近年研究表明,该套富有机质页岩层段发育数套厘米-毫米级的火山灰夹层,具黄色荧光,岩心薄片见大量沸石等火山灰蚀变矿物,使该区火山灰与富有机质形成的相互关系引起关注。以该盆地的巴热诺夫组为例,介绍了火山灰对该区富有机质页岩形成的影响。巴热诺夫组的地质-地球化学分析表明,在火山灰发育同期沉积的富有机质层段中不仅硅、磷等营养元素含量高,而且钡、锰、钼、铀等藻类繁殖催化元素含量也高,推测火山灰携带物质促进了巴热诺夫页岩沉积时期古生物的大量繁殖甚至爆发,为富有机质的形成奠定了物质基础;同时,在火山灰发育层段之上的富有机质泥页岩中大量发育草莓状黄铁矿,且呈层状分布,Co/Ni比值小于1,S/Fe比值偏高,指示火山灰喷发之后形成缺氧的强还原环境,有利于泥页岩中有机质的保存;火山灰发育井区TOC含量高(多>7%),有机质成熟度与邻近火山灰不发育区相比偏高(R o=0.7%~1.1%),生烃潜力高且已达到生油高峰,推测可能火山灰携带的钼、镍等元素促进了热催化生油阶段干酪根的成烃演化;火山灰发育的富有机质页岩层段常见藻类纹层与碳酸盐岩纹层互层,多见层间孔缝,利于页岩油气的运移。因此,火山灰与巴热诺夫组富有机质页岩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火山灰不仅能够提高沉积时期的古生产力和保存条件,促进有机质的成烃演化,而且利于形成富有机质交互纹层,易于后期压裂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藻类勃发 还原环境 成烃演化 富有机质形成 火山灰 页岩 巴热诺夫组 中生界 西西伯利亚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酪根催化加氢热解技术在白云凹陷油源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5
9
作者 陈聪 龙祖烈 +3 位作者 朱俊章 熊永强 杨兴业 蒋文敏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79-590,共12页
针对白云凹陷钻遇文昌组及恩平组泥岩受油基或烃水基泥浆污染严重,无法准确界定源岩生烃潜力与母质类型,导致研究区烃源潜力尚待落实;油藏原油及气藏凝析油成熟度跨度大且遭受次生改造严重,应用生物标志物浓度法在判别该区原油、凝析油... 针对白云凹陷钻遇文昌组及恩平组泥岩受油基或烃水基泥浆污染严重,无法准确界定源岩生烃潜力与母质类型,导致研究区烃源潜力尚待落实;油藏原油及气藏凝析油成熟度跨度大且遭受次生改造严重,应用生物标志物浓度法在判别该区原油、凝析油成因及主力油源岩可靠性差的问题,本次研究采用干酪根催化加氢热解技术,从催化加氢热解产物及原油和凝析油正构烷烃单体碳同位素组成特征进行分析,获取泥浆污染烃源岩样品原始地球化学信息,判识原油及凝析油成因及来源。研究表明,白云凹陷发育半深湖相、浅湖相及海相或海侵泥岩,文昌组半深湖相源岩为非藻类勃发湖盆型泥岩,正构烷烃单体碳同位素值分布在-33‰~-30‰之间,文昌组、恩平组浅湖相源岩沉积环境及生源构成整体相似,正构烷烃单体碳同位素值主体分布在-30‰~-28‰之间,但文昌组与恩平组泥岩在高碳数部分正构烷烃单体同位素组成上具有一定差异性,海相/海侵泥岩分布于恩平组,以具有重的碳同位素组成为特征,正构烷烃单体碳同位素值分布于-28‰~-25‰之间;白云凹陷不同区带油藏原油及气藏凝析油正构烷烃单体碳同位素组成特征具有高度的一致性,指示为浅湖相成因来源,文昌组浅湖相源岩可能为其主力油源岩,半深湖相及海相或海侵泥岩基本无成藏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加氢热解 正构烷烃 单体碳同位素 藻类勃发 白云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