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藜麦麸皮黄酒和普通黄酒的品质比较 被引量:1
1
作者 姜学敏 张虹 +3 位作者 高慧 蔡雨情 赵雷 薛鹏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54-264,共11页
为探究加入藜麦麸皮是否会对发酵黄酒的物质组成、风味及其生物活性产生影响。利用传统自制陈伏曲发酵黄酒,设置普通黄酒组和藜麦麸皮黄酒组,利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两组酒样当中的重金属含量,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igh-Perfo... 为探究加入藜麦麸皮是否会对发酵黄酒的物质组成、风味及其生物活性产生影响。利用传统自制陈伏曲发酵黄酒,设置普通黄酒组和藜麦麸皮黄酒组,利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两组酒样当中的重金属含量,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Mass Spectrometer,HPLC-MS)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er,GC-MS)分析比较两组黄酒的基本理化指标、差异化合物和风味物质,并对黄酒的抗氧化活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藜麦麸皮黄酒中的总皂苷以及总酚酸含量明显优于普通黄酒,且铅含量低于普通黄酒,两组黄酒中均未检测到黄曲霉毒素B1。两种黄酒中共有48种差异化合物,其中数量最多的为醇类和酰胺类物质,均为10种,其次为酸类物质4种以及糖类物质2种。GC-MS测得挥发性物质共有19种,直接进样有12种,顶空进样有12种,利用外标法一共标定出四种物质,在普通黄酒中的物质为甲酸丁酯、乙酸和丁酸含量分别为5.10±1.10、4.40±1.70、10.80±2.20μg/mL。在藜麦麸皮黄酒中的物质为甲酸丁酯、正丁醇、乙酸和丁酸含量分别是9.00±1.80、7.40±2.10、4.50±1.00、9.50±2.10μg/mL。抗氧化活性方面,藜麦麸皮黄酒和普通黄酒的Fe2+螯合率分别为45.79%和6.51%,酪氨酸酶抑制率分别为94.84%和71.11%,藜麦麸皮黄酒要明显优于普通黄酒。自制藜麦麸皮黄酒和普通黄酒相比,酒体中非挥发性物质以及挥发性的风味物质含量上升,抗氧化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酒 藜麦麸皮 差异化合物 挥发性风味物质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藜麦麸皮膳食纤维发酵工艺优化及其理化性质与结构特征研究
2
作者 孙永杰 苏孝敏 +5 位作者 周宣成 赵心茹 祝明慧 余耀天 王锡烽 刘蓓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00-205,共6页
为了提升藜麦麸皮的利用率,改善其功能特性,该研究以藜麦麸皮为原料,采用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发酵改性藜麦麸皮膳食纤维。以可溶性膳食纤维(SDF)得率为响应值,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优化其发酵工艺条件,并对改性前后膳食纤维理... 为了提升藜麦麸皮的利用率,改善其功能特性,该研究以藜麦麸皮为原料,采用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发酵改性藜麦麸皮膳食纤维。以可溶性膳食纤维(SDF)得率为响应值,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优化其发酵工艺条件,并对改性前后膳食纤维理化性质及结构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20(g∶mL)、接种量10%、发酵时间96 h。在此优化条件下,可溶性膳食纤维得率达24.8%。与未改性的藜麦麸皮膳食纤维相比,改性后藜麦麸皮可溶性膳食纤维的持水力(WHC)、持油力(OHC)、吸水膨胀力(WSC)、阳离子交换能力(CEC)分别提高74.29%、47.35%、32.73%、115.8%。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结果表明,改性后可溶性膳食纤维中官能团数量增加,但未产生新的官能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藜麦麸皮 可溶性膳食纤维 黑曲霉发酵 改性 理化性质 结构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藜麦麸皮总皂苷的提取纯化工艺研究 被引量:21
3
作者 许效群 赵文婷 +1 位作者 苗玲香 霍乃蕊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8期215-220,共6页
采用溶剂回流提取法对藜麦麸皮中的总皂苷进行提取,以响应面实验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以吸附率和解析率为指标,筛选适合用于藜麦麸皮总皂苷纯化的大孔吸附树脂,并对纯化工艺进行优化。优化获得的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20.8,以72%乙醇在7... 采用溶剂回流提取法对藜麦麸皮中的总皂苷进行提取,以响应面实验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以吸附率和解析率为指标,筛选适合用于藜麦麸皮总皂苷纯化的大孔吸附树脂,并对纯化工艺进行优化。优化获得的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20.8,以72%乙醇在72℃提取147 min,皂苷得率可达到1.685%。经过比较,D101大孔吸附树脂的吸附率和解析率都高于HPD600、S-8和AB-8,故选其用作纯化研究,结果表明上样浓度为4 mg/m L,上样液p H6,上样流速为2 BV/h时吸附率最大;用90%乙醇,以2 BV/h的流速洗脱时,解析率最大,经浓缩和冻干所得的皂苷,其纯度达到43.6%。该研究结果为藜麦麸皮的高值利用及藜麦总皂苷生物活性研究和开发利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藜麦麸皮 总皂苷 大孔吸附树脂 溶剂回流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藜麦麸皮皂苷酸水解工艺 被引量:3
4
作者 杨洁 王海丽 +2 位作者 赵三虎 范建凤 赵二劳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1-58,共8页
为了提高藜麦麸皮皂苷的抗氧化性,以DPPH·清除率为指标,对其酸水解工艺条件进行了响应面法优化。结果表明:影响藜麦麸皮皂苷酸水解的因素大小顺序为:水解时间>水解温度>盐酸浓度>液液比,优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盐酸浓度4.8... 为了提高藜麦麸皮皂苷的抗氧化性,以DPPH·清除率为指标,对其酸水解工艺条件进行了响应面法优化。结果表明:影响藜麦麸皮皂苷酸水解的因素大小顺序为:水解时间>水解温度>盐酸浓度>液液比,优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盐酸浓度4.8 mol/L、液液比1∶2(mL/mL)、水解温度80℃、水解时间2.5 h。此工艺条件下,藜麦麸皮皂苷水解产物对DPPH·的清除率为68.84%,较水解前清除率提高了2倍多。酸水解可有效提高藜麦麸皮皂苷清除自由基及抗氧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藜麦麸皮 皂苷 酸水解 响应面法 抗氧化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藜麦麸皮不同极性部位的抑菌及酪氨酸酶抑制活性研究 被引量:14
5
作者 赵雷 丁葵英 +3 位作者 郑星 徐方舟 薛鹏 张丰香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2-88,94,共8页
以抑菌圈大小及对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率为指标,筛选出藜麦麸皮中具有抑菌活性以及抑制酪氨酸酶活性的极性部位。采用75%的乙醇对藜麦麸皮进行超声提取,三种不同极性溶剂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进行萃取,获取四个极性部位。纸片法观察... 以抑菌圈大小及对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率为指标,筛选出藜麦麸皮中具有抑菌活性以及抑制酪氨酸酶活性的极性部位。采用75%的乙醇对藜麦麸皮进行超声提取,三种不同极性溶剂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进行萃取,获取四个极性部位。纸片法观察不同的极性部位对于四种致病菌的体外抑制效果,同时探究对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效果,利用液质推断其有效成分并用高效液相对高活性成分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正丁醇萃取层的活性最高,且对革兰阳性菌较为敏感但对革兰阴性菌无明显效果。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和最低杀菌浓度分别为1.04、2.08 mg/mL,对表皮葡萄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和最低杀菌浓度分别为0.52、1.04 mg/mL。比较可知藜麦麸皮极性部位的抑菌效果要优于某些常见的中药;在浓度为1 mg/mL时对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率为55.86%,是同浓度VC抑制效果的58.96%;液质推断出正丁醇层主要物质为藜麦皂苷,定量分析藜麦皂苷的纯度为62.6%。综上,藜麦麸皮不同极性部位中,正丁醇萃取层的抑菌活性以及对于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效果较好,且主要活性物质为藜麦皂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藜麦麸皮 不同极性部位 抑菌活性 酪氨酸酶抑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蛋白酶制备藜麦麸皮多肽及其活性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林冰洁 薛鹏 +4 位作者 荆金金 张若愚 季晓迎 韩彩静 张丰香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14-119,127,共7页
以藜麦麸皮为原料,利用高浓度乙醇粗提藜麦麸皮蛋白,并用4种蛋白酶(碱性、中性、复合、风味蛋白酶)酶解蛋白得到多肽。测定醇沉蛋白的分子质量分布、氨基酸组成以及4种蛋白酶的酶解能力和所得多肽的活性。结果表明,藜麦麸皮蛋白分子质... 以藜麦麸皮为原料,利用高浓度乙醇粗提藜麦麸皮蛋白,并用4种蛋白酶(碱性、中性、复合、风味蛋白酶)酶解蛋白得到多肽。测定醇沉蛋白的分子质量分布、氨基酸组成以及4种蛋白酶的酶解能力和所得多肽的活性。结果表明,藜麦麸皮蛋白分子质量主要条带分布在22.8 k、39.1 k和52.7 kDa,其含有17种氨基酸,必需氨基酸/总氨基酸为35.17%,疏水性氨基酸/总氨基酸为28.48%。碱性蛋白酶对藜麦麸皮蛋白具有较高的水解能力,在120 min时达到13%,肽得率高达88.88%。风味蛋白酶酶解的多肽具有较好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和Fe^2+螯合能力,分别为81.67%和89.03%;碱性蛋白酶酶解的多肽对酪氨酸酶的抑制率达到73.17%;中性蛋白酶酶解的多肽对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较强,为84.91%。研究结果表明藜麦多肽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为藜麦麸皮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藜麦麸皮 多肽 蛋白 蛋白酶 生物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辅助提取对藜麦麸皮蛋白结构及功能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徐铭悦 刘清浩 +1 位作者 谢龙 郭金春 《中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4期427-436,共10页
采用超声辅助碱溶酸沉法制备了藜麦麸皮蛋白(Quinoa Bran Protein,QBP),并考察了超声辅助对其结构及功能特性的影响。基于单因素试验,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试验分析优化了QBP的制备工艺,对比了超声前后QBP的溶解度、持水性、起泡性及... 采用超声辅助碱溶酸沉法制备了藜麦麸皮蛋白(Quinoa Bran Protein,QBP),并考察了超声辅助对其结构及功能特性的影响。基于单因素试验,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试验分析优化了QBP的制备工艺,对比了超声前后QBP的溶解度、持水性、起泡性及起泡稳定性、乳化性及乳化稳定性、分子量及微观结构等的差异。结果表明:QBP的最优提取工艺为超声功率为400 W,超声时间为26 min,温度为46℃,pH为10,料液比为1∶22,此时蛋白纯度为80.74%,与常规碱法提取相比,QBP的提取率提高了5.51%;QBP的氨基酸含量十分丰富,疏水性氨基酸的比例约占氨基酸总量的1/3以上,采用凝胶成像系统观察到其分子质量主要在10.0 kDa~66.0 kDa范围内;超声辅助提取的QBP的亚基分布无明显改变,但功能特性有所改善,粒径减小并出现较多球状小颗粒结构,说明超声辅助能够改善QBP的结构及功能特性。本文研究为超声技术在藜麦麸皮深加工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持,并可为食品工业废料资源的综合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辅助 藜麦麸皮 蛋白 单因素试验 多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藜麦麸皮皂苷超临界CO2萃取工艺优化 被引量:9
8
作者 杨端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0期149-154,共6页
以藜麦麸皮为主要原料,应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提取藜麦麸皮皂苷,并应用响应面法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佳工艺参数为超临界压力37 MPa,超临界温度60℃,萃取时间96 min,乙醇浓度74%,在此条件下,藜麦麸皮皂苷提取率为0.96%。影... 以藜麦麸皮为主要原料,应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提取藜麦麸皮皂苷,并应用响应面法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佳工艺参数为超临界压力37 MPa,超临界温度60℃,萃取时间96 min,乙醇浓度74%,在此条件下,藜麦麸皮皂苷提取率为0.96%。影响藜麦麸皮皂苷提取率因素由大到小依次为超临界压力>萃取时间>超临界温度>乙醇浓度。通过超临界技术提取藜麦麸皮皂苷对藜麦麸皮附加值提高有借鉴意义,为藜麦麸皮进一步开发新产品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藜麦麸皮 皂苷 响应面 超临界 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