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2篇文章
< 1 2 3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藜麦直链淀粉—风味分子复合物物化特性的研究
1
作者 付丽红 杨梓婷 +3 位作者 徐润东 畅莹莹 郭云娥 杨鸿宇 《中国粮油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8-75,共8页
藜麦直链淀粉与风味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会影响藜麦饭香气的释放,本研究探索直链淀粉与典型风味物质复合的规律,为调控藜麦米饭风味提供理论依据。选取己醛、十九烷和十六酸甲酯3种典型风味物质与藜麦直链淀粉进行复合,直链淀粉-十九烷... 藜麦直链淀粉与风味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会影响藜麦饭香气的释放,本研究探索直链淀粉与典型风味物质复合的规律,为调控藜麦米饭风味提供理论依据。选取己醛、十九烷和十六酸甲酯3种典型风味物质与藜麦直链淀粉进行复合,直链淀粉-十九烷复合物的晶体结构V_(6Ⅰ)型,直链淀粉-十六酸甲酯的晶体结构V_(6Ⅰ)型,直链淀粉-己醛晶体结构为V_(6Ⅱ)型。3种风味分子复合物的热稳定性高且存在着显著性差异(P<0.05),直链淀粉-十九烷>直链淀粉-十六酸甲酯>直链淀粉>直链淀粉-己醛。气质分析结果显示,藜麦直链淀粉对3种不同风味分子具有控释作用。因此,藜麦直链淀粉与藜麦饭风味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会影响藜麦饭香气释放,从而影响产品的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藜麦 直链淀粉 风味分子 复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分和温度对藜麦种子萌发出苗及籽粒产量的影响
2
作者 王慧丽 钟苑宁 +5 位作者 杨晗 马玉诏 乔匀周 张小帅 黄欣莉 董宝娣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5-103,共9页
藜麦作为富含营养物质且喜冷凉的旱地作物,温度和水分是限制其种子萌发和生长的必要条件,明确温度和干旱胁迫下藜麦的出苗和生长情况对雨养旱作区藜麦高产高效种植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河北坝上地区典型藜麦品种‘冀藜3号’为试验材料,... 藜麦作为富含营养物质且喜冷凉的旱地作物,温度和水分是限制其种子萌发和生长的必要条件,明确温度和干旱胁迫下藜麦的出苗和生长情况对雨养旱作区藜麦高产高效种植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河北坝上地区典型藜麦品种‘冀藜3号’为试验材料,设置1)种子萌发试验:3个干旱胁迫处理(PEG-6000溶液渗透势分别为0、-0.3、-0.6MPa)和4个种子萌发温度(10℃/0℃、15℃/5℃、20℃/10℃、25℃/15℃),分析干旱和温度胁迫及其互作效应对发芽率、发芽势、根长和芽长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影响,阐明其对环境胁迫因素的响应机制。2)播期试验:在河北坝上地区设置5个播期(5月1日、5月11日、5月21日、6月1日和6月11日),探究不同播期下环境温度和土壤水分变化对出苗率及产量的影响,明确河北坝上冷凉地区藜麦高产的适宜种植时间。种子萌发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发芽率、发芽势、根长和芽长逐渐增加,20℃/10℃和25℃/15℃处理下种子萌发率较高。在干旱胁迫下,种子萌发指标整体下降。当干旱胁迫较轻(PEG-6000为-0.3MPa)时,SOD和CAT活性较高,种子萌发受到的影响较小。田间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播期推迟,藜麦出苗期间温度和籽粒产量均呈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趋势,以6月1日播期处理最高。相关性分析表明,出苗率与环境温度呈正相关,产量与株数呈显著正相关。6月1日播期出苗期间的平均气温为17.77℃,出苗率为95.72%;5月11日播期出苗期间的平均温度为5.90℃,出苗率为6.58%。与5月11日播期相比,6月1日播期产量提高435.67 kg·hm^(-2)。以上结果表明,藜麦种子能耐受一定程度的干旱胁迫,但在低于15℃/5℃的温度下萌发表现较差。在河北坝上冷凉地区,为确保藜麦的出苗率免受低温的负面影响,不宜过早播种;适宜播期在5月中旬到6月上旬,以保证藜麦生长所需的适宜温度。此结果可为优化坝上冷凉地区藜麦种植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藜麦 播期 干旱胁迫 温度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色藜麦混合粉添加量对馕品质及其挥发性成分的影响
3
作者 祖力皮亚·艾麦提 于明 +3 位作者 岳丽 王佳敏 祖力皮牙·买买提 尼格尔热依·亚迪卡尔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31,共8页
将白、红、黑色藜麦粉按质量比1∶1∶1混合,制备藜麦混合粉。再将不同添加量的藜麦混合粉与小麦粉混合制备藜麦馕,并与普通馕(不添加藜麦混合粉)对比分析藜麦馕的品质及挥发性成分。结果表明:以小麦粉质量为基准,当三色藜麦混合粉添加量... 将白、红、黑色藜麦粉按质量比1∶1∶1混合,制备藜麦混合粉。再将不同添加量的藜麦混合粉与小麦粉混合制备藜麦馕,并与普通馕(不添加藜麦混合粉)对比分析藜麦馕的品质及挥发性成分。结果表明:以小麦粉质量为基准,当三色藜麦混合粉添加量为15%时,藜麦馕色泽均匀一致、香气浓郁,具有藜麦特有的青草味和微甜味、口感协调、软硬适中、质地细腻、气孔均匀,感官评分总分最高,为93.25±0.96。挥发性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三色藜麦混合粉的添加使藜麦馕增加了坚果味、果香味、豆香味,风味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藜麦 质构特性 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花期干旱胁迫对藜麦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4
作者 朱春蓉 华劲松 +2 位作者 罗小燕 戴红燕 刘永嘉 《中南农业科技》 2025年第1期25-28,48,共5页
以陇藜1号(M)、青藜1号(N)2个藜麦(Chenopodium quinoa willd.)品种为试验材料,设置3种干旱胁迫处理,即轻度干旱胁迫(W1)、中度干旱胁迫(W2)、重度干旱胁迫(W3),以正常灌水为对照(CK),研究开花期干旱胁迫对藜麦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以陇藜1号(M)、青藜1号(N)2个藜麦(Chenopodium quinoa willd.)品种为试验材料,设置3种干旱胁迫处理,即轻度干旱胁迫(W1)、中度干旱胁迫(W2)、重度干旱胁迫(W3),以正常灌水为对照(CK),研究开花期干旱胁迫对藜麦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加剧,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E)、气孔导度(Gs)显著降低,叶片水分利用效率(WUE)显著升高;2个藜麦品种在CK、W1、W2下,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双峰曲线,最高峰值出现在11:00,在W3下,净光合速率最高峰值出现在9:00;胞间CO_(2)浓度日变化呈“V”字形变化,CK、W1、W2胞间CO_(2)浓度最小值出现在13:00,W3最小值出现在11:00,在相同时间点上,不同水分胁迫处理胞间CO_(2)浓度与对照相比,W1表现为上升,W2、W3表现为下降。干旱胁迫造成单株籽粒数量显著降低,千粒重变化相对较小,最终导致单株产量下降,与对照相比,W1对产量的影响未达显著水平,W2和W3对产量的影响达极显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藜麦(Chenopodium quinoa willd.) 开花期 土壤干旱胁迫 光合特性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无人机多光谱影像的藜麦长势分析
5
作者 井梅秀 穆天红 +2 位作者 肖明 赵显伟 张理川 《现代农业科技》 2025年第2期179-182,共4页
为促进藜麦产业智能化建设,利用无人机对藜麦长势进行遥感监测分析。通过无人机获取藜麦生育期内的正射影像和多光谱影像,经处理,选用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绿光归一化植被指数(green normaliz... 为促进藜麦产业智能化建设,利用无人机对藜麦长势进行遥感监测分析。通过无人机获取藜麦生育期内的正射影像和多光谱影像,经处理,选用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绿光归一化植被指数(green 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GNDVI)、归一化差值红边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red edge index,NDRE)3种植被指数对藜麦长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利用无人机多光谱数据可以快速、实时、精准地估算藜麦长势情况。在藜麦生长前期到中期,NDVI、NDRE、GNDVI呈增加趋势;在藜麦生长中期到后期,NDVI、NDRE、GNDVI呈减少趋势。在藜麦生长前期到中期,叶绿素含量越来越高;在藜麦生长中期到后期,叶绿素含量逐渐减少,含氮量稳定且逐步增加。在整个生育期内,藜麦的生长状态呈健康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藜麦 生育期 长势 植被指数 无人机 遥感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藜麦蜕皮激素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6
作者 毕成楠 李相阳 马挺军 《北京农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117-120,共4页
藜麦(Chenopodium quinoa)中含有多种营养成分与活性物质,具有丰富均衡的营养价值,其籽粒中蜕皮激素含量较多。【目的】为了促进藜麦蜕皮激素的相关体系的发展,实现产量的稳定,为藜麦蜕皮激素在食品、生物和医药等领域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藜麦(Chenopodium quinoa)中含有多种营养成分与活性物质,具有丰富均衡的营养价值,其籽粒中蜕皮激素含量较多。【目的】为了促进藜麦蜕皮激素的相关体系的发展,实现产量的稳定,为藜麦蜕皮激素在食品、生物和医药等领域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方法】综述了藜麦蜕皮激素的研究现状、生物活性以及其结构组成。【结果】藜麦蜕皮激素具有促进核酸及蛋白质的合成、抗氧化、抗肥胖、抗糖尿病、抗炎、增强记忆力以及抗衰老等多种生物学功能。【结论】为藜麦蜕皮激素的进一步研究和开发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藜麦 蜕皮激素 生物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丘陵山地履带式藜麦联合收割机底盘爬坡性能仿真分析与试验
7
作者 裴超能 戴飞 +5 位作者 史瑞杰 赵武云 赵一鸣 陈俊志 潘海福 邓欢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87-298,共12页
为解决履带式联合收割机底盘在丘陵山地田间进行机械作业时遇到的行驶通过性及稳定性问题,以自主研制的4LZ-4.0丘陵山地藜麦联合收割机底盘为研究对象,对其纵向和横向爬坡过程进行理论分析,计算出影响该履带收割机底盘正常爬坡的临界参... 为解决履带式联合收割机底盘在丘陵山地田间进行机械作业时遇到的行驶通过性及稳定性问题,以自主研制的4LZ-4.0丘陵山地藜麦联合收割机底盘为研究对象,对其纵向和横向爬坡过程进行理论分析,计算出影响该履带收割机底盘正常爬坡的临界参数,同时利用RecurDyn建立该履带收割机底盘的多体动力学仿真模型并分析其爬坡性能,得出该履带收割机底盘适用于丘陵山地纵向和横向坡地的相关运动参数,并对该履带收割机底盘进行爬坡田间试验,校验仿真模型的可靠性。仿真结果表明,收割机在黏土路面行驶时,纵向上坡极限坡度角为30°,纵向下坡极限坡度角为30°,横向极限坡度角为5°。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收割机纵向最大爬坡度为28°,横向最大爬坡度为5°,试验结果与仿真分析结果之间相对误差为6.67%,吻合度较好。试验验证了收割机底盘动力学模型的可行性,可为丘陵山地藜麦机械化收获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藜麦联合收割机 履带底盘 爬坡性能 RECURDYN 丘陵山地 田间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藜麦种植对内蒙古阴山北麓不同质地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碳氮分布的影响
8
作者 吕舒宁 郭占斌 +1 位作者 刘瑞香 王树彦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5-94,共10页
为探究藜麦种植对内蒙古阴山北麓地区不同质地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碳氮分布的影响,本试验选取砂土、沙壤土、壤土和黏壤土4种不同质地土壤,测定种植蒙藜6号和蒙藜1537后土壤不同团聚体粒径质量百分比及各粒径的有机碳、全氮含量。土壤团... 为探究藜麦种植对内蒙古阴山北麓地区不同质地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碳氮分布的影响,本试验选取砂土、沙壤土、壤土和黏壤土4种不同质地土壤,测定种植蒙藜6号和蒙藜1537后土壤不同团聚体粒径质量百分比及各粒径的有机碳、全氮含量。土壤团聚体的稳定性采用平均质量直径(MWD)和几何平均直径(GMD)进行评价,MWD和GMD越大表明团聚体稳定性越大。结果显示:沙壤土和壤土种植蒙藜1537后土壤团聚体稳定性较播种前降低,其余处理均升高;种植蒙藜6号后黏壤土>2 mm粒径团聚体质量百分比最高,为27.95%,种植蒙藜1537后砂土>2 mm粒径团聚体质量百分比最低,为12.66%,且种植蒙藜6号后>2 mm粒径团聚体质量占比提高效果最为显著;与播种前相比,砂土和黏壤土种植藜麦后各粒径土壤团聚体中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分别提高0.45~3.09 g·kg^(-1)和0.04~0.76 g·kg^(-1)。研究表明,在4种质地土壤下种植蒙藜6号,在砂土和黏壤土种植蒙藜1537可增强土壤团聚体结构的稳定性,有利于阴山北麓地区农田土壤改良,减缓土地退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阴山北麓 土壤团聚体 藜麦 有机碳 全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寒旱山区5个藜麦新品系比较试验
9
作者 王博 党敏霞 +1 位作者 于录寿 李斌 《寒旱农业科学》 2025年第2期129-133,共5页
通过选育适宜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县种植的藜麦新品系,为天祝县藜麦品系选育和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提供数据参考。以陇藜1号、陇藜5号为对照,对5个藜麦新品系在天祝地区的生长、产量及品质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5个藜麦品系均能正常成熟,... 通过选育适宜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县种植的藜麦新品系,为天祝县藜麦品系选育和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提供数据参考。以陇藜1号、陇藜5号为对照,对5个藜麦新品系在天祝地区的生长、产量及品质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5个藜麦品系均能正常成熟,生育期为130~139 d。株高、茎粗、穗形、叶片形状、籽粒颜色等性状各品种(系)间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其中2068-10、2068-12、2068-13的生育期(130、134、139 d)、株高(177.0、200.0、169.6 cm)、茎粗(17.3、16.3、16.3 mm)、千粒重(3.42、3.36、3.68 g)均具有明显的品种优质特性。藜麦折合产量以2068-13最高,为5090.55 kg/hm^(2),较对照品种陇藜1号增产20.90%、陇藜5号增产135.10%;2068-10折合产量为4694.55 kg/hm^(2),较对照品种陇藜1号增产11.50%、陇藜5号增产116.81%。对品质进行分析发现,2068-10水分和粗脂肪含量最高,2068-12蛋白质和粗纤维含量最高,2068-13粗纤维含量较高。综上所述,2068-10、2068-12、2068-13在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县的表现良好,可在该区域及其他类似生态区推广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藜麦 新品系 试种比较 品质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曲霉液态发酵制备藜麦肽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10
作者 李钰洋 叶春江 王元秀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23期125-134,共10页
目的研究曲霉液态发酵条件对藜麦肽得率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优化藜麦肽发酵液制备工艺,并对优化后的藜麦发酵液进行抗氧化活性研究。方法以藜麦为原料,经过糖化、液化后,采用单因素实验考察黑曲霉和米曲霉的接种比例、接种... 目的研究曲霉液态发酵条件对藜麦肽得率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优化藜麦肽发酵液制备工艺,并对优化后的藜麦发酵液进行抗氧化活性研究。方法以藜麦为原料,经过糖化、液化后,采用单因素实验考察黑曲霉和米曲霉的接种比例、接种量、发酵时间、料液比对藜麦发酵液中肽得率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以发酵液藜麦肽得率为指标,对藜麦肽的发酵工艺进行优化,并对优化后的藜麦发酵液进行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清除、羟自由基清除以及超氧阴离子清除能力的研究。结果制备藜麦肽发酵液的最佳条件为黑曲霉与米曲霉接种比例为1:2、接种量8%、料液比7%、发酵时间48 h,在此条件下藜麦发酵液中多肽得率为37.73%±0.70%,其中藜麦肽发酵液对羟自由基清除率的半抑制浓度(half max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50)为89.02μg/mL,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的IC50为403.2μg/mL,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率的IC50为568.44μg/mL,其清除率分别为92.34%、87.56%、67.50%。结论经过曲霉发酵有利于藜麦大分子的降解和小分子的转化,可得到富含小肽并具有抗氧化功能的藜麦产品,为以后藜麦发酵产品的开发提供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藜麦 藜麦发酵液 藜麦 曲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藜麦挤压面条加工工艺优化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凤莲 张红玉 +1 位作者 杨春华 汤晓智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2024年第12期76-84,共9页
以藜麦为原料,采用双螺杆挤压技术制备藜麦面条。以蒸煮特性和质构特性为考察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应用响应面法优化挤压藜麦面条的挤压工艺参数,探究挤压温度、物料水分含量和螺杆转速对面条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挤压藜麦面条... 以藜麦为原料,采用双螺杆挤压技术制备藜麦面条。以蒸煮特性和质构特性为考察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应用响应面法优化挤压藜麦面条的挤压工艺参数,探究挤压温度、物料水分含量和螺杆转速对面条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挤压藜麦面条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挤压温度113℃、物料水分含量45%、螺杆转速80r/min,此时面条的蒸煮损失较低,硬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藜麦 双螺杆挤压 工艺优化 蒸煮特性 质构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藜麦—蓝靛果复合汁发酵工艺及其上清液抗氧化与抗疲劳作用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白海军 庞惟俏 +1 位作者 张智慧 王颖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48-154,共7页
[目的]优化藜麦—蓝靛果复合汁发酵工艺,开发营养价值高的抗运动疲劳食品。[方法]以黑藜麦和蓝靛果为原料,酵母菌复配乳酸菌协同发酵,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优化复合发酵汁发酵工艺条件,并基于动物试验深入探究其对小鼠抗运动疲劳的作用... [目的]优化藜麦—蓝靛果复合汁发酵工艺,开发营养价值高的抗运动疲劳食品。[方法]以黑藜麦和蓝靛果为原料,酵母菌复配乳酸菌协同发酵,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优化复合发酵汁发酵工艺条件,并基于动物试验深入探究其对小鼠抗运动疲劳的作用。[结果]藜麦—蓝靛果复合汁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初始pH 4.0,发酵时间32 h,发酵温度37℃,白砂糖添加量8%,发酵产物中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力为253.49 U/mL。体外抗氧化试验表明,藜麦—蓝靛果复合汁发酵上清液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且抗氧化性与其浓度成正比。动物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剂量的藜麦—蓝靛果复合汁发酵上清液均延长了小鼠负重力竭游泳时间,显著降低了血清中尿素氮等指标,并使肝糖原和肌糖原储备显著增加(P<0.05)。[结论]最优发酵条件下的藜麦—蓝靛果复合汁发酵上清液抗氧化性强,并且可以提高小鼠机体运动耐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藜麦 蓝靛果 抗氧化 抗运动疲劳 发酵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藜麦的膳食纤维提取、抗氧化性及其面团流变性研究
13
作者 吕晨晨 白羽嘉 +1 位作者 吴晓菊 申玉飞 《粮食与饲料工业》 CAS 2024年第6期24-28,31,共6页
以藜麦为研究对象,探讨其膳食纤维、抗氧化性以及藜麦面团流变性对藜麦性能的影响。首先,在藜麦的抗氧化性的结果分析中,研究发现藜麦对自由基的清除率随着浓度的增加而上升,当藜麦浓度达到20 mg/mL时,DPPH、ABTS和OH自由基的清除率均... 以藜麦为研究对象,探讨其膳食纤维、抗氧化性以及藜麦面团流变性对藜麦性能的影响。首先,在藜麦的抗氧化性的结果分析中,研究发现藜麦对自由基的清除率随着浓度的增加而上升,当藜麦浓度达到20 mg/mL时,DPPH、ABTS和OH自由基的清除率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36.94%、34.76%和37.25%。其次,在藜麦膳食纤维的结果分析中,研究发现随着料液比的降低,藜麦膳食纤维提取率先是呈现出上升的趋势,当料液比达到1∶10时,提取率达到最大值17.12%。然而,继续增加酶解时间后,藜麦膳食纤维的提取率开始下降。最后,在藜麦面团的流变特性结果分析中,研究发现要获得具有优良加工性能的藜麦面团,藜麦淀粉的添加量应低于30%。综上所述,将藜麦应用于食品、保健品等领域,结合其抗氧化、膳食纤维和面团流变特性等优势,可以开发出具有营养价值和健康效益的新型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藜麦 膳食纤维 抗氧化性 藜麦面团 流变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藜麦与麦类品种主要营养成分分析及营养评价 被引量:1
14
作者 黄世群 秦琳 +2 位作者 赵珊 仲伶俐 李曦 《四川农业科技》 2024年第5期118-122,共5页
为全面了解藜麦的营养价值,以便在四川高海拔地区种植提供理论依据。对7个供试样品均采用国家食品标准方法进行检测。结果表明,7个供试样品营养丰富,主要营养成分及含量除水分外,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膳食纤维含量相对较高,脂肪和灰分... 为全面了解藜麦的营养价值,以便在四川高海拔地区种植提供理论依据。对7个供试样品均采用国家食品标准方法进行检测。结果表明,7个供试样品营养丰富,主要营养成分及含量除水分外,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膳食纤维含量相对较高,脂肪和灰分含量相对较低。碳水化合物含量大麦和青稞差异不显著,其余均差异显著,小麦含量最高63.69%,黑藜麦含量最低55.74%,最大差值为7.95%;蛋白质含量依次为黑藜麦>红藜麦>白藜麦>黑青稞>大麦>小麦>青稞,均差异显著,黑藜麦最高为18.05%,青稞最低为8.30%,最大差值为9.75%;膳食纤维含量依次为青稞>大麦>小麦>黑青稞>白藜麦>黑藜麦>红藜麦,白藜麦和黑藜麦差异不显著,其他均差异显著,青稞最高为18.50%,红藜麦最低为5.33%,最大差值为13.17%;脂肪和灰分含量大多差异显著,脂肪最大差值为4.22%,灰分最大差值为2.22%。7个供试样品均含有16种氨基酸和人体必需的7种氨基酸,但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非必须氨基酸及鲜味氨基酸含量最大相差分别为:7.12%、2.83%、4.47%、1.60而必需氨基酸与氨基酸的总量占比藜麦均大于麦类,白藜麦占比最高为35.50%。采用WHO/FAO模式对供试样品进行理想蛋白人体必需氨基酸评价,藜麦SRC值均大于麦类作物,且白藜麦SRC值最大为78.28,与100最接近。7个供试样品均含有丰富的能维持人体正常需要的营养物质及人体必需的7种氨基酸,黑藜麦的氨基酸总量最高,口感相对较好,经必需氨基酸分析,白藜麦营养价值相对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藜麦 营养成分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G胁迫对4种颜色藜麦种子萌发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魏志敏 吕玮 +6 位作者 赵宇 崔纪菡 王京新 赵文庆 裴美燕 刘建军 李顺国 《农业科技通讯》 2024年第1期88-90,148,共4页
通过对不同聚乙二醇(PEG-6000)浓度下藜麦品种种子萌发及生长特性的深入研究,旨在为干旱地区的藜麦品种选择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指导。研究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下,不同颜色藜麦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表现为灰色品种>白色品种>黑色品... 通过对不同聚乙二醇(PEG-6000)浓度下藜麦品种种子萌发及生长特性的深入研究,旨在为干旱地区的藜麦品种选择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指导。研究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下,不同颜色藜麦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表现为灰色品种>白色品种>黑色品种>红色品种。红色藜麦种子在不同浓度的PEG-6000溶液处理下,其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及活力指数均呈现一定程度的增加,特别是在PEG-6000浓度为9%时,红色藜麦种子的发芽性能达到最大值。此外,各色藜麦种子的胚根长度和鲜重也在这个浓度下达到最大值。然而,当PEG-6000的浓度增至12%时,对胚根长度和鲜重的抑制效应变得显著,且其数值降至最低水平。在低浓度范围(3%~9%)的PEG-6000溶液中,4种颜色的藜麦品种均表现出一定的耐旱能力,其中红色品种的耐旱性表现最出色。综上所述,通过对干旱条件下藜麦种子的萌发及生长特性进行细致研究,有望为干旱地区藜麦品种的选育与种植提供有益的科学依据和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藜麦 种子 种子颜色 干旱胁迫 萌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胁迫联合乳酸菌发酵对藜麦富集γ⁃氨基丁酸的影响
16
作者 黄振勇 淡明 +3 位作者 韦馨平 周主贵 梁晓君 张娥珍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2024年第8期97-103,共7页
以藜麦为主要材料,探究低温胁迫联合乳酸菌发酵对藜麦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含量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分别对低温胁迫藜麦萌发过程以及乳酸菌发酵过程关键因素进行工艺优化。结果表明:在低温胁迫藜麦萌发过... 以藜麦为主要材料,探究低温胁迫联合乳酸菌发酵对藜麦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含量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分别对低温胁迫藜麦萌发过程以及乳酸菌发酵过程关键因素进行工艺优化。结果表明:在低温胁迫藜麦萌发过程中胁迫温度为-7℃、胁迫时间为5 h、发芽温度为35℃、发芽时间为18 h时,藜麦萌发后GABA含量可达1.71 mg/g,对发芽藜麦进行乳酸菌发酵,在接种量为2.0%、发酵温度为32℃、发酵时间为18 h时,发酵后藜麦GABA含量可达2.45 mg/g。研究表明低温胁迫联合乳酸菌发酵可有效提高藜麦GABA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藜麦 低温胁迫 发芽 乳酸菌发酵 γ⁃氨基丁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藜麦营养组分及功能活性研究进展
17
作者 郭子渊 邓晓青 +5 位作者 平椿源 吴晓蒙 李想 李道通 肖鑫鑫 孔瑞雪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22期49-57,共9页
近年来,全谷物食品由于具有更高的营养价值和健康益处,是消费者在健康饮食方面关注的热点。藜麦因含有全面且均衡的营养成分和功能活性物质,对人体的营养和健康至关重要。藜麦在营养、经济、医用及饲用方面较高的价值引起了消费者的青... 近年来,全谷物食品由于具有更高的营养价值和健康益处,是消费者在健康饮食方面关注的热点。藜麦因含有全面且均衡的营养成分和功能活性物质,对人体的营养和健康至关重要。藜麦在营养、经济、医用及饲用方面较高的价值引起了消费者的青睐。全面系统地了解藜麦中主要营养物质和功能活性成分,对于深入探索其作用机制以及开发药食同源产品至关重要。为提高消费者对藜麦的认知以及藜麦的加工生产水平,本文重点阐述了营养及功能活性物质的构成、性质以及提取方法,分析了营养成分的功能活性作用及其机制,剖析了藜麦在加工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以期为藜麦全植株在食品行业、医疗保健和工业领域的加工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藜麦 营养成分 功能活性物质 生理活性 藜麦副产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藜麦蛋白对大米淀粉凝胶特性的影响
18
作者 张光 李俣霏 +5 位作者 杨杨 马春敏 边鑫 王冰 孙智慧 张娜 《包装与食品机械》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8-24,33,共8页
为改善大米淀粉凝胶的品质,以大米淀粉为原料,添加不同质量比例(0%,3%,6%,9%,12%)的藜麦蛋白,在加热条件下处理,形成复合凝胶。以糊化特性、流变特性、质构特性、水分分布、持水力、分子间相互作用力为指标,探究不同藜麦蛋白含量对复合... 为改善大米淀粉凝胶的品质,以大米淀粉为原料,添加不同质量比例(0%,3%,6%,9%,12%)的藜麦蛋白,在加热条件下处理,形成复合凝胶。以糊化特性、流变特性、质构特性、水分分布、持水力、分子间相互作用力为指标,探究不同藜麦蛋白含量对复合凝胶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藜麦蛋白的质量比例为12%时,复合凝胶的糊化温度由92.45 ℃上升至95.60 ℃,峰值黏度下降38.4%,藜麦蛋白的加入提高复合凝胶的热稳定性。与纯淀粉凝胶相比,复合凝胶的储能模量降低75.28%,硬度由595.68 g降低至164.89 g,藜麦蛋白破坏了凝胶网络结构。添加藜麦蛋白后,自由水的比例由95.38%提高到97.13%,且持水力由90.36%降低为76.21%,藜麦蛋白使凝胶网络与水结合的能力减弱。复合凝胶的相互作用力主要为氢键。研究为设计大米淀粉和蛋白质凝胶类食品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米淀粉 藜麦蛋白 复合凝胶 凝胶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热处理制备的藜麦奶贮藏稳定性及其品质变化研究
19
作者 钟鑫荣 谢峻彬 +3 位作者 朱新婷 万可薇 方婷 魏奇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1-56,共6页
以白藜麦为原料,研究烤制、煮制和过热蒸汽3种不同热处理工艺对制备的藜麦奶贮藏稳定性及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对照组藜麦奶的贮藏期为8 d,3个试验组贮藏期为10 d。烤制、煮制和过热蒸汽处理对藜麦奶中菌落生长有一定的抑制效果。烤... 以白藜麦为原料,研究烤制、煮制和过热蒸汽3种不同热处理工艺对制备的藜麦奶贮藏稳定性及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对照组藜麦奶的贮藏期为8 d,3个试验组贮藏期为10 d。烤制、煮制和过热蒸汽处理对藜麦奶中菌落生长有一定的抑制效果。烤制组的藜麦奶在贮藏期间脂肪氧化程度更严重,颜色偏黄。过热蒸汽组的藜麦奶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总酚含量和流变特性优于烤制和煮制处理组。煮制组和过热蒸汽组的藜麦奶颜色呈乳白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藜麦 藜麦 过热蒸汽 品质差异 贮藏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剂量^(60)Co-γ射线辐照藜麦种子的效应研究
20
作者 魏志敏 崔纪菡 +6 位作者 吕玮 赵宇 王京新 赵文庆 裴美燕 刘建军 李顺国 《农业科技通讯》 2024年第4期92-96,共5页
为了研究^(60)Co-γ射线辐照在藜麦育种中的应用,探讨^(60)Co-γ射线辐射诱变藜麦的适宜剂量,本研究利用4种剂量^(60)Co-γ辐射4个不同藜麦品种,对辐射后的种子进行室内发芽试验和田间种植试验,并对M1代的生育过程、畸变率、突变率进行... 为了研究^(60)Co-γ射线辐照在藜麦育种中的应用,探讨^(60)Co-γ射线辐射诱变藜麦的适宜剂量,本研究利用4种剂量^(60)Co-γ辐射4个不同藜麦品种,对辐射后的种子进行室内发芽试验和田间种植试验,并对M1代的生育过程、畸变率、突变率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经过150~450 Gy的辐照剂量处理后,藜麦的形态特征和生长表现出显著变化;发芽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150 Gy剂量可促进种胚活力,250 Gy以上剂量显著降低发芽率;辐射导致出苗延迟,高剂量下甚至无法正常出苗,出苗率也显著降低,表明辐射对幼苗生长产生负面影响;成株率随辐射剂量增加而下降,幼苗自然枯死增多,说明辐射对发芽种子胚芽的继续发育抑制显著;辐射导致遗传变异,包括早熟、矮化、穗颜色等方面,突变频率随剂量增加而增加。综上可知,藜麦的生长、发芽、出苗、成株等受到辐射剂量影响,适度辐射可促进发芽,但高剂量对生长和遗传特性产生负面效应。本研究对于辐射育种的可行性和作物改良意义重大,但需深入研究其机制和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藜麦 辐射 育种 ^(60)Co-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