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汉藏语研究中的一些问题 被引量:4
1
作者 孙宏开 《语言科学》 2006年第1期49-51,共3页
胡明扬教授非常关注语言学理论的建设,也非常关心本刊的发展,不仅提议本刊要重视语言学理论的研究和建设,还亲自组稿,撰写了编者按语,胡明扬教授这种对中国语言学事业发展的拳拳之心,让我们深为感佩。语言学理论是语言科学研究的指导思... 胡明扬教授非常关注语言学理论的建设,也非常关心本刊的发展,不仅提议本刊要重视语言学理论的研究和建设,还亲自组稿,撰写了编者按语,胡明扬教授这种对中国语言学事业发展的拳拳之心,让我们深为感佩。语言学理论是语言科学研究的指导思想和方法论,任何科学的语言研究,不论明言与否,都有一定的理论背景。国外语言学特别重视理论探索,因此语言理论不断创新,20世纪语言学达到前所未有的鼎盛阶段就得益于这种不断创新的追求。我国语言学界重视事实,这也是一种理论倾向,自有其长处,无可厚非,但是长期不重视,甚至忽视理论探索,不支持理论论争,恐怕也是一种缺陷。我国语言学要自立于世界语言学之林,不能永远追随国外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因此必须重视语言理论的研究和探索。这组语言学理论研究笔谈的角度是多方面的,其中既有从宏观上对语言学发展大势的思考,也有从微观上探讨语言学研究中的具体问题;既有分析汉语的,也有调查研究民族语言的。我们希望开展平心静气、友好善意的科学讨论,切磋琢磨,共同前进;《语言科学》刊发论文的学术规范也一贯要求对不同观点应以理服人,不宜讽刺挖苦,嘲弄伤人,更不宜断章取义,曲解原意。切磋性的文章更应力求用词平和,与人为善。另外,被批评者也有反批评的权利,不过同样希望在切磋探讨中富有学者风度。本刊愿意和语言学界一起为营造一个自由、坦诚、友好的学术探讨和争论的良好氛围而共同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语研究 藏语 18世纪 印欧语系 藏缅语 苗瑶语 侗台语 高加索 语言 汉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藏语研究方法之我见 被引量:2
2
作者 孙宏开 《语言科学》 2007年第6期60-61,共2页
自1968年10月在美国耶鲁大学举办的只有8人参加的第1届"汉藏语构拟会议",到1974年第7届始定名为"国际汉藏语言暨语言学会议"(ICSTLL)至今,汉藏语研究已从原先的少数学者的研究兴趣,发展为当今语言科学分支中的一门... 自1968年10月在美国耶鲁大学举办的只有8人参加的第1届"汉藏语构拟会议",到1974年第7届始定名为"国际汉藏语言暨语言学会议"(ICSTLL)至今,汉藏语研究已从原先的少数学者的研究兴趣,发展为当今语言科学分支中的一门显学。中国是汉藏语的故乡,但汉藏语研究却吸引了世界各国的优秀学者参与进来,这仅从每届国际汉藏语会议举办国的不同和人数的增加便可窥见一斑。如今,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汉藏语研究已经蔚为大观。更令人欣喜的是,年轻一代的中青年学者逐渐成为汉藏语研究的生力军。面对蓬勃向上的汉藏语研究,我们不禁要思考,汉藏语研究如何才能取得更大突破。我们认为,首先,要加强各国学者的相互合作,以期取长补短,共同推进这项国际性事业的发展。其次,要重视第一手语言材料的发掘和保护,汉藏语的地域分布极为广阔,需要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学者发挥本土优势,做实际的田野调查工作;再次,要重视方法论建设,这需要在具体研究中不断摸索、思考和总结;最后,要借鉴当代语言学最新的理论成果,促使汉藏语言学研究永葆学术活力。中国民族语言学会名誉会长孙宏开先生不仅在汉藏语研究上硕果累累,更将推动汉藏语研究发展视为己任。今年适逢国际汉藏语会议40周年,为表纪念,先生特在本刊发起、组织这次笔谈,并最终拟定七篇文章。这组文章除了少数另行约请的外,大多都在今年中国黑龙江大学召开的"第40届国际汉藏语言暨语言学会议"上宣读过。本次纪念笔谈的角度是多方面的,既有参与创办首届国际汉藏语会议的马蒂索夫先生对1968 -2007年这段时间的一些人与事的感性回忆,也有笔谈发起人孙宏开先生对40年间的汉藏语研究在原则和方法上的得失所作的理性思考;既有陆俭明先生对中国语言学发展方向提出的宏观构想,也有罗美珍先生、戴庆厦先生对具体语言现象进行的微观研究;既有陈忠敏先生对历史语言学的底层理论与底层分析方法的缜密辨析,也有施向东先生就汉藏语比较中的历史层次与借词问题所作的细致探讨。本刊希望,这组文章的刊发能使学界对汉藏语研究的历史、成果、研究方法有进一步的了解,并通过一些具体的研究个案激发读者对汉藏语研究的关注和兴趣,从而为中国语言学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语研究 东南亚地区 巴基斯坦 藏语 藏缅语族 语言 尼泊尔 柬埔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藏语研究40年:1968-2007
3
作者 马蒂索夫 柏克莱 《语言科学》 2007年第6期22-24,共3页
自1968年10月在美国耶鲁大学举办的只有8人参加的第1届"汉藏语构拟会议",到1974年第7届始定名为"国际汉藏语言暨语言学会议"(ICSTLL)至今,汉藏语研究已从原先的少数学者的研究兴趣,发展为当今语言科学分支中的一门... 自1968年10月在美国耶鲁大学举办的只有8人参加的第1届"汉藏语构拟会议",到1974年第7届始定名为"国际汉藏语言暨语言学会议"(ICSTLL)至今,汉藏语研究已从原先的少数学者的研究兴趣,发展为当今语言科学分支中的一门显学。中国是汉藏语的故乡,但汉藏语研究却吸引了世界各国的优秀学者参与进来,这仅从每届国际汉藏语会议举办国的不同和人数的增加便可窥见一斑。如今,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汉藏语研究已经蔚为大观。更令人欣喜的是,年轻一代的中青年学者逐渐成为汉藏语研究的生力军。面对蓬勃向上的汉藏语研究,我们不禁要思考,汉藏语研究如何才能取得更大突破。我们认为,首先,要加强各国学者的相互合作,以期取长补短,共同推进这项国际性事业的发展。其次,要重视第一手语言材料的发掘和保护,汉藏语的地域分布极为广阔,需要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学者发挥本土优势,做实际的田野调查工作;再次,要重视方法论建设,这需要在具体研究中不断摸索、思考和总结;最后,要借鉴当代语言学最新的理论成果,促使汉藏语言学研究永葆学术活力。中国民族语言学会名誉会长孙宏开先生不仅在汉藏语研究上硕果累累,更将推动汉藏语研究发展视为己任。今年适逢国际汉藏语会议40周年,为表纪念,先生特在本刊发起、组织这次笔谈,并最终拟定七篇文章。这组文章除了少数另行约请的外,大多都在今年中国黑龙江大学召开的"第40届国际汉藏语言暨语言学会议"上宣读过。本次纪念笔谈的角度是多方面的,既有参与创办首届国际汉藏语会议的马蒂索夫先生对1968-2007年这段时间的一些人与事的感性回忆,也有笔谈发起人孙宏开先生对40年间的汉藏语研究在原则和方法上的得失所作的理性思考;既有陆俭明先生对中国语言学发展方向提出的宏观构想,也有罗美珍先生、戴庆厦先生对具体语言现象进行的微观研究;既有陈忠敏先生对历史语言学的底层理论与底层分析方法的缜密辨析,也有施向东先生就汉藏语比较中的历史层次与借词问题所作的细致探讨。本刊希望,这组文章的刊发能使学界对汉藏语研究的历史、成果、研究方法有进一步的了解,并通过一些具体的研究个案激发读者对汉藏语研究的关注和兴趣,从而为中国语言学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语研究 国际性 纪念 中青年学者 中国语言学 藏语 语言学研究 历史语言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部填补藏语研究空白的著作——《阿里藏语》评介
4
作者 周用宜 《西藏研究》 1984年第2期96-96,共1页
号称“世界屋脊”的阿里地区,是祖国西陲的门户和屏障。解放以来,除少数自然科学工作者去那里进行过考察以外,社会科学方面的调查研究一直未能很好展开。1979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瞿霭堂、谭克让同志曾深入实地,对该地区所属七个... 号称“世界屋脊”的阿里地区,是祖国西陲的门户和屏障。解放以来,除少数自然科学工作者去那里进行过考察以外,社会科学方面的调查研究一直未能很好展开。1979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瞿霭堂、谭克让同志曾深入实地,对该地区所属七个县进行了一次重点的语言调查,汇集了数百个语法例句和上千个语词,写成了《阿里藏语》一书,填补了藏语研究中的一项空白。《阿里藏语》一书已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于1983年2月出版,第一次向国内外读者介绍了阿里藏语的概貌,确定其方言归属。该书不仅是藏语方言研究中一部有较高学术价值的著作,也是一部一般藏语研究的参考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语研究 阿里地区 科学出版社 自然科学工作者 民族研究 调查研究 语言调查 方言研究 卫藏方言 中国社会科学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藏语学报》创刊暨第一次编委会在北京召开
5
作者 田静 《语言科学》 2007年第1期14-14,共1页
关键词 藏语研究 编委会 创刊 学报 中央民族大学 北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34届国际汉藏语言暨语言学会议在我院举行
6
作者 自明 《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2年第1期116-116,共1页
关键词 学术会议 藏语研究 藏缅语族语言研究 汉语史研究 汉语方言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藏语系“风”字的读音——兼论上古汉语“风”的构拟 被引量:3
7
作者 张玉来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89年第1期98-101,92,共5页
上古汉语的观察研究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突破旧来材料和方法上的束缚,同系语言的比较研究为大家所重视,汉语同汉藏语系诸语言的对照研究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本文也试图在汉藏语比较研究的道路上作一点尝试。关于“风”字的读音,在汉... 上古汉语的观察研究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突破旧来材料和方法上的束缚,同系语言的比较研究为大家所重视,汉语同汉藏语系诸语言的对照研究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本文也试图在汉藏语比较研究的道路上作一点尝试。关于“风”字的读音,在汉语、在其他同系语言都是引人注目的。邢公畹先生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语比较研究 语言 现代汉语 后元音 上古汉语 藏语 复辅音 音韵结构 读音 中古汉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