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味性化味-网络药理-分子对接”的藏药四味姜黄汤防治糖尿病肾病的作用机制预测 被引量:10
1
作者 仁增加 李啟恩 +2 位作者 切羊让忠 彭毛东主 贡却坚赞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640-646,共7页
目的探究藏药四味姜黄汤防治糖尿病肾病的作用机制。方法基于藏药"味性化味"、网络靶点预测以及TCMSP、DAVID、String 11.0、Cytoscape 3.7.1等数据库和可视化方法分析藏药四味姜黄汤防治糖尿病肾病的药性和作用机制。结果根... 目的探究藏药四味姜黄汤防治糖尿病肾病的作用机制。方法基于藏药"味性化味"、网络靶点预测以及TCMSP、DAVID、String 11.0、Cytoscape 3.7.1等数据库和可视化方法分析藏药四味姜黄汤防治糖尿病肾病的药性和作用机制。结果根据320例临床医案信息,藏药四味姜黄汤主治疾病中,藏医"京尼萨库"病(糖尿病)的频次最高(84次)、其次为腰椎增生(29次)和藏医"查隆"症(24次)。方剂药性分析发现,四味姜黄汤的药性以甘和涩味为主,味以苦化味为主,效以凉、钝、重和润为主,主要针对"赤巴"的热、锐和"隆"的轻、硬、细等特性,主治藏医"赤巴"和"隆"病。网络靶点分析中共筛选得到22个活性分子,与糖尿病肾病匹配后得到68个共同靶点,富集到48个生物功能,注释通路共有45条,其中PI3K-Akt、MAPK、P53等为主要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活性成分谷甾醇、豆甾醇、余甘根苷A与VEGFA、CASP3核心蛋白之间以氢键和π-H共轭键等相连接。结论藏药四味姜黄汤通过苦和甘味以及苦化味特有的凉、钝、重、润等药效,以消除热症、调和"隆"因、调节微管和辅助肾功等方式作用于藏医"京尼萨库"病,从而起到治疗"赤巴型京尼萨库"病的目的,其机制可能与调控VEGFA、CASP3、HSP90AA1、ESR1等关键靶点,干预PI3K-Akt、MAPK、AGE-RAGE信号通路有关。味性化味-网络药理-分子对接结果相互吻合,即以清热消炎、改善循环和增强肾功能为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主线。本研究为四味姜黄汤的临床用药和防治糖尿病肾病的作用机制研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汤 糖尿病肾病 网络药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味性化味”和网络药理学的藏药三热散治疗慢性胃炎的药性和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东改措 文成当智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524-1531,共8页
藏药三热散是藏医治疗多种寒性疾病的核心方和加减方,也是食疗调节三胃火的常用方,仅在《四部医典》三热散出现频次可达166次,且主要集中在培根、消化不良、慢性胃炎等疾病。本研究基于藏医"味性化味"矢量结构模型和网络药理... 藏药三热散是藏医治疗多种寒性疾病的核心方和加减方,也是食疗调节三胃火的常用方,仅在《四部医典》三热散出现频次可达166次,且主要集中在培根、消化不良、慢性胃炎等疾病。本研究基于藏医"味性化味"矢量结构模型和网络药理学等方法,应用Gephi0.9.2和Cytoscape 3.7.0等可视化软件,研究藏药三热散治疗慢性胃炎的药性和作用机制。根据药性矢量分析得出,三热散具有"辛味;苦化味;热锐动轻效"等药性组合突出,具有生热、助消化、促分解、顺行隆等功效,主要对治凉、钝、稳、重等培根特性,主治三胃火衰弱、培根偏盛、胃寒、消化功能障碍病机。根据网络药理学分析,该方治疗慢性胃炎共有2466个预测靶标,主要与B4GALT1、PRKCD、CDK9、HSP90AA1等关键基因靶标相关,其中GO功能分析中与三磷酸腺苷结合、信号转导、蛋白质磷酸化、线粒体等基因有关。KEGG通路分析中与内分泌系统、神经营养因子信号转导、Erb B信号、缝隙连接等通路有关。表明藏药三热散可能通过调节人体免疫功能、信号转导蛋白、能量代谢以及抑制胃肠道细胞癌变等多方面共同干预实现治疗慢性胃炎的作用,这对藏药三热散的临床用药和药性研究具有积极意义,为阐明藏医治疗慢性胃炎潜在机制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医 三热散 胃炎 网络药理学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中药性味可拆分性和可组合性的中药性味理论研究新模式 被引量:88
3
作者 匡海学 王艳宏 +2 位作者 王秋红 杨炳友 程伟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1年第1期25-29,共5页
中药性味理论是中药药性理论的核心,为了真正认识中医药的科学价值,准确把握中医药的特色优势。本文建立了基于中药性味可拆分性和可组合性的中药性味理论研究的新模式,明确了"中药性味拆分组分"、"中药性味组分"、... 中药性味理论是中药药性理论的核心,为了真正认识中医药的科学价值,准确把握中医药的特色优势。本文建立了基于中药性味可拆分性和可组合性的中药性味理论研究的新模式,明确了"中药性味拆分组分"、"中药性味组分"、"中药性味物质基础"、"中药性味药理学评价体系"以及"中药性味组分组合"等新概念,对文献、药物选择、"中药性味物质基础"拆分方法的建立与各拆分组分的化学表征、中药性味药理学评价体系的构建与性味归属、中药性味组分的可组合性、实验研究数据及资料的整理、分析与应用等与中药性味理论研究新模式的实践相关问题进行了论述,希望能够为开展中药药性理论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理论 可拆分和可组合 研究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性味的可拆分性、可组合性研究——中药性味理论新假说与研究方法的探索 被引量:77
4
作者 匡海学 程伟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09年第6期768-771,共4页
中药药性理论是中医药特色的突出体现,准确把握中医药特色优势需要对药性理论彻底研究。本文基于中药性味当为"一味一性",提出中药性味理论新的假说,即"一药X味Y性,其中Y≤X",并提出验证新假说的中药性味可拆分性... 中药药性理论是中医药特色的突出体现,准确把握中医药特色优势需要对药性理论彻底研究。本文基于中药性味当为"一味一性",提出中药性味理论新的假说,即"一药X味Y性,其中Y≤X",并提出验证新假说的中药性味可拆分性和可组合性研究方法。本文提出的假说和相应的研究方法,将有助于深化对中药性味本质的认识,丰富中药药性理论的内容,构建中药性味研究的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药理论 中药理论 可拆分 可组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气机升降理论应用旋覆代赭汤加味治疗胃食管反流性咽喉炎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曹利红 杜昕 杨丽静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8年第11期2347-2349,共3页
目的:探讨基于气机升降理论应用旋覆代赭汤加味治疗胃食管反流性咽喉炎的临床研究。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7年6月本院消化内科胃食管反流性咽喉炎患者74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37例,对照组采用雷贝拉唑钠10mg和莫沙必利15mg口服,观察... 目的:探讨基于气机升降理论应用旋覆代赭汤加味治疗胃食管反流性咽喉炎的临床研究。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7年6月本院消化内科胃食管反流性咽喉炎患者74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37例,对照组采用雷贝拉唑钠10mg和莫沙必利15mg口服,观察组基于气机升降理论采用旋覆代赭汤加味治疗,2次/d,1剂/d,持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食管pH及咽喉疼痛、反酸烧心、嗳气、声音嘶哑等中医证候积分,记录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有效率78.38%低于观察组有效率94.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和观察组咽喉疼痛分别为(0.76±0.31)分,(0.42±0.27)分,反酸烧心分别为(0.73±0.35)分,(0.42±0.26)分,嗳气分别为(0.82±0.40)分,(0.39±0.25)分,声音嘶哑分别为(0.65±0.32)分,(0.29±0.21)分,第一通道pH<4时间百分比分别为(1.85±0.67)%(0.71±0.53)%,第二通道pH<4时间百分比分别为(4.34±1.64)%(2.45±1.45)%,对照组和观察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无任何不良反应出现。结论:基于气机升降理论采用旋覆代赭汤加味治疗胃食管反流性咽喉炎的疗效确切,有助于改善中医证候,并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机升降理论 旋覆代赭汤加 胃食管反流咽喉炎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中药性味归经角度探讨两头尖抗肝纤维化的机理
6
作者 李孝波 邓晓鹏 门九章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3年第5期896-897,共2页
门九章教授临证防治肝纤维化习用两头尖,疗效颇佳。文章主要依据肝纤维化病机特点,结合两头尖的性味归经,从郁为根本,辛可散结;寒为本象,热可助阳;肝病传脾,当先实脾;名医倡用,继承发扬等四方面对两头尖抗肝纤维化的机理予以深入阐发,... 门九章教授临证防治肝纤维化习用两头尖,疗效颇佳。文章主要依据肝纤维化病机特点,结合两头尖的性味归经,从郁为根本,辛可散结;寒为本象,热可助阳;肝病传脾,当先实脾;名医倡用,继承发扬等四方面对两头尖抗肝纤维化的机理予以深入阐发,希冀扩大两头尖临床应用范围,并对临床抗肝纤维新药的拓展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经 两头尖 肝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药二十味沉香丸对暴露高原的大鼠血清及肺组织eNOS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7
7
作者 李生花 曹成珠 +4 位作者 杨春燕 杨全余 严云飞 王建新 靳国恩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2278-2281,共4页
目的探讨藏药二十味沉香丸是否能够上调一氧化氮合酶(e NOS)表达而发挥舒张血管、防止肺动脉高压的作用。方法 Wistar大鼠随机分为高原对照组、高原药物组和平原对照组。生理信号采集系统记录肺动脉压(pulmonary artery pressure,PAP),H... 目的探讨藏药二十味沉香丸是否能够上调一氧化氮合酶(e NOS)表达而发挥舒张血管、防止肺动脉高压的作用。方法 Wistar大鼠随机分为高原对照组、高原药物组和平原对照组。生理信号采集系统记录肺动脉压(pulmonary artery pressure,PAP),HE染色观察肺组织形态,用ELASA方法测定血清e NOS蛋白水平,用Western blot方法测定肺组织e NOS蛋白水平。结果高原对照组和高原药物组大鼠Pap随在高原饲养时间的延长而显著升高(P<0.01),高原对照组Pap增长幅度远大于高原药物组(P<0.01)。高原对照组大鼠血清e NOS水平在低氧早期升高明显(P<0.05),但后期并不升高,甚至低于正常水平,而高原药物组大鼠血清e NOS的量低氧早期升高明显,并在30d内一直保持于较高水平(P<0.05)。e NOS蛋白在高原对照组大鼠肺组织中呈现高表达,特别是在低氧后期而非早期,其结果不同于血清;高原药物组大鼠肺组织中呈现先高后低的特征,但总体表达量低于高原对照组,与血清水平不同,其原因不十分清楚。结论 e NOS可通过舒张血管和防止肺血管壁增厚而降低大鼠肺动脉压,其只在低氧早期发挥作用,并不参与低氧后期以血管重建引起的肺动脉压升高。藏药二十味沉香丸可能够通过间接或直接上调血清e NOS水平防止大鼠肺动脉压过度升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药二十沉香丸 内皮型一氧氮合酶 低氧肺动脉高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药佐太“解毒”功效的文献考证及其“解毒”的藏医药原理解析
8
作者 索南拉毛 豆改杰 +4 位作者 扎西卓玛 周拉太 魏立新 李先加 周文斌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343-1350,共8页
佐太是藏药中最具代表性的炮制品,具有治疗疾病、解毒、养生补养、增效等作用。佐太及其制剂成为了藏医临床解毒的核心药物。目前,对佐太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炮制工艺的历史传承和安全性探索方面,而对其解毒功效的研究和确证工作相对较少... 佐太是藏药中最具代表性的炮制品,具有治疗疾病、解毒、养生补养、增效等作用。佐太及其制剂成为了藏医临床解毒的核心药物。目前,对佐太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炮制工艺的历史传承和安全性探索方面,而对其解毒功效的研究和确证工作相对较少。本文通过搜集与整理藏医药经典著作,系统梳理了佐太解毒的文献依据,考证了佐太解毒功效。依据藏医药“三胃火”学说、“七精三秽”学说、“味性化味”理论,结合毒对机体的作用及疗毒原则,应用藏医药药性分析方法,解析佐太炮制原料的“味性效”,探讨佐太解毒的藏医药原理。佐太五源以“水源”和“土源”为主,六味以“甘味”为主,十七效以“沉、钝、凉、腻、稳、软”为主,可消除“毒”的“轻、锐、热、细、晃、糙”等性能,以上药性能够治疗毒对机体作用时产生的隆病和赤巴病,使得体内“三胃火”“七精三秽”及“三因素”功能趋于平衡。此外,佐太原料还具有解毒、愈疮、治脑伤等本质功效,能够实现解毒的目的。本文初步明晰了佐太解毒的功效原理,为研究佐太解毒的有效性、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佐太 解毒 文献考证 藏药“味性化味”理论 解毒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典味觉美学理论探微
9
作者 徐晓庚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86-90,共5页
关键词 “味 美学理论 饮食美学 审美意识 中和说 羊大为美 生理快感 审美对象 “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来中药辣木叶的药性与功用再探索 被引量:3
10
作者 宋明 费文婷 +6 位作者 刘金莲 陈亮 杜军 王林元 王淳 高学敏 张建军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550-1554,1562,共6页
辣木叶(Moringa spp.)是印度传统草药,因其具有降血糖、降血脂、抗氧化、利尿、改善睡眠、增强人体免疫力、延缓衰老、抗肿瘤等作用而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辣木叶目前合法引入中国,并因其确切的药理活性与安全无毒的药物属性,应用与研... 辣木叶(Moringa spp.)是印度传统草药,因其具有降血糖、降血脂、抗氧化、利尿、改善睡眠、增强人体免疫力、延缓衰老、抗肿瘤等作用而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辣木叶目前合法引入中国,并因其确切的药理活性与安全无毒的药物属性,应用与研究日益增多。但当前其暂无中药标准,仅有少量药性记载。辣木叶的中药药性亟待完善,以有利于辣木叶与中药合理配伍运用从而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价值。以“文献研究→理论探讨→药性验证→临床实践”为路径构建新外来药物“中药化”的研究策略与范式,以临床应用为依据、实验研究为参考,进行外来中药辣木叶的药性与功用的深入探讨,对规范其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木叶 外来中药 理论 功能主治 应用 归经 药用历史 药理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谈中药的味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宁 《中成药》 CAS 1985年第7期43-44,共2页
《神农本草经》序例载:“药有酸、咸、甘、苦、辛五味”。古人在长期实践中通过实际品尝和无数次的疗效观察,知道药物有五种味道,而不同味道的药物又各有不同的作用,并将它进行归纳为:“辛散、酸收、甘缓、苦坚、咸软”(《素问·藏... 《神农本草经》序例载:“药有酸、咸、甘、苦、辛五味”。古人在长期实践中通过实际品尝和无数次的疗效观察,知道药物有五种味道,而不同味道的药物又各有不同的作用,并将它进行归纳为:“辛散、酸收、甘缓、苦坚、咸软”(《素问·藏气法时论》)及经后世医家的补充发挥,对五味的作用又有了更全面的概括,如“辛能行能散、甘能补能和、苦能泄能燥、酸能收能涩、咸能软能下”。不但如此,味还是药物归经的重要依据,如“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咸入肾、甘入脾”(《素问、宣明五气篇》)。因此,味是中药性能的重要标志之一,是解释中药药理作用的说理工具,也是指导中药临床运用的用药规律。可见中药性味学说中的五味同四性一样的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药材 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饲科调味剂
12
作者 高碧 《河南畜牧兽医(综合版)》 1994年第2期32-34,共3页
一、调味剂在饲料工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用于改善饲料适口性,增进饲养动物食 欲的添加剂称为调味剂,也称香味剂、风味剂、诱食剂等。饲料调味剂是根据不同动物在不同生长阶段的生理特征与采食习性,为改善饲料的诱食性和适口性而添加到... 一、调味剂在饲料工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用于改善饲料适口性,增进饲养动物食 欲的添加剂称为调味剂,也称香味剂、风味剂、诱食剂等。饲料调味剂是根据不同动物在不同生长阶段的生理特征与采食习性,为改善饲料的诱食性和适口性而添加到饲料中的复合香味添加剂。 饲料调味剂是饲料工业和饲养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其作用和特性决定了其巨大的应用潜力和发展前途。从饲料加工技术来说,营养学家所注重的是饲料的营养成份的全价性和平衡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饲料调 十香 天然香料 合成香料 香精 体香 头香 适口 “味 单离香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当代印度英语文学的本土化建设——兼谈民族文学文论的古今通变问题 被引量:1
13
作者 黄怡婷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42-252,共11页
印度英语作家拉迦·拉奥在其长篇小说《蛇与绳》中借助印度的“史诗—往世书”文学叙述策略来改造印度英语小说的写作模式,并把自己对印度古典诗学传统的继承和印度传统价值观的思考代入小说的形式与内容之中。继而,批评家纳拉辛赫... 印度英语作家拉迦·拉奥在其长篇小说《蛇与绳》中借助印度的“史诗—往世书”文学叙述策略来改造印度英语小说的写作模式,并把自己对印度古典诗学传统的继承和印度传统价值观的思考代入小说的形式与内容之中。继而,批评家纳拉辛赫以拉奥的创作为蓝本,依托印度古典文论,建构起印度英语文学的本土化批评理论。他们在印度英语文学本土化道路上的探索固然具有明显的学理缺陷,但他们对印度文学发展规律的认识和对印度传统文化主体性的坚持,表明了弥合印度古今历史观对增强印度英语文学的本土属性具有决定性影响,以及印度英语文学继承印度文学传统的必要性和必然性。这为新世纪印度英语文学的本土化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为民族文学中古代文论的古今通变及其“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问题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文学 印度 古代文论 话语体系 “味—韵”理论 纳拉辛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对中草药饲料添加剂现代化的认识 被引量:2
14
作者 尚遂存 孟保东 +2 位作者 韩国府 罗东利 牛瑞萍 《河南畜牧兽医》 2002年第10期30-30,共1页
关键词 标准 归经 创新研究 中草药饲料添加剂 现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种养殖饲料“八化”处理法
15
作者 刘付勤 《农业知识》 2001年第12期35-35,共1页
净化粮食饲料中混有沙粒、塑料布、砖瓦片等杂质时,可通过手工或机械挑选、过筛、予以清除。混有铁丝、铁钉等尖锐金属异物。
关键词 电磁振动筛 养殖饲料 处理法 金属异物 适口 动物采食量 果香 特种动物 生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萨滞布病(脑中风)的藏医病因病机及干预策略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贡保东知 阿达 +3 位作者 完么才让 加羊加措 邱建智 张艺 《世界中医药》 CAS 2021年第15期2250-2253,共4页
萨滞布病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藏医药治疗萨滞布病临床疗效显著,但其病因病机尚存在异议,为促进和提高萨滞布病因病机的认识,本研究查阅和古籍文献,发现萨滞布病是人体三因失去平衡后隆血紊乱,人体坏血增多,坏血在隆的反作用下黏性增高... 萨滞布病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藏医药治疗萨滞布病临床疗效显著,但其病因病机尚存在异议,为促进和提高萨滞布病因病机的认识,本研究查阅和古籍文献,发现萨滞布病是人体三因失去平衡后隆血紊乱,人体坏血增多,坏血在隆的反作用下黏性增高,出现血液堵塞或溢出现象,导致白脉和黑脉受损,进而引起偏瘫、失语等症状,同时依据文献将萨滞布病的证型分类进行总结和梳理。依据藏医理论和国内外萨滞布病前沿相关文献,提出了从神经血管单元、时间药理学、代谢组学、肠道菌群等方法藏药干预萨滞布病的策略,为新方法和新思路研究藏药干预萨滞布病提供了藏医理论衔接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医 萨滞布病 脑中风 病因病机 研究策略 肠道菌群 代谢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应用概述 被引量:1
17
作者 万家辉 杜雄伟 +4 位作者 孟玲丽 谢海燕 赫鑫 吴雅桐 冯景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14年第2期5-6,共2页
中草药添加剂,是指依据中兽医理论和动物生理需要,由一种或多种不同性味功能的中草药配制而成的饲料添加剂。中草药是民族医药的重要瑰宝,它为人类的研究与开发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病毒性疾病系病毒引起的一类疾病,其预防与治疗是现... 中草药添加剂,是指依据中兽医理论和动物生理需要,由一种或多种不同性味功能的中草药配制而成的饲料添加剂。中草药是民族医药的重要瑰宝,它为人类的研究与开发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病毒性疾病系病毒引起的一类疾病,其预防与治疗是现今最难解决的问题之一。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草药饲料添加剂 病毒疾病 应用 中草药添加剂 中兽医理论 研究与开发 生理需要 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蜂蜜配茶叶可疗疾保健 被引量:1
18
作者 胡佑志 《中国蜂业》 2021年第5期43-43,共1页
蜂蜜性平,具有补中、润燥、止痛、解毒等作用。据《名医别录》载:"蜂蜜养脾气,除心烦,食欲不下,肌中疼痛,口疮,明目等。"茶叶性味苦、甘、凉,入心、肺、胃经,有清热除烦、清利头目、消食化积、通利小便之功。运用茶叶与蜂蜜... 蜂蜜性平,具有补中、润燥、止痛、解毒等作用。据《名医别录》载:"蜂蜜养脾气,除心烦,食欲不下,肌中疼痛,口疮,明目等。"茶叶性味苦、甘、凉,入心、肺、胃经,有清热除烦、清利头目、消食化积、通利小便之功。运用茶叶与蜂蜜配制成蜜茶方,可消食化积,祛痰止嗽等。现介绍几则蜂蜜茶疗疾保健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医别录》 消食 润燥 胃经 疗疾 蜂蜜 保健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ptimization of Solvent-Free Microwave Extraction of Essential Oil from the Fruits of Schisandra chinensis and Its DPPH Radical Scavenging Activity
19
作者 CHEN Xiao-qiang ZHANG Ying +2 位作者 ZU Yuan-gang YU Xue-ying LI Jia-lei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4期85-89,共5页
This study was undertaken to optimize the solvent-free microwave extraction conditions and DPPH radicalscavenging activity of essential oil from Schisandra chinesis fruits.The uniform design method was employed for pr... This study was undertaken to optimize the solvent-free microwave extraction conditions and DPPH radicalscavenging activity of essential oil from Schisandra chinesis fruits.The uniform design method was employed for process optimization.The optimal extraction conditions were determined as follows:extraction time,50 rain;microwave power,800 W;and amount of water addition for pretreatment,40%.Under these conditions,the extraction yield of essential oil was 0.92%.A total of 35 compounds were identified by GC-MS in the obtained essential oil with a total content of 91.06%,mostly consisting of ylangene(34.81%),β-himachalene(10.74%)andα-bergamotene(9.22%).The ICs0 value of the essential oil against DPPH free radicals was determined as 3.01 mg/mL.In conclusion,solvent-free microwave extraction is a feasible method for essential oil extraction from Schisandra chinensis frui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hisandra chinesis essential oil solvent-free microwave extraction chemical composition DPPH radical scavenging activit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