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儒家“藏礼于器”思想的伦理审视及当代启示
被引量:
2
1
作者
张卫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23,175,176,共9页
“藏礼于器”思想是儒家科技伦理思想的核心内容,同时也是我国古代造物制器的基本法则。在“藏礼于器”思想影响下,“器物”成为“礼制”的指示器和强化剂,二者呈现出一种双向互构的关系:一方面,器物是礼制的物化形态,器物的设计与使用...
“藏礼于器”思想是儒家科技伦理思想的核心内容,同时也是我国古代造物制器的基本法则。在“藏礼于器”思想影响下,“器物”成为“礼制”的指示器和强化剂,二者呈现出一种双向互构的关系:一方面,器物是礼制的物化形态,器物的设计与使用要遵循礼制规定,礼制在器物中以物化的形态得以显现,另一方面,器物反作用于礼制,对礼制具有强化作用,发挥着重要的“无言之教”的道德教化功能。“藏礼于器”思想是极具中国文化特色的科技伦理思想资源,对于当代构建科技伦理治理的中国话语体系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经过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仍然能够对当今科技伦理治理发挥一定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礼于器
科技伦理
传统建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藏礼于器”:华夏设计传播的路径
被引量:
2
2
作者
李正柏
邵培仁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1-24,共4页
“藏礼于器”是华夏传播物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命题,简言之,就是以物的设计实现礼的传播。为了深入理解器物在伦理实践中的积极作用,有必要厘清其传播的路径。从大量的古代器物、建筑等设计中,我们归纳出设计传播的三种路径:其一,基于“符...
“藏礼于器”是华夏传播物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命题,简言之,就是以物的设计实现礼的传播。为了深入理解器物在伦理实践中的积极作用,有必要厘清其传播的路径。从大量的古代器物、建筑等设计中,我们归纳出设计传播的三种路径:其一,基于“符号环境”“感官环境”和“社会环境”模型的符号判断路径;其二,基于剧场理论的演绎路径;其三,基于权力场景化的路径。通过设计传播路径的诠释,不仅可以拓展华夏传播物体系的研究范围,而且可以继续发挥它在当代社会传播中的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礼于器
设计传播
媒介生态学
身体
规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藏礼于器:内在主义技术伦理的中国路径
被引量:
15
3
作者
张卫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16-121,共6页
"内在主义"是西方技术伦理研究中兴起的一种新进路,对当今技术伦理研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甚至可称得上"范式"意义上的转型。为了更好地发挥"内在主义"进路对我国技术伦理实践的积极作用,还需要考虑该进...
"内在主义"是西方技术伦理研究中兴起的一种新进路,对当今技术伦理研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甚至可称得上"范式"意义上的转型。为了更好地发挥"内在主义"进路对我国技术伦理实践的积极作用,还需要考虑该进路与中国文化语境相结合的"本土化"问题。反观中国传统的技术实践,发现主导中国传统器物设计的"藏礼于器"理念与"内在主义"进路十分契合,可视之为"内在主义"技术伦理的中国进路,通过对它的现代诠释与转化,"藏礼于器"思想可以继续发挥它对当今技术实践的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在主义
藏礼于器
道德物化
无言之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儒家传统“即身德育”思想及其教化路径
被引量:
2
4
作者
冯昊青
贺凯杰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23,共9页
异于西方绵延千年的身心二元论思想,中国儒家传统伦理思想坚持灵肉圆融,并由此演化生成了独具特色的“即身德育”范式。首先,即身德育不仅强调德育必须兼顾身心发展,而且将身体拓宽到与个体、时空、世界交汇的伦理情境;其次,随着“藏礼...
异于西方绵延千年的身心二元论思想,中国儒家传统伦理思想坚持灵肉圆融,并由此演化生成了独具特色的“即身德育”范式。首先,即身德育不仅强调德育必须兼顾身心发展,而且将身体拓宽到与个体、时空、世界交汇的伦理情境;其次,随着“藏礼于器”将“礼”生活化,个体得以始终浸身于器物无言之教的陶冶中,从而在潜移默化间顺应了道德要求;最后,依托于实践和体悟将外在的伦理规范内化为即身的道德智慧后,个体便能在应然的道德律法中觅得道德选择的自由,从而在生活中实现德性生存。研究儒家传统即身德育思想及其教化路径,既可为当代德育提供镜鉴,亦可为建构中国自主德育知识体系探寻丰富的思想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即身德育
藏礼于器
身道如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儒家“藏礼于器”思想的伦理审视及当代启示
被引量:
2
1
作者
张卫
机构
大连理工大学哲学系
出处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23,175,176,共9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大数据环境下信息价值开发的伦理约束机制研究”(项目编号:17ZDA023)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DUT23RC(3)004)。
文摘
“藏礼于器”思想是儒家科技伦理思想的核心内容,同时也是我国古代造物制器的基本法则。在“藏礼于器”思想影响下,“器物”成为“礼制”的指示器和强化剂,二者呈现出一种双向互构的关系:一方面,器物是礼制的物化形态,器物的设计与使用要遵循礼制规定,礼制在器物中以物化的形态得以显现,另一方面,器物反作用于礼制,对礼制具有强化作用,发挥着重要的“无言之教”的道德教化功能。“藏礼于器”思想是极具中国文化特色的科技伦理思想资源,对于当代构建科技伦理治理的中国话语体系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经过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仍然能够对当今科技伦理治理发挥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
藏礼于器
科技伦理
传统建筑
Keywords
hiding rites in artifacts
ethic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
分类号
B22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B82-057 [哲学宗教—伦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藏礼于器”:华夏设计传播的路径
被引量:
2
2
作者
李正柏
邵培仁
机构
温州商学院传媒与设计艺术学院
浙江大学传播研究所
出处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1-24,共4页
基金
温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永嘉学派本土美学建构研究”阶段性成果,编号:20wsk086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课题“基于机器博弈的网络信息传播安全多准则动态管控策略研究”阶段性成果,编号:19ZDA329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课题“华夏传播观念研究”阶段性成果,编号:16FXW002。
文摘
“藏礼于器”是华夏传播物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命题,简言之,就是以物的设计实现礼的传播。为了深入理解器物在伦理实践中的积极作用,有必要厘清其传播的路径。从大量的古代器物、建筑等设计中,我们归纳出设计传播的三种路径:其一,基于“符号环境”“感官环境”和“社会环境”模型的符号判断路径;其二,基于剧场理论的演绎路径;其三,基于权力场景化的路径。通过设计传播路径的诠释,不仅可以拓展华夏传播物体系的研究范围,而且可以继续发挥它在当代社会传播中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
藏礼于器
设计传播
媒介生态学
身体
规训
分类号
G206 [文化科学—传播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藏礼于器:内在主义技术伦理的中国路径
被引量:
15
3
作者
张卫
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处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16-121,共6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基于‘内在主义’进路的技术伦理学理论重构研究"(16CZX020)
文摘
"内在主义"是西方技术伦理研究中兴起的一种新进路,对当今技术伦理研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甚至可称得上"范式"意义上的转型。为了更好地发挥"内在主义"进路对我国技术伦理实践的积极作用,还需要考虑该进路与中国文化语境相结合的"本土化"问题。反观中国传统的技术实践,发现主导中国传统器物设计的"藏礼于器"理念与"内在主义"进路十分契合,可视之为"内在主义"技术伦理的中国进路,通过对它的现代诠释与转化,"藏礼于器"思想可以继续发挥它对当今技术实践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
内在主义
藏礼于器
道德物化
无言之教
Keywords
Interalism
Rituals Hidden in Utensils
materialization of morality
speechless education
分类号
B829 [哲学宗教—伦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儒家传统“即身德育”思想及其教化路径
被引量:
2
4
作者
冯昊青
贺凯杰
机构
浙江师范大学田家炳德育研究中心
出处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23,共9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基于‘核安全命运共同体’视角的核伦理学研究”(19BZX108)。
文摘
异于西方绵延千年的身心二元论思想,中国儒家传统伦理思想坚持灵肉圆融,并由此演化生成了独具特色的“即身德育”范式。首先,即身德育不仅强调德育必须兼顾身心发展,而且将身体拓宽到与个体、时空、世界交汇的伦理情境;其次,随着“藏礼于器”将“礼”生活化,个体得以始终浸身于器物无言之教的陶冶中,从而在潜移默化间顺应了道德要求;最后,依托于实践和体悟将外在的伦理规范内化为即身的道德智慧后,个体便能在应然的道德律法中觅得道德选择的自由,从而在生活中实现德性生存。研究儒家传统即身德育思想及其教化路径,既可为当代德育提供镜鉴,亦可为建构中国自主德育知识体系探寻丰富的思想资源。
关键词
儒家
即身德育
藏礼于器
身道如一
Keywords
Confucianism
moral education of the body
hiding rituals in objects
Dao exists where body exists
分类号
B22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儒家“藏礼于器”思想的伦理审视及当代启示
张卫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藏礼于器”:华夏设计传播的路径
李正柏
邵培仁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22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藏礼于器:内在主义技术伦理的中国路径
张卫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
1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儒家传统“即身德育”思想及其教化路径
冯昊青
贺凯杰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