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柄鼓与扁铃:象雄文明与滇川藏交角区域热巴(勒巴)舞关系考辨
1
作者 木仕华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6-68,共13页
热巴舞流传于西藏及滇川甘青涉藏地区,是现今藏地经典的舞蹈类型之一。伴随着藏文化与周边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交往交融,逐步传到滇川藏交角区域纳西族、傈僳族等民族中,历久弥新,葆有旺盛的生命力,在传播中出现了诸多地域类型和民族流派... 热巴舞流传于西藏及滇川甘青涉藏地区,是现今藏地经典的舞蹈类型之一。伴随着藏文化与周边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交往交融,逐步传到滇川藏交角区域纳西族、傈僳族等民族中,历久弥新,葆有旺盛的生命力,在传播中出现了诸多地域类型和民族流派。以往的研究都认为热巴舞的产生发展与藏传佛教噶举派有关,把热巴舞的缘起归结于噶举派祖师米拉日巴尊者,视其为开山创派者。综合考察热巴舞中的仪式、服饰、乐器道具、唱词、传播范围及发展轨迹等要素,热巴舞的产生发展与象雄文明及苯教信仰的关系密不可分,历经佛苯间势力消长,佛教取代了苯教信仰,热巴舞等诸多西藏本土文化被视为佛教的伴生物。本着追本溯源、揭示历史原貌的初心,对热巴舞的缘起、发展及其与佛苯文化、纳藏文化之间的关系作讨论,以突显象雄文明在西藏文明史上的根基性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川交角区域 热巴(勒巴)舞蹈 象雄文明 苯教信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川藏毗连藏区多民族族际共生关系的演变及其调适——一个演化博弈的视角 被引量:4
2
作者 李灿松 景鹏 周智生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5年第1期47-54,共8页
特殊地理环境下多民族共生关系是在资源和生存空间争夺的过程中不断试错、调适形成的,是一个动态的博弈过程。合作和竞争是各民族族际共生的重要形式,而合作是理想选择。滇川藏毗连藏区多民族族际共生关系的形成与发展,并不单纯局限于... 特殊地理环境下多民族共生关系是在资源和生存空间争夺的过程中不断试错、调适形成的,是一个动态的博弈过程。合作和竞争是各民族族际共生的重要形式,而合作是理想选择。滇川藏毗连藏区多民族族际共生关系的形成与发展,并不单纯局限于民族之间关系的变动,而是自然资源系统和社会文化系统之间交织演进的动态过程,是在特定空间尺度中多界面关系系统性综合作用并寻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结果,而在多民族博弈的过程中,外在的合理干预对其良性发展很有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演化博弈 族际关系 族际共生 滇川毗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川藏毗连地区区域功能定位与多向度研究价值——基于非传统安全的视角 被引量:4
3
作者 李灿松 周智生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50-156,共7页
当前非传统安全在藏区的影响日益凸显,藏区的稳定与和谐成为我国西部大开发进一步深入的重要内容,而滇川藏毗连地区是连接内地和藏区的缓冲区,该区域从古至今是一个内聚度高、联动性强的整体区域,具有维系我国稳定和边疆安宁、扶贫攻坚... 当前非传统安全在藏区的影响日益凸显,藏区的稳定与和谐成为我国西部大开发进一步深入的重要内容,而滇川藏毗连地区是连接内地和藏区的缓冲区,该区域从古至今是一个内聚度高、联动性强的整体区域,具有维系我国稳定和边疆安宁、扶贫攻坚、调解我国生态平衡区和能源储备的区域功能;该区域由于藏缅语族族群的迁徙频繁和聚合紧密、民族文化多样性与地域文化多元性的复合并存、区域经济发展的联动性突出,清代以来中央王朝就逐渐重视该区域的整体治理等使得这里整体性研究价值凸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传统安全 滇川毗连地区 中间地带 区域研究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代盐井腊翁寺事件原因分析——兼论其相关问题 被引量:2
4
作者 保罗 觉安拉姆 《西藏研究》 CSSCI 2006年第3期12-19,共8页
盐井地处藏滇川交界地,腊翁寺是盐井地区最大的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发生了震惊朝野的腊翁寺事件,史称“腊翁寺之乱”,现今有必要分析这桩事件的起因。纵观历史,藏滇川划界不明与腊翁寺的特殊地理方位,以及设立盐厘... 盐井地处藏滇川交界地,腊翁寺是盐井地区最大的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发生了震惊朝野的腊翁寺事件,史称“腊翁寺之乱”,现今有必要分析这桩事件的起因。纵观历史,藏滇川划界不明与腊翁寺的特殊地理方位,以及设立盐厘局与“该寺不应”是发生腊翁寺事件的起因之一,而天主教传入盐井、招收信徒、修建教堂、强占土地是发生这一事件的根本原因。从该事件的原因分析中给我们的启迪是,依法管理寺庙、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宣传“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是反对分裂、维护稳定工作的重要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井 藏滇川 天主教 腊翁寺事件 原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