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认知诗学视野下藏族当代诗歌中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三个维度
1
作者 邓忠 吴永强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36-143,共8页
藏族当代诗歌中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日益成为研究热点。文章以认知诗学为理论工具,考察1950-60年代、1980-90年代和21世纪以来这三个时期中有影响力的藏族诗歌作品,发现不同时代的作品以不同的认知方式构建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诗歌... 藏族当代诗歌中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日益成为研究热点。文章以认知诗学为理论工具,考察1950-60年代、1980-90年代和21世纪以来这三个时期中有影响力的藏族诗歌作品,发现不同时代的作品以不同的认知方式构建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诗歌中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多维度性,可以归纳为"自发""自省""自觉"三个方面。文章的结论和观点,有望为藏族文学中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研究提供基于语言证据和认知解释的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族当代诗歌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三个维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性别文化视域下的原型传承:藏族当代诗歌的父亲与母亲形象
2
作者 徐美恒 《西藏研究》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11-120,共10页
20世纪80年代以来,藏族当代诗歌在逐渐深化的民族身份确认创作思潮背景下,显示出日益鲜明的民族文化品质,不仅以特有的意象丰富了中华诗坛,更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创新再造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从性别文化的角度观察,藏族当代诗歌中大量存在... 20世纪80年代以来,藏族当代诗歌在逐渐深化的民族身份确认创作思潮背景下,显示出日益鲜明的民族文化品质,不仅以特有的意象丰富了中华诗坛,更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创新再造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从性别文化的角度观察,藏族当代诗歌中大量存在的父亲、母亲意象,是在古老的传统文化影响下的一种集体无意识的民族文化特点展现,诗作中对父亲形象的无意识精神偶像指认背后带有明显的"猕猴崇拜"的原型传承,在父亲形象和母亲形象对举的诗篇中,以父为主和以母为次的关系呈现也折射出"猕猴和罗刹女"神话的原型影响。藏族诗人对乡土观念和家园意识的坚守,彰显了宝贵的田园诗意价值,是对人类原初的温情的守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族当代诗歌 父亲与母亲形象 性别想象原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