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AHP法的藏族传统村落乡村旅游资源评价——以香格里拉哈木谷村为例
1
作者 夏翌鑫 马长乐 杨茗琪 《现代园艺》 2023年第7期63-67,共5页
近年来,乡村旅游随着乡村振兴政策的实施成为一项热点议题。传统村落是民族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载体,其独特的文化景观和自然风光吸引着来自各地的游客进行参观和体验。但影响村庄旅游的因素众多,综合分析这些因素,是研究村庄资源优劣... 近年来,乡村旅游随着乡村振兴政策的实施成为一项热点议题。传统村落是民族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载体,其独特的文化景观和自然风光吸引着来自各地的游客进行参观和体验。但影响村庄旅游的因素众多,综合分析这些因素,是研究村庄资源优劣势、实现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必要前提。通过AHP法对藏族传统村落哈木古村的旅游资源进行分析评价,结合游客满意度调查的测度值计算,从而对村庄旅游资源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哈木古村的自然风光、历史人文景观和传统民族风俗相关因子权重最高,是村庄最为重要的旅游资源;游人对村庄周边的自然风景、村庄生态环境以及建筑景观满意度较高,是村庄的优势旅游资源。而村庄的绿化美化、卫生质量、基础设施建设几项得分较低,亟待继续改进。通过对拥有百年历史的藏民聚居地哈木谷村这一优秀旅游村落案例的分析,以期为藏族传统村落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和传统民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旅游 藏族传统村落 AHP 问卷调查 资源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活实践的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构建——西藏夏乌村案例 被引量:12
2
作者 孙九霞 王钰宁 庞兆玲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751-760,共10页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地理学的核心话题。以西藏夏乌村为研究案例地,基于半结构化访谈、参与式观察等质性方法,从日常生活实践视角,透视地方社会与自然的关系,剖析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何以构建。经研究发现:①藏族村民与青稞(Hordeum vulgare...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地理学的核心话题。以西藏夏乌村为研究案例地,基于半结构化访谈、参与式观察等质性方法,从日常生活实践视角,透视地方社会与自然的关系,剖析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何以构建。经研究发现:①藏族村民与青稞(Hordeum vulgarevar.coeleste)、耕牛互动时,借助物质、情感、空间以及身份转型等多重生活实践策略与后者联结,经由人的自然化实践,建构起表征型人与自然的生命共同体。此时,青稞和耕牛作为工具化的自然,是村民的身体表征,在人类行动者缺场或受限时,扮演为日常生活叙事的角色。②藏族村民与虫草(Cordyceps)、猕猴(Macaca)互动时,借助意义、制度、空间协商等生活实践策略与后者建立联系,经由自然的人化实践,建构起链接型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此时,虫草和猕猴作为对象化的自然,被社会所建构,并赋予社会生命,逐渐嵌入日常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人与自然关系 生活实践 藏族传统村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