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藏彝走廊地区白族商人的商贸空间网络演化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李灿松 饶允昌 李佳晋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1期130-136,共7页
多民族地区民间商贸活动是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渠道和维系当地居民基本生活的关键途径。白族商人通过在藏彝走廊地区商贸活动的不断深化拓展了新时期该地区多民族经济的共生发展空间,促进了大尺度地域空间内各民族共生资源... 多民族地区民间商贸活动是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渠道和维系当地居民基本生活的关键途径。白族商人通过在藏彝走廊地区商贸活动的不断深化拓展了新时期该地区多民族经济的共生发展空间,促进了大尺度地域空间内各民族共生资源的互动与交流,形成了以拉萨、丽江等地为中心的较完整的网络结构,该网络结构日趋复杂、并呈现不断向其他周边地区发展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族商人 商贸活动 空间网络 藏彝走廊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代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在藏彝走廊北部地区的时空分布与特征
2
作者 李顺庆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9-83,共5页
藏传佛教格鲁派自公元15世纪初传入藏彝走廊北部地区后,经过两百多年的不断发展,到了清代,得到快速发展,突出表现在寺院数量的增加以及在时空分布上所呈现的地域特色。而拉卜楞寺的创建和乾隆年间金川之役后"兴佛灭本"政策的... 藏传佛教格鲁派自公元15世纪初传入藏彝走廊北部地区后,经过两百多年的不断发展,到了清代,得到快速发展,突出表现在寺院数量的增加以及在时空分布上所呈现的地域特色。而拉卜楞寺的创建和乾隆年间金川之役后"兴佛灭本"政策的实施,以及清廷的大力推崇,成为藏传佛教格鲁派在藏彝走廊北部地区兴盛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走廊北部地区 传佛教格鲁派 寺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彝走廊北部地区藏传佛教寺院历史述略
3
作者 李顺庆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3期109-115,共7页
公元8世纪末,藏传佛教已在藏彝走廊北部地区开始弘传,全区藏传佛教寺院的兴建与佛法的弘传是同步进行的。各教派寺院的相继建立也成为该派在这一地区传播的标志。宋代及以前是藏彝走廊北部地区藏传佛教寺院发展的初始阶段,元明时期是寺... 公元8世纪末,藏传佛教已在藏彝走廊北部地区开始弘传,全区藏传佛教寺院的兴建与佛法的弘传是同步进行的。各教派寺院的相继建立也成为该派在这一地区传播的标志。宋代及以前是藏彝走廊北部地区藏传佛教寺院发展的初始阶段,元明时期是寺院的发展阶段,清代及民国时期是寺院发展的兴盛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走廊北部地区 传佛教 寺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旧石器晚期文化遗存看黄河流域人群向川西高原的迁徙 被引量:16
4
作者 石硕 《西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33-39,共7页
本文通过对目前川西高原地区发现的旧石器晚期遗存石器类型和文化面貌的分析 ,认为他们主要是从黄河流域南下的北方人群系统 ,正是他们将源自于华北地区的小石器和细石器传统带入了川西高原。他们主要活动于川西高原的一些河流阶地 ,最... 本文通过对目前川西高原地区发现的旧石器晚期遗存石器类型和文化面貌的分析 ,认为他们主要是从黄河流域南下的北方人群系统 ,正是他们将源自于华北地区的小石器和细石器传统带入了川西高原。他们主要活动于川西高原的一些河流阶地 ,最南抵达了今攀枝花金沙江流域 ,并在此同由华南地区沿长江向西迁徙并有着大中型石器和砾石传统的人群发生了一定程度的交流与联系。此局面开启了后来历史时期源自北方的藏缅语族群 (或称“氐羌”族群 )同源自南方的濮越族群两大族群之间发生交汇、联系和融合之先河。这表明藏彝走廊南部地区成为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的文明之间一个交汇地带的历史 ,目前至少可以上溯到距今 1万多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旧石器晚期 文化遗存 黄河流域人群 川西高原 藏彝走廊地区 人类迁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