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藏北高寒草原乡土生态草梭罗草播种量筛选试验研究
1
作者 旦久罗布 谢文栋 +3 位作者 王有侠 张海鹏 旦增 严俊 《高原农业》 2025年第1期73-77,99,共6页
合理的播种量是天然草地生态修复效果评价和经济投入的前提,为探明乡土生态牧草品种梭罗草在那曲天然草地生态修复中最适宜的播种量。该研究设置播量分别为2 g/m^(2)(A)、3 g/m^(2)(B)、4 g/m^(2)(C)、6g/m^(2)(D)、7g/m^(2)(E)和8g/m^(... 合理的播种量是天然草地生态修复效果评价和经济投入的前提,为探明乡土生态牧草品种梭罗草在那曲天然草地生态修复中最适宜的播种量。该研究设置播量分别为2 g/m^(2)(A)、3 g/m^(2)(B)、4 g/m^(2)(C)、6g/m^(2)(D)、7g/m^(2)(E)和8g/m^(2)(F),共6种处理。本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播种量对梭罗草生长和繁殖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以适宜机械化操作为目标的最佳播种量为4g/m^(2),以饲草生产为目标的最佳播种量为7 g/m^(2),以种籽生产为目标的最佳播种量为6 g/m^(2)。本研究可为那曲高寒草原乡土牧草品种用于天然草地生态修复重建提供基础科学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北高寒草原 乡土牧草 梭罗草 播种量 生态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北高寒草原群落维持性能对封育年限的响应 被引量:31
2
作者 毛绍娟 吴启华 +3 位作者 祝景彬 李红琴 张法伟 李英年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1-30,共10页
针对近年来退化高寒草原的恢复和合理利用的问题,对自然放牧、封育3年和7年的藏北申扎高寒草原设置样地,采用群落调查、收割法收集地上生物量,根钻法收集地下生物量等,比较分析不同封育年限下草地群落各生态指标。结果表明,高寒草原围... 针对近年来退化高寒草原的恢复和合理利用的问题,对自然放牧、封育3年和7年的藏北申扎高寒草原设置样地,采用群落调查、收割法收集地上生物量,根钻法收集地下生物量等,比较分析不同封育年限下草地群落各生态指标。结果表明,高寒草原围栏封育后,随自然放牧到3年禁牧再到7年禁牧,植被高度持续增加,地上地下生物量、总盖度、物种多样性维持性能增加再降低,Pielou均匀度指数在自然放牧草地最大。随封育年限延长,禾草类及莎草类植物功能群生物量及重要值显著增加,杂草类功能群生物量及重要值显著降低,说明封育措施有利于群落的正向演替。但通过对群落总盖度、地上生物量及群落种类组成与封育年限间关系进行统计分析表明,藏北高寒草原封育达3到5年后以1.23只羊单位/hm2的放牧强度放牧为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北高寒草原 群落维持性能 封育年限 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北高寒草原耐碱放线菌的多样性及其生物活性
3
作者 尹明远 何建清 张格杰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42-148,共7页
【目的】研究藏北高寒草原耐碱放线菌的多样性、产酶潜力及拮抗活性,为开发利用相关资源提供参考。【方法】从藏北高寒草原盐碱地采集22份土样,用平板稀释法从中分离放线菌,进行初步的形态鉴定后得到有代表性的36株耐碱放线菌,对这些代... 【目的】研究藏北高寒草原耐碱放线菌的多样性、产酶潜力及拮抗活性,为开发利用相关资源提供参考。【方法】从藏北高寒草原盐碱地采集22份土样,用平板稀释法从中分离放线菌,进行初步的形态鉴定后得到有代表性的36株耐碱放线菌,对这些代表性菌株的16SrRNA基因序列进行系统发育分析,将这些菌株鉴定到属;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分离菌株发酵液对1种细菌和4种农作物真菌的抑菌活性,并对分离株菌进行纤维素酶、蛋白酶、淀粉酶酶活初筛,分析其拮抗活性。【结果】从22份土样中分离到有代表性的36株耐碱放线菌;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表明,这36株菌分布于放线菌门放线菌纲5个亚目5个科的5个属,即链霉菌属(Streptomyces)、糖丝菌属(Saccharothrix)、小单孢菌属(Micromonospora)、原小单孢菌属(Promicromonospora)和韩国生工菌属(Kribbella);分离菌株中25.0%具有纤维素酶活性,8.3%具有淀粉酶活性,16.6%具有蛋白酶活性。所得耐碱放线菌中33.3%的菌株有抑菌活性,其中有5株具有高拮抗活性(抑菌圈直径≥20mm),分别是J10、J14、J21、J48和J65。【结论】藏北高寒草原盐碱地生境蕴藏着丰富的耐碱放线菌资源,这些耐碱放线菌具有高酶和拮抗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碱放线菌 16S RRNA 生物活性 藏北高寒草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退化程度高寒草原土壤微生物活性变化特征研究 被引量:24
4
作者 蔡晓布 周进 钱成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110-1118,共9页
以紫花针茅草原为研究对象,选择成土母质、土壤质地一致的区域4个,分别在冷季、暖季于每个区域的正常草地和轻度、中度、严重退化草地内按网格法采集土壤样品,分析测定了土壤微生物(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土壤微生物量(C、N... 以紫花针茅草原为研究对象,选择成土母质、土壤质地一致的区域4个,分别在冷季、暖季于每个区域的正常草地和轻度、中度、严重退化草地内按网格法采集土壤样品,分析测定了土壤微生物(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土壤微生物量(C、N)、土壤酶(纤维素酶、脲酶、碱性磷酸酶)活性。结果表明,高寒、干旱条件下,草地退化程度、季节变化对高寒草原土壤生物活性均具有显著影响。暖季、冷季土壤细菌数量、微生物量(C、N)、酶活性(纤维素分解酶、脲酶、碱性磷酸酶)间均存在着相似甚至高度相关的变化趋势,暖季土壤生物活性基本呈轻度退化草地〉正常草地〉中度退化草地〉严重退化草地;暖季真菌、放线菌数量与微生物量、酶活性间分呈不同程度的正相关和负相关,冷季则呈相反趋势。不同季节间,冷季土壤生物活性较暖季总体呈显著下降趋势。其中,正常草地和轻度、中度、严重退化草地土壤细菌暖季/冷季比分别为206.0、251.7、18.4和87.4,真菌、放线菌分别为14.7、1132、0.6、0.9和0.1、10.5、10.0、14.9。微生物量(c、N)暖季/冷季比均呈轻度退化草地〉正常草地〉中度退化草地〉严重退化草地,但微生物量氮的季节差异较大;暖季、冷季BC/BN比值亦基本呈同一趋势,冷季各类草地BC/BN值均明显高于暖季;各类草地BC/TC、BS/TS除严重退化草地外均呈暖季〉冷季的趋势。暖季土壤脲酶活性远高于其他酶类,且暖季/冷季比(31.5~781.5)差异极大;冷季土壤纤维素分解酶,特别是碱性磷酸酶活性普遍高于暖季,暖季/冷季比分别在0.46~1.01和0.40—1.37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微生物区系 土壤微生物量 土壤酶活性 藏北高寒草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