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历史上横断山区藏传佛教寺院空间分布格局演变 被引量:3
1
作者 唐静 王丽萍 +1 位作者 马月伟 欧光龙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69-173,180,共6页
借助空间自相关分析、空间分布测度函数、地形信息提取方法分析横断山区藏传佛教的空间分布格局,探究其演变机制。结果表明:(1)藏传佛教传入期内仅依靠宗教自身力量在横断山区传播,受地形影响较大,会在地势平缓、有宗教区位意义的县域... 借助空间自相关分析、空间分布测度函数、地形信息提取方法分析横断山区藏传佛教的空间分布格局,探究其演变机制。结果表明:(1)藏传佛教传入期内仅依靠宗教自身力量在横断山区传播,受地形影响较大,会在地势平缓、有宗教区位意义的县域首先发展,在金沙江上游和甘孜州南部形成散点状的分布点;(2)藏传佛教与上层政治环境和地方部族势力结合后快速向高海拔地区拓展,在横断山区北部地区形成高-高聚集区,南部地区形成低-低聚集区;(3)传播过程中,由道路、河流组成的交通网络是藏传佛教文化传播的重要廊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传佛教寺院 横断山区 空间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传佛教寺院治理的历史演进及当代启示 被引量:3
2
作者 马明忠 张科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74-178,共5页
一个国家或民族传统文化仍然不失为国家或公共事务治理的重要内容,藏传佛教是藏族文化的主体和核心,藏传佛教所特有的文化属性无疑影响着藏传佛教寺院治理。从藏传佛教寺院治理制度演进轨迹来看,不同的历史时代,有着不同的环境、组织、... 一个国家或民族传统文化仍然不失为国家或公共事务治理的重要内容,藏传佛教是藏族文化的主体和核心,藏传佛教所特有的文化属性无疑影响着藏传佛教寺院治理。从藏传佛教寺院治理制度演进轨迹来看,不同的历史时代,有着不同的环境、组织、形式和内容。但在当下藏传佛教寺院治理中恰恰忽略了藏传佛教及寺院所具有的文化特点和属性,更多关注社会层面的问题。因此,建立传统与现代交融的藏传佛教事务社会治理体系,须从藏传佛教及寺院本身所具有的文化属性特点,审视藏传佛教事务社会治理,构建起与当下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治理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传佛教寺院 组织结构 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传佛教寺院与藏、蒙医学的关系 被引量:2
3
作者 吴跃进 《南京中医学院学报》 CSCD 1991年第4期238-240,共3页
本文论述了历史上在青藏高原、蒙古草原等地区藏传佛教寺院与医学发生的密切联系,并分析了其历史原因,肯定了藏传佛教寺院对藏、蒙医学发展所起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 藏医 历史 蒙医 藏传佛教寺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传佛教寺院宝石玉器
4
作者 俞旭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1989年第3期194-195,共2页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宝石和玉器的国家之一,考之文献和古籍又往往和西域联系在一起。西域的范围,历来学者有不同的划分,从古都长安出发,大体上是两条路线,西出两关(玉门关、阳关)、涉大漠迄于波斯;北过四镇(安西四镇),经卫藏以极印度...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宝石和玉器的国家之一,考之文献和古籍又往往和西域联系在一起。西域的范围,历来学者有不同的划分,从古都长安出发,大体上是两条路线,西出两关(玉门关、阳关)、涉大漠迄于波斯;北过四镇(安西四镇),经卫藏以极印度。藏传佛教俗称喇嘛教(黄教),各种珍宝收藏之丰为世界上任何宗教寺院所不及。黄教寺院殿内金碧辉煌,一派珠光宝气,宝石、玉器极为讲究。佛法华经以金、银、玻璃、砗磲、玛瑙、珍珠、玫瑰为释家七宝。藏传佛教典把宝石分为两大等级,一是属神佛所专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传佛教寺院 法华经 释家 安西四镇 两条路线 佛舍利 卫藏 青金石 铁陨石 大宝伏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传佛教寺院与地方社会互动的个案研究——《贡本与贡本措周——塔尔寺与塔尔寺六族供施关系演变研究》评介
5
作者 李志荣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F0002-F0002,F0003,共2页
历史上安多藏区寺院林立,现存藏传佛教寺院以清代寺院为主,有格鲁派、宁玛派、噶举派、萨迦派和觉囊派等。寺院类型也较为复杂,有一般性寺院,也有形成区域性政教合一统治的寺院。形成过区域性政教合一统治的藏传佛教寺院与地方信众通常... 历史上安多藏区寺院林立,现存藏传佛教寺院以清代寺院为主,有格鲁派、宁玛派、噶举派、萨迦派和觉囊派等。寺院类型也较为复杂,有一般性寺院,也有形成区域性政教合一统治的寺院。形成过区域性政教合一统治的藏传佛教寺院与地方信众通常结成牢固的供施关系,在"供"与"施"的交换模式中将社会生活编制在一张无形的权力文化网络中,对所在地区的宗教、文化、政治、经济产生深刻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传佛教寺院 塔尔寺 社会互动 权力文化网络 评介 演变 个案 政教合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藏传佛教寺院在传播《格萨尔》中的作用——达那寺及其格萨尔文物馆藏
6
作者 丹曲 《西藏研究》 CSSCI 2005年第2期43-49,共7页
藏传佛教文化的兴起,对藏族社会的各个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佛教思想不仅在藏族民间文学作品史诗《格萨尔》中打上了深深的烙印,同时藏传佛教寺院对《格萨尔》的保护和传播亦发挥了重要作用。文章以达那寺为例,就藏传佛教寺院在史诗... 藏传佛教文化的兴起,对藏族社会的各个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佛教思想不仅在藏族民间文学作品史诗《格萨尔》中打上了深深的烙印,同时藏传佛教寺院对《格萨尔》的保护和传播亦发挥了重要作用。文章以达那寺为例,就藏传佛教寺院在史诗传播中所发挥的作用等问题展开讨论。作者认为,在史诗《格萨尔》的流传过程中,藏传佛教寺院发挥了传唱、收藏、撰写、研究、收集格萨尔文物等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萨尔》 藏传佛教寺院 藏族史诗 达那寺 民间文学 格萨尔文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营特征与内在本质:川甘青结合部地区藏传佛教寺院经济特征研究——以四川省阿坝县的实地调研为例
7
作者 杨明洪 涂开均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53-158,共6页
寺院经济与世俗经济既有区别又有联系,阿坝县地处川、甘、青三省交界处,藏传佛教的五大教派都在此生根发展,故其多教派寺院经济有其独特特色。其经营特征表现为:1)寺院自身提供产品或服务的碎片化经济特征;2)寺院自身提供产品或服务的... 寺院经济与世俗经济既有区别又有联系,阿坝县地处川、甘、青三省交界处,藏传佛教的五大教派都在此生根发展,故其多教派寺院经济有其独特特色。其经营特征表现为:1)寺院自身提供产品或服务的碎片化经济特征;2)寺院自身提供产品或服务的规模化经济特征;3)寺院寻求代理人经营的经济特征;4)寺院与世俗经济主体合作经营的经济特征。在藏传佛教多教派寺院经济的多样化经营形式背后,其经济的内在本质也呼之欲出:1)宗教戒律与世俗经济规律交织的经济行为本质;2)差序格局式的经济关系本质;3)不同教派寺院经济的竞争-垄断态势交织的发展规律本质。最后为结语,并展望本领域的未来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教派并存 藏传佛教寺院经济 经营特征 内在本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传佛教寺院因明学教育制度述略
8
作者 才让道吉 《西藏研究》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2-57,共6页
因明源于古印度,随着佛教的传播,于7-11世纪先后传入西藏,形成独具特色的教学模式,授课方式、教育制度,使藏区成为因明学研习与继承的第二故乡。而藏区这一庞大的因明教育体系,由于历史等原因未能得到应有的挖掘和研究,对其进行深入分... 因明源于古印度,随着佛教的传播,于7-11世纪先后传入西藏,形成独具特色的教学模式,授课方式、教育制度,使藏区成为因明学研习与继承的第二故乡。而藏区这一庞大的因明教育体系,由于历史等原因未能得到应有的挖掘和研究,对其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有助于因明学从封闭式教育走向开放,使其焕发新的生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传佛教寺院 因明学教育 教育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传佛教寺院僧人养老模式研究——以塔尔寺为例
9
作者 张海云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9年第3期36-40,共5页
藏传佛教寺院养老模式可称为"在寺养老",其又分为居舍养老和敬老院养老两种形式。通过对藏传佛教寺院养老文化的透视,我们认为居舍养老类似于现代社会中居家养老,它孕育于藏传佛教文化和藏族传统文化之中,是最适合自身文化传... 藏传佛教寺院养老模式可称为"在寺养老",其又分为居舍养老和敬老院养老两种形式。通过对藏传佛教寺院养老文化的透视,我们认为居舍养老类似于现代社会中居家养老,它孕育于藏传佛教文化和藏族传统文化之中,是最适合自身文化传统的养老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传佛教寺院 僧人养老模式 塔尔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国时期川边土司与藏传佛教寺院矛盾调处机制研究
10
作者 贾霄锋 马千惠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3-18,共6页
经过清末赵尔丰改土归流,川边土司政治影响力逐渐式微,在民国时期逐渐向地方乡绅转变。此间,川边土司一方面依然依靠传统的藏传佛教力量维护其在地方的控制力和影响力;另一方面则与藏传佛教寺院因各种利益关系产生矛盾。民国时期川边土... 经过清末赵尔丰改土归流,川边土司政治影响力逐渐式微,在民国时期逐渐向地方乡绅转变。此间,川边土司一方面依然依靠传统的藏传佛教力量维护其在地方的控制力和影响力;另一方面则与藏传佛教寺院因各种利益关系产生矛盾。民国时期川边土司与藏传佛教寺院之间冲突体现在"大白事件"和"朱倭土司与灵寿寺械斗"事件,调节这一时期川边土司和辖区外相互没有政教隶属关系的藏传佛教寺院的矛盾,倚重于国民政府以政治调处结合军事威慑的调处机制化解双方矛盾。国民政府对双方矛盾调处的掌控力不断加强,成为民国时期土司与藏传佛教寺院矛盾调处的主导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时期 川边土司 藏传佛教寺院 矛盾调处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藏川毗连地区藏传佛教寺院分布的教派地域分异研究
11
作者 王丽萍 周智生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71-176,共6页
藏传佛教寺院作为藏区独具特色的宗教景观而成为宗教地理学的研究热点之一,其不同教派寺院的空间分异格局是反映藏传佛教不同教派势力时空扩散过程的重要载体。着眼于滇藏川毗连地区,以四大教派寺院空间分异为视角,探讨藏传佛教寺院的... 藏传佛教寺院作为藏区独具特色的宗教景观而成为宗教地理学的研究热点之一,其不同教派寺院的空间分异格局是反映藏传佛教不同教派势力时空扩散过程的重要载体。着眼于滇藏川毗连地区,以四大教派寺院空间分异为视角,探讨藏传佛教寺院的地域分异特性及其历史形成机理。研究表明:滇藏川毗连地区藏传佛教四大教派寺院集中分布,但集中程度与集中地域各自不同,其寺院盲区范围及分布也不尽相同;宁玛派、萨迦派寺院与噶举派、格鲁派寺院呈金沙江东西两岸悬殊较大的分异格局;噶举派与格鲁派寺院数量上呈高度负相关。这些地域分异特性是滇藏川毗连地区的区域地理环境、不同教派主寺的分布以及藏传佛教四大教派传播扩散过程中教派间的斗争、土司的态度等多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分异 藏传佛教四大教派寺院 滇藏川毗连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居寺养老”模式可行性研究——基于甘青地区藏传佛教尼姑寺院的调查 被引量:1
12
作者 旺姆卓玛 陈通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6期98-102,共5页
我国人口进入老龄化之后,养老问题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如何解决藏传佛教僧尼的养老问题也是目前面临的一道难题。我国目前推行的社区居家养老政策,得到了政府和各界人士的关注和支持,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获得了... 我国人口进入老龄化之后,养老问题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如何解决藏传佛教僧尼的养老问题也是目前面临的一道难题。我国目前推行的社区居家养老政策,得到了政府和各界人士的关注和支持,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获得了老年朋友的认可。本文基于实地调查,借鉴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对尼姑"居寺养老"的可行性作专项研讨。研究发现,"居寺养老"需根据寺院实际情况,因寺施策,将年轻尼姑纳入服务队伍,加之政府资金扶持,先试后推,妥善解决僧尼养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传佛教尼姑寺院 “居寺养老”模式 可行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康区藏传佛教惠远寺的汉地建筑风格探析
13
作者 陈蔚 张曦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2014年第6期64-69,共6页
藏传佛教建筑以寺院著称,寺院多维地反映着藏族的文化和历史。各个藏区的藏传佛教寺院都有其固有的特色,四川康巴藏区寺院建筑在其平面布局、空间形态、单体造型、建造技术以及色彩装饰等方面就有独到之处。这一地区的藏传佛教寺院建筑... 藏传佛教建筑以寺院著称,寺院多维地反映着藏族的文化和历史。各个藏区的藏传佛教寺院都有其固有的特色,四川康巴藏区寺院建筑在其平面布局、空间形态、单体造型、建造技术以及色彩装饰等方面就有独到之处。这一地区的藏传佛教寺院建筑或多或少的体现了汉地传统建筑风格。文章从惠远寺着手探讨如何将汉传佛教寺院建造风格与技术应用到藏传佛教寺院建筑中,以期对研究整个康巴藏区建筑物质形态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传佛教寺院 汉传佛教寺院 惠远寺 文化交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 羌姆舞织锦百衲大袖衣
14
作者 张毓雯(图/文) 《艺术设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F0003-F0003,共1页
“羌姆”是藏传佛教寺院舞蹈中的一门综合性宗教艺术,起源于八世纪藏传佛教主要奠基者莲花生大士在桑耶寺创编的"金刚舞",至今仍在西藏、甘肃、青海、四川、内蒙古、北京等地藏传佛教寺院传承发展。羌姆舞融合了舞蹈、音乐、... “羌姆”是藏传佛教寺院舞蹈中的一门综合性宗教艺术,起源于八世纪藏传佛教主要奠基者莲花生大士在桑耶寺创编的"金刚舞",至今仍在西藏、甘肃、青海、四川、内蒙古、北京等地藏传佛教寺院传承发展。羌姆舞融合了舞蹈、音乐、服饰、面具、绘画等多种艺术形式,是藏传佛教密宗的一种修供仪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传佛教密宗 藏传佛教寺院 北京服装学院 仪轨 金刚舞 羌姆 桑耶寺 莲花生大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卓尼版《大藏经》以及禅定寺的印经业 被引量:3
15
作者 丹珠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0年第3期126-129,共4页
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县禅定寺,位于县城西北之坪台上,由于历史悠久和印经业的兴盛,使之不仅在国内藏区颇有盛名,而且随着国际藏学研究的不断发展,在一些收集和研究藏传佛教的机构中也有一定的影响。
关键词 大藏经 藏传佛教寺院 历史悠久 禅定 藏学研究 宗喀巴 卓尼县 土司 藏历 藏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渥巴锡回归看西藏对祖国的贡献
16
作者 王璐 《西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55-59,共5页
18世纪70年代初,在欧亚大陆发生了一件被当时的外国学者惊叹为世界上最“轰动”和“最激动人心的”、“最光荣的”历史事件,那就是我国近十七万厄鲁特土尔扈特蒙古人在其年轻汗王渥巴锡率领下,冲破沙俄重重阻挠,跋涉万里,从他们游牧了... 18世纪70年代初,在欧亚大陆发生了一件被当时的外国学者惊叹为世界上最“轰动”和“最激动人心的”、“最光荣的”历史事件,那就是我国近十七万厄鲁特土尔扈特蒙古人在其年轻汗王渥巴锡率领下,冲破沙俄重重阻挠,跋涉万里,从他们游牧了近一个半世纪的伏尔加河下游,浩浩荡荡一举迁回了自己的故土——中国新疆的伟大历史事件。这件事发生之后,引起了国内外许多学者的注意,二百多年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研究 达赖喇嘛 回归 历史事件 伏尔加河 藏传佛教寺院 祖国 沙俄 蒙古人 喇嘛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乐寺的建筑艺术及其密宗哲学
17
作者 李克域 《西藏研究》 1984年第2期97-105,共9页
一、普乐寺建立的历史背景平定准噶尔胜利后的十年,一七六五年(乾隆三十年)乾隆帝为什么又在承德避暑山庄东部建设一座普乐寺呢?根据他自己在《普乐寺碑记》中说,是因为: “惟大蒙之俗,素崇黄教,将因其教,不易其俗,缘初构成之。且每山... 一、普乐寺建立的历史背景平定准噶尔胜利后的十年,一七六五年(乾隆三十年)乾隆帝为什么又在承德避暑山庄东部建设一座普乐寺呢?根据他自己在《普乐寺碑记》中说,是因为: “惟大蒙之俗,素崇黄教,将因其教,不易其俗,缘初构成之。且每山庄秋巡,内外扎萨克,觐光以来者,肩摩踵接。而新附之都尔伯特及左右哈萨克,东西布鲁特亦有以遂其仰瞻,只其肃恭,俾满所欲,无二心焉。”“而命之普乐者,既以自慰,且重以自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宗 藏传佛教寺院 乾隆帝 道教哲学 金刚 哲学思想 承德避暑山庄 准噶尔 达赖喇嘛 清政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佛国的天籁圣歌——甘南拉卜楞寺
18
作者 黄跃昊 许新亚 《室内设计》 2010年第5期14-17,共4页
本文在大量实地调研和文史资料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拉卜楞寺各类建筑的建筑形制、布局特征,分析了拉卜楞寺的建筑设计思想及其与西藏格鲁派四大寺之间在建筑方面的关联,试图探究藏传佛教寺院的一些建筑设计手法。
关键词 拉卜楞寺 藏传佛教寺院 建筑设计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