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04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骅坳陷深凹区油气成藏条件与富集模式 被引量:1
1
作者 陈长伟 陈家旭 +6 位作者 柴公权 刘国全 崔宇 宋舜尧 董文韬 张绍辉 张睿 《地质科技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16,共15页
断陷湖盆深凹区勘探程度低,是寻找战略资源接替的重要勘探领域,深凹区油气成藏系统研究有待开展。以黄骅坳陷沧东深凹区和歧口深凹区为例,深入开展了深凹区沉积、储层、烃源岩和圈闭条件研究,明确了深凹区控砂成储机制与成藏模式。结果... 断陷湖盆深凹区勘探程度低,是寻找战略资源接替的重要勘探领域,深凹区油气成藏系统研究有待开展。以黄骅坳陷沧东深凹区和歧口深凹区为例,深入开展了深凹区沉积、储层、烃源岩和圈闭条件研究,明确了深凹区控砂成储机制与成藏模式。结果表明,沧东深凹为盆缘深凹,距离物源区近,源-断-凹配置控制发育扇三角洲沉积,具备“砂泥互层-下生上储型”源储空间配置和“早充注-早深埋型”源储时间配置。与之对比,歧口深凹为盆中深凹,距离物源区远,源-沟-坡配置控制发育远岸水下扇沉积,具备“泥包砂-立体充注型”源储空间配置和“晚充注-晚深埋型”源储时间配置。2类深凹区均呈现出泥岩与砂岩富集的特征,深凹区优质烃源岩热演化程度高,具备规模生烃的条件,同时也具备发育大砂体的有利条件,“优势矿物-有机酸溶蚀-异常超压”三大控储因素造就深凹区有效储层发育。深凹区圈闭条件优越,以岩性油气藏为主,具备源储耦合、近源充注、带状富集的特点。研究进一步证实断陷湖盆深凹区具备良好的勘探潜力,为深凹区油气勘探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陷湖盆 黄骅坳陷 深凹区 条件 油气成 富集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缝洞型碳酸盐岩气藏斜井Blasingame产量递减模型 被引量:1
2
作者 鲜波 朱松柏 +2 位作者 周杰 聂延波 范秋海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3-100,共8页
为了更准确地认识缝洞型碳酸盐岩气藏产量递减规律,假设气藏顶底边界和外边界封闭,储集层水平等厚,建立了斜井三孔单渗和三孔双渗的Blasingame产量递减模型。采用拉普拉斯变化等数学方法求解模型,得到井底压力解并将其代入转换方程后获... 为了更准确地认识缝洞型碳酸盐岩气藏产量递减规律,假设气藏顶底边界和外边界封闭,储集层水平等厚,建立了斜井三孔单渗和三孔双渗的Blasingame产量递减模型。采用拉普拉斯变化等数学方法求解模型,得到井底压力解并将其代入转换方程后获得递减产量解,再通过数值反演得到真实空间下的产量解。绘制且对比了斜井三孔单渗和三孔双渗Blasingame产量递减曲线,并对斜井三孔双渗的产量递减曲线进行了参数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斜井三孔双渗产量递减曲线位置在初期比单渗的产量递减曲线位置更低,且窜流凹子更浅;裂缝渗透率比值越大,窜流凹子越深、曲线位置越低;窜流系数越大,窜流发生越早、曲线位置左移;基质弹性储容比越大,基质向裂缝窜流的窜流凹子越宽越深、溶洞向裂缝窜流的窜流凹子越窄越浅;斜井长度越长、井斜角越大,产量递减曲线位置越高且曲线向左移动;结合现场实例井解释,斜井三孔双渗模型比斜井三孔单渗模型拟合效果更好、解释结果更可靠。建立的单双渗模型和绘制的Blasingame产量递减曲线可预测碳酸盐岩气藏斜井的产量递减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气 斜井 双渗 Blasingame产量递减曲线 敏感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东部隆起煤层气成藏条件与选区评价 被引量:1
3
作者 余琪祥 田蜜 +5 位作者 罗宇 杨帆 陈彦鄂 王烽 高玉巧 郭涛 《石油实验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7-129,共13页
准噶尔盆地东部隆起具有较好的煤层气勘探前景,开展煤层气选区与评价,将为该区煤层气勘探提供科学依据和勘探方向。利用探井钻测录试资料、岩心分析测试数据和地震资料,开展井—震标定和地震剖面解释,编制了侏罗系八道湾组和西山窑组煤... 准噶尔盆地东部隆起具有较好的煤层气勘探前景,开展煤层气选区与评价,将为该区煤层气勘探提供科学依据和勘探方向。利用探井钻测录试资料、岩心分析测试数据和地震资料,开展井—震标定和地震剖面解释,编制了侏罗系八道湾组和西山窑组煤层连井剖面和煤层厚度分布图;分析了研究区内煤层气气源、煤岩基本特征、储层物性、含气性和保存条件等成藏主控因素。研究表明:(1)西山窑组煤层在沙奇凸起以北五彩湾凹陷—梧桐窝子凹陷连片分布,在沙奇凸起以南则主要分布于吉木萨尔凹陷—吉南凹陷;八道湾组煤层分割性较强,主要分布于凹陷内部分地区。(2)区内存在自源型煤层生物成因气、低成熟热成因气和深部外源型高成熟气条件。(3)煤岩有机组分以惰质组为主,镜质组次之,壳质组少量;煤岩镜质组反射率低(0.39%~0.47%),为低煤级煤;煤岩瓦斯气体成分主要为N_(2)、CO_(2)和CH_(4),其中N_(2)占绝对优势;煤岩总含气量中可燃气体(CH_(4))含量低。(4)煤层气富集成藏模式分为山前断陷富集成藏模式、深部凹陷富集成藏模式和开放斜坡逸散模式。(5)建立了煤层气评价参数和划分标准,五彩湾凹陷、梧桐窝子凹陷、吉木萨尔凹陷和吉南凹陷为煤层气勘探有利区;沙帐断褶带和石钱滩凹陷为较有利区;石树沟凹陷和古城凹陷为不利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区评价 主控因素 富集成模式 煤层气 东部隆起 准噶尔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羌塘坳陷清水湖地区侏罗系油藏特征与形成时代 被引量:1
4
作者 吴珍汉 王涛 +4 位作者 季长军 刘志伟 冯伟平 邢占涛 陈云 《地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63-670,共8页
北羌塘拗陷南部清水湖地区侏罗纪海相沉积期形成了优质烃源岩、不同类型储层和优质盖层,侏罗系烃源岩自早白垩世以来长期处于未成熟-低成熟状态,新生代早期逆冲推覆及构造改造导致侏罗系生排烃和油气成藏。野外观测、二维地震及钻探揭示... 北羌塘拗陷南部清水湖地区侏罗纪海相沉积期形成了优质烃源岩、不同类型储层和优质盖层,侏罗系烃源岩自早白垩世以来长期处于未成熟-低成熟状态,新生代早期逆冲推覆及构造改造导致侏罗系生排烃和油气成藏。野外观测、二维地震及钻探揭示,清水湖地区中下侏罗统夏里组中段、布曲组中上段、雀莫错组中下段各发育1套含油裂缝型碳酸盐岩储层,雀莫错组上段发育1套含油裂缝砂岩储层,夏里组下段发育1套油页岩;油层厚度累计超过100m,储层可动油主要聚集于古近纪构造裂缝。中侏罗统布曲组主力油层厚度50~70 m,富含轻质原油,伴生天然气。清水湖地区含油裂缝储层、主力油层及油页岩大面积分布于中下侏罗统不同层位,有望形成大油气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力油层 裂缝储层 油气成时代 中下侏罗统 清水湖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速冻湿法汤圆冻藏期间品质变化 被引量:1
5
作者 黄忠民 张钰洋 +4 位作者 艾志录 潘治利 邓智民 袁欢欢 雷萌萌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92-96,共5页
为探究速冻湿法汤圆在冻藏过程中品质的变化规律,将基于米浆直接制作的速冻湿法汤圆置于-18℃温度条件下冰箱冻藏0、30、60、90、120 d,以糯米粉加水制作的传统速冻干法汤圆为对比,测量其失水率、质构特性等品质指标,并结合糊化特性、... 为探究速冻湿法汤圆在冻藏过程中品质的变化规律,将基于米浆直接制作的速冻湿法汤圆置于-18℃温度条件下冰箱冻藏0、30、60、90、120 d,以糯米粉加水制作的传统速冻干法汤圆为对比,测量其失水率、质构特性等品质指标,并结合糊化特性、水分迁移规律揭示速冻汤圆湿法加工方式对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冻藏时间的延长,2组汤圆失水率呈逐渐上升的趋势,部分深层结合水逐渐向弱结合水转移,速冻湿法汤圆在冻结及冻藏过程中的失水率低于干法制作的汤圆,结合水含量略高于干法汤圆;在峰值黏度和崩解值方面,湿制汤圆略高于干制汤圆。随冻藏时间延长,速冻湿法汤圆硬度、胶着性、咀嚼性均呈增加趋势,汤圆品质下降,而回复性无显著性变化,与干法汤圆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综合分析,速冻湿法汤圆在各项指标综合分析中变化较为稳定,在煮制后品质保持更佳,该结果可为速冻湿法汤圆在贮藏和流通过程中品质保持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速冻湿法汤圆 品质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兽药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 被引量:1
6
作者 格桑卓嘎 《家畜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0-124,共5页
藏兽药药用功能强、毒副作用小、残留少、无耐药性,在畜禽养殖中具有化学药品无法替代的优势。该文对藏兽药的研究发展进行综述并提出发展建议,以期为促进藏兽药的抢救、保护、传承和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兽药 保护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相断陷盆地全油气系统成藏动力场特征与有序分布模式——以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为例
7
作者 庞宏 刘国勇 +6 位作者 贾承造 姜福杰 姜林 王建伟 马学峰 陈迪 陈君青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36-1151,共16页
中国东部断陷盆地广泛发育联合共生的页岩、致密和常规等类型的油气藏,且分布规律复杂。基于全油气系统理论和成藏动力场模式,以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为例,通过典型油气藏剖析,判识不同类型油气藏动力学边界,划分油气动力场,研究不同动力... 中国东部断陷盆地广泛发育联合共生的页岩、致密和常规等类型的油气藏,且分布规律复杂。基于全油气系统理论和成藏动力场模式,以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为例,通过典型油气藏剖析,判识不同类型油气藏动力学边界,划分油气动力场,研究不同动力场内油气成藏特征,建立全油气系统动力场演化控藏模式,阐明油气藏成因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南堡凹陷存在浮力成藏下限、油气成藏底限、源岩供烃底限3个动力学边界,形成自由、局限和束缚3个动力场。这3个动力场分别控制常规、致密和页岩3类油气藏自上而下的有序分布。浮力成藏下限对应的临界孔隙度、渗透率和孔喉半径分别为10.0%,1×10^(-3)μm^(2)和0.380μm;油气成藏底限的临界孔隙度和孔喉半径分别为2.0%和0.037μm;源岩供烃底限预测临界孔隙度为1.0%,对应的镜质体反射率(Ro)约为3.3%。不同地区成藏动力学边界存在差异,主要受岩性和地温梯度的影响,岩性越粗,地温梯度越低,浮力成藏下限越深。在东营组沉积末期主要发育自由动力场形成的常规油气藏;明化镇组沉积末期主要发育局限动力场形成的致密油气藏;现今在中-浅层主要发育油气动力场形成的常规油气藏,中-深层主要发育局限动力场形成的致密油气藏,深层束缚动力场在高柳地区和林雀次洼发育页岩油气藏。南堡凹陷林雀次洼—高柳地区从洼陷到盆地边缘呈现古近系-新近系全油气系统“页岩油气藏—致密油气藏—常规油气藏”序列分布演化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力成下限 油气成底限 源岩供烃底限 油气动力场 全油气系统 油气成动力学 南堡凹陷 渤海湾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SR标记“藏乌梨”品种真实性鉴定
8
作者 张靖国 陈启亮 +3 位作者 杨晓平 范净 杜威 胡红菊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98-200,共3页
近期梨果市场有种黑色果皮、号称产自西藏的“藏乌梨”受到热捧,但其品种真实性不详。本研究以市售“藏乌梨”为试材,通过基于SSR标记的分子指纹图谱构建及与国家砂梨种质资源圃(武汉)数据库进行比对,并结合果实形态学特征分析表明,所... 近期梨果市场有种黑色果皮、号称产自西藏的“藏乌梨”受到热捧,但其品种真实性不详。本研究以市售“藏乌梨”为试材,通过基于SSR标记的分子指纹图谱构建及与国家砂梨种质资源圃(武汉)数据库进行比对,并结合果实形态学特征分析表明,所谓“藏乌梨”是“玉露香”,而非西藏的“乌梨”;其黑皮疑似由于在果实成熟采收后经某种热处理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梨 SSR 指纹图谱 玉露香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酸盐岩有水气藏注CO_(2)溶解、沉淀及运移机理
9
作者 赵玉龙 汪永朝 +4 位作者 文绍牧 位云生 张烈辉 黄兰 曹成 《天然气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68-78,共11页
中国碳酸盐岩气藏资源丰富,但其储层非均质性强、普遍含水且边底水活跃,导致气藏采收率低,如何提高该类气藏采收率一直是业界关注的重大难题。气藏注CO_(2)是一项有望能够同时实现大幅度提高天然气采收率和碳埋存的前瞻性技术(CCUS-EGR)... 中国碳酸盐岩气藏资源丰富,但其储层非均质性强、普遍含水且边底水活跃,导致气藏采收率低,如何提高该类气藏采收率一直是业界关注的重大难题。气藏注CO_(2)是一项有望能够同时实现大幅度提高天然气采收率和碳埋存的前瞻性技术(CCUS-EGR),该技术在国内正处于前期研究与现场试验阶段。为了阐明CO_(2)注入碳酸盐岩储层后CO_(2)-水-碳酸盐岩的溶解、沉淀以及沉淀物的运移机理,采用高温高压反应釜和在线驱替CT等实验平台,开展了微观静态溶解实验和动态驱替反应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CO_(2)溶于水中形成碳酸流体,流体主要与碳酸盐岩中的白云石和方解石发生反应,溶解反应对晶内孔影响较大,矿物的溶解差异使得晶体内部形成裂缝增加了孔隙之间的连通性;②动态驱替反应过程中,溶解作用使孔隙空间增大、连通性增强,沉淀作用则使孔隙空间减小或堵塞喉道,溶解作用和沉淀物生成是共存的,沉淀物沉积会抑制该表面的溶解,溶解作用会使得堵塞的喉道被重新打开;③生成的沉淀物主要为碳酸钙和碳酸镁,碳酸钙优先于碳酸镁生成,碳酸钙主要呈“块状”和“簇状”,碳酸镁主要呈“絮状”和“花瓣状”;④沉淀物的运移主要受重力和水动力作用的影响,孔隙尺寸越小,水动力影响越大,沉淀物随流体方向运移于喉道出口处聚集,随着孔隙尺寸的增大,水动力逐渐减弱,当受重力影响较大时,沉淀物会沿重力方向运移沉积。结论认为,通过从静态到动态的系统实验研究,从微观尺度阐明了孔隙空间几何形状的变化特征,揭示碳酸盐岩有水气藏注CO_(2)动态溶解、沉淀以及沉淀物运移机理,为深入研究CO_(2)-水-碳酸盐岩相互作用下储层物性微观变化机制提供了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气 CCUS-EGR 微观反应机理 溶解 沉淀 运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酸盐岩气藏井网加密开采提高采收率大型仿真物理模拟实验
10
作者 胡勇 焦春艳 +6 位作者 赵益 吴娟 贾松 杨东升 郭长敏 陈灿 陈璐瑶 《海相油气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5-192,共8页
为了研究井网加密开采对碳酸盐岩气藏提高采收率的作用,以四川盆地磨溪雷一1气藏为研究对象,建立了一套18 m长的大型仿真物理模拟实验方法和装置。在渗透率为0.56×10-3μm2,不同含水饱和度条件下,实验模拟单井开采和井网加密开采... 为了研究井网加密开采对碳酸盐岩气藏提高采收率的作用,以四川盆地磨溪雷一1气藏为研究对象,建立了一套18 m长的大型仿真物理模拟实验方法和装置。在渗透率为0.56×10-3μm2,不同含水饱和度条件下,实验模拟单井开采和井网加密开采两种方式,对于井网加密开采方式,实验进一步对比分析了分批加密、同时加密两种方式在两种不同加密时机(稳产期末和废弃条件)时对气藏采收率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①单井开采时,采收率受含水饱和度影响十分显著,在含水饱和度为20%~50%的条件下,不加密时采收率为14.6%~64.7%;两口井加密后采收率可提高至85.9%~92.7%,效果明显;②加密井提高采收率主要是发挥两方面的作用:一方面是提高未动用区储量动用范围,另一方面是提高已动用区压降效率。气藏储量动用情况与含水饱和度和距离气井远近密切相关,井网加密可以根据储量动用情况进行部署,优选储量未动用区域和已动用(未充分)区域。③部署加密井提高采收率幅度随加密井数增加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因此,建议老区需要根据气藏剩余储量特征合理优化加密井数,不宜过度加密。从提高采收率幅度和开采效率两个角度分析,在稳产期末采用集中部署加密井同时加密方式,对延长稳产期、提高采收率和缩短生产周期更为有利。研究成果对于气藏井网加密部署提高采收率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 碳酸盐岩 井网加密 提高采收率 物理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密砂岩气藏气体钻井高效建产的机理分析及展望
11
作者 李皋 张毅 +2 位作者 李红涛 孟英峰 杨旭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7-95,共9页
气体钻井开发致密砂岩气藏具有避免储层损害的天然优势,然其机理尚不够清晰;致使高效建产存在偶然性。为此,系统性回顾了气体钻井开发致密砂岩气藏的经验与教训,以迪北、川西地区气体钻井开发致密气藏实践为例,基于甲烷浓度、出口湿度... 气体钻井开发致密砂岩气藏具有避免储层损害的天然优势,然其机理尚不够清晰;致使高效建产存在偶然性。为此,系统性回顾了气体钻井开发致密砂岩气藏的经验与教训,以迪北、川西地区气体钻井开发致密气藏实践为例,基于甲烷浓度、出口湿度等随钻监测数据,结合岩屑X射线衍射、测井资料分析高效建产机理。研究发现,高产井产气点井深与砂泥岩岩性界面高度对应,证实了其衍生的缝网系统为主要储气空间和产气通道,是井轨迹的重点穿越目标,未来应加强提高气体钻进安全穿越砂泥岩夹层的能力。受断裂带影响,有水气藏中下部地层水会运移至断层下降盘的上部,因此应以构造高点、断层上升盘为井位部署依据,并结合成藏演化与构造运动历史进行优化。后续还需深入工程地质力学研究,关注岩性界面缝的有效性和有水气藏中气水关系及其影响,同时发展复杂环境下的气体钻完井工艺及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砂岩气 气体钻井 岩性界面 井位部署 储层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深层致密砂岩输导层差异性成岩演化与成藏过程——以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克深气藏为例
12
作者 刘志达 罗晓容 +5 位作者 付晓飞 杨海军 张立宽 曹斌风 王海学 宋宪强 《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3164-3181,共18页
超深层油气资源蕴藏丰富,正成为我国油气勘探开发的重点领域。超深层输导层致密化程度高且非均质性强,影响了油气运移和聚集,因此超深层致密砂岩输导层内差异性成岩演化过程及其与成藏的关系亟需认识。本文以我国典型的超深层气藏——... 超深层油气资源蕴藏丰富,正成为我国油气勘探开发的重点领域。超深层输导层致密化程度高且非均质性强,影响了油气运移和聚集,因此超深层致密砂岩输导层内差异性成岩演化过程及其与成藏的关系亟需认识。本文以我国典型的超深层气藏——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克深气藏为例,认识超深层致密砂岩输导层特征,采用岩石相划分了砂岩类型,查明超深层致密砂岩输导层内有效储集岩类型,厘清不同岩石相成岩演化路径、孔隙演化与烃类充注过程。根据砂岩岩石学组构、成岩作用和孔隙特征,将超深层致密砂岩输导层中砂岩划分为三类岩石相,分别为贫塑性颗粒砂岩、富塑性颗粒砂岩和碳酸盐致密胶结砂岩,其空间分布受沉积构造控制。不同岩石相经历了差异性成岩致密化-烃类充注过程。富塑性颗粒砂岩和碳酸盐致密胶结砂岩分别由于强烈的机械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在烃类充注前的早成岩阶段已趋于致密,在关键成藏时期几乎不发生烃类的充注,在输导层内起到低渗/致密隔夹层的作用。贫塑性颗粒砂岩内流体与岩石相互作用频繁,原生孔隙及次生孔隙发育,在关键成藏时期仍保持相对较好的物性条件,作为有效储集岩体为规模性的烃类充注提供有效空间,其发育是保证超深层致密砂岩输导层有效的必要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深层 致密砂岩气 输导层 成岩-成 库车坳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滴南凸起中段侏罗系头屯河组天然气成藏条件与勘探方向
13
作者 石新朴 刘泽民 +2 位作者 张长瑞 刘成 仇丽蓉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1-41,共11页
针对准噶尔盆地滴南凸起中段主要目的层系侏罗系头屯河组天然气勘探方向不明确的问题,基于对地震资料的精细解释和储层样品的测试资料,通过分析研究区头屯河组油气成藏条件,探讨天然气成藏控制因素,明确了勘探有利目标。结果表明:滴南... 针对准噶尔盆地滴南凸起中段主要目的层系侏罗系头屯河组天然气勘探方向不明确的问题,基于对地震资料的精细解释和储层样品的测试资料,通过分析研究区头屯河组油气成藏条件,探讨天然气成藏控制因素,明确了勘探有利目标。结果表明:滴南凸起中段侏罗系头屯河组天然气成藏条件优越,南部东道海子凹陷和研究区下伏的石炭系烃源岩可为天然气成藏提供优越的物质基础,发育于研究区中部的大型三角洲沉积体系为天然气成藏提供了良好的储集条件,大面积分布的岩性-构造圈闭为天然气聚集提供了有利场所;通源断裂是头屯河组天然气成藏的基础,岩性-构造圈闭控制着天然气的分布;有利目标优选结果认为,DX149井区天然气成藏条件优越,可作为有利增储上产目标,DX121井西区圈闭较为落实可作为潜在勘探目标。研究成果可为滴南凸起中段侏罗系头屯河组下步的天然气勘探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成条件 因素 有利目标 侏罗系头屯河组 滴南凸起 准噶尔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庆长垣杏76区块扶余油层断裂特征及控藏作用
14
作者 万双双 王佳佳 +3 位作者 马永 李忠权 甘娟娟 陈均亮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58-574,共17页
为精细刻画扶余油层断裂特征,明确反转期活动断裂及其对扶余油层的控藏作用,在三维地震解释基础上,利用断裂相关褶皱理论,通过断裂生长指数法、平衡剖面法、断距-埋深曲线法分析了大庆长垣中部杏76区块扶余油层断裂的几何学特征和活动期... 为精细刻画扶余油层断裂特征,明确反转期活动断裂及其对扶余油层的控藏作用,在三维地震解释基础上,利用断裂相关褶皱理论,通过断裂生长指数法、平衡剖面法、断距-埋深曲线法分析了大庆长垣中部杏76区块扶余油层断裂的几何学特征和活动期次,并结合油源条件、构造应力场、油藏剖面和断裂侧向封堵性断层泥比率探讨了断裂对油气运聚的控制。研究结果表明:(1)扶余油层断裂大小不一,以陡倾、规模小且密集的正断层为主,纵向切割层位复杂,走向以北西和北北西向为主,多有转弯或截交现象;(2)研究区断裂活动频繁,在泉头组三四段、青山口组、姚家组、嫩江组一二段、嫩江组沉积末期、明水组沉积末期和古近纪末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断裂活动,且规模较大的断裂活动性普遍较强且多数存在垂向分段生长的特征;(3)多数断裂密集带边部断裂及少量密集带内部断裂在反转期发生了明显活动,它们在扶余油层油气输导方面各有优势;(4)在北西和北北西向断层走向输导和反向断层与横向断裂密集带断层泥的遮挡作用下,研究区扶余油层油气主要聚集在西南斜坡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余油层 断裂活动 构造演化 断裂控 输导和遮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北九龙山构造震旦系构造控藏特征及勘探意义
15
作者 姜华 杨威 +7 位作者 翟秀芬 谷志东 李秋芬 鲁卫华 刘桂侠 江青春 黄士鹏 石书缘 《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478-1491,共14页
川西北九龙山构造处于德阳-安岳裂陷灯影组台缘带发育区,九龙山构造规模成藏条件研究对川西北地区深层超深层油气勘探潜力评价具有重要理论与实践意义。本次研究综合地震、钻井及露头资料,以构造控藏研究为主线,明确构造演化背景下成藏... 川西北九龙山构造处于德阳-安岳裂陷灯影组台缘带发育区,九龙山构造规模成藏条件研究对川西北地区深层超深层油气勘探潜力评价具有重要理论与实践意义。本次研究综合地震、钻井及露头资料,以构造控藏研究为主线,明确构造演化背景下成藏要素形成及源储配置关系,并建立成藏模式。研究表明九龙山构造震旦系灯影组构造控藏作用可划分为3个重要阶段:①同沉积期,九龙山构造在灯影组二段沉积期处于德阳-安岳克拉通内裂陷边缘碳酸盐岩台缘带内侧,而在灯影组四段沉积期处于台缘带发育主体区,两者均发育台缘丘滩有利沉积相带;②早寒武世德阳-安岳裂陷发育鼎盛期,形成了麦地坪组—筇竹寺组厚层优质泥页岩为主体的优质烃源岩,并与灯影组下伏陡山沱组泥页岩共同构成了两套烃源岩夹持灯影组规模储层的优质成藏组合;③后期多幕构造活动改造过程中,早期处于川中古隆起斜坡部位的九龙山地区发生多期局部隆升构造活动,最终定型为川西坳陷中整体深埋背景下的局部隆起构造。在奥陶纪末期—早三叠世末期主成油阶段及晚三叠世—早白垩世主成气阶段两个成藏关键期,九龙山背斜构造形态已经形成并长期保持,有利于油气的捕获聚集成藏。总体来看,九龙山构造震旦系灯影组源储配置条件优越,具备规模成藏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九龙山地区 构造控 震旦系灯影组 构造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相渗滞后效应的水驱裂缝性气藏注N_(2)提高天然气采收率机理
16
作者 王军磊 位云生 +2 位作者 曹正林 陈东 唐海发 《天然气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6-111,共16页
裂缝与基质的渗透率级差导致水驱裂缝性气藏非均匀水侵严重,水淹区内以水封气和水锁气等形式存在的剩余天然气难以动用,严重影响了气藏天然气采收率的提高。为此,基于Killough、Carlson和Larsen经典相渗滞后理论,建立了先渗吸后驱替的... 裂缝与基质的渗透率级差导致水驱裂缝性气藏非均匀水侵严重,水淹区内以水封气和水锁气等形式存在的剩余天然气难以动用,严重影响了气藏天然气采收率的提高。为此,基于Killough、Carlson和Larsen经典相渗滞后理论,建立了先渗吸后驱替的气水相渗滞后模型,然后应用数值模拟方法,根据典型数据建立了一维长岩心模型和二维岩板模型,模拟了水锁气和水封气形成及解封过程并分析滞后作用对水侵和注气开发效果的影响,最后结合嵌入式离散裂缝技术建立了水驱裂缝性气藏注采概念模型,系统论证了注N_(2)气提高天然气采收率的多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1)气藏水侵后水淹区内的剩余天然气主要以2种形式存在,即气水两相中的水锁气以及被连续水相封隔的水封气;(2)在相渗滞后作用下,水锁气饱和度为渗吸残余气饱和度,高于驱替实验中的相渗端点饱和度值,导致水淹区内形成更多的水锁气;(3)裂缝与基质渗透率级差越高、缝网越发育、压力差越小的区域越易形成水封气,水锁气是形成水封气的直接原因;(4)注气以补能、挡水、驱替和置换4种方式重构了气藏压力场和饱和度场,通过重新动用未水淹区内剩余天然气提高了压力衰竭效率,通过重新驱替水淹区内水锁气和水封气提高了波及系数,进而提高了天然气采收率。结论认为,该研究成果为认识水侵过程中水封气和水锁气的形成机理、确定注气解封锁的最优技术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有助于含水裂缝性气藏的规模效益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性气 水侵 水封 水锁 相渗滞后 注N_(2) 天然气采收率 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里奥-德雷盆地泥岩底辟演化及其对中深层S5油气成藏的控制
17
作者 袁井菊 王光付 +4 位作者 李发有 彭兆蒙 丁一萍 陈占坤 于欣瑶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1-80,共10页
喀麦隆里奥-德雷盆地发育泥岩底辟,盆地浅部地层受泥岩底辟控制发育断块和断背斜油气藏,已进入开发中后期,中深层S5(简称S5)由于前期研究程度低和油气富集规律认识不足,探井成功率低,资源接替面临挑战。通过开展区域沉积、构造、油气成... 喀麦隆里奥-德雷盆地发育泥岩底辟,盆地浅部地层受泥岩底辟控制发育断块和断背斜油气藏,已进入开发中后期,中深层S5(简称S5)由于前期研究程度低和油气富集规律认识不足,探井成功率低,资源接替面临挑战。通过开展区域沉积、构造、油气成藏特征,尤其是区域构造演化平衡剖面研究发现,里奥-德雷盆地泥岩底辟是来源于深部巨厚的古新统Akata泥岩,其活动时间始于始新世末期至今,局部控制早中新世的S5三角洲前缘砂体沉积范围,砂体与泥岩底辟及其伴生断层易形成构造-岩性或断块圈闭,圈闭形成时间早于Akata泥岩生油期,泥岩底辟和断层为油气运移提供通道,生储运聚组合有利于在泥岩底辟周缘S5形成油气藏。但对盆地S5已钻井失利原因进一步分析后发现,泥岩底辟周缘存在油气差异聚集特征,由于泥岩底辟长期活动并刺穿S5地层,因而油气容易沿泥岩底辟活动通道向上逸散,导致直接接触泥岩底辟的第一排构造-岩性圈闭保存条件变差,难以形成油气藏,在第一排构造-岩性圈闭钻探的多口探井也均未获得成功;而泥岩底辟控制下的第二排断块构造带(二台阶构造带)构造圈闭则可以依靠上倾断层遮挡成藏,不受泥岩底辟后期活动影响,是S5油气富集的有利场所。在此基础上,2018—2023年中国石化在第二排构造带上相继部署2口探井均获得成功,并达到商业发现级别,进一步证实了泥岩底辟对里奥-德雷盆地中深层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且泥岩底辟控制下的二台阶构造带是未来有利勘探区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岩底辟 构造演化 二台阶构造带 油气成 里奥-德雷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筠连沐爱区块富氦煤层气成藏模式及其特殊意义
18
作者 杨兆彪 顾俊雨 +5 位作者 傅雪海 田文广 毕彩芹 韩永胜 梁宇辉 张宝鑫 《煤炭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1-114,共14页
四川筠连沐爱核心区是中国南方第一个成功商业化开发多年的煤层气田,在南方煤层气开发中具有引领意义,然而其富集成因尚待进一步揭示。基于研究区大量的煤层气评价测试井、煤层气试井和煤层气开发井数据为基础,结合测试化验分析,参考并... 四川筠连沐爱核心区是中国南方第一个成功商业化开发多年的煤层气田,在南方煤层气开发中具有引领意义,然而其富集成因尚待进一步揭示。基于研究区大量的煤层气评价测试井、煤层气试井和煤层气开发井数据为基础,结合测试化验分析,参考并借鉴油气研究成果,结合地质背景,分析了其独特的煤层气富集成藏模式。研究认为:筠连沐爱核心区主力煤层平均含气量为15.58 m^(3)/t,具有“中高灰分煤,高含气量和高饱和度”的特征,且发现原始气藏氦气异常,平均体积分数为0.074%,煤层气富集区主要位于铁厂沟向斜轴部沐爱断层东侧及区块西部和南部边缘,氦气异常区与煤层气富集区具有协同性。本区地下水矿化度高为其鲜明特色,TDS平均在10638.3 mg/L,远高于国内外浅层煤层气产区的TDS值,且具有“高氯离子,高硫酸根离子”特征,这与其处于四川盆地边缘,构造活动较弱,地层水为泥岩压实排出水(古海洋水)混合大气降水密切相关。矿化度高的区域煤层含气量高,氦气异常,且具有超压现象,氦气异常推测主要来自深层离心流中水溶氦气的脱气作用。由此,提出了一种新的煤层气成藏模式,即构造−混合水动力封堵型富氦煤层气藏,构造主要体现2方面,一是封闭性好的逆断层为富氦煤层气富集提供了有益边界,二是构造形迹控藏,包括宽缓向斜轴部低部位控藏和构造高点高部位控藏。混合水动力则体现在独特的沉积盆地泥岩压实离心流和大气降水向心流的综合控制,促成了富氦煤层气藏的形成,由此导致,在原始气藏中地下水−煤层气−氦气具有协同性,在后期长时间的排采过程中,这种动态协同性仍然一致。因此,煤层气藏中富氦可能是煤层气富集的重要指示性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筠连沐爱核心区 煤层气 富氦煤层气 古海洋水 构造−混合水动力封堵型气 协同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断控型挥发油藏连通井组动态储量计算新方法与主控因素分析
19
作者 李会会 李冬梅 +2 位作者 梅胜文 万小勇 邹宁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3657-3663,共7页
断控型碳酸盐岩挥发油藏地质条件和生产井间关系复杂,常规方法应用于计算动态储量的适用性差。考虑油藏缝洞发育、油气两相渗流和井间强连通性的特征,提出了挥发油藏拟压力函数并给出油相饱和度变化规律,建立了挥发油藏多相流动物质平... 断控型碳酸盐岩挥发油藏地质条件和生产井间关系复杂,常规方法应用于计算动态储量的适用性差。考虑油藏缝洞发育、油气两相渗流和井间强连通性的特征,提出了挥发油藏拟压力函数并给出油相饱和度变化规律,建立了挥发油藏多相流动物质平衡理论的井组动态储量计算新方法,该方法利用井底流压计算动态储量,且井组无静压测试需求。结果表明:基于多相拟压力函数的流动物质平衡方程描述了产油率和累计产量的线性关系。对井组动态储量主控因素进行偏相关分析,认为影响生产动态特征的主要因素是平均产油量、产量递减率和地层能量。定量评价地层及流体重要参数误差对动态储量计算结果的影响,认为断控性油藏的地层压缩系数和孔隙度对动态储量计算精度影响大。将井组动态储量计算方法应用于顺北油田典型井组,利用多相拟压力代替压力绘制流动物质平衡诊断曲线,规整化产油量与规整化累计产油量关系趋势具有线性特征。实践表明,新方法为准确计算挥发油藏井组的动态储量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油 多井干扰 流动物质平衡 动态储量 参数优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庆阳气田上古生界气藏气水分布主控因素
20
作者 夏辉 王龙 +5 位作者 李娅 张道锋 张园园 朱望明 张伟 刘平 《特种油气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8-97,共10页
庆阳气田上古生界气藏气水分布复杂,制约了气田的高效开发。针对这一问题,综合利用钻测井、三维地震、试气及生产数据等资料,系统开展地层水类型划分、气水分布规律及控制因素研究,明确气水分布主控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地层水主要赋... 庆阳气田上古生界气藏气水分布复杂,制约了气田的高效开发。针对这一问题,综合利用钻测井、三维地震、试气及生产数据等资料,系统开展地层水类型划分、气水分布规律及控制因素研究,明确气水分布主控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地层水主要赋存于山1段,盒8段产水层较局限,平面上可划分出中部高含水区以及西部、东部中含水区;地层水可划分为构造低部位滞留水、断裂破坏层间水及孤立透镜体水。构造低部位滞留水分布于研究区西部,受区域构造特征和生烃强度影响;断裂破坏层间水主要分布于研究区中部,受断裂体系控制;孤立透镜体水分布于研究区东部,主要受控于储层非均质性及运移距离。该研究成果为复杂构造背景致密砂岩气藏气水分布及天然气成藏研究提供了理论借鉴,也为后续气田效益开发提供了地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水分布 控制因素 致密砂岩气 上古生界 庆阳气田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