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薯类淀粉废水处理技术及资源化利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1
作者 肖继波 赵委托 +1 位作者 褚淑祎 陆国权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92-298,共7页
薯类淀粉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大量高浓度有机废水不仅严重污染环境,还造成了资源的巨大浪费。对薯类淀粉废水处理及其资源化利用方法进行了综述,介绍了絮凝沉淀法、生物处理法及土地处理法在薯类淀粉废水处理方面的发展和运用,及薯类淀粉... 薯类淀粉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大量高浓度有机废水不仅严重污染环境,还造成了资源的巨大浪费。对薯类淀粉废水处理及其资源化利用方法进行了综述,介绍了絮凝沉淀法、生物处理法及土地处理法在薯类淀粉废水处理方面的发展和运用,及薯类淀粉废水处理资源化利用的途径。指出回收、利用废水中的有效成分不仅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而且可有效降低废水污染负荷,减轻后续处理的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保护学 薯类淀粉 废水处理 处理技术 资源化利用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薯类淀粉对兔肉肉糜流变性质和凝胶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4
2
作者 翟小波 李洪军 贺稚非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49-56,共8页
探讨木薯淀粉、甘薯淀粉和马铃薯淀粉对兔肉肉糜流变性质和凝胶特性的影响,研究了不同淀粉添加量时,兔肉肉糜弹性模量G’、质构特性、凝胶强度、保水性和色泽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升温过程中,兔肉肉糜的弹性模量G’经历了3个阶段... 探讨木薯淀粉、甘薯淀粉和马铃薯淀粉对兔肉肉糜流变性质和凝胶特性的影响,研究了不同淀粉添加量时,兔肉肉糜弹性模量G’、质构特性、凝胶强度、保水性和色泽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升温过程中,兔肉肉糜的弹性模量G’经历了3个阶段的变化。首先在40~50℃,G’缓慢上升,接着在50~57℃,G’急剧下降,然后在57~80℃,G0决速上升,之后趋于稳定。降温过程中,G’逐渐升高。淀粉对兔肉肉糜在升温和降温过程中弹性模量的变化影响显著。添加淀粉能增加兔肉肉糜凝胶的硬度、胶着性和咀嚼性,降低其内聚性,而弹性则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添加淀粉能增加兔肉肉糜的凝胶强度、持水性,同时降低压力失水率,同一添加量时,马铃薯淀粉对改善兔肉肉糜凝胶的品质、增加肉糜凝胶保水性的效果最好。添加淀粉能增加肉糜凝胶的亮度值和白度值,降低肉糜凝胶的黄度值,但淀粉的种类和添加量对兔肉肉糜凝胶的色泽影响不显著。3种薯类淀粉中,马铃薯淀粉的应用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薯类淀粉 兔肉肉糜 流变性质 凝胶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蕉藕淀粉与薯类淀粉特性对比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高伦江 曾顺德 +2 位作者 曾志红 刁源 尹旭敏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7-20,共4页
为探索蕉藕淀粉应用范围,选取木薯淀粉、马铃薯淀粉、红薯淀粉等薯类淀粉为对照,对蕉藕淀粉与常见薯类淀粉的组成、吸水(油)率、溶解度、膨胀度、透明度、凝沉性、凝胶强度、冻融稳定性及黏度等特性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蕉藕淀粉... 为探索蕉藕淀粉应用范围,选取木薯淀粉、马铃薯淀粉、红薯淀粉等薯类淀粉为对照,对蕉藕淀粉与常见薯类淀粉的组成、吸水(油)率、溶解度、膨胀度、透明度、凝沉性、凝胶强度、冻融稳定性及黏度等特性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蕉藕淀粉与常见薯类淀粉特性相比除吸水性差异不显著外,吸油率、溶解度、膨胀度、透明度、凝沉性、凝胶强度、冻融稳定性及黏度变化均存在显著差异,可利用蕉藕淀粉直链淀粉含量高、透明度好、凝胶强度高等特性,开发新型淀粉食品和增稠稳定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蕉藕淀粉 薯类淀粉 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薯类淀粉的流变与凝胶特性研究 被引量:17
4
作者 黄峻榕 董贝贝 +1 位作者 刘树兴 李宏梁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5-29,共5页
对比了马铃薯、红薯和木薯淀粉的糊化、流变及凝胶特性。当浓度从5%增至10%时,3种薯类淀粉的峰值黏度增加2~7倍。马铃薯淀粉糊的触变性最强;在50~95℃范围内,马铃薯淀粉糊的动态黏弹性高于红薯和木薯淀粉糊。马铃薯淀粉凝胶的硬度和胶... 对比了马铃薯、红薯和木薯淀粉的糊化、流变及凝胶特性。当浓度从5%增至10%时,3种薯类淀粉的峰值黏度增加2~7倍。马铃薯淀粉糊的触变性最强;在50~95℃范围内,马铃薯淀粉糊的动态黏弹性高于红薯和木薯淀粉糊。马铃薯淀粉凝胶的硬度和胶黏性最高,红薯淀粉凝胶的弹性最大;3种淀粉的凝胶都呈网络结构,网孔大小为20~350μm;马铃薯淀粉凝胶的网孔轮廓最为清晰紧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薯类淀粉 糊化特性 流变特性 凝胶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薯类淀粉生产技术的发展趋势 被引量:11
5
作者 唐联坤 《粮食与饲料工业》 CAS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27-32,共6页
本文综述马铃薯、红薯和木薯等淀粉生产工艺和设备的发展状况和趋势。今后的淀粉工业将依赖科研与生产的联合,不断开发和采用新技术和新设备,提高产品得率和质量,充分利用淀粉资源,生产专用淀粉。
关键词 薯类淀粉 工艺 设备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薯类淀粉加工新模式——“移动方箱” 被引量:3
6
作者 李书华 李红艳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0-61,共2页
通过分析薯类淀粉加工工艺,提出一种新型薯类淀粉加工模式,即利用便携式薯类加工机组(简称"移动方箱")采用"分散加工,集中干燥"的模式进行加工,并分析了此模式的优点。
关键词 薯类淀粉 加工工艺 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薯类淀粉加工一体机的设计思路与应用前景
7
作者 李书华 王恺 闫泽华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01-103,共3页
通过对中国薯类淀粉加工现状的分析,针对薯类种植较为分散、不耐贮藏的特点,提出一种小型薯类淀粉加工一体机的设计思路,从而避免传统薯类淀粉厂带来的废水废渣集中污染的问题,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研究分析。
关键词 薯类淀粉 一体机 废水废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控技术在薯类淀粉生产中的研究应用
8
作者 王彦波 《粮食与饲料工业》 CAS 2015年第7期32-35,共4页
概述了数控技术的组成及功能,重点研究了数控技术在现代化薯类淀粉加工生产线中的应用及效果,阐述了如何通过数控技术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为数控技术在其他农产品加工领域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数控技术 薯类淀粉加工 节能减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薯类淀粉与卡拉胶共混体系特性及其对肌原纤维蛋白凝胶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9
9
作者 胡方洋 陈金玉 +2 位作者 张坤生 任云霞 曲金萍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8,15,共9页
为研究薯类淀粉与亲水性胶体(卡拉胶)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及其对肌原纤维蛋白的流变与质构的影响,以马铃薯淀粉、红薯淀粉、木薯淀粉以及混合淀粉(木薯∶红薯∶马铃薯=1∶1∶1)为原料与卡拉胶进行不同比例复配,测定卡拉胶对薯类淀粉静态... 为研究薯类淀粉与亲水性胶体(卡拉胶)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及其对肌原纤维蛋白的流变与质构的影响,以马铃薯淀粉、红薯淀粉、木薯淀粉以及混合淀粉(木薯∶红薯∶马铃薯=1∶1∶1)为原料与卡拉胶进行不同比例复配,测定卡拉胶对薯类淀粉静态流变、凝胶质构、冻融稳定性以及热力学回生特性的影响。静态流变学实验表明,薯类淀粉与卡拉胶共混体系属非牛顿流体,具假塑性流体特征,卡拉胶的加入增大了体系的表观黏度,在配比为8∶2时达到最大。冻融稳定性实验表明,卡拉胶添加量越大,体系析水率越小,冻融稳定性越好;随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析水率变大。此外,淀粉与卡拉胶配比为9∶1时,淀粉的回生率最小。将薯类淀粉/卡拉胶共混体系应用到鸡胸肉肌原纤维蛋白中发现,淀粉、卡拉胶/肌原纤维蛋白共混体系具明显剪切稀化现象,淀粉与卡拉胶的加入增强了肌原纤维蛋白触变性和表观黏度,改善了凝胶质构特性,使得体系的硬度、弹性、粘聚性和咀嚼度都得到了提升。本研究为促进薯类淀粉在肉制品中的应用,及薯类淀粉的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薯类淀粉 卡拉胶 流变 凝胶特性 冻融稳定性 热力学回生 肌原纤维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薯类淀粉种类对黄冈鱼面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胡志伟 周鸿宇 +1 位作者 刘友明 熊善柏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2期90-97,共8页
为研究薯类淀粉种类对黄冈鱼面品质的影响,测定了红薯淀粉(SPS1、SPS2、SPS3)、马铃薯淀粉(PS)、木薯淀粉(CS)的理化性质、糊化特性、粒径、溶解度及膨胀度,分析了这些性质与鱼面品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薯类淀粉的理化性质、糊... 为研究薯类淀粉种类对黄冈鱼面品质的影响,测定了红薯淀粉(SPS1、SPS2、SPS3)、马铃薯淀粉(PS)、木薯淀粉(CS)的理化性质、糊化特性、粒径、溶解度及膨胀度,分析了这些性质与鱼面品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薯类淀粉的理化性质、糊化特性、粒径、溶解度及膨胀度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红薯淀粉的糊化温度(78.37~79.97℃)最高,马铃薯淀粉的粒径、溶解度及膨胀度最大。不同薯类淀粉加工鱼面的质构特性、煮制品质、感官评价及色泽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红薯淀粉加工鱼面的硬度显著大于马铃薯淀粉、木薯淀粉(P<0.05),红薯淀粉中SPS3加工鱼面的硬度最大。马铃薯淀粉加工鱼面的拉伸强度、吸水率及煮制损失率最大。SPS2加工鱼面的感官评价最高,CS加工鱼面的最低。不同薯类淀粉加工鱼面干燥前的色泽在亮度、红绿值和白度上差异显著(P<0.05),但对鱼面干燥后的色泽影响并不明显。根据综合评分的大小对鱼面的品质进行排序为:SPS2>SPS1>SPS3>PS>CS。淀粉的糊化特性、直链淀粉含量、粒径与鱼面的品质具有显著的相关性(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薯类淀粉 鱼面 质构 煮制品质 色泽 感官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薯类淀粉颗粒外壳的分离及其表征 被引量:6
11
作者 黄峻榕 白芸 +2 位作者 马芸 郭瑾 蒲华寅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2期39-44,共6页
建立了分离三种薯类(马铃薯、红薯、木薯)淀粉颗粒外壳的不完全糊化方法,并利用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高效分子筛色谱和高效阴离子色谱等对淀粉颗粒外壳的性质和分子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马铃薯、红薯和木薯淀粉在淀粉... 建立了分离三种薯类(马铃薯、红薯、木薯)淀粉颗粒外壳的不完全糊化方法,并利用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高效分子筛色谱和高效阴离子色谱等对淀粉颗粒外壳的性质和分子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马铃薯、红薯和木薯淀粉在淀粉乳浓度0.5%,最高处理温度分别为低于它们糊化温度5℃、2℃、5℃时,经13min加热处理可分离出较完整的淀粉颗粒外壳.此时淀粉的糊化程度在37%~57%之间.三种薯类淀粉颗粒外壳均呈现口袋状,表面有孔洞和褶皱.相较于原淀粉,三种薯类淀粉颗粒外壳的直链淀粉含量及相对结晶度较低,分子量相近(4.4×107~5.2×107 g/moL).具有较长侧链(DP>25)的支链淀粉参与了颗粒外壳的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薯类淀粉 不完全糊化 颗粒外壳 外壳分子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actobacillus reuteri 1214,6-α-葡萄糖基转移酶GtfBdN改性薯类淀粉产物结构及理化特性研究
12
作者 蒋彤 纪杭燕 柏玉香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42-48,共7页
经过Lactobacillus reuteri 1214,6-α-葡萄糖基转移酶(4,6-α-glucanotransferase,4,6-α-GTase)GtfB改性淀粉可以得到一种具有益生潜力的水溶性膳食纤维。利用截断N端但高表达的全活性GtfBdN改性薯类淀粉,包括红薯淀粉、木薯淀粉和马... 经过Lactobacillus reuteri 1214,6-α-葡萄糖基转移酶(4,6-α-glucanotransferase,4,6-α-GTase)GtfB改性淀粉可以得到一种具有益生潜力的水溶性膳食纤维。利用截断N端但高表达的全活性GtfBdN改性薯类淀粉,包括红薯淀粉、木薯淀粉和马铃薯淀粉,对产物进行结构和性质测定。通过核磁共振光谱、高效尺寸排阻色谱和高效阴离子交换色谱分析表明,GtfBdN改性分别使红薯淀粉、木薯淀粉和马铃薯淀粉中(α1→6)键比例提升至20.7%、19.5%和26.6%;产物相对分子质量减小,分子质量分布变广;聚合度>24的链段比例降低,聚合度6~12的链段比例大大增加。采用快速黏度分析仪、流变仪和差示扫描量热仪等测试发现,产物黏度大幅下降,表现出更多的流体行为,短期回生和长期回生减慢。该研究为4,6-α-GTase改性薯类淀粉在食品体系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和应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 6-α-葡萄糖基转移酶 薯类淀粉 结构分析 糊化特性 黏弹特性 回生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薯类淀粉糊在超声场中凝胶质构特性研究
13
作者 李雯 邹金浩 +1 位作者 李燕 李清明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74-78,共5页
以木薯淀粉、红薯淀粉以及马铃薯淀粉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浓度、不同超声场作用时间、功率和温度对淀粉糊凝胶质构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浓度下,马铃薯淀粉糊凝胶强度、压缩功和黏附性显著高于木薯淀粉和红薯淀粉。3种薯类淀粉... 以木薯淀粉、红薯淀粉以及马铃薯淀粉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浓度、不同超声场作用时间、功率和温度对淀粉糊凝胶质构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浓度下,马铃薯淀粉糊凝胶强度、压缩功和黏附性显著高于木薯淀粉和红薯淀粉。3种薯类淀粉糊经超声场作用后,淀粉糊质构特性发生显著变化,凝胶强度均呈降低趋势。超声波处理能有效改变薯类淀粉糊质构特性,超声作用对不同薯类淀粉糊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薯类淀粉 超声波 凝胶 质构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薯类淀粉加工新技术新趋势
14
作者 田园 《粮食与食品工业》 2004年第1期34-34,共1页
关键词 薯类淀粉 加工技术 自动控制系统 全封闭管道式工艺 自动清洗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友薯类淀粉粉丝加工设备
15
《农村新技术》 2008年第4期58-58,共1页
适用于红薯、马铃薯、木薯等的浆渣分离。主要用于块状薯类经磨浆后的粗过滤,具有分离率高、耗水量少、薯渣含水少等特点。
关键词 薯类淀粉 加工设备 粉丝 浆渣分离 马铃薯 分离率 耗水量 红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交联马铃薯淀粉非糊化特性研究
16
作者 张本山 高大维 +1 位作者 耿予欢 王杰 《粮食与饲料工业》 CAS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1期34-36,共3页
研究了以三氯氧磷为交联剂制备非糊化的高交联马铃薯淀粉的方法,测定了反应的取代度和布拉班德粘度曲线,研究了在沸水中受热后非糊化淀粉的颗粒形貌及粒度分布等特性。提出高交联非糊化马铃薯淀粉存在着不同于原淀粉颗粒的在沸水中只... 研究了以三氯氧磷为交联剂制备非糊化的高交联马铃薯淀粉的方法,测定了反应的取代度和布拉班德粘度曲线,研究了在沸水中受热后非糊化淀粉的颗粒形貌及粒度分布等特性。提出高交联非糊化马铃薯淀粉存在着不同于原淀粉颗粒的在沸水中只发生轻度有限溶胀的非糊化颗粒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粉 交联 非糊化淀粉颗粒 马铃薯 薯类淀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马铃薯、木薯和玉米淀粉添加对发酵挂面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9
17
作者 王家胜 刘翀 +1 位作者 王婷 郑学玲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40-47,共8页
为解决市售发酵挂面存在爽滑性差、粘弹性差、蒸煮时间长的问题,本文以单因素实验的方法,研究了马铃薯淀粉、木薯淀粉和玉米淀粉对发酵挂面蒸煮特性、质构特性以及感官评价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天然薯类和谷物淀粉均可以改善发酵挂面... 为解决市售发酵挂面存在爽滑性差、粘弹性差、蒸煮时间长的问题,本文以单因素实验的方法,研究了马铃薯淀粉、木薯淀粉和玉米淀粉对发酵挂面蒸煮特性、质构特性以及感官评价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天然薯类和谷物淀粉均可以改善发酵挂面的蒸煮及质构品质,提高感官评价得分,尤其能够缩短最佳蒸煮时间,同时结合质构和感官实验数据分析,添加10%木薯淀粉对发酵挂面品质的改善最佳。添加10%木薯淀粉后发酵挂面的蒸煮损失和最佳蒸煮时间显著降低(P<0.05),蒸煮损失降低率和最佳蒸煮时间缩短率分别达到30.18%和18.73%,面条的煮后硬度、咀嚼性和回复性显著提高(P<0.05),感官评价得分也得到提升(87.2分)。本研究对提升发酵挂面品质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挂面 薯类淀粉 蒸煮特性 质构特性 感官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酶菌剂降解薯类原料生产燃料乙醇的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黄文荣 雷宇 +5 位作者 柳静 田光亮 尹芳 张无敌 王金浩 赵春雷 《现代农业科技》 2013年第23期195-196,200,共3页
复合酶菌剂降解薯类原料生产燃料乙醇的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添加普鲁兰酶对薯类淀粉进行充分降解,使其有效打断原料中的支链和侧链结构,提高淀粉转化还原糖的效率,增加发酵速度,提高原料利用率。并在液化糖化阶段添加纤维素酶、果胶酶、β... 复合酶菌剂降解薯类原料生产燃料乙醇的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添加普鲁兰酶对薯类淀粉进行充分降解,使其有效打断原料中的支链和侧链结构,提高淀粉转化还原糖的效率,增加发酵速度,提高原料利用率。并在液化糖化阶段添加纤维素酶、果胶酶、β-葡聚糖酶、普鲁兰酶等协同液化酶糖化酶作用,结合各种单一酶对木薯淀粉的利用效果,获得了多种酶复合的酶菌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酶菌剂 薯类淀粉降解 燃料乙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型鲜薯制粉机的研制 被引量:1
19
作者 陶卫民 《江苏农机与农艺》 2001年第4期23-24,共2页
本文介绍了小型鲜薯制粉机的总体结构设计、加工工艺特点、工作原理和关键设计参数的选择。该机可一次完成鲜薯 (或豆类原料 )的粗粉碎、磨浆、浆渣分离这三道淀粉加工的主要工序 ,适合农户就地加工薯类淀粉 。
关键词 薯类淀粉 加工机械 设计 鲜薯制粉机 研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约专栏(一)“几种重要食品资源提质利用”
20
作者 刘云 《粮油食品科技》 2020年第3期I0002-I0002,共1页
项目背景本专栏论文主要介绍几种重要食品资源(蛋黄卵磷脂、绿茶提取物、木薯、甘薯、淮山等薯类)提质利用的最新研究成果,研究课题内容均来源于省部级项目和企业委托课题。这些项目以推广应用和成果转化为抓手,重点阐述产品加工过程中... 项目背景本专栏论文主要介绍几种重要食品资源(蛋黄卵磷脂、绿茶提取物、木薯、甘薯、淮山等薯类)提质利用的最新研究成果,研究课题内容均来源于省部级项目和企业委托课题。这些项目以推广应用和成果转化为抓手,重点阐述产品加工过程中的关键工艺技术,洞察项目最新研究动态。在此基础上,建立蛋黄卵磷脂加工技术、绿茶提取物EGCG功能食品的作用机理、薯类淀粉结构在粉条品质中的特性对比、淮山罐头品质控制等技术要点,为推动我国重要食品资源的提质利用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茶提取物 功能食品 薯类淀粉 蛋黄卵磷脂 粉条品质 品质控制 产品加工过程 最新研究成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