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薄膜量热计测量高功率Z箍缩软X射线总能量 被引量:8
1
作者 王文生 何多慧 +2 位作者 邱爱慈 蒯斌 罗建辉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84-186,共3页
介绍一种采用脉冲恒压电源驱动的镍薄膜量热计 ,研制了测量系统和镍薄膜探测器 ,对探测器的电阻 温度特性进行了实验标定 ,该量热计已成功应用于测量“强光一号”加速器高功率Z箍缩等离子体软X射线总能量 ,分析了测量不确定度。
关键词 薄膜量热计 高功率Z箍缩 总能 等离子体 软X射线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X射线测量用电阻式薄膜量热计 被引量:2
2
作者 任晓东 黄显宾 +8 位作者 王昆仑 周少彤 但加坤 徐强 张思群 李晶 蔡红春 欧阳凯 于治国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45-150,共6页
介绍了一种用于软X射线辐射能量测量的电阻式薄膜量热计。利用电流的欧姆热效应对薄膜量热计的灵敏度进行了标定。在有基底薄膜的标定过程中,采用一维热扩散模型,考虑了金属薄膜向基底的传导热损失。利用电阻式薄膜量热计对聚龙一号装... 介绍了一种用于软X射线辐射能量测量的电阻式薄膜量热计。利用电流的欧姆热效应对薄膜量热计的灵敏度进行了标定。在有基底薄膜的标定过程中,采用一维热扩散模型,考虑了金属薄膜向基底的传导热损失。利用电阻式薄膜量热计对聚龙一号装置钨丝阵Z箍缩产生的软X射线进行了测量,并与平响应X射线二极管(XRD)探测器的测量结果进行了比较。实验结果表明,电阻式薄膜量热计测量的软X射线辐射能量和辐射功率与平响应XRD探测器结果在测量不确定度范围内合理地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X射线 薄膜量热计 Z箍缩 等离子体 X射线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箍缩软X射线辐射能量薄膜量热计改进技术 被引量:3
3
作者 李沫 王亮平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2142-2146,共5页
薄膜量热计是进行Z箍缩辐射总能量测量的主要手段之一,准确可信的总能量参数对Z箍缩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对薄膜量热计装置进行技术改进,采用脉冲恒流源代替脉冲恒压源驱动镍薄膜量热计,撤除了回路中的串接电阻,可直接测量薄膜探测器的电... 薄膜量热计是进行Z箍缩辐射总能量测量的主要手段之一,准确可信的总能量参数对Z箍缩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对薄膜量热计装置进行技术改进,采用脉冲恒流源代替脉冲恒压源驱动镍薄膜量热计,撤除了回路中的串接电阻,可直接测量薄膜探测器的电阻变化,从而有效提高了辐射总能量测量的精度,拓宽了该设备的适用范围,使其可对目前"强光一号"加速器Z箍缩实验中所有典型负载进行测量。改进后平面型铝丝阵负载实验中总能量测量的相对不确定度由49.0%降低为19.6%。与闪烁探测系统功率测量结果积分值进行了对比,二者比值在0.87~1.04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膜量热计 总能 Z箍缩 等离子体 铝丝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Z箍缩X射线总能量测量技术对比
4
作者 李沫 王亮平 +1 位作者 盛亮 卢毅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829-833,共5页
薄膜量热计和闪烁探测系统是国内常用于Z箍缩辐射总能量测量的两种诊断手段。两种方法基于完全不同的诊断原理,通过对比其诊断结果可以提高Z箍缩X射线总能量测量的精度,加深对Z箍缩的理解。采用上述两种诊断装置对"强光一号"... 薄膜量热计和闪烁探测系统是国内常用于Z箍缩辐射总能量测量的两种诊断手段。两种方法基于完全不同的诊断原理,通过对比其诊断结果可以提高Z箍缩X射线总能量测量的精度,加深对Z箍缩的理解。采用上述两种诊断装置对"强光一号"加速器Z箍缩实验中多种材料和构型的负载辐射总能量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对于Al丝阵负载,无论是单排还是双排平面丝阵,随着负载参数的变化,两种手段总能量测量结果均发生改变且呈正比,二者符合较好;但对于镀膜W丝阵两种方法的诊断结果差异较为明显,随着丝间距的增大,量热计测量结果明显减小,但闪烁探测系统的测量结果却变化较小,二者不再呈比例关系。通过模拟计算对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1)闪烁探测系统对低能光子响应较高,且响应能谱范围较量热计宽,因此所有的总能量测量结果比量热计测量结果略大;(2)Al丝阵等离子体辐射能谱分布范围较宽,主要辐射能段处于两种测量手段响应都比较平坦的区间内,因此两种手段测量结果符合较好;(3)W丝阵辐射主要集中在1 keV以下的软X射线能段,处于镍薄膜全吸收范围内,因此量热计测量结果应该是比较准确的;(4)对于闪烁探测系统测量结果对镀膜W丝阵负载参数不敏感的现象,一种可能的解释是:随着W丝阵丝间距增大,等离子体滞止时刻的温度减低,导致能谱软化,但辐射谱型向闪烁体灵敏度较高的方向移动。因此虽然总能量降低了,但闪烁探测系统的测量结果变化却不大;(5)辐射中电子的影响同样不可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膜量热计 闪烁探测系统 总能 Z 箍缩 等离子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毛细管放电等离子体产生瞬态高热负荷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蒋仕 杨伟鸿 +3 位作者 陈立 李伟昊 李兴文 石桓通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15-424,共10页
托卡马克装置在运行时出现的第I类边缘局域模(edge-localizedmode,ELM)会产生瞬态高热负荷,但很难直接在现有装置上对ELM热负荷进行研究。该文提出基于毛细管放电等离子体等效模拟ELM瞬态高热负荷的思路,并研制可重复频率运行的毛细管... 托卡马克装置在运行时出现的第I类边缘局域模(edge-localizedmode,ELM)会产生瞬态高热负荷,但很难直接在现有装置上对ELM热负荷进行研究。该文提出基于毛细管放电等离子体等效模拟ELM瞬态高热负荷的思路,并研制可重复频率运行的毛细管射流等离子体产生装置,实现1~10Hz连续可调、稳定运行。然后,建立毛细管等离子体射流的光学诊断系统,结合Bartels及其他光谱分析方法,获得等离子体射流形态、电子温度、密度等关键参数,解决难以分析自蚀谱线的问题。最后,建立基于薄膜量热计的热负荷测量系统,其具有高精度、快响应速度的优点,可直接有效测定热负荷。结果表明,在-(1~2)kV充电电压、50Pa干燥空气条件下,瞬态热负荷功率可达GW·m^(-2)量级,有效均匀面积为5cm^(-2)以上,电子密为度1.78×10^(23)m^(-2),能够满足ELM高热负荷的核心指标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管放电 磁约束聚变 负荷 光谱 薄膜量热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