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薄膜分散法和逆向蒸发法制备苦参碱类生物碱传递体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徐馨 周庆民 +1 位作者 冯万宇 张艳 《现代化农业》 2016年第12期46-47,共2页
以薄膜分散法和逆相蒸发法制备苦参碱类生物碱传递体,通过比较其粒径、Zeta电位、包封率和变形性,对两种制备方法的效果进行评价,为相关传递体的制备提供了工艺参考。
关键词 苦参碱类生物碱 薄膜分散法 逆相蒸发 包封率 变形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曲面法制备甘草次酸脂质体工艺优化 被引量:6
2
作者 赵晓娟 范云鹏 +5 位作者 王梦琳 赵翰飞 李彬 胡元亮 袁菊 王德云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99-104,共6页
为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甘草次酸脂质体,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曲面法研究了大豆磷脂与甘草次酸质量比(脂药比)、大豆磷脂与胆固醇质量比(膜材比)和水浴温度3个因素对脂质体包封率的影响。经过Design-Expert 7.0软件分析数据,得... 为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甘草次酸脂质体,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曲面法研究了大豆磷脂与甘草次酸质量比(脂药比)、大豆磷脂与胆固醇质量比(膜材比)和水浴温度3个因素对脂质体包封率的影响。经过Design-Expert 7.0软件分析数据,得到脂质体的最佳制备条件:脂药比为9∶1,膜材比为2.5∶1,水浴温度为31℃。在最佳制备条件下进行验证试验,包封率实测值为(83.46±0.55)%,与包封率预测值相比,相对误差仅为0.47%。结论:Box-Behnken Design结合响应曲面分析法可以很好地对甘草次酸脂质体工艺进行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次酸脂质体 薄膜分散法 响应曲面 制备工艺 包封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姜黄素脂质体制备工艺的优化及其抑菌性的研究
3
作者 代坤坤 李雨荷 +3 位作者 刘欣洋 许在扬 王海翔 王岁楼 《农产品加工》 2025年第14期50-54,共5页
为提高姜黄素的生物利用度,使用薄膜分散法制备了姜黄素脂质体并优化制备工艺。通过预试验筛选出合适的磷脂原料和成膜溶剂,通过单因素试验探究药脂比、胆脂比和水化温度对姜黄素脂质体包封率和载药量的影响,再通过响应曲面试验对制备... 为提高姜黄素的生物利用度,使用薄膜分散法制备了姜黄素脂质体并优化制备工艺。通过预试验筛选出合适的磷脂原料和成膜溶剂,通过单因素试验探究药脂比、胆脂比和水化温度对姜黄素脂质体包封率和载药量的影响,再通过响应曲面试验对制备工艺进一步优化,对所制得脂质体抑菌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以大豆磷脂粉、胆固醇为载体材料,以三氯甲烷为成膜溶剂,姜黄素脂质体的最优工艺配方为药脂比1∶20(m∶m),胆脂比1∶8(m∶m),水化温度45℃,此时其包封率为78.36%,载药量为3.92%,该剂型增强了姜黄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为姜黄素在医药和食品领域中的开发应用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脂质体 工艺优化 薄膜分散法 抑菌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蜂胶脂质体制备工艺优化及抗氧化活性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孙思源 孔令杰 +1 位作者 朱和权 董捷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92-198,232,共8页
[目的]提高蜂胶的水溶性及其生物利用率,扩大蜂胶在食品行业的应用范围。[方法]以胆固醇、大豆卵磷脂为壁材,蜂胶为芯材,利用薄膜分散法制备蜂胶脂质体。以包封率为检验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及响应面分析法优化得到蜂胶脂质体的最佳制备... [目的]提高蜂胶的水溶性及其生物利用率,扩大蜂胶在食品行业的应用范围。[方法]以胆固醇、大豆卵磷脂为壁材,蜂胶为芯材,利用薄膜分散法制备蜂胶脂质体。以包封率为检验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及响应面分析法优化得到蜂胶脂质体的最佳制备工艺,并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蜂胶脂质体的最优制备工艺为大豆卵磷脂用量2.5 g/100 mL,大豆卵磷脂与胆固醇质量比10.3∶1,蜂胶与胆固醇质量比3.8∶1,蜂胶脂质体的包封率可达93.09%。该法所得蜂胶脂质体在体积分数为50μL/mL时,对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羟自由基清除率分别达88.58%,61.13%,86.02%。[结论]试验制备的蜂胶脂质体包封率高,水溶性好,且具有良好的抗氧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胶 脂质体 薄膜分散法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氧磷酶长循环脂质体的制备及评价 被引量:6
5
作者 韩振坤 孙建波 +4 位作者 刘丹 胡海洋 陈大为 顾鹏毅 赵敏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87-91,共5页
目的研制对氧磷酶长循环脂质体。方法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对氧磷酶长循环脂质体,采用凝胶柱法测定包封率,以包封率为指标,分别考察药脂比、胆固醇用量、聚乙二醇-胆固醇用量、离子强度等对脂质体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用正交设计对处方进行... 目的研制对氧磷酶长循环脂质体。方法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对氧磷酶长循环脂质体,采用凝胶柱法测定包封率,以包封率为指标,分别考察药脂比、胆固醇用量、聚乙二醇-胆固醇用量、离子强度等对脂质体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用正交设计对处方进行优化。结果经薄膜分散法制得的脂质体包封率为(87.66±3.46)%,平均粒径为126nm左右,粒度分布均匀,呈单峰分布,电镜结果显示外形圆整,分散性较好。4℃放置15d包封率无明显变化,酶活性基本稳定。结论聚乙二醇修饰的对氧磷酶长循环脂质体制备工艺简单可行,对氧磷酶长循环脂质体制剂学、酶学性质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氧磷酶 长循环脂质体 薄膜分散法 蛋白 粒度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鱼腥草挥发油聚合物胶束的制备 被引量:6
6
作者 张壮丽 王纪芬 +3 位作者 汪婉莹 赵志鸿 王桂芳 邹敏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490-1495,共6页
目的制备鱼腥草挥发油聚合物胶束。方法薄膜分散法制备聚合物胶束后,以挥发油与泊洛沙姆407比例、有机溶剂用量、水化体积为影响因素,包封率为评价指标,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制备工艺。然后,观察聚合物胶束形态,测定其粒径、PDI、Zet... 目的制备鱼腥草挥发油聚合物胶束。方法薄膜分散法制备聚合物胶束后,以挥发油与泊洛沙姆407比例、有机溶剂用量、水化体积为影响因素,包封率为评价指标,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制备工艺。然后,观察聚合物胶束形态,测定其粒径、PDI、Zeta电位、累积释放度。结果最佳条件为挥发油与泊洛沙姆407比例1∶3,有机溶剂用量5 mL,水化体积5.4 mL,包封率87.26%,载药量3.68%。聚合物胶束平均粒径35.20 nm,PDI 0.158,Zeta电位-7.51 mV,具有一定缓释作用。结论该方法稳定可靠,可用于制备鱼腥草挥发油聚合物胶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腥草挥发油 聚合物胶束 制备 薄膜分散法 Box-Behnken响应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参碱纳米柔性脂质体的制备及包封率测定 被引量:11
7
作者 赵宁 李伟泽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44-446,共3页
目的制备苦参碱纳米柔性脂质体并测定其包封率,并与苦参碱普通脂质体比较。方法以1,2-丙二醇为膜柔软剂,用薄膜分散法制备苦参碱纳米柔性脂质体,采用激光粒度分布仪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考察其药剂学性质,采用葡聚糖凝胶G-50分离脂质体,并... 目的制备苦参碱纳米柔性脂质体并测定其包封率,并与苦参碱普通脂质体比较。方法以1,2-丙二醇为膜柔软剂,用薄膜分散法制备苦参碱纳米柔性脂质体,采用激光粒度分布仪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考察其药剂学性质,采用葡聚糖凝胶G-50分离脂质体,并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其对苦参碱的包封率。结果苦参碱纳米柔性脂质体的外观为椭球形或圆球形,粒径为219.2 nm,表面电位为-48.5 m V,其包封率(80.48±1.82)%是普通脂质体(50.79±2.24)%的1.58倍。结论薄膜分散法制备的纳米柔性脂质体与普通脂质体相比,对苦参碱具有更好的包封效果,而且稳定性较理想,可作为苦参碱的一种新型给药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参碱 纳米柔性脂质体 包封率 薄膜分散法 HPL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坦西莫司脂质体冻干剂的制备及大鼠药代动力学 被引量:4
8
作者 李楠 莫然 张灿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34-238,共5页
制备坦西莫司脂质体冻干剂,优化其处方及工艺,并进行大鼠药代动力学研究。用薄膜分散法制备坦西莫司脂质体,采用冷冻干燥法制备脂质体冻干剂,单因素实验考察最佳处方为:磷脂浓度24 mg/mL,药物与磷脂质量比1∶40,磷脂与胆固醇质量比10∶1... 制备坦西莫司脂质体冻干剂,优化其处方及工艺,并进行大鼠药代动力学研究。用薄膜分散法制备坦西莫司脂质体,采用冷冻干燥法制备脂质体冻干剂,单因素实验考察最佳处方为:磷脂浓度24 mg/mL,药物与磷脂质量比1∶40,磷脂与胆固醇质量比10∶1,冻干保护剂蔗糖与磷脂的质量比2∶1。复溶后粒径(100.8±6.74)nm,包封率(95.24±3.58)%。透析法研究脂质体的体外释放行为,37℃下,在pH 7.4的磷酸盐缓冲液中24 h释放不到30%。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最佳处方脂质体的大鼠药代动力学,其最高血药浓度为市售制剂Torisel的3.06倍,生物利用度为Torisel的2.49倍。实验结果显示,经过处方工艺优化后的坦西莫司脂质体冻干剂包封率较高,具有缓释效果,可以显著提高坦西莫司在大鼠体内的生物利用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坦西莫司 脂质体 薄膜分散法 冻干 药代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芩苷脂质体的制备及性质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穆筱梅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077-1079,共3页
关键词 脂质体 黄芩苷 薄膜分散法 包封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姜黄素纳米脂质载体的制备、优化及体外评价 被引量:4
10
作者 康玉霞 雷丸 +1 位作者 王济 王晓娟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011-1017,共7页
目的制备、优化姜黄素纳米脂质载体,并进行体外评价。方法薄膜分散法制备姜黄素纳米脂质载体后,以粒径和包封率为评价指标,单因素和正交设计法优化处方和制备工艺。透射电镜观察其外观形态,激光粒度分析仪测定其粒径、粒径分布及Zeta电... 目的制备、优化姜黄素纳米脂质载体,并进行体外评价。方法薄膜分散法制备姜黄素纳米脂质载体后,以粒径和包封率为评价指标,单因素和正交设计法优化处方和制备工艺。透射电镜观察其外观形态,激光粒度分析仪测定其粒径、粒径分布及Zeta电位,透析法测定其体外释放行为。结果最优条件为投药量10 mg,固液比2∶5,超声时间6 min,磷酸缓冲溶液p H值6.5。不同磷脂酰丝氨酸比例(0%、4%、8%、12%)修饰的载体呈球形或类球形,分布均匀,平均粒径分别为(212.1±1.4)、(210.5±1.3)、(207.6±1.7)、(198.4±1.7)nm,Zeta电位分别为(-1.33±0.39)、(-18.01±0.41)、(-45.31±0.36)、(-45.56±0.41)m V,包封率分别为(85.64±0.67)%、(86.13±0.56)%、(88.38±0.34)%、(88.78±0.58)%,载药量分别为(2.23±0.03)%、(2.15±0.03)%、(2.19±0.04)%、(2.18±0.02)%,具有明显的缓释特性。结论制备的姜黄素纳米脂质载体粒径分布均匀,包封率和载药量均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纳米脂质载体 制备 优化 体外评价 薄膜分散法 单因素 正交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生素C脂质体的制备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刘亚文 曹光群 陈婷婷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70-272,共3页
优化制备维生素C脂质体的配方,采用薄膜分散—超声乳化法制备。以包封率为考察指标,经正交优化选择,确定脂质体的最佳配方:卵磷脂/胆固醇/维生素E的摩尔比为4∶2∶0.34;维生素C的浓度为3.3 mg/mL;PBS缓冲液的pH值为7.93;成膜时所用氯仿... 优化制备维生素C脂质体的配方,采用薄膜分散—超声乳化法制备。以包封率为考察指标,经正交优化选择,确定脂质体的最佳配方:卵磷脂/胆固醇/维生素E的摩尔比为4∶2∶0.34;维生素C的浓度为3.3 mg/mL;PBS缓冲液的pH值为7.93;成膜时所用氯仿的量为30 mL,此时包封率可达58.32%。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脂质体的结构,平均粒径为310 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C 脂质体 薄膜分散法 包封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穿心莲内酯衍生物ATC-Ⅱ脂质体的制备 被引量:1
12
作者 高兴荣 韩光 +3 位作者 张瑜 焦文温 张生杰 华素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33-637,共5页
目的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穿心莲内酯衍生物ATC-Ⅱ脂质体的处方工艺。方法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ATC-Ⅱ脂质体,以平均粒径、包封率,载药量为评价指标,以投药量、胆固醇用量、水化体积为处方工艺的考察因素,采用Design-expert软件进行... 目的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穿心莲内酯衍生物ATC-Ⅱ脂质体的处方工艺。方法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ATC-Ⅱ脂质体,以平均粒径、包封率,载药量为评价指标,以投药量、胆固醇用量、水化体积为处方工艺的考察因素,采用Design-expert软件进行星点设计,建立各指标与因素之间的数学关系,通过效应面法优化处方工艺条件,并通过验证性实验进行预测分析,对ATC-Ⅱ脂质体进行体外释放研究。结果各指标均采用二次多项式方程拟合最优,根据优化处方工艺制得ATC-Ⅱ脂质体的平均粒径为(146.3±2.47)nm,包封率为(88.54±1.12)%,载药量为(3.16±0.06)%;ATC-Ⅱ脂质体具有缓释特性,体外释放过程符合Riger-Peppas方程。结论星点设计效应面法可用于ATC-Ⅱ脂质体的处方工艺优化,预测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TC-Ⅱ 脂质体 薄膜分散法 星点设计-效应面:体外释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酮ⅡA-甘草酸自组装纳米胶束的制备及体外抗脑胶质瘤评价 被引量:6
13
作者 梁启凡 崔季维 +3 位作者 张新茹 郭雨苗 王若宁 狄留庆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534-540,共7页
目的将丹参酮ⅡA(TanshinoneⅡA,TanⅡA)封装于甘草酸(Glycyrrhizic acid,GL)中自组装得到胶束,考察其制备工艺并对产物进行表征,同时进行体外抗胶质瘤细胞活性评价。方法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载丹参酮ⅡA-甘草酸自组装胶束(TanⅡA-GL/Mic... 目的将丹参酮ⅡA(TanshinoneⅡA,TanⅡA)封装于甘草酸(Glycyrrhizic acid,GL)中自组装得到胶束,考察其制备工艺并对产物进行表征,同时进行体外抗胶质瘤细胞活性评价。方法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载丹参酮ⅡA-甘草酸自组装胶束(TanⅡA-GL/Micelle,TGM)。测定TGM的粒径、多分散系数以及Zeta电位;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TGM的形态特征;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TGM的包封率;透析袋法考察TGM的药物释放情况。倒置荧光显微镜考察TGM体外跨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的能力;定量考察细胞摄取的具体机制;MTT法考察游离TanⅡA、游离GL和TGM分别对鼠源性脑胶质瘤细胞GL261的细胞毒性;流式细胞仪检测游离TanⅡA、游离GL及TGM对GL261的细胞凋亡作用。结果薄膜分散法是制备载丹参酮ⅡA-甘草酸自组装胶束的最佳工艺方法;TGM粒径约为(121.87±5.85)nm,TanⅡA包封率为(88.54±14.27)%,呈类球形形态,制剂均一稳定;可在5 h左右释放包载药物。TGM具有良好的跨BBB能力;脑胶质瘤细胞摄取自组装胶束的机制为通过网格蛋白介导的胞吞来进行制剂的摄取;对于脑胶质瘤细胞GL261具有良好的细胞毒性;细胞凋亡实验结果表明,TGM相较于Free TanⅡA、Free GL组显著提高细胞凋亡水平,促细胞凋亡率分别由12.28%、13.32%上升至31.16%。结论GL与Tan IIA通过自组装形成了纳米胶束,有效克服TanⅡA生物利用度低、水溶性差等缺点。TGM可有效跨越BBB,通过网格蛋白介导的胞吞途径被脑胶质瘤细胞摄取,具有良好的细胞毒性与促细胞凋亡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酮ⅡA 甘草酸 自组装胶束 薄膜分散法 抗胶质瘤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莫西林脂质体的制备及质量评价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红娇 王玮 +1 位作者 张卫强 杨博 《中国兽药杂志》 2013年第2期35-37,共3页
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阿莫西林脂质体,以粒径和包封率为指标评价其质量。前期以正交设计优化筛选出最佳制备工艺,以最优工艺制备阿莫西林脂质体,测定其平均粒径和包封率。实验所制得的脂质体的平均粒径为114.6 nm,包封率为64.89%。结果表... 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阿莫西林脂质体,以粒径和包封率为指标评价其质量。前期以正交设计优化筛选出最佳制备工艺,以最优工艺制备阿莫西林脂质体,测定其平均粒径和包封率。实验所制得的脂质体的平均粒径为114.6 nm,包封率为64.89%。结果表明,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阿莫西林脂质体的方法可行,阿莫西林脂质体的制备为兽药新剂型的研究与应用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莫西林 脂质体 制备 薄膜分散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蟾蜍抗菌肽脂质体的制备及抗菌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冯英泉 钟立煌 +4 位作者 杨春苗 王思邈 魏子涵 张欢 滕国生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46-251,共6页
目的筛选制备蟾蜍抗菌肽脂质体最佳处方,延长其抑菌疗效,提高其安全稳定性。方法采用水提法提取蟾蜍多肽,薄膜分散法制备蟾蜍抗菌肽脂质体,以包封率为考察指标,Box-Behnken Design-响应面优化法(BBD-RSM)分析筛选处方,Design Export 8.0... 目的筛选制备蟾蜍抗菌肽脂质体最佳处方,延长其抑菌疗效,提高其安全稳定性。方法采用水提法提取蟾蜍多肽,薄膜分散法制备蟾蜍抗菌肽脂质体,以包封率为考察指标,Box-Behnken Design-响应面优化法(BBD-RSM)分析筛选处方,Design Export 8.0.6 Trial软件进行回归分析得出最优处方,透皮吸收实验验证蟾蜍抗菌肽脂质体吸收情况,溶出性抗菌产品抑菌性能试验测定抗菌效果。结果通过响应面法优化的蟾蜍抗菌肽脂质体最佳处方为:磷脂含量为40 mg,磷脂与胆固醇比例为4∶1,脂药比为4∶1,最佳条件下制备的蟾蜍抗菌肽脂质体的药物包封率为(79.14±0.5)%;透皮吸收实验结果显示,在12 h时,表面存留率为94%,提高了蟾蜍抗菌肽的安全稳定性;抗菌结果表明,蟾蜍抗菌肽脂质体有效地延长了蟾蜍抗菌肽的药效时间。结论改良后的蟾蜍抗菌肽剂型有效地提高了药效时间及安全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质体 蟾蜍抗菌肽 薄膜分散法 响应面 包封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皮酚非离子型类脂囊泡的制备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建筑 王欣欣 +2 位作者 毕研平 李菲 郝吉福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467-1470,共4页
目的制备丹皮酚非离子型类脂囊泡,并考察其体外释放度。方法采用薄膜分散-超声法制备丹皮酚非离子型类脂囊泡,以包封率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考察法优选丹皮酚类脂囊泡的处方组成和制备工艺,并进行体外释放度考察。结果采用司盘-60∶胆固醇(... 目的制备丹皮酚非离子型类脂囊泡,并考察其体外释放度。方法采用薄膜分散-超声法制备丹皮酚非离子型类脂囊泡,以包封率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考察法优选丹皮酚类脂囊泡的处方组成和制备工艺,并进行体外释放度考察。结果采用司盘-60∶胆固醇(1∶1)为囊材,药脂比例为1∶10,40℃条件下水合60 min,以频率400 Hz超声5 min,可制得丹皮酚非离子型类脂囊泡,包封率平均为78.4%,其体外释放过程与丹皮酚溶液相比较具有明显缓释作用。结论该方法适合于制备丹皮酚非离子型类脂囊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皮酚 类脂囊泡 薄膜分散-超声 体外释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橙皮苷脂质体的制备及其体内药动学研究 被引量:15
17
作者 禹瑞 吕东霞 谈秀凤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2443-2449,共7页
目的制备橙皮苷脂质体,并考察其体内药动学。方法薄膜分散法制备脂质体,单因素试验优化制备工艺,测定包封率、载药量、粒径、Zeta电位、体外释药。大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灌胃给予橙皮苷、物理混合物、橙皮苷脂质体的0.3%CMC⁃Na混悬液(60 ... 目的制备橙皮苷脂质体,并考察其体内药动学。方法薄膜分散法制备脂质体,单因素试验优化制备工艺,测定包封率、载药量、粒径、Zeta电位、体外释药。大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灌胃给予橙皮苷、物理混合物、橙皮苷脂质体的0.3%CMC⁃Na混悬液(60 mg/kg),HPLC法测定橙皮苷血药浓度,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结果最佳条件为药脂比1∶20,大豆磷脂酰胆碱与胆固醇比例12.5∶1,水相pH值6.5,水化温度45℃,平均包封率为(75.41±1.78)%,载药量为(3.61±0.28)%,粒径为(161.28±8.04)nm,Zeta电位为(-24.86±1.77)mV,在人工胃液、人工肠液中36 h内累积释放度分别为84.26%、79.61%。与原料药、物理混合物比较,脂质体t_(max)延长(P<0.01),t_(1/2)、C_(max)、AUC_(0~t)、AUC_(0~∞)升高(P<0.01),口服生物利用度提高至4.16倍。结论脂质体可改善橙皮苷口服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橙皮苷 脂质体 制备 体内药动学 薄膜分散法 HPL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斛花挥发油脂质体的制备工艺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马丹 尚书游 +5 位作者 李文琦 王劲松 阮军 李硕芳 马志国 何虹 《农产品加工》 2023年第24期42-45,共4页
采用薄膜分散法对石斛花挥发油脂质体进行制备。以脂质体的包封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考查配方中组分的不同比例、不同水化温度对脂质体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水化温度为40℃,挥发油和卵磷脂质量比为1∶2,卵磷脂和胆固醇质量... 采用薄膜分散法对石斛花挥发油脂质体进行制备。以脂质体的包封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考查配方中组分的不同比例、不同水化温度对脂质体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水化温度为40℃,挥发油和卵磷脂质量比为1∶2,卵磷脂和胆固醇质量比为3∶1,加入pH值为7.2的磷酸盐缓冲溶液10 mL时,石斛花挥发油脂质体的成型性最好,包封率最佳,为56.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斛花挥发油 脂质体 薄膜分散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达比星脂质体的制备及其包封率的测定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玲玲 邓盛齐 +1 位作者 尹婕 任静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47-450,共4页
目的制备伊达比星脂质体,建立伊达比星脂质体包封率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薄膜分散.超声合并挤压法制备伊达比星脂质体,通过葡聚糖凝胶柱色谱分离游离药物和脂质体,用HPLCN定伊达比星含量,计算包封率。结果伊达比星脂质体平均包封率... 目的制备伊达比星脂质体,建立伊达比星脂质体包封率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薄膜分散.超声合并挤压法制备伊达比星脂质体,通过葡聚糖凝胶柱色谱分离游离药物和脂质体,用HPLCN定伊达比星含量,计算包封率。结果伊达比星脂质体平均包封率为65.42%,载药量为7.70%。凝胶柱色谱柱回收率99.76%,伊达比星在0.05-30.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结论薄膜分散-超声合并挤压法适用于制备伊达比星脂质体,分析方法准确可靠可以用于伊达比星脂质体包封率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达比星 薄膜分散超声合并挤压 脂质体 包封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公藤红素脂质体的制备及其对脑胶质瘤U87 MG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20
作者 杨钦磊 韩秋惠 王秀敏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939-946,共8页
建立雷公藤红素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雷公藤红素脂质体,并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处方,对雷公藤红素脂质体的粒径、Zeta电位、形态、体外释放度和体外对脑胶质瘤U87 MG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进行考察.结果显示雷公藤红素脂... 建立雷公藤红素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雷公藤红素脂质体,并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处方,对雷公藤红素脂质体的粒径、Zeta电位、形态、体外释放度和体外对脑胶质瘤U87 MG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进行考察.结果显示雷公藤红素脂质体的体外分析方法简单可行,制备雷公藤红素脂质体的最佳处方为:药脂质量比1∶40,磷脂与胆固醇质量比6∶1,水化介质为10%(质量分数)海藻糖溶液.按最佳处方制备的脂质体粒径约160 nm,Zeta电位为-35 mV,包封率达到80%以上.所制备的雷公藤红素脂质体呈类球形,在体外释放实验中表现出良好的缓释作用,且其抑制U87 MG细胞增殖的作用强于雷公藤红素溶液,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7.93μmol/L.综上,制备雷公藤红素脂质体的方法稳定可行,所制备的脂质体理化性质良好并可有效抑制U87 MG细胞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红素 脂质体 薄膜分散法 抑制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