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庆地区紫色土和紫色泥岩的物质组成与微结构研究 被引量:19
1
作者 赵景波 贺秀斌 邵天杰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12-219,共8页
根据紫色土与紫色泥岩的X-射线矿物鉴定、粒度分析、电镜鉴定及野外观察,研究了紫色土与紫色泥岩的矿物组成、粒度组成及其易发生侵蚀的原因。结果表明,紫色土与紫色泥岩矿物成分与含量差异很小,均以石英和长石为主,黏土矿物中蒙脱石含... 根据紫色土与紫色泥岩的X-射线矿物鉴定、粒度分析、电镜鉴定及野外观察,研究了紫色土与紫色泥岩的矿物组成、粒度组成及其易发生侵蚀的原因。结果表明,紫色土与紫色泥岩矿物成分与含量差异很小,均以石英和长石为主,黏土矿物中蒙脱石含量较其他矿物多;粒度成分也非常接近,以粉砂和黏粒为主。紫色土以碎屑粒状孔隙充填式胶结微结构为主,另有少量粒状接触胶结微结构和粒状块状胶结微结构,胶结物以黏土为主,仅含有3%左右的Fe2O3化学胶结物;紫色泥岩微结构的突出特点是微型片结构和微型块状结构占主要地位。蒙脱石的较高含量指示紫色泥岩与紫色土为膨胀类岩土。紫色泥岩与紫色土在湿润气候条件下的频繁胀缩是它们易于发生物理风化和易受侵蚀的主要原因,微型块状结构、微型片状结构和密集微型裂隙也是其抗蚀性差的重要原因。紫色泥岩的微型块状与微型片状结构和密集微型裂隙主要是在成岩过程中产生的,是原始沉积形成的大量球形、椭球形黏土形态受到成岩过程中挤压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庆地区 紫色土与泥岩 膨胀性 微型薄片结构 侵蚀原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形多通孔催化剂工程研究(III)——12孔及24孔颗粒固定床传热参数测定 被引量:3
2
作者 樊蓉蓉 甘霖 +1 位作者 朱炳辰 徐懋生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23-27,共5页
对两种薄片结构的异形多通孔催化剂颗粒的传热特性进行实验研究。在一可同时测定轴向和径向温度分布的壁冷式固定床中测定了12孔及24孔异形多通孔颗粒的温度分布,利用所测实验数据对拟均相二维模型进行了径向有效导热系数和壁给热系数... 对两种薄片结构的异形多通孔催化剂颗粒的传热特性进行实验研究。在一可同时测定轴向和径向温度分布的壁冷式固定床中测定了12孔及24孔异形多通孔颗粒的温度分布,利用所测实验数据对拟均相二维模型进行了径向有效导热系数和壁给热系数的计算。将得到的传热参数与雷诺数相关联,并与相似条件下圆柱形及单孔环柱形催化剂颗粒的传热参数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2孔及24孔异形多通孔颗粒能有效改善固定床传热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床 薄片结构 异形多通孔颗粒 径向有效导热系数 壁给热系数 传热参数 催化剂颗粒 颗粒填充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