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薄层层析-生物自显影法筛选油菜蜂花粉中活性成分 被引量:4
1
作者 孙丽萍 杜夏 +3 位作者 徐响 董捷 安仲姚 杨佳林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1期69-71,共3页
采用薄层层析-生物自显影法筛选油菜蜂花粉中清除DPPH自由基的活性成分和抑菌活性成分。结果显示:油菜蜂花粉中清除DPPH自由基的黄酮类活性成分主要以苷的形式存在,酸解后生成了包括槲皮素和山奈酚在内的多种抗氧化成分;在Rf值0.29和0.8... 采用薄层层析-生物自显影法筛选油菜蜂花粉中清除DPPH自由基的活性成分和抑菌活性成分。结果显示:油菜蜂花粉中清除DPPH自由基的黄酮类活性成分主要以苷的形式存在,酸解后生成了包括槲皮素和山奈酚在内的多种抗氧化成分;在Rf值0.29和0.86处存在抑菌活性成分,不同显色方法确认,抑菌活性成分的种类可能包括酚类、鞣质、黄酮类或皂苷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蜂花粉 层层-生物自显影 抗氧化活性 抑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索米星发酵液的薄层层析生物显影测定 被引量:7
2
作者 郭养浩 林春红 +3 位作者 张元兴 罗义发 谢涵宾 陈剑锋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24-226,236,共3页
通过对检定菌的敏感性,检定培养基、展开剂和发酵液样品等影响因素的考察,建立了一种检测发酵液中西索米星浓度的方法。采用短小芽孢杆菌为生物显影检定菌,双层琼脂扩散法于37℃培养16~18h,控制检定培养基的PH为7.5~8.0,发酵... 通过对检定菌的敏感性,检定培养基、展开剂和发酵液样品等影响因素的考察,建立了一种检测发酵液中西索米星浓度的方法。采用短小芽孢杆菌为生物显影检定菌,双层琼脂扩散法于37℃培养16~18h,控制检定培养基的PH为7.5~8.0,发酵液样品pH为4.5~7,0,展开剂为15%的KH2PO4,点样量为10μl,薄板和菌层接触时间为20min等检定条件,能用于发酵液中西索米星效价的直接测定,其线性回归方程为 Y=0.0115X+1.747,r=0.9877。在相同条件下,对536μg/ml的西索米星标准液连续测定6次,测定结果为(531.0 ±12.7)μg/ml,RSD=3.28%,该法具有较高的实验重复性和准确性,分析稳定性基本符合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索米星 层层 生物显影 发酵液 抗生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LC-生物自显影-MTT法检测滇重楼内生真菌中抗菌活性成分 被引量:27
3
作者 赵江林 徐利剑 +1 位作者 黄永富 周立刚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8年第1期28-32,51,共6页
本文采用TLC-生物自显影-MTT法检测了3株滇重楼内生真菌即芬芳镰刀菌、季氏毕赤氏酵母和烟曲霉正丁醇提取物对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白色念珠菌和稻瘟病菌的抗菌活性成分,以芬芳镰刀菌和季氏毕赤氏酵母菌液提取物中含有的抗菌活性成... 本文采用TLC-生物自显影-MTT法检测了3株滇重楼内生真菌即芬芳镰刀菌、季氏毕赤氏酵母和烟曲霉正丁醇提取物对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白色念珠菌和稻瘟病菌的抗菌活性成分,以芬芳镰刀菌和季氏毕赤氏酵母菌液提取物中含有的抗菌活性成分为多。同时与打孔药剂扩散法的检测结果进行了比较,为进一步快速分离内生真菌中抗菌活性成分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层 噻唑蓝 生物自显影 内生真菌 抗菌活性成分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LC和HPLC法相结合分析盐水鸭中的生物胺 被引量:12
4
作者 王凤芹 刘芳 +3 位作者 孟勇 王道营 诸永志 徐为民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4期273-276,共4页
应用薄层层析(TLC)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两种方法分析盐水鸭中生物胺的组成及含量。薄层层析结果显示,盐水鸭样品中存在着腐胺、尸胺、亚精胺、精胺、酪胺和2-苯乙胺;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也检测到了以上6种生物胺,且各生物胺的含量均在20... 应用薄层层析(TLC)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两种方法分析盐水鸭中生物胺的组成及含量。薄层层析结果显示,盐水鸭样品中存在着腐胺、尸胺、亚精胺、精胺、酪胺和2-苯乙胺;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也检测到了以上6种生物胺,且各生物胺的含量均在204μg/g以下。两种方法结果相吻合,TLC法可以作为肉制品中生物胺定性分析的一种经济便捷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水鸭 生物 层层(tlc) 高效液相色谱(HPL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合响应面设计等方法高效分离微生物代谢产物研究
5
作者 刘东 张晓勇 +4 位作者 周金燕 李志东 杨杰 钟娟 谭红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54-157,共4页
针对1株放线菌的发酵代谢产物中的抗菌活性物质,对其进行高效率分离提取方法的研究。采用三因素三水平的响应面设计优化薄层层析条件,获得优化条件为氯仿∶甲醇∶水=6∶4.5∶0.85,活性粗提物展开为9个组分。通过生物自显影方法定性确定... 针对1株放线菌的发酵代谢产物中的抗菌活性物质,对其进行高效率分离提取方法的研究。采用三因素三水平的响应面设计优化薄层层析条件,获得优化条件为氯仿∶甲醇∶水=6∶4.5∶0.85,活性粗提物展开为9个组分。通过生物自显影方法定性确定了其中2个组分具有抗菌活性及其Rf值;对活性粗提物利用正相硅胶柱层析法进行分离纯化,分别得到这2个组分,薄层层析检测为单一条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响应面设计 层层 柱层 生物自显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梅乙醇提取物抑菌作用及其抑菌成分分析 被引量:29
6
作者 刘梦茵 刘芳 +3 位作者 周涛 诸永志 王道营 徐为民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7期190-193,共4页
研究乌梅乙醇提取物(以下简称醇提物)的抑菌活性以及热处理和pH值对抑菌活性的影响,并通过薄层层析-生物自显影技术对醇提物的主要抑菌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乌梅醇提物对蜡状芽孢杆菌和假单胞菌等有很强的抑制作用,最小抑菌质量浓度(... 研究乌梅乙醇提取物(以下简称醇提物)的抑菌活性以及热处理和pH值对抑菌活性的影响,并通过薄层层析-生物自显影技术对醇提物的主要抑菌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乌梅醇提物对蜡状芽孢杆菌和假单胞菌等有很强的抑制作用,最小抑菌质量浓度(MIC)在2.5~5.5mg/mL之间,最适pH值为5~6,对热稳定。当薄层层析的展开剂为氯仿、甲醇(体积比5:1)时,通过与柠檬酸、碱中和为pH7的乌梅醇提物比较,初步确定乌梅醇提物中起主要抑菌作用的是有机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梅 抑菌活性 层层 生物自显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钩吻总生物碱中钩吻素子的提取与分离 被引量:21
7
作者 张兰兰 王志睿 +2 位作者 黄昌全 张忠义 林敬明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1006-1008,共3页
目的研究钩吻中总生物碱的提取、总量测定方法及其中主要成分钩吻素子的分离、鉴定方法。方法采用加热回流提取与氯仿萃取相结合的方法提取总生物碱;采用碱性硅胶柱层析、梯度洗脱法分离钩吻素子并用薄层层析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定性鉴... 目的研究钩吻中总生物碱的提取、总量测定方法及其中主要成分钩吻素子的分离、鉴定方法。方法采用加热回流提取与氯仿萃取相结合的方法提取总生物碱;采用碱性硅胶柱层析、梯度洗脱法分离钩吻素子并用薄层层析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定性鉴别。结果从钩吻中分离得到了无色棱柱状钩吻素子晶体。结论本实验所采用的提取钩吻总生物碱及分离钩吻素子的方法行之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 钩吻 钩吻素子 柱层 层层 紫外分光光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转化人参皂苷Rc和Rd的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李东霄 常景玲 张志宏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2-25,共4页
人参皂苷尤其是稀有人参皂苷具有重要的药理活性,但在人参中含量极其稀少。通过运用薄层层析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技术,对4种真菌转化人参皂苷R c和Rd生成稀有皂苷的代谢作用进行分析,结果显示4种真菌均具有较强转化人参皂苷R c和Rd的能... 人参皂苷尤其是稀有人参皂苷具有重要的药理活性,但在人参中含量极其稀少。通过运用薄层层析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技术,对4种真菌转化人参皂苷R c和Rd生成稀有皂苷的代谢作用进行分析,结果显示4种真菌均具有较强转化人参皂苷R c和Rd的能力。其中,转化人参皂苷R c的主要代谢途径推测为R c→M c1→M c→CK→PPD;而在转化人参皂苷Rd的过程中可能存在2条代谢途径,其中主要途径推测为Rd→F2→CK→PPD,而另一条途径则由人参皂苷Rd直接转化为Rg3。试验结果为进一步通过优化试验条件积累代谢产物Rg3或CK,以及分离纯化相应的人参皂苷糖苷酶提供了良好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转化 人参皂苷 高效液相色谱(HPLC) 层层(tlc) 代谢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料中霉菌毒素的检测及控制方法(续) 被引量:1
9
作者 龚国利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42-44,共3页
3.1薄层层析法TLC法是检测霉菌毒素的常规方法,也是我国测定食品及饲料中霉菌毒素的国家标准方法之一。其原理是用适宜的提取溶剂将霉菌毒素从不同样品中提取出来,经柱层析净化,再在薄层板上层析展开和分离,利用霉菌毒素的荧光性... 3.1薄层层析法TLC法是检测霉菌毒素的常规方法,也是我国测定食品及饲料中霉菌毒素的国家标准方法之一。其原理是用适宜的提取溶剂将霉菌毒素从不同样品中提取出来,经柱层析净化,再在薄层板上层析展开和分离,利用霉菌毒素的荧光性,根据荧光斑点的强弱与标准比较,测定其最低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霉菌毒素 检测 饲料 国家标准方 层层 控制 提取溶剂 tl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蜂房哈夫尼亚菌的鉴定和产胺能力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淼 丁文 +2 位作者 汪先丁 朱亮 孙群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3期230-234,共5页
考察本实验室从冷藏鸡肉中分离出的一株产生物胺细菌C10的产胺能力,评估其对冷藏鸡肉的食品安全的影响,根据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RNA基因序列对其进行鉴定,并用薄层层析法(TLC)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其在4℃脱羧酶液体培养基中产生... 考察本实验室从冷藏鸡肉中分离出的一株产生物胺细菌C10的产胺能力,评估其对冷藏鸡肉的食品安全的影响,根据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RNA基因序列对其进行鉴定,并用薄层层析法(TLC)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其在4℃脱羧酶液体培养基中产生物胺能力。结1果表明,菌株C10为蜂房哈夫尼亚菌(Hafnia alvei),TLC和HPLC检测结果一致,说明C10能产生尸胺(12.28mg/L)、腐胺(5.23mg/L)、组胺(8.35mg/L),因此其会对冷藏鸡肉的食品安全造成潜在风险。同时,TLC与HPLC检测法比较表明,TLC可作为一种经济、快捷、可靠的生物胺筛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 16S RRNA Biolog分 层层(tlc) 高效液相色谱(HPL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物饲料中玉米赤霉烯酮的检测方法 被引量:2
11
作者 代荣逵 吕刚 王亮 《养殖与饲料》 2017年第6期50-51,共2页
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简称ZEN)亦称F-2毒素,其来源于赤霉病的玉米。ZEN产毒菌有三线镰刀菌()、禾谷镰刀菌()等。玉米赤霉烯酮具有雌激素作用,可致使畜禽急性、慢性中毒,造成畜禽繁殖机能异常,严重者引起死亡,给畜牧业带来严重的经... 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简称ZEN)亦称F-2毒素,其来源于赤霉病的玉米。ZEN产毒菌有三线镰刀菌()、禾谷镰刀菌()等。玉米赤霉烯酮具有雌激素作用,可致使畜禽急性、慢性中毒,造成畜禽繁殖机能异常,严重者引起死亡,给畜牧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本文阐述当前饲料中玉米赤霉烯酮的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赤霉烯酮 气相色谱 高效液相色谱 生物学检测 免疫学检测方 层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草黄酮的提取分离及抗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14
12
作者 何璐 王勇 +2 位作者 吕跃东 高伟佳 王清华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17-219,共3页
利用超声波对甘草粗黄酮进行提取,并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进而得到其回归方程y=0.524+0.0722x1+0.128x2+0.011 1x12-0.224 4x22-0.072 2x1x2,最佳的提取条件为功率1 000W、温度40℃,时间70.5 min,甘草粉∶95%乙醇=1∶5.062(W/V)。并用生... 利用超声波对甘草粗黄酮进行提取,并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进而得到其回归方程y=0.524+0.0722x1+0.128x2+0.011 1x12-0.224 4x22-0.072 2x1x2,最佳的提取条件为功率1 000W、温度40℃,时间70.5 min,甘草粉∶95%乙醇=1∶5.062(W/V)。并用生物自显影技术进行抗菌活性测定,采用甲苯∶氯仿∶丙酮=5∶5∶7的展开剂分离,最适培养时间为36h,贴板时间为12 h。试验以农业上常见的6种病害病菌为研究对象,结果测得其对黄瓜枯萎病病菌、水稻恶苗病病菌、小麦纹枯病病菌、辣椒疫病病菌4种病菌的抑菌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黄酮 层层 生物自显影 抗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羊栖菜提取物对食用菌竞争性杂菌生长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4
13
作者 刘艳如 王缨 +4 位作者 林勇 郑怡 欧阳桐娇 江枝和 郭文杰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08年第3期270-273,共4页
采用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对羊栖菜提取物的抗真菌活性进行了筛选,结果表明:Rf0.47(10g.kg-1、1 g.kg-1)和Rf0.81(100 g.kg-1、1 g.kg-1)对圆弧青霉菌丝生长抑制率分别为35%、50%和85%、25%,羊栖菜乙醚提取物乙酸乙酯相的薄层分离带Rf... 采用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对羊栖菜提取物的抗真菌活性进行了筛选,结果表明:Rf0.47(10g.kg-1、1 g.kg-1)和Rf0.81(100 g.kg-1、1 g.kg-1)对圆弧青霉菌丝生长抑制率分别为35%、50%和85%、25%,羊栖菜乙醚提取物乙酸乙酯相的薄层分离带Rf0.30(100 g.kg-1)对绿色木霉及黑曲霉抑制率分别为75.67%、83.46%。相关系数分析显示:不同浓度的3个处理组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双因素方差分析表明:分离带和浓度两因素对绿色木霉、圆弧青霉、黑曲霉菌丝生长抑制率的影响极显著。在3种质量浓度下,羊栖菜乙醇Rf0.47、Rf0.81、羊栖菜乙醚Rf0.00对圆弧青霉孢子萌发以及羊栖菜乙醇乙酸乙酯相、羊栖菜乙醚乙酸乙酯相、羊栖菜乙醚Rf0.30对黑曲霉孢子萌发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栖菜 抗菌活性 层层(tlc) 生长速率 孢子萌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鸭肉肌内磷脂酶解反应条件优化及其产物鉴定 被引量:2
14
作者 徐为民 卞欢 +5 位作者 王道营 张牧晗 刘芳 诸永志 蒋宁 曹建民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130-1134,共5页
以磷脂脂质体为反应介质及鸭肉肌内磷脂酶为酶液进行考察磷脂酶解的影响因素。以脂肪酸条带分析的Trace Qty值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筛选出鸭肉肌内磷脂酶解的最佳反应条件。结果表明,磷脂酶解的最佳反应条件为酶与底物比例4∶1、温度45... 以磷脂脂质体为反应介质及鸭肉肌内磷脂酶为酶液进行考察磷脂酶解的影响因素。以脂肪酸条带分析的Trace Qty值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筛选出鸭肉肌内磷脂酶解的最佳反应条件。结果表明,磷脂酶解的最佳反应条件为酶与底物比例4∶1、温度45℃、超声频率45 KHz、超声功率270 W、反应时间0.5 h。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LC-MS)在磷脂酶解产物中检测到油酸的生成,进一步证实鸭肉内源磷脂酶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脂酶解 磷脂酶 层层(tlc)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议《植物化学分类学》
15
作者 周荣汉 周铜水 胡军 《中国大学教学》 1991年第5期27-28,共2页
植物化学分类学是植物分类学的一个分支,是近三十年来建立和发展起来的新兴学科。最近由四川大学陈孝泉编著的《植物化学分类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是一本高等学校教材。它为植物化学分类学又增添了一本新书,有着积极和进步意义... 植物化学分类学是植物分类学的一个分支,是近三十年来建立和发展起来的新兴学科。最近由四川大学陈孝泉编著的《植物化学分类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是一本高等学校教材。它为植物化学分类学又增添了一本新书,有着积极和进步意义。但是粗读之后,感到该书在植物化学分类学的基本原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化学分类学 化学成分 高等学校教材 特征性成分 植物分类学 层层 分类学意义 生物合成途径 植物类群 化合物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化人参皂苷菌株的筛选及活性初步鉴定
16
作者 贾桂燕 潘昉 +5 位作者 刘玉鹏 李晶莹 王维峰 孙工兵 葛文中 张月莹 《安徽农学通报》 2019年第15期28-30,48,共4页
实验从吉林省长白山、通化市榆林镇、怀化白山市抚松县3地的鲜参根际土壤中筛选具有转化人参皂苷生物活性的微生物,平板划线法筛选单菌落菌株,人参总皂苷为底物经液体发酵,经薄层色谱分析初步判断具有转化活性的菌株,采用紫外分光光度... 实验从吉林省长白山、通化市榆林镇、怀化白山市抚松县3地的鲜参根际土壤中筛选具有转化人参皂苷生物活性的微生物,平板划线法筛选单菌落菌株,人参总皂苷为底物经液体发酵,经薄层色谱分析初步判断具有转化活性的菌株,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活性菌株对人参皂苷的转化率。最终筛选出8株真菌菌株,其中C4转化活性最高,可使人参皂苷的转化率提高28.9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皂苷 生物转化 层层 紫外分光光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种夹竹桃科和大戟科植物抗菌和抗氧化活性测定 被引量:10
17
作者 张伟豪 翁道玥 +4 位作者 宋慧云 崔泽华 孙坚 吴玉婷 单体江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85-90,共6页
【目的】筛选具有抗菌和抗氧化活性的植物次生代谢产物,为夹竹桃科和大戟科植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华南地区常见的5种夹竹桃科植物和4种大戟科植物为研究对象,采用甲醇冷浸提取和乙酸乙酯萃取方法制备植物提取物... 【目的】筛选具有抗菌和抗氧化活性的植物次生代谢产物,为夹竹桃科和大戟科植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华南地区常见的5种夹竹桃科植物和4种大戟科植物为研究对象,采用甲醇冷浸提取和乙酸乙酯萃取方法制备植物提取物,以薄层层析(TLC)—生物自显影法测定9种植物提取物的体外抗细菌和抗氧化活性,通过斑点及斑点的迁移率(R_f)初步评价样品中化合物的极性和活性,根据抑菌斑大小评价化合物的活性。【结果】除银柴外,其余8种植物提取物对供试细菌均表现出一定的抑制活性,其中红背桂、红背山麻杆和蝴蝶果对7种供试细菌均表现出较强的抑菌活性,且红背桂和蝴蝶果提取物的抑菌斑直径超过10 mm,R_f集中在0~0.13,说明活性化合物极性偏大。除夹竹桃科的羊角坳外,其余8种植物提取物均表现出一定的抗氧化活性,其中红背山麻杆的抗氧化活性最强,R_f为0~0.52,抗氧化斑直径为5~10 mm。【结论】TLC-生物自显影法能够快速检测和筛选具有抗菌和抗氧化活性的植物提取物。红背山麻杆、红背桂和蝴蝶果可作为抗细菌的候选植物资源利用,红背山麻杆可同时作为优良的抗氧化植物资源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夹竹桃科 大戟科 抗菌活性 抗氧化活性 层层(tlc)—生物自显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卢娜林瑞链霉菌对抗香蕉枯萎病效果好
18
作者 高敏 《中国果业信息》 2017年第5期63-63,共1页
据《园艺学报)2017年第4期《抗香蕉枯萎病菌的卢娜林瑞链霉菌的分离及防效鉴定》(作者周登博等)报道.为获得具有广谱抑菌活性的拮抗菌株.对海南多年连茬的健康香蕉园土壤进行微生物分离.并以香蕉枯萎病菌4号小种(Fusaumoxysporu... 据《园艺学报)2017年第4期《抗香蕉枯萎病菌的卢娜林瑞链霉菌的分离及防效鉴定》(作者周登博等)报道.为获得具有广谱抑菌活性的拮抗菌株.对海南多年连茬的健康香蕉园土壤进行微生物分离.并以香蕉枯萎病菌4号小种(Fusaumoxysporumsp.cubenseRace4)等9种病原菌为靶标菌株。采用平板对峙法、含药介质法、薄层层析法等对拮抗菌的抑菌活性进行评价,根据形态特征、培养性状、生理生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枯萎病菌 链霉菌 生物分离 对抗 拮抗菌株 生理生化特征 抑菌活性 层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