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6N01-T5铝合金薄壁中空结构件重负荷铣削温度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葛英飞 李春广 +2 位作者 侯军明 熊文亮 刘畅 《现代制造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97-101,共5页
对使用粉末冶金高速钢和硬质合金刀具对6N01-T5铝合金薄壁中空结构件重负荷铣削时的切削温度进行研究。使用红外测温法对切削温度和温度场进行测量,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法研究切削用量对切削温度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切削筋板交叉处... 对使用粉末冶金高速钢和硬质合金刀具对6N01-T5铝合金薄壁中空结构件重负荷铣削时的切削温度进行研究。使用红外测温法对切削温度和温度场进行测量,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法研究切削用量对切削温度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切削筋板交叉处附近的温度比切削单层铝合金时高40~60℃,刀具容易在切削此交叉处时发生严重粘接磨损失效现象;径向切宽是影响切削温度的最显著因素,轴向切深和机床转速次之,提高机床转速可有效降低切削温度。研究结果还表明,使用非波刃刀具、较小的刀具螺旋角及较少的刀具齿数有利于降低切削温度(降低20~40℃);使用12°后角和20°前角的刀具可显著降低切削温度;低温气动喷雾射流冲击冷却效果最好,常温气动喷雾冷却和冷风冷却效果次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合金 薄壁中空结构件 重负荷铣削 切削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合金薄壁中空结构件重负荷铣削切削振动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熊文亮 葛英飞 +3 位作者 刘畅 郭新 李春广 付细群 《航空制造技术》 2016年第1期110-114,119,共6页
使用直径为20mm的商用高速钢和硬质合金刀具,在中低切削速度和大切宽条件下对高速列车车体用T5热处理6N01铝合金双壳薄壁W型结构件进行重负荷铣削试验,重点对铣削振动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当铣刀铣削至结构件的筋板交叉处... 使用直径为20mm的商用高速钢和硬质合金刀具,在中低切削速度和大切宽条件下对高速列车车体用T5热处理6N01铝合金双壳薄壁W型结构件进行重负荷铣削试验,重点对铣削振动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当铣刀铣削至结构件的筋板交叉处时振幅有突变增加,其值为铣削铝合金薄壁时的3~6倍;在中低速铣削范围内,重负荷铣削该结构件时易发生自激振动和强迫振动。研究同时表明,机床转速和每齿进给量是影响切削振动的显著因素,波刃刀具切削振动幅值显著大于非波刃,螺旋角较大的刀具和齿数较少的刀具其切削振动较小;在剧烈的切削振动下,高速钢刀具易发生刀尖崩刃,波刃刀具则易发生严重粘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合金 薄壁中空结构件 重负荷铣削 切削振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合金薄壁中空结构件重负荷铣削刀具寿命及刀具磨损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郭新 葛英飞 +2 位作者 付细群 李春广 熊文亮 《工具技术》 2014年第8期43-47,共5页
使用高速钢和硬质合金刀具,在机床转速n=2000-5000r/min、进给速度vf=1000mm/min、轴向切深ap=20mm、径向切宽aw=10-20mm的切削用量范围内对铝合金薄壁中空结构件重负荷铣削加工刀具寿命及刀具磨损进行研究。结果表明:M42高速钢刀具由... 使用高速钢和硬质合金刀具,在机床转速n=2000-5000r/min、进给速度vf=1000mm/min、轴向切深ap=20mm、径向切宽aw=10-20mm的切削用量范围内对铝合金薄壁中空结构件重负荷铣削加工刀具寿命及刀具磨损进行研究。结果表明:M42高速钢刀具由于刀具磨损率高、刀具破损和粘结严重而不适合该结构件的重负荷铣削;非波刃粉末冶金高速钢和硬质合金刀具具有良好的适应性,但无刀尖圆弧半径的高速钢刀具易发生刀尖破损,涂层硬质合金刀具易发生涂层过早剥落;波刃粉末冶金高速钢刀具易于发生刀具严重粘结,只宜在较低的机床转速下进行重负荷铣削加工;机床转速和径向切宽对刀具寿命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合金 薄壁中空结构件 重负荷铣削 刀具寿命 刀具磨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固有应变法的中空薄壁铝合金结构件焊接变形及残余应力预测 被引量:3
4
作者 马嘉恒 张生芳 +2 位作者 石鸿瑞 马付建 沙智华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87-192,共6页
为提升中空薄壁铝合金结构件焊接变形与残余应力预测精度。基于固有应变法与焊接热输入参数对焊接等效载荷开展求解,利用有限元仿真方式从变形及应力的角度出发,分别对焊接变形及残余应力进行分析,并通过焊接试验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焊... 为提升中空薄壁铝合金结构件焊接变形与残余应力预测精度。基于固有应变法与焊接热输入参数对焊接等效载荷开展求解,利用有限元仿真方式从变形及应力的角度出发,分别对焊接变形及残余应力进行分析,并通过焊接试验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焊缝左右两侧的边缘区域是产生焊接残余应力的主要位置,横向、纵向残余应力分别为275 MPa、181 MPa,结构件上蒙板呈马鞍形分布,焊接所导致的最大变形分布在上蒙板左右两侧,左右两侧仿真最大值分别0.299 mm、0.274 mm,左右两侧试验最大值分别0.37 mm、0.34 mm,试验变形值略大于仿真变形值,两侧变形预测误差率分别为19.1%、19.4%。研究结果可为类似中空薄壁铝合金结构件焊接变形及残余应力预测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焊接变形 中空薄壁铝合金结构 等效载荷 有限元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