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薄互层砂体地质模型的建立及其应用 被引量:3
1
作者 谢继容 沈扬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6年第S1期148-154,共7页
薄互层油储是近年来国内外石油工业勘探开发研究的热点。而对薄互层砂体地质规律的识别是快速有效地进行储层预测的关键,因此,砂体地质规律及其地质模型的建立与分析是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文章以大庆齐家南—古龙北地区葡萄花油层为... 薄互层油储是近年来国内外石油工业勘探开发研究的热点。而对薄互层砂体地质规律的识别是快速有效地进行储层预测的关键,因此,砂体地质规律及其地质模型的建立与分析是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文章以大庆齐家南—古龙北地区葡萄花油层为例,详细阐述了薄互层砂体地质模型建立的方法和原则,并首次利用该模型对该区葡萄花油层砂体厚度及其展布进行了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互层砂体 地质规律 地质模型 大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薄互层滩坝砂体的定量预测——以东营凹陷古近系沙四上亚段(Es_4~上)为例 被引量:28
2
作者 李国斌 姜在兴 +3 位作者 王升兰 周浩玮 王天奇 张亚军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659-1671,共13页
薄互层砂体的定量预测是沉积学研究的难点之一。滩坝是滨浅湖区典型的薄互层砂体,其预测和勘探难度大。通过对东营凹陷古近系沙四上亚段滩坝的沉积特征、平面分布及控制因素等研究,认为滩坝的形成与分布主要受不同波浪带控制,即冲浪回... 薄互层砂体的定量预测是沉积学研究的难点之一。滩坝是滨浅湖区典型的薄互层砂体,其预测和勘探难度大。通过对东营凹陷古近系沙四上亚段滩坝的沉积特征、平面分布及控制因素等研究,认为滩坝的形成与分布主要受不同波浪带控制,即冲浪回流带控制沿岸滩坝(包括砾质滩坝)、碎浪带控制近岸滩坝、破浪带控制远岸滩坝。在建立了东营凹陷风动力砂体分布模型基础上,通过分析不同波浪带波浪参数变化,建立了破浪带和碎浪带砂体定量预测模型,对东营凹陷博兴洼陷南部缓坡带近岸坝、远岸坝单砂体的厚度及宽度进行了定量预测计算,并对砂体的延伸长度通过微地貌恢复+风动力技术结合进行了计算。然后通过统计单个坝砂体厚度和连井对比对预测砂体厚度、宽度及长度进行了检验验证,二者吻合较好,证明预测方法切实可行。最后认为,6~8级风力最有利于滩坝的形成。该方法为薄互层砂体的定量预测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分析思路,对隐蔽油藏勘探有指导作用,但该方法不适用于明显受物源控制薄砂体的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互层砂体 风动力模型 定量预测 模型检验 东营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骅坳陷北部马头营凸起馆陶组砂体成因及展布特征 被引量:7
3
作者 张建坤 杨国涛 +2 位作者 吴吉忠 吴鑫 王方鲁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8-60,共13页
综合运用钻井岩心、测井、三维高分辨率地震等资料,对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北部马头营凸起馆陶组砂体成因及展布特征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馆陶组沉积前期发育2条规模大、延伸较远,呈近NS、NNW—SSE展布的沟槽,指示物源主要来源于... 综合运用钻井岩心、测井、三维高分辨率地震等资料,对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北部马头营凸起馆陶组砂体成因及展布特征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馆陶组沉积前期发育2条规模大、延伸较远,呈近NS、NNW—SSE展布的沟槽,指示物源主要来源于北部燕山褶皱带。馆陶组为冲积扇-辫状河-曲流河沉积序列;馆三下段为冲积扇扇中辫状河道和河道间漫流相,发育扇中辫状河道成因砂体;馆三上段为辫状河道和泛滥平原相,发育河床滞留沉积和心滩成因砂体;馆二段和馆一段为曲流河沉积,河床滞留沉积、边滩、决口扇和天然堤是主要的砂体成因类型。馆陶组可划分为3个长期旋回,7个中期旋回,16~19个短期旋回;以短期旋回为单元,建立了馆二段等时地层对比的高分辨层序地层格架;层序格架控制着砂体的分布模式,馆二段短期旋回的下部砂岩发育,是主要的储集层。层控测井约束反演提高了馆二段薄互层河道砂体预测的精度,馆二段各砂层组反演预测平面砂地比反映河道砂体呈NE—SW向的展布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积扇-辫状河-曲流河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 薄互层河道 馆陶组 马头营凸起 黄骅坳陷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小样本数据的模型-数据驱动地震反演方法 被引量:3
4
作者 刘金水 孙宇航 刘洋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908-917,共10页
针对薄互层砂体识别难度大、常规模型驱动和数据驱动等地震预测方法精度较低的难题,提出一种基于空变目标函数的模型-数据驱动地震AVO反演新方法。该方法利用零延迟互相关函数和F范数(Frobenius范数)构建目标函数,以反距离加权理论根据... 针对薄互层砂体识别难度大、常规模型驱动和数据驱动等地震预测方法精度较低的难题,提出一种基于空变目标函数的模型-数据驱动地震AVO反演新方法。该方法利用零延迟互相关函数和F范数(Frobenius范数)构建目标函数,以反距离加权理论根据反演目标道所在的位置控制目标函数的变化,进而改变训练样本、初始低频模型和地震数据对反演的约束权重,能够基于小样本数据反演得到较高精度、较高分辨率的速度和密度参数,适用于薄互层砂体的精细识别。薄互层地质模型测试结果表明,针对小样本数据,新方法的反演结果具有较高的精度和分辨率,能够识别约1/30波长厚度的砂岩薄层。丽水凹陷实际应用表明,新方法反演结果与测井数据的相对误差较小,且能够识别约1/15波长厚度的薄互层砂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样本数据 空变目标函数 模型-数据驱动 神经网络 地震AVO反演 薄互层砂体识别 古新统 丽水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