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板内强震蕴震过程中地形变图象及模式的研究
被引量:
16
1
作者
杨国华
桂昆长
+3 位作者
巩曰沐
杨春花
韩月萍
孙东平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56-163,共8页
对华北地块内的邢台、海城、唐山、大同等强震的地壳垂直形变资料进行了处理、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在强震蕴育过程中伴随有一定的地形变演化:①形变异常半径大、范围广;②有“场”有“源”,“源”于“场”中,“场”“源”分明;...
对华北地块内的邢台、海城、唐山、大同等强震的地壳垂直形变资料进行了处理、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在强震蕴育过程中伴随有一定的地形变演化:①形变异常半径大、范围广;②有“场”有“源”,“源”于“场”中,“场”“源”分明;③演化过程为“场”区由常态运动-异态运动(即场兆开始形成)-“源”区异态运动明显突出-“源”外场区异常程度增大-“源”区处于“僵化”运动-发震;④特殊图象分布区(可能多为四象限分布)、先“活”后“僵”区及震源区往往是同一区域;⑤当明显“活化”区内有明显“僵化”区时是临震的震兆特征;⑥地形变异常,尤其是源区的“僵化”运动愈长,则震级可能就愈大。上述这些可能是板内强震蕴震过程中地壳垂直形变的基本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内地
震
地壳运动
蕴震过程
地形变图象
地
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前后地壳垂直运动的负位错模型
被引量:
16
2
作者
张希
张四新
王双绪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53-158,共6页
利用昆仑山口西 8 1级地震震区外围格尔木—五道梁 30 0km长水准测线在 1 979,1 991和 2 0 0 2年 3期垂直形变资料 ,借助研究改进的负位错模型获取发震构造及其相关断裂的运动、变形特征及应力应变积累部位和强度 ,对与此次大震有关的...
利用昆仑山口西 8 1级地震震区外围格尔木—五道梁 30 0km长水准测线在 1 979,1 991和 2 0 0 2年 3期垂直形变资料 ,借助研究改进的负位错模型获取发震构造及其相关断裂的运动、变形特征及应力应变积累部位和强度 ,对与此次大震有关的区域构造形变背景及可能的震后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1 991~ 2 0 0 2年相对 1 979~ 1 991年垂直差异运动及应变积累加速增强的特征与昆仑山口西 8 1级地震孕育有关 ;且这样的一个地壳垂直运动加速过程可能还未因地震发生而结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壳垂直运动
负位错模型
梯度场
蕴震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板内强震蕴震过程中地形变图象及模式的研究
被引量:
16
1
作者
杨国华
桂昆长
巩曰沐
杨春花
韩月萍
孙东平
机构
国家地震局第一地形变监测中心
出处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56-163,共8页
基金
地震科学联合基金
文摘
对华北地块内的邢台、海城、唐山、大同等强震的地壳垂直形变资料进行了处理、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在强震蕴育过程中伴随有一定的地形变演化:①形变异常半径大、范围广;②有“场”有“源”,“源”于“场”中,“场”“源”分明;③演化过程为“场”区由常态运动-异态运动(即场兆开始形成)-“源”区异态运动明显突出-“源”外场区异常程度增大-“源”区处于“僵化”运动-发震;④特殊图象分布区(可能多为四象限分布)、先“活”后“僵”区及震源区往往是同一区域;⑤当明显“活化”区内有明显“僵化”区时是临震的震兆特征;⑥地形变异常,尤其是源区的“僵化”运动愈长,则震级可能就愈大。上述这些可能是板内强震蕴震过程中地壳垂直形变的基本模式。
关键词
板内地
震
地壳运动
蕴震过程
地形变图象
地
震
分类号
P315.2 [天文地球—地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前后地壳垂直运动的负位错模型
被引量:
16
2
作者
张希
张四新
王双绪
机构
中国地震局第二监测中心
出处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53-158,共6页
基金
地震科学联合基金"地壳运动的非震负位错模型反演与强震地点预测研究"( 60 3 0 0 1)
中国地震局"十五"重点项目子课题"中国大陆构造变形变化特征和重点地区应变积累状态研究"与"青藏高原北部地区地震活动短期前兆特征及其预测方法研究"
文摘
利用昆仑山口西 8 1级地震震区外围格尔木—五道梁 30 0km长水准测线在 1 979,1 991和 2 0 0 2年 3期垂直形变资料 ,借助研究改进的负位错模型获取发震构造及其相关断裂的运动、变形特征及应力应变积累部位和强度 ,对与此次大震有关的区域构造形变背景及可能的震后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1 991~ 2 0 0 2年相对 1 979~ 1 991年垂直差异运动及应变积累加速增强的特征与昆仑山口西 8 1级地震孕育有关 ;且这样的一个地壳垂直运动加速过程可能还未因地震发生而结束 。
关键词
地壳垂直运动
负位错模型
梯度场
蕴震过程
Keywords
vertical crustal movement,negative dislocation model, gradient field,M S 8 1 Kunlun Earthquake
分类号
P315.1 [天文地球—地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板内强震蕴震过程中地形变图象及模式的研究
杨国华
桂昆长
巩曰沐
杨春花
韩月萍
孙东平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5
1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前后地壳垂直运动的负位错模型
张希
张四新
王双绪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4
1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