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武陵山地区蕨类植物区系与邻近区系关系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陈功锡 敖成奇 +2 位作者 廖文波 朱杰英 向春明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1期120-126,共7页
运用数量分析手段,通过区系丰富性程度、区系基本组成以及区系属的地理成分三方面的比较,研究了武陵山地区与我国亚热带8个地区蕨类植物区系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武陵山地区的蕨类植物区系丰富,这与武陵山地区的起源时间、所处... 运用数量分析手段,通过区系丰富性程度、区系基本组成以及区系属的地理成分三方面的比较,研究了武陵山地区与我国亚热带8个地区蕨类植物区系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武陵山地区的蕨类植物区系丰富,这与武陵山地区的起源时间、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复杂的地质地貌条件密切相关;(2)与武陵山地区关系最为密切的有庐山、武夷山和红水河上游地区,与其较为密切的有独龙江,与之不太密切的有宝天曼、大瑶山、神农架和化龙山;(3)数量分析能较客观地反映蕨类植物各区系间的异同及起源上的内在统一性,可为多区系比较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陵山地 蕨类植物区系 邻近 比较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地区蕨类植物区系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李玉泉 何平 +2 位作者 邓洪平 肖宜安 窦全丽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30-235,共6页
对重庆地区蕨类植物从科、属分布区类型进行了统计分析,同时将该区区系特征与其它几个地区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 (1)该区共有蕨类植物389种(含变种和变型),隶属于109属, 43科。(2)该区蕨类植物中优势科、属十分明显,其中优势科为:... 对重庆地区蕨类植物从科、属分布区类型进行了统计分析,同时将该区区系特征与其它几个地区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 (1)该区共有蕨类植物389种(含变种和变型),隶属于109属, 43科。(2)该区蕨类植物中优势科、属十分明显,其中优势科为:鳞毛蕨科、金星蕨科、水龙骨科、蹄盖蕨科、凤尾蕨科;优势属为鳞毛蕨属、耳蕨属、凤尾蕨属、铁角蕨属、卷柏属、凤丫蕨属。(3)从蕨类植物科、属分布区类型的所占比例来看,该地区区系性质以热带成分占优势,其中热带分布科22科,占总科数的75. 00%;热带分布属有60属,占总属数的64. 52% (剔除世界分布)。(4)本区区系成分古老,古老孑遗的科属较为丰富,但特有现象不明显。(5)该区地形、气候条件对于蕨类植物的散布和充分发育比较适宜,为其在该区的充分发育创造了极为有力的条件。(6)经对比分析和聚类分析表明:该区与临近的几个地区属的相似性系数很高,特别是与西南地区的西藏、横断山区的属相似性系数较大,表明区系上与这些地区有着广泛的联系;而与华北的内蒙古,东北的辽宁等相距较远的地区属的相似性系数较低,表明区系上联系较为疏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庆地 蕨类植物区系 相似性 分布类型 对比分析 统计分析 特征 鳞毛蕨科 金星蕨科 水龙骨科 蹄盖蕨科 凤尾蕨科 鳞毛蕨属 凤尾蕨属 铁角蕨属 凤丫蕨属 热带成分 性质 成分 特有现象 气候条件 西南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石门台自然保护区的蕨类植物区系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张荣京 邢福武 +2 位作者 陈红锋 严岳鸿 韦强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58-365,共8页
通过野外调查和标本参考,广东英德石门台国家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区系共含47科,96属,293种。分析表明:(1)热带、亚热带分布性质的科为主(31科),占66.0%,非热带性分布科(16科),占34.4%。(2)热带、亚热带性质的属占优势(64属,占66.7%),其... 通过野外调查和标本参考,广东英德石门台国家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区系共含47科,96属,293种。分析表明:(1)热带、亚热带分布性质的科为主(31科),占66.0%,非热带性分布科(16科),占34.4%。(2)热带、亚热带性质的属占优势(64属,占66.7%),其中泛热带分布属(24,25.0%)和热带亚洲分布属(19,19.8%)是最重要的分布类型。世界分布属占26.4%,温带分布属很不明显,占7.3%。属的这种分布格局,显示出该区蕨类植物区系从热带成分向亚热带成分的渗透和过渡。(3)热带、亚热带分布种(139种)所占比例最大(47.4%),其中以热带亚洲性质的占优势(103,35.2%);温带成分占较大的比例(34.1%)。种的分析结果与属的分析结果相差很大,出现区系相互渗透的现象。(4)在种的相似性比较上,与东部车八岭的相似性最高(38.5/59.2);与西部大瑶山种的相似性最低(21.5/35.6)。该区的蕨类植物区系与周围地区关系较为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蕨类植物区系 分析 分布类型 石门台自然保护 广东省 广东石门台自然保护 植物分析 国家自然保护 分布性质 亚热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高原蕨类植物区系特点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郭晓思 黎斌 李军超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1446-1451,共6页
对黄土高原的蕨类植物区系组成、分类及其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黄土高原有蕨类植物26科、53属、184种及3变种。种类较多的科有蹄盖蕨科(30种)、鳞毛蕨科(26种)、水龙骨科(20种)、铁角蕨科(12种)、卷柏科(12种)、中国蕨科(11种)及... 对黄土高原的蕨类植物区系组成、分类及其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黄土高原有蕨类植物26科、53属、184种及3变种。种类较多的科有蹄盖蕨科(30种)、鳞毛蕨科(26种)、水龙骨科(20种)、铁角蕨科(12种)、卷柏科(12种)、中国蕨科(11种)及裸子蕨科(10种)等。这7科的种类共计121种,占本地区总种数的64.71%。种类较多的属有鳞毛蕨属(13种)、卷柏属(12种)、耳蕨属(11种)、铁角蕨属(11种)、蹄盖蕨属(10种)、瓦韦属(10种)、铁线蕨属(9种)及岩蕨属(9种)等。这8属的种类共计85种,占本地区总种数45.46%。黄土高原蕨类植物区系属的地理成分可划分为15个分布区类型。热带、亚热带分布类型的有18属,占总属数的41.86%,北温带及寒带分布类型的有22属,占总属数(世界分布属除外)的51.16%,其中,亚洲分布类型的最多,计有16属,占总属数的37.20%,表明黄土高原蕨类植物区系是温带类型。区系地理成分以华北区蕨类植物为主,同时也集中了华中、华东、东北、西北以及西南的蕨类植物。而中国特有分布属只有1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蕨类植物区系 地理分布 黄土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齐云山区蕨类植物区系研究 被引量:13
5
作者 郭传友 刘登义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5期1115-1121,共7页
皖南齐云山区地处中亚热带 ,自然条件较为优越 ,蕨类植物丰富 ,初步统计显示 ,该山区共有蕨类植物 2 9科 ,5 4属 ,91种 (包括亚种和变种 ) ,区系综合系数为 - 0 .5 92 ,在相比较的7个山地区系中位居第五。通过对区系组成、性质和特征的... 皖南齐云山区地处中亚热带 ,自然条件较为优越 ,蕨类植物丰富 ,初步统计显示 ,该山区共有蕨类植物 2 9科 ,5 4属 ,91种 (包括亚种和变种 ) ,区系综合系数为 - 0 .5 92 ,在相比较的7个山地区系中位居第五。通过对区系组成、性质和特征的分析 ,表明该区系地理成分复杂多样 ,属、种均可划分为 1 2种类型 (变型 ) ,具有较强的亚热带特性 ;在区系关系上 ,该区系与黄山、九华山、天目山、庐山区系关系较为密切 ,而与武夷山、秦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徽 齐云山 蕨类植物区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赣江源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区系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谢宜飞 朱恒 +1 位作者 陈慧 刘仁林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804-811,共8页
在野外调查与分类研究的基础上,对江西赣江源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资源进行了区系分析。结果表明:该区有蕨类植物216种隶属于35科75属,科、属、种各占江西省蕨类植物科总数的71.4%、属的65.8%、种的49.9%。含7个种以上的科有9个;科的分布... 在野外调查与分类研究的基础上,对江西赣江源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资源进行了区系分析。结果表明:该区有蕨类植物216种隶属于35科75属,科、属、种各占江西省蕨类植物科总数的71.4%、属的65.8%、种的49.9%。含7个种以上的科有9个;科的分布区类型中热带和亚热带分布的科占74.3%。属的分布区类型有10个,其中热带分布类型有51属,占总属数的68%;温带分布类型的属有4属,占总属数的5.3%。种的地理分布可划分为4个类型,其中热带成分35.6%、亚热带成分49.1%、中国特有成分达13.4%。种的相似性分析表明,本区系与齐云山关系密切,相似性系数达75.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赣江源自然保护 蕨类植物区系 江西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巴山(狭义)蕨类植物区系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郭晓思 陈彦生 +1 位作者 黎斌 吴振海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928-1934,共7页
于1990~2005年对大巴山进行了野外考察,并对所采集的蕨类植物标本进行鉴定及资料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大巴山具有蕨类植物34科76属247种(包含变种和变型).鳞毛蕨科、水龙骨科和蹄盖蕨科为大巴山蕨类植物区系中占优势的3大科,共有113种... 于1990~2005年对大巴山进行了野外考察,并对所采集的蕨类植物标本进行鉴定及资料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大巴山具有蕨类植物34科76属247种(包含变种和变型).鳞毛蕨科、水龙骨科和蹄盖蕨科为大巴山蕨类植物区系中占优势的3大科,共有113种,占总种数的45.75%.属的地理成分以热带、亚热带类型为主,约占总属数的65.62%,温带类型占34.38%.在种的水平上,热带、亚热带成分仅占总种数的10.29%,温带成分处于优势地位,为89.71%.在温带成分中,东亚成分与中国特有成分显著,共占总种数的84.36%,表明大巴山应属于中国-日本蕨类植物亚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蕨类植物区系 分析 大巴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大山峰蕨类植物区系的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张建新 胡伯智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2289-2294,共6页
在野外调查和整理资料的基础上,大山峰共有蕨类植物33科58属98种和2变种.优势科为鳞毛蕨科、水龙骨科、蹄盖蕨科,优势属为鳞毛蕨属、卷柏属和复叶耳蕨属.通过对区系组成、性质和特征的分析,表明该区地理成分复杂多样,分布区类型以泛热... 在野外调查和整理资料的基础上,大山峰共有蕨类植物33科58属98种和2变种.优势科为鳞毛蕨科、水龙骨科、蹄盖蕨科,优势属为鳞毛蕨属、卷柏属和复叶耳蕨属.通过对区系组成、性质和特征的分析,表明该区地理成分复杂多样,分布区类型以泛热带分布属、东亚分布种为主,表现出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特点;区系综合系数为-0.290,在相比较的8个山地区系中位居第6;在区系关系上,该区系与天目山、三清山、武夷山区系关系密切,可以归入同一自然区,而与帽儿山区系关系疏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蕨类植物区系 分布类型 相似性 大山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山吴家山国家森林公园蕨类植物区系的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方元平 胡章喜 +1 位作者 高静 项俊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2055-2056,2062,共3页
在野外调查和已有资料整理的基础上,分析了英山吴家山国家级森林公园蕨类植物区系组成和分布区类型。结果表明,吴家山共有蕨类植物68种(包括变种),隶属于23科、39属;科的分布类型以世界分布和热带—亚热带分布为主;属的分布以泛热带和... 在野外调查和已有资料整理的基础上,分析了英山吴家山国家级森林公园蕨类植物区系组成和分布区类型。结果表明,吴家山共有蕨类植物68种(包括变种),隶属于23科、39属;科的分布类型以世界分布和热带—亚热带分布为主;属的分布以泛热带和热带亚洲分布属为主,同时也表现出强烈的暖温带性质;种的分布以东亚类型为主,特别是中国—日本分布类型最多,亚热带至暖温带性质明显。该区应置于中国—日本森林植物亚区从暖温带向亚热带过渡的范围内,与当地所处的地理位置相符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蕨类植物区系 吴家山国家森林公园 湖北英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省齐云山自然保护区的蕨类植物区系 被引量:6
10
作者 周兰平 何祖霞 +3 位作者 陈辉敏 卢和军 邢福武 严岳鸿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88-94,共7页
对齐云山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资源进行调查和文献研究,记录该地区蕨类植物40科86属230种.分析表明:(1)该保护区中蕨类植物的优势科、优势属均表现明显,优势科有鳞毛蕨科、金星蕨科、蹄盖蕨科、水龙骨科和凤尾蕨科等,优势属有鳞毛蕨属、... 对齐云山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资源进行调查和文献研究,记录该地区蕨类植物40科86属230种.分析表明:(1)该保护区中蕨类植物的优势科、优势属均表现明显,优势科有鳞毛蕨科、金星蕨科、蹄盖蕨科、水龙骨科和凤尾蕨科等,优势属有鳞毛蕨属、凤尾蕨属、卷柏属、铁角蕨属和短肠蕨属等;(2)属的区系地理成分划为4大类,热带分布的属占优势,为总属数的60.5%,世界分布属占20.9%,温带分布属占17.4%,中国特有属占1.2%;(3)种的区系地理成分也可划为4大类,温带分布种(114种)所占的比例最大(49.6%),热带分布种占有较大的比例(30.0%),中国特有种占18.7%,世界分布种占1.7%;(4)在种的相似性上比较,该保护区与井冈山的相似性系数最高(59.7%),而与大瑶山的相似性系数最低(36.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蕨类植物区系 齐云山自然保护 江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花萼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区系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陈锋 王馨 《湖北农业科学》 2017年第2期242-244,258,共4页
研究四川花萼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区系。结果表明,蕨类植物区系成分复杂,类型丰富,有蕨类植物35科67属192种;优势科属明显,科内及属内分化程度较高;科属地理成分以热带成分占优势,种的地理成分以温带成分为主;生境特点以土生为主... 研究四川花萼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区系。结果表明,蕨类植物区系成分复杂,类型丰富,有蕨类植物35科67属192种;优势科属明显,科内及属内分化程度较高;科属地理成分以热带成分占优势,种的地理成分以温带成分为主;生境特点以土生为主;与城口大巴山和巫溪阴条岭保护区物种相似性系数较高,关系较为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萼山 国家级自然保护 蕨类植物区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西部云开山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多样性调查 被引量:13
12
作者 韦灵灵 陈珍传 董仕勇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03-312,共10页
野外调查和标本鉴定结果表明,云开山自然保护区共有185种蕨类植物,其中10种为广东新分布:中华桫椤(Alsophila costularis)、白桫椤(Sphaeropteris brunoniana)、有刺凤尾蕨(Pteris setulosacostulata)、禾秆亮毛蕨(Acystopteris tenuise... 野外调查和标本鉴定结果表明,云开山自然保护区共有185种蕨类植物,其中10种为广东新分布:中华桫椤(Alsophila costularis)、白桫椤(Sphaeropteris brunoniana)、有刺凤尾蕨(Pteris setulosacostulata)、禾秆亮毛蕨(Acystopteris tenuisecta)、高大短肠蕨(Allantodia muricata)、细裂铁角蕨(Asplenium tenuifolium)、无盖肉刺蕨(Nothoperanema shikokianum)、蓝色鳞毛蕨(Dryopteris polita)、云南舌蕨(Elaphoglossum yunnanense)和黑鳞剑蕨(Loxogramme assimilis)。该地蕨类植物区系主要由亚洲热带亚热带分布和东亚分布成分(各占约37%的种类)构成,以鳞毛蕨科(Dryopteridaceae)、水龙骨科(Polypodiaceae)、金星蕨科(Thelypteridaceae)、蹄盖蕨科(Athyriaceae)和铁角蕨科(Aspleniaceae)的植物最为丰富,包含13种中国特有种但缺乏本地特有成分。垂直分布的统计结果表明,绝大多数植物(143种)生活在海拔900~1300 m的常绿阔叶林下,局限分布于海拔800 m以下的植物有15种,而局限分布于海拔1400~1700 m的植物有23种。该地的珍稀蕨类植物有马尾杉(Phlegmariurus phlegmaria)、华南马尾杉(P.austrosinicu)、薄叶阴地蕨(Sceptridium daucifolium)、小黑桫椤(Gymnosphaera metteniana)、中华桫椤、白桫椤、长柄车前蕨(Antrophyum obovatum)、黑鳞复叶耳蕨(Arachniodes nigrospinosa)、两广鳞毛蕨(Dryopteris liangkwangensis)、云南舌蕨、燕尾蕨(Cheiropleuria bicuspis)、锯蕨(Micropolypodium okuboi)和穴子蕨(Prosaptia urceolar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蕨类植物区系 地理成分 垂直分布 新记录 云开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和台湾蕨类植物多样性及其大陆性特征 被引量:23
13
作者 廖文波 金建华 +1 位作者 王伯荪 吴兆洪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7期1237-1245,共9页
海南和台湾是我国南部和东部两个最重要的大陆性岛屿 ,具有极为丰富的蕨类植物多样性 .特有现象揭示着植物区系和植物多样性的历史 ,间断分布揭示着与邻近或相关植物区系的联系 ;特别是在岛屿地区 ,这种现象和意义尤其明显 .海南有蕨类... 海南和台湾是我国南部和东部两个最重要的大陆性岛屿 ,具有极为丰富的蕨类植物多样性 .特有现象揭示着植物区系和植物多样性的历史 ,间断分布揭示着与邻近或相关植物区系的联系 ;特别是在岛屿地区 ,这种现象和意义尤其明显 .海南有蕨类植物区系 5 5科、1 35属、4 6 6种 ,其中特有种有 32种 ,台湾蕨类植物区系 5 7科、1 4 2属、5 99种 ,其中特有种达 6 6种 .在海南与台湾两地 ,有共有属 1 0 4属 ,共有种仅有 1 76种 .台湾海峡出现始于晚白垩世 ,持续至第四纪 ;琼州海峡出现于早第四纪 ,因此 ,两地的特有现象远少于种子植物 台湾有 80 1种 ,海南有 5 0 1种 ,原因与蕨类植物具有更广的散布性相关 ,而且在被子植物中起重要作用的物种生物学障碍 机制 在蕨类是缺乏的 ;形态学的、生殖生物学特征导致蕨类植物具有较缓慢的物种演化历史和较低的灭绝率 Smith,1 972 .海南和台湾蕨类植物区系的比较还表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 蕨类植物区系 分析 海南岛 台湾岛 大陆性岛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夷山脉南北蕨类植物生物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叶文 李振基 +4 位作者 BENITO C Tan CHANG Ying 陈鹭真 何建源 刘初钿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31-437,共7页
从植物区系、生物多样性容量、通量和质量等方面比较了武夷山脉从南到北梁野山、闽江源、武夷山3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蕨类植物的生物多样性.结果表明,在武夷山脉由南到北,蕨类植物的热带性成分趋于递减,北温带分布及其变型、东亚分布... 从植物区系、生物多样性容量、通量和质量等方面比较了武夷山脉从南到北梁野山、闽江源、武夷山3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蕨类植物的生物多样性.结果表明,在武夷山脉由南到北,蕨类植物的热带性成分趋于递减,北温带分布及其变型、东亚分布及其变型递增.由物种数及丰富度指数DGl可以得出,武夷山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生物多样性容量最大.连通性方面,武夷山脉不同的保护区间物种水平的相似性不到55%,而从武夷山脉南段至中段、中段至北段,种的β多样性指数βL值都达到30%,这两点说明武夷山脉是蕨类植物的现代分化中心之一.通过考察Cody指数βC发现,中段的闽江源自然保护区是武夷山脉的重要节点.虽然流通率表明武夷山脉蕨类植物的连通性较强,但在物种水平上,更替值在南段到中段、中段到北段均超过30%,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在保护区之间建立与建设供动植物物种迁移的生态廊道.由于保存了较多的蕨类植物模式标本种和局域种,在充分考虑物种权值的前提下,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的蕨类植物生物多样性质量指数值达764,因此其多样性质量最高.研究结果可以为保护区群网的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蕨类植物区系 物种流 连通性 相似性 武夷山脉 自然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研究》第25卷总目次
15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i0001-i0007,共7页
关键词 植物研究 蕨类植物区系 王献溥 种子植物 新变种 栲树林 目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研究》第24卷总目次
16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i017-i020,共4页
关键词 植物研究 种子植物 蕨类植物区系 藓类植物 藓纲 苔藓植物 七子花 Jun 地理分布 花粉形态 新异名 莎草科 颖花目 蓝藻门 蓝绿藻 目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植物》第三十卷总目次
17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I0012-I0019,共8页
关键词 楼梯草属 英文 《广西植物 珍稀濒危植物 王文采 新记录种 蕨类植物区系 藓类植物 藓纲 苔藓植物 目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