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故交、宗盟与外臣:蕃书所见会昌以后唐与黠戛斯关系的演变
1
作者
景凯东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8-95,共8页
会昌年间,灭亡漠北回鹘政权的黠戛斯再次与唐朝取得了联系,希望获得唐朝的册封来强化自身在草原的统治。唐朝对待这位强大新邻的态度最初非常谨慎,表达敬意却不明确承诺;直到确认双方过去交往的历史后,为争取在回鹘问题上的合作,才以所...
会昌年间,灭亡漠北回鹘政权的黠戛斯再次与唐朝取得了联系,希望获得唐朝的册封来强化自身在草原的统治。唐朝对待这位强大新邻的态度最初非常谨慎,表达敬意却不明确承诺;直到确认双方过去交往的历史后,为争取在回鹘问题上的合作,才以所谓“同族”关系为基础,与黠戛斯确立了宗盟关系,最终给予其册封。唐朝末年,随着黠戛斯西归,双方地理距离被拉远,各自诉求发生变化,虽友好依旧,但唐朝对待黠戛斯的礼仪却有所下降。蕃书王言向我们展示了会昌以后唐与黠戛斯关系演变的三个阶段及天下秩序下唐朝与民族政权交往的诸多细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
黠戛斯
宗盟
蕃书
王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西夏时期河西走廊的教育——以儒学和“蕃书”为中心的探讨
被引量:
3
2
作者
刘再聪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87-91,共5页
西夏时期,河西走廊地区的教育成就主要表现在发展儒学与推广“蕃书”两个方面。重视儒学是党项人为了吸纳各地贤才、培养高素质官员而采取的重要教育措施,创制和推行“蕃书”是西夏政权为适应河西走廊局部统一、创造党项民族自己的文明...
西夏时期,河西走廊地区的教育成就主要表现在发展儒学与推广“蕃书”两个方面。重视儒学是党项人为了吸纳各地贤才、培养高素质官员而采取的重要教育措施,创制和推行“蕃书”是西夏政权为适应河西走廊局部统一、创造党项民族自己的文明、追求政权独立的又一重要教育措施。河西走廊在儒学和“蕃书”两方面所取得的辉煌成就,表明西夏时期的河西走廊并非是“龙荒沙漠”的“不毛之地”,同时也说明,宋夏时期甘肃地区的教育中心在西夏统治下的河西走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夏
儒学
蕃书
河西走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西夏文的形体结构和造字方式
被引量:
2
3
作者
李新魁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78年第5期12-20,共9页
西夏文是西夏王朝创制和使用的一种文字。西夏大庆年间(公元一○三六——一○三七年),统治者李元昊命令他的宠臣野利仁荣创制了西夏字。西夏字产生之后,被定为“国书”,在官方文书中使用。宋景祐四年冬(公元一○三七年),西夏设立蕃汉二...
西夏文是西夏王朝创制和使用的一种文字。西夏大庆年间(公元一○三六——一○三七年),统治者李元昊命令他的宠臣野利仁荣创制了西夏字。西夏字产生之后,被定为“国书”,在官方文书中使用。宋景祐四年冬(公元一○三七年),西夏设立蕃汉二字院以教授蕃(即指西夏文)汉文字。《西夏书事》云:“元昊既制蕃书,尊为国字,凡国中艺文诰牒,尽易蕃书,于是立蕃字、汉字二院。汉习正、草,蕃兼篆、隶。”当时,用西夏文翻译了不少汉文典籍以为西夏人诵习之用,如《孝经》、《尔雅》、《贞观政要》等。西夏著名学者斡道冲还曾以西夏文写了《论语小义》和《周易卜筮断》等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夏文字
西夏字
西夏王朝
官方文
书
汉文字
贞观政要
蕃书
元昊
西夏文献
西夏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故交、宗盟与外臣:蕃书所见会昌以后唐与黠戛斯关系的演变
1
作者
景凯东
机构
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出处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8-95,共8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唐代天下秩序研究”(编号:23AZS005)
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青年项目“唐代蕃书文献的整理与研究”(编号:23DLSJ03)
“山东省高等学校青创科技支持计划”(编号:2023RW101)。
文摘
会昌年间,灭亡漠北回鹘政权的黠戛斯再次与唐朝取得了联系,希望获得唐朝的册封来强化自身在草原的统治。唐朝对待这位强大新邻的态度最初非常谨慎,表达敬意却不明确承诺;直到确认双方过去交往的历史后,为争取在回鹘问题上的合作,才以所谓“同族”关系为基础,与黠戛斯确立了宗盟关系,最终给予其册封。唐朝末年,随着黠戛斯西归,双方地理距离被拉远,各自诉求发生变化,虽友好依旧,但唐朝对待黠戛斯的礼仪却有所下降。蕃书王言向我们展示了会昌以后唐与黠戛斯关系演变的三个阶段及天下秩序下唐朝与民族政权交往的诸多细节。
关键词
唐
黠戛斯
宗盟
蕃书
王言
Keywords
Tang Dynasty
Xiajiasi
Clan Ally
Fanshu Imperial Edicts
分类号
K242.4 [历史地理—中国史]
K289 [历史地理—中国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西夏时期河西走廊的教育——以儒学和“蕃书”为中心的探讨
被引量:
3
2
作者
刘再聪
机构
西北师范大学敦煌学研究所
出处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87-91,共5页
文摘
西夏时期,河西走廊地区的教育成就主要表现在发展儒学与推广“蕃书”两个方面。重视儒学是党项人为了吸纳各地贤才、培养高素质官员而采取的重要教育措施,创制和推行“蕃书”是西夏政权为适应河西走廊局部统一、创造党项民族自己的文明、追求政权独立的又一重要教育措施。河西走廊在儒学和“蕃书”两方面所取得的辉煌成就,表明西夏时期的河西走廊并非是“龙荒沙漠”的“不毛之地”,同时也说明,宋夏时期甘肃地区的教育中心在西夏统治下的河西走廊。
关键词
西夏
儒学
蕃书
河西走廊
分类号
K246.3 [历史地理—中国史]
G4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西夏文的形体结构和造字方式
被引量:
2
3
作者
李新魁
出处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78年第5期12-20,共9页
文摘
西夏文是西夏王朝创制和使用的一种文字。西夏大庆年间(公元一○三六——一○三七年),统治者李元昊命令他的宠臣野利仁荣创制了西夏字。西夏字产生之后,被定为“国书”,在官方文书中使用。宋景祐四年冬(公元一○三七年),西夏设立蕃汉二字院以教授蕃(即指西夏文)汉文字。《西夏书事》云:“元昊既制蕃书,尊为国字,凡国中艺文诰牒,尽易蕃书,于是立蕃字、汉字二院。汉习正、草,蕃兼篆、隶。”当时,用西夏文翻译了不少汉文典籍以为西夏人诵习之用,如《孝经》、《尔雅》、《贞观政要》等。西夏著名学者斡道冲还曾以西夏文写了《论语小义》和《周易卜筮断》等书。
关键词
西夏文字
西夏字
西夏王朝
官方文
书
汉文字
贞观政要
蕃书
元昊
西夏文献
西夏语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故交、宗盟与外臣:蕃书所见会昌以后唐与黠戛斯关系的演变
景凯东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西夏时期河西走廊的教育——以儒学和“蕃书”为中心的探讨
刘再聪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论西夏文的形体结构和造字方式
李新魁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78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