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6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蔡家川流域人工刺槐生物量模型的构建与比较
被引量:
5
1
作者
李福明
冯泳翰
+3 位作者
赵怡
朱景康
魏曦
梁文俊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2-70,共9页
利用蔡家川流域不同立地条件下48株刺槐样木生物量的实测数据,以胸径、树高、冠幅、冠长及胸径、树高的复合因子为自变量,构建生物量异速生长模型、多元线性模型和相容性生物量模型。采用决定系数(R^(2))、均方根误差(RMSE)、估计标准误...
利用蔡家川流域不同立地条件下48株刺槐样木生物量的实测数据,以胸径、树高、冠幅、冠长及胸径、树高的复合因子为自变量,构建生物量异速生长模型、多元线性模型和相容性生物量模型。采用决定系数(R^(2))、均方根误差(RMSE)、估计标准误差(SEE)、总相对误差(TRE)、平均相对误差(ARE)和平均百分比误差(MPE)等6个指标对模型进行拟合度和精确度的检验。结果表明:以胸径(D_(BH))、树高(h)的复合因子构建的生物量模型估测效果较好。3种模型的检验指标均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均适用于蔡家川流域刺槐生物量的预测。其中,多元线性模型对树枝、树叶生物量预测效果最佳,预测精度为90.11%和89.72%;相容性生物量模型对总树干、根系和总生物量的预测精度高达91.38%、90.83%、93.90%,并且解决了各器官生物量与总生物量的相容性问题。构建的模型中,相容性生物量模型的估测效果最好,多元线性模型和生物量异速生长模型次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槐
生物量异速生长模型
多元线性模型
相容性生物量模型
蔡家川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蔡家川流域景观自然度研究
被引量:
4
2
作者
张志
朱金兆
+2 位作者
朱清科
李永芳
刘学祥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28-131,共4页
在借鉴国内外生态干扰度等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针对晋西黄土区蔡家川流域景观格局,提出了流域景观自然度概念,并确定相关空间图示表达以及分级量化分析方法。蔡家川流域呈现出以有林地为基质,灌木林、荒山和农地等斑块相间分布的景观...
在借鉴国内外生态干扰度等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针对晋西黄土区蔡家川流域景观格局,提出了流域景观自然度概念,并确定相关空间图示表达以及分级量化分析方法。蔡家川流域呈现出以有林地为基质,灌木林、荒山和农地等斑块相间分布的景观格局。流域上、中、下三段之中,中段的破碎化程度最高,异质性最大,边缘效应强烈,斑块类型分布均匀。流域下段斑块破碎化程度减小,但天然起源的景观类型面积减少,人工起源和人为干扰成分较高的景观类型面积增加。流域上段较低的边缘效应,使之具有良好的生境质量和较高的生物多样性。流域自上而下表现出以人为影响为主要因子的生态干扰程度不断增强,自然景观减少,而半自然景观和人为景观均呈增加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蔡家川流域
流域
景观自然度
景观格局
地理信息系统(G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黄土残塬小流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水分特征
3
作者
王丽平
赵炯昌
+3 位作者
朱洪盛
池金洺
王子涵
于洋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84-792,共9页
【目的】植被恢复是黄土高原生态建设的主要举措,水分是该地区植被恢复的主要限制因子。开展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水分动态研究,旨在为流域综合治理中的植被恢复提供科学依据,优化土地利用和水资源管理策略。【方法】在2023年生长季(5—9月)...
【目的】植被恢复是黄土高原生态建设的主要举措,水分是该地区植被恢复的主要限制因子。开展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水分动态研究,旨在为流域综合治理中的植被恢复提供科学依据,优化土地利用和水资源管理策略。【方法】在2023年生长季(5—9月),以地处黄土残塬沟壑区的山西省吉县蔡家川流域5种典型土地利用类型:乔木林(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灌木林(黄刺玫Rosa xanthina)、草地(铁杆蒿Artemisia gmelinii)、果园(苹果Malus pumila)、农田(玉米Zea mays)为研究对象,对不同土层(0~10、10~20、20~40、40~60、60~80、80~100、100~120、120~140、140~160、160~180 cm)土壤水分进行系统的定位监测。基于野外实测数据,分析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及土层深度对土壤水分的影响。使用最优分割法划分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水分垂直层次。【结果】生长季内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水分与降水变化趋势一致。各土地利用类型不同深度土壤水分差异显著(P<0.05)。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水分从高到低依次为农田(21.06%)、灌木林(17.88%)、草地(15.17%)、果园(15.02%)、乔木林(13.29%)。土壤水分垂直变化表现出一定的层次性。将各土地利用类型土层水分垂直层次划分为强变异层、中等变异层以及弱变异层。草地和乔木林地的垂直层次一致,强变异层为0~10 cm土层,中等变异层为10~100 cm土层,弱变异层为100~180 cm土层。灌木林强变异层以及中等变异层为0~140 cm土层,深度范围大于其他土地利用类型。果园强变异层以及中等变异层为0~80 cm土层,深度范围低于其他土地利用类型。农田土壤水分垂直变异不同于其他土地利用类型,100~180 cm土层变异性最强,中等变异层为0~20 cm土层,弱变异层为20~100 cm土层。【结论】土壤水分动态受降水、土地利用类型以及工程措施综合影响。在开展植被恢复时,应重点关注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水分的动态变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分
土地利用类型
垂直分布
蔡家川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单一流向算法和多流向算法下的地形指数比较研究——以山西吉县蔡家川小流域为例
被引量:
2
4
作者
刘利峰
毕华兴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309-310,313,共3页
在地理信息系统平台———美国Micro Images公司开发的TNTmips6.9上,以山西吉县蔡家川小流域1/10000地形图为原始数据,经一系列处理得到该小流域的数字高程模型。使用自行开发的基于单一流向算法和多流向算法的地形指数计算程序,以生成...
在地理信息系统平台———美国Micro Images公司开发的TNTmips6.9上,以山西吉县蔡家川小流域1/10000地形图为原始数据,经一系列处理得到该小流域的数字高程模型。使用自行开发的基于单一流向算法和多流向算法的地形指数计算程序,以生成的DEM为源数据,计算出蔡家川小流域的地形指数。通过对两种算法下地形指数的分析比较发现:多流向算法下得到的地形指数其最大值、中值、最小值均小于单一流向算法下的值,而且分布区间也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形指数
单一流向算法
多流向算法
蔡家川
小
流域
DEM
TNTmips6.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吉县蔡家川小流域水文响应相似性研究
被引量:
3
5
作者
刘利峰
毕华兴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61-164,共4页
在地理信息系统平台-美国Micro Images公司开发的TNTmips6.9上,以山西吉县蔡家川小流域1∶10000地形图为原始数据,经一系列处理得到该小流域的数字高程模型,之后抽取出6个子小流域。使用自行编写的基于多流向算法的地形指数计算程序,以...
在地理信息系统平台-美国Micro Images公司开发的TNTmips6.9上,以山西吉县蔡家川小流域1∶10000地形图为原始数据,经一系列处理得到该小流域的数字高程模型,之后抽取出6个子小流域。使用自行编写的基于多流向算法的地形指数计算程序,以生成的DEM为源数据,计算出蔡家川小流域及6个子小流域的地形指数。在Excel中处理地形指数,得到各自的地形指数频率分布。以地形指数频率分布是否相似来判断小流域与子小流域水文响应是否相似,结果发现:小流域与4号、5号、7号子小流域水文响应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响应性
地形指数
多流向算法
蔡家川
小
流域
DEM
TNTmips6.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晋西黄土区流域尺度对径流的影响
6
作者
刘卉芳
朱清科
《山西水土保持科技》
2003年第4期14-16,共3页
以山西省吉县蔡家川流域及其嵌套的冯家圪垛流域为研究对象 ,通过次洪水过程线分析在尺度不同的条件下 ,产流模式及洪水过程线的变化 ,结果表明 ,尺度的不同造成产流模式及洪水过程的差异。
关键词
尺度
产流模式
径流
蔡家川流域
吉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蔡家川流域人工刺槐生物量模型的构建与比较
被引量:
5
1
作者
李福明
冯泳翰
赵怡
朱景康
魏曦
梁文俊
机构
山西农业大学林学院
出处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2-70,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水土保持与固碳协同的晋西黄土区低效林结构与功能智能化调控”(32371970)
“黄土残塬区刺槐林分结构与水土保持功能的作用机制”(31901365)
“根系竞争与地上林分生长的关联机制:以林分改造为例”(31971644)。
文摘
利用蔡家川流域不同立地条件下48株刺槐样木生物量的实测数据,以胸径、树高、冠幅、冠长及胸径、树高的复合因子为自变量,构建生物量异速生长模型、多元线性模型和相容性生物量模型。采用决定系数(R^(2))、均方根误差(RMSE)、估计标准误差(SEE)、总相对误差(TRE)、平均相对误差(ARE)和平均百分比误差(MPE)等6个指标对模型进行拟合度和精确度的检验。结果表明:以胸径(D_(BH))、树高(h)的复合因子构建的生物量模型估测效果较好。3种模型的检验指标均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均适用于蔡家川流域刺槐生物量的预测。其中,多元线性模型对树枝、树叶生物量预测效果最佳,预测精度为90.11%和89.72%;相容性生物量模型对总树干、根系和总生物量的预测精度高达91.38%、90.83%、93.90%,并且解决了各器官生物量与总生物量的相容性问题。构建的模型中,相容性生物量模型的估测效果最好,多元线性模型和生物量异速生长模型次之。
关键词
刺槐
生物量异速生长模型
多元线性模型
相容性生物量模型
蔡家川流域
Keywords
Robinia pseudoacacia
biomass allometric growth model
multiple linear model
compatible biomass model
Caijiachuan Watershed
分类号
S758.1 [农业科学—森林经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蔡家川流域景观自然度研究
被引量:
4
2
作者
张志
朱金兆
朱清科
李永芳
刘学祥
机构
清华大学公共安全研究中心
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武警警种指挥学院森林系
山西省吉县红旗林场
山东省烟台市房地产综合开发办公室
出处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28-131,共4页
基金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困难立地工程造林关键技术研究"(2006BAD03A03)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西部典型区域森林植被对农业生态环境的调控机理"(2002CB111503)
文摘
在借鉴国内外生态干扰度等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针对晋西黄土区蔡家川流域景观格局,提出了流域景观自然度概念,并确定相关空间图示表达以及分级量化分析方法。蔡家川流域呈现出以有林地为基质,灌木林、荒山和农地等斑块相间分布的景观格局。流域上、中、下三段之中,中段的破碎化程度最高,异质性最大,边缘效应强烈,斑块类型分布均匀。流域下段斑块破碎化程度减小,但天然起源的景观类型面积减少,人工起源和人为干扰成分较高的景观类型面积增加。流域上段较低的边缘效应,使之具有良好的生境质量和较高的生物多样性。流域自上而下表现出以人为影响为主要因子的生态干扰程度不断增强,自然景观减少,而半自然景观和人为景观均呈增加趋势。
关键词
蔡家川流域
流域
景观自然度
景观格局
地理信息系统(GIS)
Keywords
Caijiachuan watershed
watershed landscape naturalness (WLN)
landscape pattern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
分类号
F301.2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黄土残塬小流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水分特征
3
作者
王丽平
赵炯昌
朱洪盛
池金洺
王子涵
于洋
机构
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
北京林业大学山西吉县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出处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84-792,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2177310)。
文摘
【目的】植被恢复是黄土高原生态建设的主要举措,水分是该地区植被恢复的主要限制因子。开展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水分动态研究,旨在为流域综合治理中的植被恢复提供科学依据,优化土地利用和水资源管理策略。【方法】在2023年生长季(5—9月),以地处黄土残塬沟壑区的山西省吉县蔡家川流域5种典型土地利用类型:乔木林(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灌木林(黄刺玫Rosa xanthina)、草地(铁杆蒿Artemisia gmelinii)、果园(苹果Malus pumila)、农田(玉米Zea mays)为研究对象,对不同土层(0~10、10~20、20~40、40~60、60~80、80~100、100~120、120~140、140~160、160~180 cm)土壤水分进行系统的定位监测。基于野外实测数据,分析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及土层深度对土壤水分的影响。使用最优分割法划分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水分垂直层次。【结果】生长季内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水分与降水变化趋势一致。各土地利用类型不同深度土壤水分差异显著(P<0.05)。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水分从高到低依次为农田(21.06%)、灌木林(17.88%)、草地(15.17%)、果园(15.02%)、乔木林(13.29%)。土壤水分垂直变化表现出一定的层次性。将各土地利用类型土层水分垂直层次划分为强变异层、中等变异层以及弱变异层。草地和乔木林地的垂直层次一致,强变异层为0~10 cm土层,中等变异层为10~100 cm土层,弱变异层为100~180 cm土层。灌木林强变异层以及中等变异层为0~140 cm土层,深度范围大于其他土地利用类型。果园强变异层以及中等变异层为0~80 cm土层,深度范围低于其他土地利用类型。农田土壤水分垂直变异不同于其他土地利用类型,100~180 cm土层变异性最强,中等变异层为0~20 cm土层,弱变异层为20~100 cm土层。【结论】土壤水分动态受降水、土地利用类型以及工程措施综合影响。在开展植被恢复时,应重点关注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水分的动态变化特征。
关键词
土壤水分
土地利用类型
垂直分布
蔡家川流域
Keywords
soil moisture
land use types
vertical distribution
Caijianchuan watershed
分类号
S714.7 [农业科学—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单一流向算法和多流向算法下的地形指数比较研究——以山西吉县蔡家川小流域为例
被引量:
2
4
作者
刘利峰
毕华兴
机构
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
出处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309-310,313,共3页
基金
人事部留学回国人员科技活动择优资助项目"黄土区嵌套小流域降雨径流过程中地形特征指数的尺度辨析与转换"
文摘
在地理信息系统平台———美国Micro Images公司开发的TNTmips6.9上,以山西吉县蔡家川小流域1/10000地形图为原始数据,经一系列处理得到该小流域的数字高程模型。使用自行开发的基于单一流向算法和多流向算法的地形指数计算程序,以生成的DEM为源数据,计算出蔡家川小流域的地形指数。通过对两种算法下地形指数的分析比较发现:多流向算法下得到的地形指数其最大值、中值、最小值均小于单一流向算法下的值,而且分布区间也偏小。
关键词
地形指数
单一流向算法
多流向算法
蔡家川
小
流域
DEM
TNTmips6.9
Keywords
topographic index
the single flow direction arithmetic
the multiple flow direction arithmetic
the Caijiachuan small watershed
DEM
TNTmips6.9
分类号
TP79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吉县蔡家川小流域水文响应相似性研究
被引量:
3
5
作者
刘利峰
毕华兴
机构
长治市水土保持试验站
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
出处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61-164,共4页
基金
"黄土区农林复合系统可持续经营技术研究(2006BAD03A503)"
"黄土高原沟壑区水土流失综合调控原理与治理范式(2007CB407207)"
文摘
在地理信息系统平台-美国Micro Images公司开发的TNTmips6.9上,以山西吉县蔡家川小流域1∶10000地形图为原始数据,经一系列处理得到该小流域的数字高程模型,之后抽取出6个子小流域。使用自行编写的基于多流向算法的地形指数计算程序,以生成的DEM为源数据,计算出蔡家川小流域及6个子小流域的地形指数。在Excel中处理地形指数,得到各自的地形指数频率分布。以地形指数频率分布是否相似来判断小流域与子小流域水文响应是否相似,结果发现:小流域与4号、5号、7号子小流域水文响应相似。
关键词
水文响应性
地形指数
多流向算法
蔡家川
小
流域
DEM
TNTmips6.9
Keywords
hydrological response,topographic index,the multiple flow direction arithmetic,the Caijiachuan small watershed,DEM,TNTmips6.9
分类号
P467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O151.21 [理学—基础数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晋西黄土区流域尺度对径流的影响
6
作者
刘卉芳
朱清科
机构
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
出处
《山西水土保持科技》
2003年第4期14-16,共3页
基金
973项目"森林植被调控区域农业水土资源与环境的尺度辨析与转换" (2002CB111503)
"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课题"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区水土保持型植被建设技术研究与示范"(2001BA510B01)资助
文摘
以山西省吉县蔡家川流域及其嵌套的冯家圪垛流域为研究对象 ,通过次洪水过程线分析在尺度不同的条件下 ,产流模式及洪水过程线的变化 ,结果表明 ,尺度的不同造成产流模式及洪水过程的差异。
关键词
尺度
产流模式
径流
蔡家川流域
吉县
分类号
S157.1 [农业科学—土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蔡家川流域人工刺槐生物量模型的构建与比较
李福明
冯泳翰
赵怡
朱景康
魏曦
梁文俊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蔡家川流域景观自然度研究
张志
朱金兆
朱清科
李永芳
刘学祥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黄土残塬小流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水分特征
王丽平
赵炯昌
朱洪盛
池金洺
王子涵
于洋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单一流向算法和多流向算法下的地形指数比较研究——以山西吉县蔡家川小流域为例
刘利峰
毕华兴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吉县蔡家川小流域水文响应相似性研究
刘利峰
毕华兴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晋西黄土区流域尺度对径流的影响
刘卉芳
朱清科
《山西水土保持科技》
200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