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吉林延边开山屯地区蓝片岩相变质作用——来自硬绿泥石+纤锰柱石+多硅白云母组合的证据 |
吴汉泉
唐克东
李存有
|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3 |
12
|
|
2
|
黑龙江依兰地区蓝片岩相变质作用及其演化 |
韩晓萌
郑常青
徐学纯
韩玉宝
徐久磊
|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8 |
3
|
|
3
|
中国蓝片岩带的时空分布、地质特征和成因 |
沈其韩
耿元生
|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2 |
17
|
|
4
|
蓝片岩及其有关高压变质带研究的新进展 |
魏春景
|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
1994 |
11
|
|
5
|
羌塘中部龙木错—双湖缝合带中硬玉石榴石二云母片岩的成因及意义 |
张修政
董永胜
施建荣
王生云
|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0 |
25
|
|
6
|
滇西澜沧变质带的变形序列与变质作用初步研究 |
赵靖
钟大赉
王毅
|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
1994 |
18
|
|
7
|
青岛C类榴辉岩的发现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
韩宗珠
赵广涛
盛兴土
|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
1990 |
3
|
|
8
|
北祁连山高压变质带的变形和变质特征及其对俯冲带折返的意义 |
曹毅
宋述光
CA0
|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9 |
2
|
|
9
|
中国东部苏鲁榴辉岩超基性岩褶皱带的演化及其与大别(中国)和柯切塔夫(哈萨克斯坦)杂岩的对比(英文) |
A.A.MARAKUSHEV1
SANG Long-kang
A.V.BOBROV
ZHOU Han-wen
LIU Fu
|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
2003 |
0 |
|
10
|
变质岩岩石学研究——第六讲 特征变质岩及其成因 |
卢良兆
|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
1986 |
1
|
|
11
|
变质岩岩石学研究——第四讲 变质相和变质相系的研究 |
贺高品
|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
1986 |
1
|
|
12
|
羌塘中部高压变质带的形成过程 |
董永胜
李才
施建荣
张修政
王生云
|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0 |
|
|
13
|
羌塘中部高压变质带的退变质作用及其构造侵位 |
董永胜
李才
施建荣
王生云
|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9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