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纵坑切梢小蠹蓝污真菌侵害云南松树组织解剖观察 被引量:6
1
作者 叶辉 吕军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71-74,共4页
通过对云南松树进行纵坑切梢小蠹 (Tomicuspiniperda)蓝污真菌 (Leptogramphiumyunnanense)接种试验 ,对云南松受害组织进行了形态解剖观察 ,验证了蓝污真菌对云南松的致病作用。蓝污真菌发现于受害木质部和韧皮组织中的各类细胞中。在... 通过对云南松树进行纵坑切梢小蠹 (Tomicuspiniperda)蓝污真菌 (Leptogramphiumyunnanense)接种试验 ,对云南松受害组织进行了形态解剖观察 ,验证了蓝污真菌对云南松的致病作用。蓝污真菌发现于受害木质部和韧皮组织中的各类细胞中。在木质部 ,蓝污区域呈现出以心材为中心的扇形分布。在韧皮组织内 ,蓝污真菌主要沿着细胞轴向在垂直方向上生长 ,并可通过细胞孔纹进入到水平方向上的相邻细胞内。本项研究揭示了该蓝污真菌在云南松树干韧皮和木质部组织、细胞内的生长和蔓延规律 ,进一步表明纵坑切梢小蠹蓝污真菌L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坑切梢小蠹 蓝污真菌 云南松 接种试验 组织解剖 致病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横坑切梢小蠹生物学研究 被引量:25
2
作者 叶辉 吕军 Francois LIEUTIER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23-228,共6页
横坑切梢小蠹Tomicusminor (Hartig)是云南松PinusyunnanensisFranchet的主要次期性害虫之一。 1980年以来 ,该虫与纵坑切梢小蠹T .piniperda(L .)一起在中国西南部大量发生 ,导致数十万公顷云南松林受害。本文报道了横坑切梢小蠹在云... 横坑切梢小蠹Tomicusminor (Hartig)是云南松PinusyunnanensisFranchet的主要次期性害虫之一。 1980年以来 ,该虫与纵坑切梢小蠹T .piniperda(L .)一起在中国西南部大量发生 ,导致数十万公顷云南松林受害。本文报道了横坑切梢小蠹在云南地区的生活史、生长、发育、繁殖等生物学特征。横坑切梢小蠹年生活史为一代 ,前后两代在冬春季有部分重叠。成虫羽化于4月下旬开始陆续 ,5月下旬结束。成虫羽化后即飞到树冠上蛀食枝梢 ,直到 11月发育成熟 ,开始繁殖。在此期间 ,每头成虫可以蛀食 4~ 6个枝梢。横坑切梢小蠹在云南没有越冬习性。繁殖期从 11月至次年 3月。成虫主要在已经受到纵坑切梢小蠹危害的树木的中、下部产卵。繁殖期较纵坑切梢小蠹约迟 1周。由于横坑切梢小蠹从枝梢到树干对云南松持续危害 ,对树木的危害性较在其它地区更为严重。横坑切梢小蠹利用受到纵坑切梢小蠹蛀害的树木繁殖产卵 ,加强了蠹虫对云南松树的危害 ,加速了受害树木的死亡进程。横坑切梢小蠹的上述生物生态学特征是该虫对云南松造成严重危害的重要原因。从横坑切梢小蠹虫体和虫坑中检测到伴生真菌云南半帚孢Leptographiumyunnanensis。横坑切梢小蠹对该菌的带菌率在蛀梢期为11 5 % ;在蛀干中期约为 10 %~ 2 6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坑切梢小蠹 纵坑切梢小蠹 云南松 蓝污真菌 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生菌诱导的云南松挥发性化合物对云南切梢小蠹嗅觉行为影响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冯丹 王艺璇 +2 位作者 管国伟 袁瑞玲 陈鹏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51-156,共6页
为了明确伴生菌诱导的云南松挥发性化合物对云南切梢小蠹嗅觉行为的影响,基于HS-SPME-GC/MS前期的分析结果,用8种云南松主要挥发性成分作为气味源,用多臂嗅觉仪测定云南切梢小蠹的嗅觉反应,筛选有较强引诱力的4种化合物测定不同气味组... 为了明确伴生菌诱导的云南松挥发性化合物对云南切梢小蠹嗅觉行为的影响,基于HS-SPME-GC/MS前期的分析结果,用8种云南松主要挥发性成分作为气味源,用多臂嗅觉仪测定云南切梢小蠹的嗅觉反应,筛选有较强引诱力的4种化合物测定不同气味组合对云南切梢小蠹引诱力,研究伴生菌对云南松挥发性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伴生菌间诱导云南松韧皮部挥发性化合物的相对含量和组分有差异,α-蒎烯和β-月桂烯的相对含量增高,β-蒎烯、4烯丙基苯甲醚、金合欢烯的相对含量减少,Ophiostoma canum能诱导云南松产生3-蒈稀、β-石竹稀,Leptographium conjunctum、O.ips和O.Abietinum能诱导云南松产生莰烯。嗅觉实验表明,8种挥发性化合物对云南切梢小蠹的引诱能力存在差异,其中4-烯丙基苯甲醚、金合欢烯、α-蒎烯和长叶烯对云南切梢小蠹的引诱力最强。气味源组合3213(即:α-蒎烯2 mg/ml、金合欢烯1 mg/ml、4-烯丙基苯甲醚0.5 mg/ml和长叶烯2 mg/ml)对云南切梢小蠹有较好的引诱作用。本研究结果为开发云南切梢小蠹引诱剂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切梢小蠹 蓝污真菌 挥发性化合物 嗅觉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