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刺槐人工林蓄积量模型筛选和影响因子 被引量:3
1
作者 赵迎雪 宋振洲 +1 位作者 杨新兵 王会岳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36-41,共6页
为了筛选出更精确的刺槐人工林林分蓄积量估算模型,减少林分调查成本,以河北省刺槐人工纯林为研究对象,选取海拔、坡度、坡向等立地因子,以及林龄、平均胸径、密度等测树因子,采用马氏距离法去除离群值,基于R语言建立多元回归、逐步回... 为了筛选出更精确的刺槐人工林林分蓄积量估算模型,减少林分调查成本,以河北省刺槐人工纯林为研究对象,选取海拔、坡度、坡向等立地因子,以及林龄、平均胸径、密度等测树因子,采用马氏距离法去除离群值,基于R语言建立多元回归、逐步回归、随机森林回归与BP神经网络模型,分析影响蓄积量分布各因子的重要性,筛选出最优模型。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模型分析均得出测树因子重要性大于立地因子,平均胸径和密度对刺槐蓄积量影响较大,坡向和地貌影响最小;(2)通过4种模型的精度对比,非线性模型对林分单位蓄积量预测精准度较高,BP神经网络模型最优(R^(2)=0.9635)。影响刺槐人工林蓄积量的主导因子为平均胸径与密度,在构建刺槐人工林蓄积量模型方面,相比于线性模型,非线性模型更好且BP神经网络模型表现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槐 人工纯林 蓄积量模型 BP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分蓄积量模型对比研究——以湖南省国有林场杉木中龄林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康立 孟伟 贺环洋 《热带林业》 2018年第2期14-18,共5页
以湖南国有林场主要用材树种杉木林为研究对象,利用ForStat(统计之林)软件上进行多元函数模拟和线性回归函数模拟。分别对本文采用的6种蓄积量模型进行数据分析,模拟结果的对比分析表明:模型M=aH^bN^c+a_1H^(b1)N^(c1)运用于湖南省国有... 以湖南国有林场主要用材树种杉木林为研究对象,利用ForStat(统计之林)软件上进行多元函数模拟和线性回归函数模拟。分别对本文采用的6种蓄积量模型进行数据分析,模拟结果的对比分析表明:模型M=aH^bN^c+a_1H^(b1)N^(c1)运用于湖南省国有林场杉木中龄林林分蓄积量研究时,其效果在6种模型中最佳,确定系数为0.8937,平均相对误差为13.4251%,精度为97.1948%,研究结果有利于湖南国有林场杉木人工林可持续经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分蓄积 蓄积量模型 平均相对误差 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林分密度指标在杉木林分蓄积量模型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姜丽 张雄清 +1 位作者 段爱国 张建国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97-102,共6页
[目的]林分密度是反映单木林分中林木株树和竞争的一个重要指标,构建林分生长与收获模型的一个重要变量。选择合适的林分密度指标来构建杉木林分蓄积量模型,提高林分预测精度。[方法]以福建邵武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人工林密... [目的]林分密度是反映单木林分中林木株树和竞争的一个重要指标,构建林分生长与收获模型的一个重要变量。选择合适的林分密度指标来构建杉木林分蓄积量模型,提高林分预测精度。[方法]以福建邵武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人工林密度长期试验林28 a连续观测数据为依据,基于可变生长率法,建立了含5种林分密度指标的杉木林分蓄积年生长模型。[结果]模型决定系数R^(2)均在0.979以上,精度高于不含密度指标的对照组模型。在包含密度指标的模型中,精度最高的为每公顷株数N密度模型,其次是相对植距RS密度模型,但是这两个模型参数估计不显著而被舍弃。所有模型的R^(2)数值由高到低顺序为:每公顷株数N林分蓄积量模型(0.9799)、相对植距模型(0.9799)、林分密度指数SDI模型(0.9794)、优势高营养面积比Z模型(0.9793)、Nilson密度指数模型(0.9790)以及不含密度指标模型(0.9728)。[结论]除去N指标和RS指标模型,杉木林分蓄积量模型中表现最好的是以林分密度指数SDI为密度指标的模型。其次,还发现在低造林密度(1667~3333株·hm-2)林分,蓄积生长量要大于中高造林密度(5000~10000株·hm-2)的林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林分密度指标 林分蓄积年生长模型 可变生长率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杉木可变密度蓄积量收获预估模型 被引量:16
4
作者 邓立斌 李际平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87-89,共3页
采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拟合杉木林分蓄积量与立地质量、林龄、林分密度之间的非线性关系 ,建立了杉木可变密度蓄积量收获预估 BP网络模型 ,并对所建立的模型进行精度检验。检验表明 ,所建模型预测精度高 ,可应用于森林经理调查。
关键词 杉木 可变密度蓄积收获预估模型 人工神经网络 精度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3S技术的山东省森林蓄积量估测 被引量:31
5
作者 李亦秋 冯仲科 +3 位作者 邓欧 张冬有 张彦林 吴露露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85-93,共9页
借助SPSS统计软件和ERDAS IMAGINE9.0/ArcGIS9.2的建模及空间分析工具,采用TM影像和1∶100000地形图作为数据源,从TM影像提取野外GPS采样点缓冲区内6个波段的灰度值及其线性和非线性组合等遥感因子,从地形图提取海拔、坡度、坡向等GIS因... 借助SPSS统计软件和ERDAS IMAGINE9.0/ArcGIS9.2的建模及空间分析工具,采用TM影像和1∶100000地形图作为数据源,从TM影像提取野外GPS采样点缓冲区内6个波段的灰度值及其线性和非线性组合等遥感因子,从地形图提取海拔、坡度、坡向等GIS因子,以各遥感因子和GIS因子作为自变量,以GPS野外调查样点缓冲区内的蓄积量作为因变量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样本数据筛选采用标准差法,因子变量筛选采用主成分因子分析法、多元线性回归的逐步回归和强行进入法等方法,建立的多元回归模型预测总体精度达到87.35%。用2006年山东省TM影像提取的有林地掩膜模型中各因子变量灰度图,得到各因子变量的掩膜图层。将各因子变量的掩膜图层代入多元回归模型进行复合运算,得到有林地蓄积量灰度图像。经蓄积量灰度图像属性表统计得到山东省的有林地总蓄积量为6203.53万m3,为快速、准确地对大面积的森林蓄积量估测提供一种有效的途径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S技术 山东省 森林蓄积量模型 估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地松标准蓄积量收获模型的研究
6
作者 龙红 周锡祥 +2 位作者 沈家智 董世绫 饶文娟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3年第S3期71-78,共8页
本文根据35块湿地松林分生长过程解析标准地资料,分析了立木株数随林分平均直径的变化规律.通过株数标准化,将各标准地林分蓄积量生长过程数据,转换到标准(郁闭度1.0)水平,采用经改进的8参数 Chapman-Richards 函数,用 marquardt 迭代... 本文根据35块湿地松林分生长过程解析标准地资料,分析了立木株数随林分平均直径的变化规律.通过株数标准化,将各标准地林分蓄积量生长过程数据,转换到标准(郁闭度1.0)水平,采用经改进的8参数 Chapman-Richards 函数,用 marquardt 迭代法建立了以地位指数和年龄为解释变量的湿地松多形标准蓄积量收获模型,为立地质量的蓄积量指标评价,经济评价及森林资源的生长预估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松 标准蓄积收获模型 树冠重叠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小比例尺航片森林蓄积量的遥感判读研究
7
作者 吴文友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5期9462-9464,共3页
研究了中小比例尺航片在森林蓄积量判读上的应用,结果表明:可以根据航片上影像灰度的平均值来进行树种的判别;利用灰度标准偏差进行林分蓄积量的估测,其拟合误差不足5%,满足林业生产实践的精度要求。填补了中小比例尺森林蓄积量判读的空... 研究了中小比例尺航片在森林蓄积量判读上的应用,结果表明:可以根据航片上影像灰度的平均值来进行树种的判别;利用灰度标准偏差进行林分蓄积量的估测,其拟合误差不足5%,满足林业生产实践的精度要求。填补了中小比例尺森林蓄积量判读的空白,是建立森林蓄积量判读的不同比例尺、不同遥感来源立体判读体系的重要补充,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比例尺航片 灰度标准偏差 灰度平均值 森林蓄积遥感判读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类调查与二类调查森林蓄积量数据对接方案分析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白星雯 胡晟 +1 位作者 布日古德 阳帆 《林草资源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42-147,共6页
我国一类调查(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与二类调查(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两种监测体系因调查目的及方法不同,因此监测获取的森林资源数据存在不一致。鉴于此,以保定市为例,开展一类调查与二类调查森林蓄积量数据对接方案分析研究。采用非线... 我国一类调查(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与二类调查(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两种监测体系因调查目的及方法不同,因此监测获取的森林资源数据存在不一致。鉴于此,以保定市为例,开展一类调查与二类调查森林蓄积量数据对接方案分析研究。采用非线性指数模型分树种组构建小班蓄积量预估模型,通过模型反演更新调整保定市内所有小班蓄积量信息,从而获取保定市各县(市、区)森林蓄积量信息;采取平差调整法实现保定市一类调查与二类调查蓄积量监测值对接。研究结果显示:1)分树种组研建的小班蓄积量预估模型评价指标均表现较好,表明模型具有较好的预估能力;2)相比二类调查而言,采用小班蓄积量预估模型监测获取的保定市森林单位蓄积量(34.98 m^(3)/hm^(2))与一类调查蓄积量监测值对比,其精度为91.06%,较大程度上降低了相对误差,表明了小班蓄积量预估模型监测值的可靠性;3)对模型预估值进一步进行平差调整后,最终实现了一类调查与二类调查蓄积量监测成果对接,表明了研究方案的可行性。可见,研究的技术方案可为各省级行政区历年小班蓄积量监测数据对接更新及今后实现“一套数,一张图”提供技术方法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蓄积监测 蓄积预估模型 森林资源连续清查 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森林生物量的估算方法及其研究进展 被引量:169
9
作者 罗云建 张小全 +3 位作者 王效科 朱建华 侯振宏 张治军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29-134,共6页
总结分析生物量模型(包括相对生长关系和生物量-蓄积量模型)和生物量估算参数这2类常用的生物量估算方法,提出今后我国在森林生物量估算领域的研究重点:1)整合经验相对生长方程;2)系统研究生物量估算参数的规律性及其不确定性;3)构建以... 总结分析生物量模型(包括相对生长关系和生物量-蓄积量模型)和生物量估算参数这2类常用的生物量估算方法,提出今后我国在森林生物量估算领域的研究重点:1)整合经验相对生长方程;2)系统研究生物量估算参数的规律性及其不确定性;3)构建以传统估算方法和3S技术相结合的生物量估算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物 估算方法 相对生长关系 生物-蓄积量模型 生物估算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麻黄生长与收获模型系统的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连金 惠刚盈 +1 位作者 孙长忠 何楚林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9-65,共7页
利用海南文昌2005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的木麻黄工业原料林样地资料,通过参数置换法,构建了以优势高模型为基础,以断面积预估为中心,将蓄积量作为目标变量的生长与收获模型系统。结果表明:组成模型系统的各模型的拟合精度较高,各模型的预... 利用海南文昌2005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的木麻黄工业原料林样地资料,通过参数置换法,构建了以优势高模型为基础,以断面积预估为中心,将蓄积量作为目标变量的生长与收获模型系统。结果表明:组成模型系统的各模型的拟合精度较高,各模型的预估值与观测值差异不显著,适应性较好,能对木麻黄的优势高、断面积和蓄积量生长进行正确预估,可用于研究区木麻黄工业原料林的生长与收获预估。研究方法为一次性调查数据生长模型及类似模型的研建提供了经验和借鉴,并为当前缺少长期定位观测数据和大量解析木数据的森林经营单位编制森林经营方案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麻黄 RICHARDS方程 蓄积量模型 模型系统 结构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树种产量转换评价研究
11
作者 蔡学林 张志云 +1 位作者 欧阳勋志 黄晓全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7年第6期90-97,共8页
以江西省杉木、马尾松为研究对象,建立标准蓄积量模型,该模型与以生态因子为解释变量的数量化地位指数预测模型结合,将评价指标落实到蓄积量,实现以蓄积量为指标的多树种产量转换立地质量评价。
关键词 杉木 马尾松 标准蓄积量模型 多树种产转换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东北天然林保护工程区森林植被的碳储量 被引量:34
12
作者 魏亚伟 周旺明 +6 位作者 于大炮 周莉 方向民 赵伟 包也 孟莹莹 代力民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0期5696-5705,共10页
以东北天然林保护工程区森林生态系统为对象,通过对其主要森林类型进行调查,探讨天保工程经营区划对森林植被固碳现状的影响,并结合已有的东北林区生物量与蓄积量数据库,建立了东北林区主要树种组的生物量-蓄积量回归模型,然后以第7次... 以东北天然林保护工程区森林生态系统为对象,通过对其主要森林类型进行调查,探讨天保工程经营区划对森林植被固碳现状的影响,并结合已有的东北林区生物量与蓄积量数据库,建立了东北林区主要树种组的生物量-蓄积量回归模型,然后以第7次森林资源清查为基础,对东北天保工程区森林植被碳储量进行估算,以期为全国森林生物量的估算和天保工程的评估提供参考。结果表明,不同经营区之间(重点公益林、一般公益林和商品林)森林植被碳密度的差异并不显著,这可能与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初期经营区划的标准、样地的选择以及天保工程实施过程中粗放的管理方式有关。东北天保工程区森林植被碳储量为1045 Tg C,占东北、内蒙古三省森林植被总碳储量的68%;工程区以天然林为主,占工程区总植被碳储量的97%。工程区森林植被平均碳密度为41 Mg/hm2,较东北、内蒙古三省平均植被碳密度高14%;工程区植被碳密度随林龄的增加逐渐增大,由幼龄林的13 Mg/hm2到过熟林的63 Mg/hm2。因此,继续加强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提高其林分质量,这对未来我国森林碳汇潜力的增加和森林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林区 天然林保护工程 经营区划 生物-蓄积回归模型 碳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林分生长模型的天山云杉碳汇潜力估测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景路 张绘芳 +2 位作者 高健 朱雅丽 地力夏提·包尔汉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332-1340,共9页
为掌握研究区天山云杉(Picea schrenkiana)林分碳储量现状,估算其碳汇潜力,了解其碳汇动态变化过程,分别基于Gompertz、Logistic、Mitscherlich和Schumacher等4个常用生长曲线方程,采用林龄、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和林分密度等指标构建林... 为掌握研究区天山云杉(Picea schrenkiana)林分碳储量现状,估算其碳汇潜力,了解其碳汇动态变化过程,分别基于Gompertz、Logistic、Mitscherlich和Schumacher等4个常用生长曲线方程,采用林龄、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和林分密度等指标构建林分蓄积量生长模型,选取最优模型,通过林分生物量-林分蓄积量回归模型和含碳系数建立林分碳储量生长模型,计算不同林分条件下天山云杉生长到180 a的碳密度年均增长量,预测研究区当前、30 a后和60 a后的林分碳储量及碳汇潜力。结果表明,对比不同生长曲线方程后选择Schumacher方程构建林分蓄积生长模型并转化为林分碳储量生长模型,模型精度89.082%,估计值的标准差13.006、总系统误差-0.293、平均系统误差-5.943、决定系数0.895。基于林分碳储量生长模型计算出天山云杉在相同林分密度条件下,随着林分立地条件的变化,林分碳密度0~180 a年平均增长量为0.020~0.641 t/(hm^(2)·a),研究区全域林分碳密度平均增长量为0.299 t/(hm^(2)·a),年平均增长量拐点位于30 a处。天山云杉林分碳汇潜力为1.245×10^(4) t碳;当前、未来30 a和未来60 a林分碳储量分别为3.439×10^(6) t碳、3.447×10^(6) t碳、3.450×10^(6) t碳,未来30 a、未来31~60 a的增长量分别为8×10^(3) t碳、3×10^(3) t碳,涨幅分别为0.233%和0.087%。本研究构建的林分碳储量生长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和稳定性,可用于研究区天山云杉林分碳汇潜力的估测;研究区天山云杉成熟林、过熟林占比较高,林分碳汇潜力低,需进行林龄结构优化,以促进天山云杉林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山云杉 林分蓄积生长模型 林分碳储生长模型 碳储 碳汇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省主要树种单木和林分生长率模型研建 被引量:3
14
作者 曾明宇 刘紫薇 +3 位作者 杜志 王金池 曾伟生 邹泽林 《中南林业调查规划》 2023年第1期56-61,66,共7页
以湖南省1999年、2004年、2009年和2014年4期的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为基础,利用大量、连续、系统的固定样地和样木数据,根据胸径和生长率的一般分布规律,选取常用的生长率回归方程作为基础模型式,采用非线性回归估计方法,构建了11个树种组... 以湖南省1999年、2004年、2009年和2014年4期的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为基础,利用大量、连续、系统的固定样地和样木数据,根据胸径和生长率的一般分布规律,选取常用的生长率回归方程作为基础模型式,采用非线性回归估计方法,构建了11个树种组的单木胸径生长率和材积生长率模型,以及9个树种组的林分蓄积量生长率模型。结果表明:各模型确定系数R~2均在0.88以上,单木生长率模型的总体相对误差和平均预估误差均在4%以内,胸径生长率模型的平均预估误差大部分在10%以内;林分蓄积量生长率模型的平均预估误差和总体相对误差基本在4%以内,蓄积量生长率模型的平均预估误差在20%以内。各项指标表明,拟合模型能满足精度要求,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可为湖南省森林资源年度更新和森林经营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木模型 林分模型 蓄积生长率模型 资源年度更新 湖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检验在遥感数据建模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彦林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2730-2733,共4页
以山东省2006年共15景TM遥感影像灰度值与地面角规抽样实测数据为基础,采用多元回归估计的方法建立了森林蓄积量与遥感影像灰度值信息之间的反演模型。并通过t检验选择影响蓄积量估测的主要因子,使参与建模的变量因子达到最佳状态。
关键词 T检验 TM遥感影像 蓄积量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立地条件下杉木林适宜经营密度的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贺环洋 孟伟 《热带林业》 2022年第4期9-12,共4页
该文以湖南国有林场杉木为研究对象,利用回归分析方法和统计之林数据分析软件对39块标准地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处理与建模。结果表明:(1)建立了湖南国有林场杉木人工林蓄积量与密度、平均高相关关系模型:M=0.800594×H^(1.204421)×... 该文以湖南国有林场杉木为研究对象,利用回归分析方法和统计之林数据分析软件对39块标准地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处理与建模。结果表明:(1)建立了湖南国有林场杉木人工林蓄积量与密度、平均高相关关系模型:M=0.800594×H^(1.204421)×N^(1.751841)+9.35×10^(-8)×H^(2.901513)×N^(1.751841),建模的确定系数、平均相对误差与精度分别为0.893735、0.8571%、97.195%,模型适用性检验的平均相对误差为-0.026811%,表明模型精度较高,适用性较强。(2)指出了湖南国有林场杉木人工林最佳经营密度为1500株/hm~2~2000株/hm~2。为湖南国有林场杉木人工林的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指导,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林分密度 蓄积量模型 回归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