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蓄热调温纤维的纺制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28
1
作者 张兴祥 王学晨 +1 位作者 牛建津 吴世臻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05年第2期1-5,共5页
以正十九烷和正二十烷以及正十八烷微胶囊为原料,采用熔融复合和溶液纺丝工艺制备相变材料(微胶囊)质量分数2000以上的蓄热调温纤维,观察其可纺性,测试纤维的结构并研究纺丝工艺对其相变性能、热效率、物理力学性能和耐热性能的影响.... 以正十九烷和正二十烷以及正十八烷微胶囊为原料,采用熔融复合和溶液纺丝工艺制备相变材料(微胶囊)质量分数2000以上的蓄热调温纤维,观察其可纺性,测试纤维的结构并研究纺丝工艺对其相变性能、热效率、物理力学性能和耐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相变材料微胶囊和聚丙烯腈偏氯乙烯共聚物混合后进行溶液纺丝制成的腈氯纶纤维具有较好的可纺性,热效率和热稳定性最高,但物理力学性能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蓄热调温纤维 相变材料 微胶囊 可纺性 热性能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蓄热调温纤维/绢丝混纺针织产品开发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郭晶 王建坤 郑帼 《纺织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2018年第1期11-14,22,共5页
主要研究了不同蓄热调温纤维含量混纺纱对织物的透气性、透湿性和断裂强力以及织物的保暖性和导热性的影响,并且比较了相同蓄热调温纤维含量的纬平和罗纹织物的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随蓄热调温纤维含量的增加,织物的透气性和透湿性提高,... 主要研究了不同蓄热调温纤维含量混纺纱对织物的透气性、透湿性和断裂强力以及织物的保暖性和导热性的影响,并且比较了相同蓄热调温纤维含量的纬平和罗纹织物的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随蓄热调温纤维含量的增加,织物的透气性和透湿性提高,保暖效果也增强,但是织物的断裂强度下降;相同相同蓄热调温纤维含量的罗纹织物的强伸性和保暖性优于纬平织物,但透气、透湿性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蓄热调温纤维 绢丝 罗纹 纬平 针织物 织物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蓄热调温纤维的熔纺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王学海 付中玉 +1 位作者 陈放 裴广玲 《北京服装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6,共6页
将自制的以正十八烷为囊芯、三聚氰胺-甲醛树脂为囊壁的相变材料微胶囊(PCMMcs),与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切片混合,采用熔融纺丝工艺制备了蓄热调温纤维.用扫描电镜、热分析等方法研究了纤维的结构、蓄热调温性能和物理力学性能.实验结... 将自制的以正十八烷为囊芯、三聚氰胺-甲醛树脂为囊壁的相变材料微胶囊(PCMMcs),与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切片混合,采用熔融纺丝工艺制备了蓄热调温纤维.用扫描电镜、热分析等方法研究了纤维的结构、蓄热调温性能和物理力学性能.实验结果表明:PCMMcs质量分数为10%的纤维试样,经差示扫描量热法测试,其在29.3℃时有16.1 J/g的熔融相变焓,表明本法制备的PCMMcs与PBS能够进行共混熔融纺丝,制成的纤维具有较好的蓄热调温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蓄热调温纤维 相变材料 微胶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烯改性涤纶/蓄热调温纤维/长绒棉混纺纱的制备与性能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王超 王进美 《纺织导报》 CAS 2020年第1期56-58,共3页
文章采用石墨烯改性涤纶、蓄热调温纤维、长绒棉设计开发了混纺比为50/30/20、30/50/20、20/70/10的3种复合功能纱线,并对纱线的强力、拉伸性能、条干均匀度以及热学性能和抗菌性能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蓄热调温纤维的静电现象会影... 文章采用石墨烯改性涤纶、蓄热调温纤维、长绒棉设计开发了混纺比为50/30/20、30/50/20、20/70/10的3种复合功能纱线,并对纱线的强力、拉伸性能、条干均匀度以及热学性能和抗菌性能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蓄热调温纤维的静电现象会影响混纺纱的条干均匀度,并且其含量的增加会使混纺纱线的断裂强力降低;石墨烯改性涤纶所占质量分数的增加会造成混纺纱的韧性下降,同时混纺纱的热学性能和抗菌性能也会受到纤维不同混纺比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纺比 蓄热调温纤维 石墨烯改性涤纶 各项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P/PEG蓄热调温复合纤维的纺丝与性能 被引量:40
5
作者 张兴祥 王学晨 +2 位作者 胡灵 牛建津 印瑞斌 《天津纺织工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4,共4页
以聚丙烯(PP)和分子量为1000~2万的聚乙二醇(PEG)及增稠剂为主要原料,采用熔融复合纺丝的方法研制出了蓄热调温纤维.该纤维加工成490g/m2的非织造布,在35.5℃左右时其内部温度较纯丙纶非织造布低3.3℃... 以聚丙烯(PP)和分子量为1000~2万的聚乙二醇(PEG)及增稠剂为主要原料,采用熔融复合纺丝的方法研制出了蓄热调温纤维.该纤维加工成490g/m2的非织造布,在35.5℃左右时其内部温度较纯丙纶非织造布低3.3℃,在26.9℃左右其内部温度较纯丙纶非织造布高6.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蓄热调温纤维 熔融纺丝 非织造布 纺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蓄热调温/柔丝蛋白/羊绒混纺针织物的设计及热舒适性 被引量:3
6
作者 郭淑华 王建坤 +2 位作者 张昊 陈闪闪 古远望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3-38,共6页
采用红外光谱与X-射线衍射技术,研究粘胶基蓄热调温纤维与柔丝蛋白纤维的化学结构和结晶结构,并与普通粘胶纤维进行了对比.将2种纤维与羊绒纤维混纺,通过改变3种纤维在混纺织物中的含量,分别设计了A、B 2个系列的混纺织物,测试了混纺织... 采用红外光谱与X-射线衍射技术,研究粘胶基蓄热调温纤维与柔丝蛋白纤维的化学结构和结晶结构,并与普通粘胶纤维进行了对比.将2种纤维与羊绒纤维混纺,通过改变3种纤维在混纺织物中的含量,分别设计了A、B 2个系列的混纺织物,测试了混纺织物的保暖性、透气性、透湿性及抗紫外性能,并分析了3种纤维及其在混纺织物中含量对织物热舒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蓄热调温纤维与柔丝蛋白纤维的化学组成基本相同,并与普通粘胶纤维相似,但结晶度有所不同;混纺织物中蓄热调温纤维与柔丝蛋白纤维的质量分数均达到30%时,混纺织物具有调温与防紫外功能;当混纺织物中蓄热调温/柔丝蛋白/羊绒3种纤维的质量分数分别为40%、40%、20%时,混纺织物的综合热舒适性能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蓄热调温纤维 柔丝蛋白纤维 羊绒 混纺比 织物热湿舒适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蓄热调温纺织品的研究与发展 被引量:8
7
作者 周立群 孟家光 《现代纺织技术》 2010年第6期56-58,共3页
蓄热调温纺织品是一种具有双向调温功能的新型智能纺织材料。论述了蓄热调温纺织品的调温机理、制造方法及应用,并对蓄热调温纺织品的市场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相变 蓄热调温纤维 微胶囊 微气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蓄热调温袜设计与生产 被引量:3
8
作者 陈绍芳 刘晓东 张玉红 《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CAS 2017年第4期126-129,共4页
针对夏季运动和冬季运动对袜子的性能要求,以蓄热调温混纺纱为原料,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设计出适合于夏季运动穿着的网眼船袜和冬季运动穿着的毛圈中统袜,并在全电脑织袜机上编织生产,测试了蓄热调温袜的保温性能和调温性能,结果表... 针对夏季运动和冬季运动对袜子的性能要求,以蓄热调温混纺纱为原料,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设计出适合于夏季运动穿着的网眼船袜和冬季运动穿着的毛圈中统袜,并在全电脑织袜机上编织生产,测试了蓄热调温袜的保温性能和调温性能,结果表明调温袜具有优良的保暖性能和调温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蓄热调温纤维 相变材料 袜子 性能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绒与蓄热调温黏胶纤维混纺保暖织物设计
9
作者 李羽佳 胡艳丽 朱双双 《天津纺织科技》 2018年第5期44-47,共4页
制备3种不同混纺比的15 tex×2兔绒与蓄热调温黏胶纤维混纺纱,免绒与蓄热调温黏胶纤维的混纺比分别为60∶40、65∶35、70∶30。介绍原料参数和纺纱工艺,包括工艺流程以及开松、和毛、梳毛、并条、粗纱、细纱、并捻工序的具体工艺参... 制备3种不同混纺比的15 tex×2兔绒与蓄热调温黏胶纤维混纺纱,免绒与蓄热调温黏胶纤维的混纺比分别为60∶40、65∶35、70∶30。介绍原料参数和纺纱工艺,包括工艺流程以及开松、和毛、梳毛、并条、粗纱、细纱、并捻工序的具体工艺参数设计。进一步制备不同混纺比的梭织物和针织物,并测试织物的保暖性能,对比分析兔绒与蓄热调温黏胶纤维混纺比与织物保暖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可纺范围内,兔绒含量越高,织物保暖性能越好,而且兔绒与蓄热调温黏胶纤维混纺针织物比梭织物更加保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兔绒纤维 蓄热黏胶纤维 纺纱工艺 混纺织物 保暖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纺比对蓄热调温/羊绒混纺纱性能的影响
10
作者 焦玉玲 王建坤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2-25,共4页
设计并采用相同的纺纱工艺纺制了5种不同混纺比例的蓄热调温/羊绒混纺纱,研究了不同混纺比对蓄热调温/羊绒混纺纱物理机械性能和调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蓄热调温纤维质量分数大于30%时,混纺纱具有调温性,且随着蓄热调温纤维含量的增... 设计并采用相同的纺纱工艺纺制了5种不同混纺比例的蓄热调温/羊绒混纺纱,研究了不同混纺比对蓄热调温/羊绒混纺纱物理机械性能和调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蓄热调温纤维质量分数大于30%时,混纺纱具有调温性,且随着蓄热调温纤维含量的增加,调温效果逐渐增大,混纺纱的毛羽、条干CV值逐渐下降,而强伸性能呈波动性变化;当蓄热调温纤维质量分数小于50%时,40/60蓄热调温/羊绒混纺纱的强伸性能较好;质量分数大于50%时,混纺纱的强伸性能逐渐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蓄热调温纤维 羊绒 混纺比 纱线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调温羊绒双层针织物的开发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蒋晓东 王建坤 郭晶 《纺织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2019年第1期13-17,63,共6页
将蓄热调温纤维与羊绒混纺制备出一种智能调温羊绒纱,并织制了双层和单层紧密纺混纺纱与环锭纺混纺纱针织物,采用KES风格仪对混纺针织物的风格进行评价;并通过测试织物的透气、透湿性,评价织物的热湿舒适性能;使用DSC测试混纺织物的熔... 将蓄热调温纤维与羊绒混纺制备出一种智能调温羊绒纱,并织制了双层和单层紧密纺混纺纱与环锭纺混纺纱针织物,采用KES风格仪对混纺针织物的风格进行评价;并通过测试织物的透气、透湿性,评价织物的热湿舒适性能;使用DSC测试混纺织物的熔融温度与吸热焓值、结晶温度与放热焓值,以及平板式保暖仪测试织物的保暖性,评价混纺织物的调温功能。结果表明:双层织物调温性能比单层织物的调温性能好,紧密纺混纺纱织物的热湿舒适性能比环锭纺混纺纱织物的热湿舒适性能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蓄热调温纤维 双层针织物 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