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乏风瓦斯蓄热氧化试验研究 被引量:21
1
作者 康建东 兰波 +3 位作者 严政 高鹏飞 许慧娟 龙伍见 《矿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3,7,共4页
自主研制出处理量为1 000 m3/h的逆流式乏风瓦斯蓄热氧化装置,并进行了加热启动、氧化性能及自热平衡等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乏风瓦斯蓄热氧化装置能够有效氧化处理甲烷,在稳定的温度场下,乏风中甲烷体积分数的改变对甲烷氧化率的影响不... 自主研制出处理量为1 000 m3/h的逆流式乏风瓦斯蓄热氧化装置,并进行了加热启动、氧化性能及自热平衡等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乏风瓦斯蓄热氧化装置能够有效氧化处理甲烷,在稳定的温度场下,乏风中甲烷体积分数的改变对甲烷氧化率的影响不明显,在甲烷体积分数为0.148%时,氧化率仍维持在96%以上;当乏风瓦斯处理量为1 000 m3/h、甲烷体积分数大于等于0.30%时,装置自维持运行状态良好;当燃烧室中心温度降低时,装置内高温区域变小,氧化反应区域变窄,甲烷氧化率降低,不利于氧化反应的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乏风瓦斯 蓄热氧化装置 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河煤矿瓦斯蓄热氧化电站设计及运行效果分析 被引量:13
2
作者 李磊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9-21,共3页
为了更好利用煤矿乏风中蕴藏的清洁能源(甲烷),结合国家设计规范和设计实践,设计研究了蓄热氧化发电工艺流程、电站主要系统及主要设备选型,并将设计要点应用于高河煤矿瓦斯蓄热氧化电站设计,运行实践表明:2015年5月至10月期间,累积发电... 为了更好利用煤矿乏风中蕴藏的清洁能源(甲烷),结合国家设计规范和设计实践,设计研究了蓄热氧化发电工艺流程、电站主要系统及主要设备选型,并将设计要点应用于高河煤矿瓦斯蓄热氧化电站设计,运行实践表明:2015年5月至10月期间,累积发电量4170万k W·h,累积减排当量二氧化碳55万t,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洁能源 瓦斯发电 蓄热氧化装置 掺混装置 电站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乏风的蓄热逆流氧化 被引量:67
3
作者 郑斌 刘永启 +2 位作者 刘瑞祥 高振强 孟建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475-1478,共4页
用自行研制的蓄热逆流氧化装置对煤矿乏风的氧化反应进行试验,考察了CH4体积分数、乏风流量、换向周期和反应区温度对煤矿乏风氧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当CH4体积分数大于0.2%时,蓄热逆流氧化装置能够维持自热氧化反应,氧化率在99%以上,且... 用自行研制的蓄热逆流氧化装置对煤矿乏风的氧化反应进行试验,考察了CH4体积分数、乏风流量、换向周期和反应区温度对煤矿乏风氧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当CH4体积分数大于0.2%时,蓄热逆流氧化装置能够维持自热氧化反应,氧化率在99%以上,且能够回收一定的热量;随CH4体积分数和乏风流量的增加,氧化装置中心区温度升高,高温区域扩大,有利于氧化反应的进行;最佳换向周期范围为90~150 s;煤矿乏风氧化的最低反应温度为880℃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乏风 蓄热逆流氧化装置 氧化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子动力学模拟的VOCs热氧化特性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汪林正 陆俞冰 +1 位作者 张睿智 罗永浩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3242-3255,共14页
采用反应分子动力学模拟的方法,选择苯、甲苯和苯乙烯作为代表性VOCs组分,分析其在不同温度下发生热解和氧化的反应特性,获得其总包动力学参数,并应用于VOCs在蓄热氧化装置(RTO)中的CFD模拟。芳烃类VOCs的初始热解步骤主要发生脱氢、脱... 采用反应分子动力学模拟的方法,选择苯、甲苯和苯乙烯作为代表性VOCs组分,分析其在不同温度下发生热解和氧化的反应特性,获得其总包动力学参数,并应用于VOCs在蓄热氧化装置(RTO)中的CFD模拟。芳烃类VOCs的初始热解步骤主要发生脱氢、脱侧链和开环反应,生成对应支链结构的小分子烃类和苯,而氧化过程则直接生成CO、H2O以及少量的烃类。不同VOCs的热解与氧化反应速率存在显著差异,动力学分析表明,使用一级反应假设适用于描述VOCs热解及氧化初始阶段的反应过程。CFD模拟表明,提高入口温度可以显著提升VOCs的转化效率,而在同等VOCs处理量的前提下,提高VOCs浓度、降低进口总流量,对VOCs转化效率的改善程度与提高入口温度相当,这表明VOCs浓缩技术耦合RTO更为高效节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物 蓄热氧化装置 分子模拟 反应动力学 计算流体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