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薪酬管制能促进企业“脱虚还实”吗?--基于“限薪令”的准自然实验
1
作者 李冬伟 方俊 《经济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5-64,共10页
将2015年实施的“限薪令”政策视为衡量薪酬管制的准自然实验,基于2012—2022年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检验“限薪令”对企业金融化的影响,探究薪酬管制对企业“脱虚还实”效果。研究结果表明:薪酬管制政策显著抑制了... 将2015年实施的“限薪令”政策视为衡量薪酬管制的准自然实验,基于2012—2022年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检验“限薪令”对企业金融化的影响,探究薪酬管制对企业“脱虚还实”效果。研究结果表明:薪酬管制政策显著抑制了国有企业金融资产的配置行为,主要通过抑制国有企业金融化的“蓄水池”动机和降低管理层风险偏好两种机制降低企业金融资产配置比例,促进企业“脱虚还实”;薪酬管制政策对金融资产类型和金融渠道获利存在结构性差异,表现为对投机型和保值型金融资产以及风险型金融渠道获利抑制效果更为明显;薪酬管制政策通过积极影响企业核心业务与实体投资,促进企业资源优化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薪酬管制 企业金融化 蓄水池动机 管理层风险偏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SG评级能抑制企业金融化吗? 被引量:12
2
作者 侯聪聪 胡国强 韦琳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3-64,共12页
作为企业可持续发展评价的重要内容,ESG评级能够改善企业融资环境和治理环境,在防范经济“脱实向虚”风险中至关重要。以2010—2020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利用商道融绿首次发布ESG评级的外生冲击,实证考察了ESG评级对企业金融化... 作为企业可持续发展评价的重要内容,ESG评级能够改善企业融资环境和治理环境,在防范经济“脱实向虚”风险中至关重要。以2010—2020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利用商道融绿首次发布ESG评级的外生冲击,实证考察了ESG评级对企业金融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ESG评级对企业金融化具有抑制作用。机制检验显示,ESG评级通过缓解融资约束和降低代理成本分别抑制了“蓄水池”和“投资替代”动机的企业金融化。异质性分析表明,ESG评级对企业金融化的抑制作用显著存在于行业环境敏感性较高、市场竞争较大、分析师关注度较高的情境下。经济后果研究发现,ESG评级对企业金融化的抑制作用能够提高企业主业业绩。因此,政府应该推动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ESG评级体系,充分发挥ESG评级的作用,使企业在责任和利益驱动下,优化资产配置,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SG评级 金融化 蓄水池动机 “投资替代”动机 融资约束 代理成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理层预测能力与企业金融化 被引量:6
3
作者 翟小芳 宋云玲 《证券市场导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9-39,共11页
金融化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已经较为丰富,但鲜有文献从管理层预测能力角度进行考察。本文将2008—2020年A股公司作为研究样本,试图对两者关系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与管理层预测能力较低样本相比,管理层预测能力较高样本的金融化水平... 金融化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已经较为丰富,但鲜有文献从管理层预测能力角度进行考察。本文将2008—2020年A股公司作为研究样本,试图对两者关系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与管理层预测能力较低样本相比,管理层预测能力较高样本的金融化水平相较样本均值下降约12.9%,表现出显著的“脱虚返实”效应。路径分析表明,管理层预测能力主要通过弱化套利动机和蓄水池动机来抑制金融化水平。异质性分析显示,管理层预测能力对金融化水平的抑制作用在外部投资者短视压力较大、内外部环境不确定性较高以及融资难度较大的样本中更显著。本文拓宽了金融化影响因素以及管理层预测能力的研究领域,对寻求企业“脱虚返实”路径、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理层预测能力 金融化 套利动机 蓄水池动机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