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正交设计联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蒿甲醚长循环纳米结构脂质载体处方 被引量:8
1
作者 孙艺丹 赵青 +2 位作者 王锐利 梁桂贤 张淑秋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13,共7页
目的采用正交设计联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蒿甲醚长循环纳米结构脂质载体处方。方法先采用正交设计进行蒿甲醚长循环纳米结构脂质载体处方主要影响因素的初步筛选,再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进一步优化处方,以固液脂质质量比、PEG占脂... 目的采用正交设计联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蒿甲醚长循环纳米结构脂质载体处方。方法先采用正交设计进行蒿甲醚长循环纳米结构脂质载体处方主要影响因素的初步筛选,再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进一步优化处方,以固液脂质质量比、PEG占脂质的质量分数、药物占脂质的质量分数为考察因素,以包封率、平均粒径、zeta电位、总评"归一化"值为考察指标,对结果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多元非线性拟合,经效应面法预测最佳处方。结果优化处方制备的蒿甲醚长循环纳米结构脂质载体的包封率为99.3%,平均粒径为29.2 nm,zeta电位为-37.2 m V。结论采用正交设计联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建立的数学模型,较好地预测了蒿甲醚长循环纳米结构脂质载体的处方优化,根据优化处方制得的蒿甲醚长循环纳米结构脂质载体的包封率、粒度及zeta电位等达到预期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蒿甲醚 纳米结构脂质载体 正交设计 星点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猴卡氏肺孢子虫肺炎模型的建立及蒿甲醚的疗效试验 被引量:4
2
作者 曾丽 李治滢 +2 位作者 李文贵 杨亮宇 杨月中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464-468,共5页
从住家附近诱捕到 13只野鼠 ,经皮下注射醋酸可的松 10周 ,建立野鼠卡氏肺孢子虫肺炎模型 ,取野鼠肺组织制成接种物。 1~ 6号实验猴经气管接种 3 6× 10 6 卡氏肺孢子虫包囊 ,接种前 5d至接种后 35d注射醋酸可的松。 7~ 12号实... 从住家附近诱捕到 13只野鼠 ,经皮下注射醋酸可的松 10周 ,建立野鼠卡氏肺孢子虫肺炎模型 ,取野鼠肺组织制成接种物。 1~ 6号实验猴经气管接种 3 6× 10 6 卡氏肺孢子虫包囊 ,接种前 5d至接种后 35d注射醋酸可的松。 7~ 12号实验猴经气管接种 7 2× 10 6 卡氏肺孢子虫包囊。接种后 ,1~ 6号实验猴出现严重的临床症状 ,病理变化呈典型的卡氏肺孢子虫肺炎 ;7~ 12号实验猴为亚临床症状 ,经注射醋酸可的松后 ,则出现类似于 1~ 6号实验猴的严重症状和病理变化。实验结果表明实验猴免疫力低下时 ,接种外源性卡氏肺孢子虫包囊可导致典型的卡氏肺孢子虫肺炎 ;呈隐性感染的实验猴经免疫抑制处理后 ,亦可导致卡氏肺孢子虫肺炎。用蒿甲醚对呈卡氏肺孢子虫肺炎的实验猴进行治疗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氏肺孢子虫 肺炎 模型 蒿甲醚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蒿甲醚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体外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8
3
作者 郭燕 王俊 +1 位作者 章必成 陈正堂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7年第3期233-235,239,共4页
目的:研究抗疟疾药物蒿甲醚(Artemether)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株体外生长的影响,为蒿甲醚治疗肺癌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单四唑(MTT)比色法检测蒿甲醚对体外培养的人肺腺癌A549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用细胞计数法绘制细胞生长曲线,计算对... 目的:研究抗疟疾药物蒿甲醚(Artemether)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株体外生长的影响,为蒿甲醚治疗肺癌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单四唑(MTT)比色法检测蒿甲醚对体外培养的人肺腺癌A549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用细胞计数法绘制细胞生长曲线,计算对数生长期群体倍增时间;用流式细胞术研究蒿甲醚对细胞周期的影响;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在光镜下观察凋亡细胞的形态学特征。结果:蒿甲醚对A549细胞株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1.34 mg/L。A549肺腺癌细胞对数生长期群体倍增时间在蒿甲醚作用后(20.7±0.5)h,对照组为(32.2±0.3)h,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A549细胞经蒿甲醚作用后G1期细胞百分比增加(P<0.01),G2或S期细胞减少(P<0.01),凋亡率明显增加(P<0.01)。结论:蒿甲醚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株生长具有显著抑制作用;蒿甲醚的细胞毒作用与其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腺癌 蒿甲醚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蒿甲醚联合依托泊苷对小细胞肺癌细胞株H446增殖及侵袭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2
4
作者 陈佳佳 贝云成 +1 位作者 张冬梅 沈萍萍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01-207,共7页
探讨蒿甲醚与依托泊苷联用对小细胞肺癌细胞H446增殖及侵袭能力的抑制作用。采用MTT法检测蒿甲醚、依托泊苷单用及联合作用对H446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Annexin V/PI荧光双染法检测蒿甲醚、依托泊苷单用及联合作用对H446细胞凋亡的影响;采... 探讨蒿甲醚与依托泊苷联用对小细胞肺癌细胞H446增殖及侵袭能力的抑制作用。采用MTT法检测蒿甲醚、依托泊苷单用及联合作用对H446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Annexin V/PI荧光双染法检测蒿甲醚、依托泊苷单用及联合作用对H446细胞凋亡的影响;采用PI单染法检测蒿甲醚、依托泊苷单用及联合作用对H446细胞周期分布的影响。采用基质胶侵袭实验检测蒿甲醚、依托泊苷单用及联合作用对H446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蒿甲醚、依托泊苷单用以及联合使用均能有效抑制H446的增殖,且呈剂量依赖性,两药联用具有协同作用。蒿甲醚单用不能明显促进细胞凋亡,但与依托泊苷(300 nmol/L)联用72 h可以比较明显促进H446凋亡,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蒿甲醚单用对H446的细胞周期没有显著影响,联合作用48 h对细胞周期G_2期阻滞主要是依托泊苷的作用。单用蒿甲醚、依托泊苷以及二者联合使用都能显著抑制H446的侵袭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蒿甲醚 依托泊苷 小细胞肺癌 联合用药 增殖 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药业合作创新的实证研究——以蒿甲醚为案例 被引量:5
5
作者 完颜绍华 许庆瑞 《研究与发展管理》 CSSCI 2000年第6期52-54,64,共4页
制药业的创新活动对科学和技术都有很高的要求 ,因此企业与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开展合作创新也就成为发挥各自特长的一条切实可行的道路。本文以昆明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蒿甲醚系列产品的创新过程为例 ,说明企业在合作创新的不同阶段应该采... 制药业的创新活动对科学和技术都有很高的要求 ,因此企业与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开展合作创新也就成为发挥各自特长的一条切实可行的道路。本文以昆明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蒿甲醚系列产品的创新过程为例 ,说明企业在合作创新的不同阶段应该采取不同的合作创新策略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药业 合作创新 蒿甲醚 昆明制药公司 产品开发 企业 科研单位 高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蒿甲醚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制备与小鼠体内药动学/药效学评价 被引量:1
6
作者 于佳 李桂茹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673-678,共6页
目的制备用于静脉注射的蒿甲醚固体脂质纳米粒(ARM-SLNs),并评价小鼠体内药动学以及抑瘤效果。方法采用热熔乳化超声-低温固化法制备ARM-SLNs,并考察其理化性质;测定了ARM-SLNs在小鼠体内的药动学行为,评价ARM-SLNs对小鼠接种HepG2肿瘤... 目的制备用于静脉注射的蒿甲醚固体脂质纳米粒(ARM-SLNs),并评价小鼠体内药动学以及抑瘤效果。方法采用热熔乳化超声-低温固化法制备ARM-SLNs,并考察其理化性质;测定了ARM-SLNs在小鼠体内的药动学行为,评价ARM-SLNs对小鼠接种HepG2肿瘤细胞的抑制效果。结果本研究制备的ARM-SLNs呈球形分布,平均粒径大小为(77.6±1.3)nm,Zeta电位为(-20.1±0.4)mV,包封率为(93.5±1.2)%,载药量为(9.2±0.3)%,冻干对ARM-SLNs的粒径大小、包封率和载药量均未产生显著影响;ARM-SLNs在体外显示出缓慢释药特性,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小鼠药动学研究表明ARM-SLNs的t1/2及AUC0-t分别是ARM注射液的9.67倍和3.88倍;小鼠药效学研究表明ARM-SLNs的对HepG2肿瘤生长的抑制率显著高于ARM注射液(P<0.05)。结论本研究制备的ARM-SLNs对HepG2肿瘤细胞起到了良好的抑制效果,有望成为ARM的新型给药系统应用于临床研究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蒿甲醚 固体脂质纳米粒 药动学 药效学 抑瘤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白鼠对蒿甲醚的快速吸收及其在体内的分布 被引量:1
7
作者 邹崇达 《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6年第3期294-296,共3页
用TLC扫描法研究大白鼠对蒿甲醚(MDA)的快速吸收及MDA在其体内的分布,结果表明,MDA在大脑、肌肉中可以维持技高浓度及较长时间.在代谢活跃的肝、肾等脏器中则维持的时间较短,分布的量也较少.按每kg体重给药80m... 用TLC扫描法研究大白鼠对蒿甲醚(MDA)的快速吸收及MDA在其体内的分布,结果表明,MDA在大脑、肌肉中可以维持技高浓度及较长时间.在代谢活跃的肝、肾等脏器中则维持的时间较短,分布的量也较少.按每kg体重给药80mg,60min后,MDA在大白鼠血球与血浆中的浓度之比为0.53,120min后在血浆中的浓度为1.204×10-9mol·L-1,但在其他脏器中级检测不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蒿甲醚 TLC扫描法 药物吸收 抗疟药物 体内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蒿甲醚在单壁碳纳米管修饰电极上的电催化还原
8
作者 周群 段德良 +3 位作者 王光灿 王庆忠 曹秋娥 丁中涛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999-1004,共6页
研制了单壁碳纳米管(SWCNTs)修饰玻碳电极。用交流阻抗谱法(EIS)和扫描电镜(SEM)研究了电极膜性能,应用循环伏安法(CV)、计时库仑法(CC)、计时电流法(CA)研究了蒿甲醚在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SWCNTs修饰电极对... 研制了单壁碳纳米管(SWCNTs)修饰玻碳电极。用交流阻抗谱法(EIS)和扫描电镜(SEM)研究了电极膜性能,应用循环伏安法(CV)、计时库仑法(CC)、计时电流法(CA)研究了蒿甲醚在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SWCNTs修饰电极对蒿甲醚的还原有良好的电催化活性,其还原反应为双电子过程,电极反应的扩散系数及速率常数分别为6·67×10-4cm2·s-1及8·54×10-2mol·L-1·s-1。在优化实验条件下,还原峰的峰电位位于-0·85V,其峰电流与蒿甲醚浓度在6·71×10-7~2·45×10-4mol·L-1范围内呈良好线性,检出限达4·02×10-7mol·L-1,相对标准偏差(n=10)为4·2%,可用于蒿甲醚样品的含量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壁碳纳米管 化学修饰电极 蒿甲醚 循环伏安法 电催化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蒿甲醚对约氏疟原虫在斯氏按蚊体内发育影响
9
作者 王艳艳 张健 +2 位作者 徐文岳 段建华 黄复生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2期107-110,共4页
目的研究蒿甲醚对约氏疟原虫在大劣按蚊体内发育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本课题利用已经建立的斯氏按蚊-约氏疟原虫模型,通过吸饲蒿甲醚糖水的方法,观察蒿甲醚是否影响约氏疟原虫在斯氏按蚊体内的发育。通过RT-PCR方法,分析NOS、TEP1和PPO... 目的研究蒿甲醚对约氏疟原虫在大劣按蚊体内发育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本课题利用已经建立的斯氏按蚊-约氏疟原虫模型,通过吸饲蒿甲醚糖水的方法,观察蒿甲醚是否影响约氏疟原虫在斯氏按蚊体内的发育。通过RT-PCR方法,分析NOS、TEP1和PPO三个斯氏按蚊重要的免疫反应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化,以了解青蒿素类药物蒿甲醚影响疟原虫在按蚊体内的发育机制。结果蒿甲醚可以促进疟原虫在按蚊体内的发育,使卵囊数量增长3-5倍。对其机制的研究中发现,斯氏按蚊吸饲蒿甲醚后,使NOS、TEP1和PPO三个免疫相关基因在转录水平下调,提示蒿甲醚可能通过抑制NO产生,丝氨酸级联反应及溶解反应,降低按蚊免疫反应,促进疟原虫在按蚊体内发育。结论蒿甲醚可能通过抑制斯氏按蚊免疫相关基因的表达,促进约氏疟原虫在斯氏按蚊体内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氏按蚊 约氏疟原虫 蒿甲醚 免疫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蒿甲醚辅助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伴弓形虫抗体阳性对照研究
10
作者 王德刚 王高华 +5 位作者 王惠玲 王波 许安荣 李新胜 刘晓华 张昌保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12年第2期103-105,共3页
目的 探讨利培酮联合蒿甲醚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伴弓形虫抗体阳性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45例精神分裂症伴弓形虫抗体阳性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20例,对照组25例,两组均常规应用利培酮治疗,在此基础上实验组联合蒿甲醚治疗,对照组联... 目的 探讨利培酮联合蒿甲醚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伴弓形虫抗体阳性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45例精神分裂症伴弓形虫抗体阳性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20例,对照组25例,两组均常规应用利培酮治疗,在此基础上实验组联合蒿甲醚治疗,对照组联合安稳剂治疗,观察8周.于治疗前及治疗第2周、4周、8周末,检测血清弓形虫IgG、IgM抗体水平;于治疗前及治疗第2周、4周、6周、8周末,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及临床疗效总评量表评定精神症状改善状况,副反应量表评定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2周末,实验组弓形虫抗体阳性转阴率达80.0%,对照组仅为12.0%;治疗第8周末,实验组未出现抗体阳性反弹,对照组转阴率为36.0%,实验组弓形虫抗体阳性转阴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不良反应均轻微,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各时段两组临床疗效总评量表及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总分差异均无显著性,但治疗第2周、4周、6周末实验组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阳性症状因子分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1).结论 弓形虫感染可能与精神分裂症的部分临床症状有关,蒿甲醚能显著改善弓形虫感染所引起的部分精神症状;抗精神病药物联合蒿甲醚治疗能有效降低精神分裂症患者弓形虫抗体阳性率,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弓形虫抗体阳性 蒿甲醚 利培酮 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 临床疗效总评量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蒿甲醚发生过敏性反应1例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玉龙 《抗感染药学》 2007年第1期4-4,共1页
1病历资料 患者杨某某,男,30岁,因“发热8d,解黑便2次”于2006年6月20日转入我院治疗。诊断为“疟疾”。给予蒿甲醚80mg肌注,qd,首剂加倍;第1天注射后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第2天肌注蒿甲醚80mg约20min后,患者感心慌、胸闷、呼... 1病历资料 患者杨某某,男,30岁,因“发热8d,解黑便2次”于2006年6月20日转入我院治疗。诊断为“疟疾”。给予蒿甲醚80mg肌注,qd,首剂加倍;第1天注射后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第2天肌注蒿甲醚80mg约20min后,患者感心慌、胸闷、呼吸困难、恶心、呕吐等症状,当时认为是患者近几天进食较少,发热时间长,是否存在低血糖或水盐电解质紊乱,立即对症支持治疗,约2h后病情缓解:第3天,肌注蒿甲谜80mg后约20min再次出现上述症状,当时认为是液体反应,停输氨基酸那组液体,给予抗过敏、对症治疗,患者约1.5h症状好转;第4天,肌注蒿甲醚后再次出现上述症状,此时患者体温正常,进食增加.经观察认为是蒿甲醚所致过敏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蒿甲醚 过敏反应: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蒿素与蒿甲醚对人鼻咽癌CNE-1细胞放射增敏作用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潘麓羽 曹建平 +7 位作者 陈光烈 纪蓉 封阳 周媛媛 彭晓梅 崔丹 朱巍 樊赛军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CAS CSCD 2010年第3期177-180,共4页
为了比较青蒿素(Artemisinin)和蒿甲醚(Artemether)对人鼻咽癌CNE-1细胞放射增敏作用的差异,取指数生长期的人鼻咽癌CNE-1细胞,采用细胞克隆形成法分别检测青蒿素和蒿甲醚对CNE-1细胞生长的抑制效应,比较两种药物抑制效应的差异性,并确... 为了比较青蒿素(Artemisinin)和蒿甲醚(Artemether)对人鼻咽癌CNE-1细胞放射增敏作用的差异,取指数生长期的人鼻咽癌CNE-1细胞,采用细胞克隆形成法分别检测青蒿素和蒿甲醚对CNE-1细胞生长的抑制效应,比较两种药物抑制效应的差异性,并确定实验的药物浓度;将人鼻咽癌细胞分为对照组、单纯药物组、单纯照射组及联合治疗组。单纯药物组、联合治疗组分别分为青蒿素组和蒿甲醚亚组,射线照射剂量为0、2、4、6和8Gy,采用多靶单击数学模型拟合细胞存活曲线,取放射增敏比(SER)为达到相同生物效应时,单纯照射的剂量与联合治疗组的剂量之比。实验结果表明,两种药物对细胞的抑制作用均随着药物浓度的提高而增强,存在剂量依赖关系。青蒿素对CNE-1细胞的抑制作用高于蒿甲醚,测得青蒿素放射增敏比(SER)为1.272,蒿甲醚SER为1.481,表明蒿甲醚较青蒿素对人鼻咽癌CNE-1细胞具有更强的放射增敏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细胞株 放射增敏 蒿甲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蒿甲醚对红细胞内血红蛋白释放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韩丽红 高丽君 +4 位作者 周立社 苏燕 高雅琼 宝勿仁必力格 秦文斌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71-75,共5页
为研究蒿甲醚治疗疟疾时对红细胞内血红蛋白状态的影响,用淀粉-琼脂糖混合凝胶双向电泳,分析蒿甲醚对全血及红细胞成分的影响。电泳结束后将胶板放入丽春红染色液中染色24h后,拍照留图。后将胶板烤干或室温放置待干。将干燥的胶板按联... 为研究蒿甲醚治疗疟疾时对红细胞内血红蛋白状态的影响,用淀粉-琼脂糖混合凝胶双向电泳,分析蒿甲醚对全血及红细胞成分的影响。电泳结束后将胶板放入丽春红染色液中染色24h后,拍照留图。后将胶板烤干或室温放置待干。将干燥的胶板按联苯胺染色方法染色后拍照留图。在游离血红蛋白方面,蒿甲醚能使它向阴极移动。对疏松结合血红蛋白,它表现为HbA2现象、初释放现象,是红细胞内HbA2与HbA1结合、在与红细胞膜疏松结合,第1次通电就能脱落下来,蒿甲醚能使A2现象消失。牢固结合血红蛋白部分,它表现为再释放现象,这类血红蛋白在第1次通电时放不出来,只有再次通电时才能释放出来。蒿甲醚使红细胞成分指纹图里的10个定释带明显减弱和减少、使少量后退带完全消失。蒿甲醚能够有效干扰红细胞和全血内血红蛋白的多种存在状态,从而达到治疗疟疾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蒿甲醚 血红蛋白 红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弓形虫对小鼠肝脏的损害与蒿甲醚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8
14
作者 刘杨 杨少毅 +1 位作者 张永浩 李哲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7年第2期162-163,254,共3页
,小鼠感染RH株弓形虫速殖子后24h,用肌注剂量为250mg/kg的蒿甲醚治疗。结果发现,未治疗组小鼠肝组织超微结构发生显著病理改变。主要表现为肝细胞间连接受损;脂滴增多;甚至胞质内细胞器广泛溶解,并可见较多虫体。而用药组小鼠肝... ,小鼠感染RH株弓形虫速殖子后24h,用肌注剂量为250mg/kg的蒿甲醚治疗。结果发现,未治疗组小鼠肝组织超微结构发生显著病理改变。主要表现为肝细胞间连接受损;脂滴增多;甚至胞质内细胞器广泛溶解,并可见较多虫体。而用药组小鼠肝细胞的形态基本正常,胞质内偶见虫体,其电子密度增高,明显固缩,内部结构不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形虫 蒿甲醚 超微结构 弓形体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浓度蒿甲醚对人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增殖、凋亡、侵袭、迁移的影响及其机制
15
作者 李帅 徐向华 +3 位作者 刘继光 刘学超 张洲铭 王彭议 《山东医药》 CAS 2019年第12期14-17,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的蒿甲醚(ART)对人涎腺腺样囊性癌(SACC)细胞增殖、凋亡、侵袭、迁移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SACC细胞系ACC-2分为4组,分别加入125、250、500μg/m L的ART或等量0. 1%DMSO培养液进行培养,记为125μg/m L组、250μg/...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的蒿甲醚(ART)对人涎腺腺样囊性癌(SACC)细胞增殖、凋亡、侵袭、迁移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SACC细胞系ACC-2分为4组,分别加入125、250、500μg/m L的ART或等量0. 1%DMSO培养液进行培养,记为125μg/m L组、250μg/m L组、500μg/m L组、对照组。采用CCK-8法测算各组细胞增殖率,采用流式细胞术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测算各组细胞凋亡率,采用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各组细胞侵袭能力,采用Transwell迁移实验检测各组细胞迁移能力,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细胞HMGB1蛋白。结果培养0、24、48、72、96 h时,125μg/m L组细胞增殖率分别为100. 7%±8. 7%、77. 5%±5. 2%、61. 0%±7. 7%、50. 6%±3. 3%、39. 0%±2. 6%,250μg/m L组细胞增殖率分别为99. 5%±7. 3%、63. 3%±3. 6%、50. 4%±3. 4%、38. 1%±2. 7%、25. 5%±2. 3%,500μg/m L组细胞增殖率分别为101. 5%±2. 4%、56. 0%±2. 9%、38. 2%±3. 7%、28. 9%±2. 3%、11. 0%±2. 4%,对照组细胞增殖率均为100. 0%,各组培养24、48、72、96 h时细胞增殖率相比,P均<0. 01。125μg/m L组、250μg/m L组、500μg/m L组、对照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21. 98%±0. 44%、34. 76%±1. 74%、49. 94%±1. 43%、2. 30%±0. 17%,侵袭细胞数目分别为(61±3)、(39±3)、(15±1)、(99±8)个,迁移细胞数分别为(93±13)、(69±3)、(30±3)、(164±16)个,细胞HMGB1蛋白相对表达水平为0. 798±0. 064、0. 667±0. 079、0. 424±0. 019、0. 887±0. 045,上述各指标组间相比,P均<0. 01。结论 125、250、500μg/m L的ART对SACC细胞增殖、凋亡、侵袭、迁移均可发挥调节作用,ART可能通过下调HMGB1蛋白的表达调控SACC细胞的增殖、凋亡、侵袭和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素衍生物 蒿甲醚 腺样囊性癌 涎腺腺样囊性癌 高迁移蛋白-1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细胞侵袭 细胞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蒿素的提取及蒿甲醚的合成
16
作者 张梅 陶蕾 +4 位作者 赵凤舞 陆烯宏 辛志君 周翔 李雪虎 《中兽医医药杂志》 2014年第5期35-36,共2页
提取、分离青蒿素并合成其衍生物蒿甲醚。以溶剂法从青蒿中提取青蒿素,采用柱层析法进行纯化。通过还原、醚化反应制得其衍生物蒿甲醚。结果青蒿素收率好,纯度高;蒿甲醚合成收率达76.2%。该方法获得的产品质量稳定,产率高,成本低。
关键词 蒿甲醚 提取分离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蒿甲醚对痤疮丙酸杆菌体外抑制作用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国江 陈向明 +3 位作者 沈文彤 裴琴 张海清 何慧琼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21年第5期352-356,共5页
目的探索蒿甲醚对痤疮丙酸杆菌(P.acnes)的体外抑菌作用及其对细菌形态影响,为治疗痤疮类疾病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肉汤微量稀释法测定蒿甲醚、多西环素及二者联合用药对P.acnes的最小抑菌浓度(MIC);设置加入药物浓度为MIC的蒿甲醚的P... 目的探索蒿甲醚对痤疮丙酸杆菌(P.acnes)的体外抑菌作用及其对细菌形态影响,为治疗痤疮类疾病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肉汤微量稀释法测定蒿甲醚、多西环素及二者联合用药对P.acnes的最小抑菌浓度(MIC);设置加入药物浓度为MIC的蒿甲醚的P.acnes为实验组,不加药物的细菌培养液为对照组,在扫描电镜下,观察蒿甲醚作用P.acnes 24 h的菌体形态变化。结果蒿甲醚、多西环素作用P.acnes的MIC值分别为(117.19±76.15)μg/mL、(0.08±0.05)μg/mL;联合用药组蒿甲醚与多西环素作用P.acnes的MIC值分别为(31.96±19.58)μg/mL和(0.02±0.01)μg/mL。将单纯蒿甲醚组与联合用蒿甲醚组的MIC值进行比较,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3,P<0.01)。在扫描电镜下,对照组菌体长度为(19.80±3.08)μm,实验组菌体长度为(13.40±4.47)μm,两组菌体长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4,P<0.01)。对照组细菌壁光滑、舒展,实验组细菌壁粗糙、扭曲。结论蒿甲醚对P.acnes有抑菌作用,其抑菌机制可能与其影响P.acnes细胞壁有关。蒿甲醚可能会成为治疗痤疮的候选外用药物,其与多西环素联合应用有协同或相加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蒿甲醚 多西环素 痤疮丙酸杆菌 药物敏感试验 抗菌机制 痤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蒿素及其衍生物的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8
作者 刘丹 孙洪胜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8期99-102,共4页
青蒿素是具有过氧基团的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其衍生物主要包括双氢青蒿素、青蒿琥酯、蒿甲醚和蒿乙醚等。青蒿素及其衍生物对肝癌、肺癌、胃癌、结直肠癌、卵巢癌等多种肿瘤细胞具有增殖抑制或杀伤作用,且具有安全、高效、不良反应少、... 青蒿素是具有过氧基团的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其衍生物主要包括双氢青蒿素、青蒿琥酯、蒿甲醚和蒿乙醚等。青蒿素及其衍生物对肝癌、肺癌、胃癌、结直肠癌、卵巢癌等多种肿瘤细胞具有增殖抑制或杀伤作用,且具有安全、高效、不良反应少、对多药耐药细胞有效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氢青 琥酯 蒿甲醚 乙醚 肿瘤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蒿素类药物对结肠腺癌细胞LS174T的细胞毒作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燕 薛丹 +1 位作者 王锐利 张淑秋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3年第7期14-16,共3页
目的考察青蒿素(ART)、双氢青蒿素(DHA)及蒿甲醚(AM)对结肠腺癌细胞LS174T增殖的影响,为建立青蒿素类药物自身诱导代谢机制的体外研究体系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噻唑蓝(MTT)法检测不同浓度药物、分别作用不同时间后对细胞增殖的抑制情况,... 目的考察青蒿素(ART)、双氢青蒿素(DHA)及蒿甲醚(AM)对结肠腺癌细胞LS174T增殖的影响,为建立青蒿素类药物自身诱导代谢机制的体外研究体系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噻唑蓝(MTT)法检测不同浓度药物、分别作用不同时间后对细胞增殖的抑制情况,计算抑制率并求得半数抑制浓度(IC50)。结果抑制率均随药物浓度的增大和时间的延长而增加,ART作用24、48、72 h对LS174T的IC50分别为>240.00μmol/L、>240.00μmol/L、211.18μmol/L,DHA对LS174T的IC50分别为91.46、80.45、45.60μmol/L,AM对LS174T的IC50分别为>320.00、262.90、163.93μmol/L。结论 3种药物对LS174T增殖的抑制程度不同,但均呈浓度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噻唑蓝 双氢青 蒿甲醚 LS174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蒿素类化疗研究的近展
20
作者 赵一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1994年第Z1期28-29,共2页
1972年中国学者从青蒿(Artemisia annua L.)分离提取出抗疟有效成分青蒿素(Qinghaosu QHS;Artemisinin)可以说是传统中草药青蒿进入现代化疗研究的新纪元。随后陆续研究了不少青蒿素的衍生物,其中以蒿甲醚(Artemether AM)与青蒿琥酯(Art... 1972年中国学者从青蒿(Artemisia annua L.)分离提取出抗疟有效成分青蒿素(Qinghaosu QHS;Artemisinin)可以说是传统中草药青蒿进入现代化疗研究的新纪元。随后陆续研究了不少青蒿素的衍生物,其中以蒿甲醚(Artemether AM)与青蒿琥酯(Artesunate AS)应用为多。在QHS的构效关系中发现一些过氧链变成醚键的化合物均无效,提示其分子中过氧键是发挥抗疟药效的必需基因。另外,保留QHS分子的环骨架部分而使内酯羰基还原,并引进侧链,则抗疟活性提高,如AM与AS即为例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素类 抗疟活性 近展 琥酯 内酯羰基 传统中草药 蒿甲醚 ARTEMISIA 构效关系 青篙唬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