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掌叶大黄蒽醌类衍生物对四氯化碳所致大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3
1
作者 万绍晖 丁原全 +2 位作者 蒲晓辉 郭立 康廷国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405-1406,共2页
关键词 掌叶大黄蒽醌类衍生物 CCL4肝损伤 肝功能 肝脏组织病理学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掌叶大黄蒽醌类衍生物对α-萘异硫氰酸酯所致大鼠黄疸模型的作用 被引量:6
2
作者 万绍晖 许启泰 +2 位作者 蒲晓辉 郭立 康廷国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271-1274,共4页
目的观察掌叶大黄蒽醌类衍生物对α-萘异硫氰酸酯(ANIT)所致大鼠急性黄疸模型的退黄降酶作用。方法将W 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掌叶大黄蒽醌类衍生物高、低剂量组和茵栀黄注射液组。各治疗组连续灌胃给药7 d后,ANIT诱发黄疸... 目的观察掌叶大黄蒽醌类衍生物对α-萘异硫氰酸酯(ANIT)所致大鼠急性黄疸模型的退黄降酶作用。方法将W 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掌叶大黄蒽醌类衍生物高、低剂量组和茵栀黄注射液组。各治疗组连续灌胃给药7 d后,ANIT诱发黄疸模型,48 h后摘眼球取血,分离血清,以血清肝功能指标、SOD的活力及MDA含量以及肝脏组织病理学的改变为观察指标。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掌叶大黄蒽醌类衍生物高剂量组和茵栀黄组的ALT、AST、TB IL、ALP、γ-GT、MDA均下降(P<0.01),SOD升高(P<0.01)。肝脏组织病理学检查表明,掌叶大黄蒽醌类衍生物高剂量组能明显减轻肝细胞变性、坏死和肝小胆管增生。与茵栀黄注射液比较,掌叶大黄蒽醌类衍生物高剂量组除TB IL增高(P<0.01)外,其他检测指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掌叶大黄蒽醌类衍生物具有降低实验性胆汁淤积大鼠血清胆红素、转氨酶和改善肝脏组织损伤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掌叶大黄蒽醌类衍生物 胆汁淤积 肝功能 肝脏组 织病理学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种蒽醌类衍生物对重组人蛋白激酶CK2活性的影响及构效浅析 被引量:7
3
作者 林小聪 李春梅 +2 位作者 刘新光 陈小文 梁念慈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33-737,共5页
目的观察9种蒽醌类衍生物对重组人蛋白激酶CK2全酶活性的影响,并进行构效分析。方法将利用基因工程技术获得的重组人CK2α′及β亚基在体外等摩尔混合构成CK2全酶。通过测定药物作用后转移到CK2底物上的[γ-32P]ATP的32P的放射性活度,... 目的观察9种蒽醌类衍生物对重组人蛋白激酶CK2全酶活性的影响,并进行构效分析。方法将利用基因工程技术获得的重组人CK2α′及β亚基在体外等摩尔混合构成CK2全酶。通过测定药物作用后转移到CK2底物上的[γ-32P]ATP的32P的放射性活度,探讨蒽醌类衍生物对重组人CK2全酶活性的抑制作用,并采用半数效量概率单位法计算其IC50值。结果米托蒽醌、2-羧基蒽醌、1,2-二氨蒽醌、1,8-二羟蒽醌和醌茜能明显抑制重组人CK2全酶活性,其IC50值分别是0.66、0.81、8.81、28.76和61.26μmol·L-1;其中米托蒽醌、2-羧基蒽醌和1,2-二氨蒽醌的作用效果均强于目前已知的CK2抑制剂DRB和A3。1-氨基蒽醌和1-氯蒽醌对CK2的作用效果较弱,其IC50值分别为143.38和221.18μmol·L-1;而蒽醌和2-乙基蒽醌对CK2的活性则没有明显的影响。构效分析表明:C2上的-COOH、C8位上的-OH以及C2上的-NH2可能分别是2-羧基蒽醌、1,8-二羟蒽醌和1,2-二氨基蒽醌的药效基团;而C2上的-CH2CH3和C1上的-Cl可能分别是2-乙基蒽醌和1-氯蒽醌的非必需基团。结论米托蒽醌、2-羧基蒽醌和1,2-二氨蒽醌是3种较强的重组人蛋白激酶CK2的抑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激酶CK2 蒽醌类衍生物 IC50 构效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蒽醌类衍生物HG251诱导人白血病K562/DOX细胞凋亡的机制 被引量:5
4
作者 张忠泉 徐玫 +2 位作者 谢松强 胡国强 姬汴生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340-1343,共4页
目的探讨新型蒽醌类衍生物HG251诱导K562/DOX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以MTT法检测细胞活力,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变化、凋亡率、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P-gp及凋亡相关蛋白如半胱天冬蛋白酶-3、-8、-9、p53、Bcl-xL、cytoch... 目的探讨新型蒽醌类衍生物HG251诱导K562/DOX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以MTT法检测细胞活力,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变化、凋亡率、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P-gp及凋亡相关蛋白如半胱天冬蛋白酶-3、-8、-9、p53、Bcl-xL、cytochrome C的表达。结果HG251剂量依赖性的抑制K562/DOX细胞的生长、降低线粒体膜电位并诱导其凋亡;上调p53并下调Bcl-xL;诱导半胱天冬蛋白酶-3、-8、-9的活化及cytochrome C的释放,但对P-gp的表达无影响。结论HG251通过干扰p53及Bcl-xL的表达而克服K562/DOX细胞的多药耐药,并通过细胞膜死亡受体途径及线粒体途径诱导其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蒽醌类衍生物 凋亡 半胱天冬蛋白酶 线粒体膜电位 多药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的蒽醌类衍生物1-硝基-2-酰基蒽醌-苯丙氨酸通过抑制NF-κB/p65信号通路降低乳腺癌MCF-7细胞的迁移能力 被引量:5
5
作者 李玉英 牛敏 +1 位作者 张立伟 王转花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69-277,共9页
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转移与大多数癌症患者的死亡率密切相关。了解肿瘤细胞的迁移机制可为阻断肿瘤细胞的转移提供一个关键的策略。蒽醌衍生物具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我们结合抗肿瘤药物的作用机制以及蒽醌类衍生物的构效关系,设计合成了一... 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转移与大多数癌症患者的死亡率密切相关。了解肿瘤细胞的迁移机制可为阻断肿瘤细胞的转移提供一个关键的策略。蒽醌衍生物具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我们结合抗肿瘤药物的作用机制以及蒽醌类衍生物的构效关系,设计合成了一类新的酰胺蒽醌衍生物1-硝基-2-酰基蒽醌-苯丙氨酸(简称C7),发现其具有很好的抗肿瘤活性。为了探究蒽醌类衍生物C7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迁移的作用及其机制,本文首先采用MTT比色法检测蒽醌类衍生物C7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生长活力的影响,结果证明较高浓度(60~100μg/m L)的蒽醌类衍生物C7对乳腺癌MCF-7细胞的增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次,采用细胞划痕实验检测C7对MCF-7细胞迁移的影响,发现较低浓度(20~40μg/m L)的蒽醌类衍生物C7可以显著降低MCF-7细胞的迁移率。为进一步探究C7抑制MCF-7细胞迁移的分子机制,通过免疫荧光技术检测NF-κB/p65蛋白的核转位情况;同时利用qRT-PCR及Western印迹实验检测C7对MCF-7细胞中NF-κB/p65通路及迁移相关基因和蛋白质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C7可以下调细胞质中IκBα的磷酸化,降低NF-κB/p65蛋白的核转位,减小MMP-2和MMP-9蛋白的表达。因此,C7可能是通过抑制NF-κB/p65信号通路的活化,抑制MMP-2和MMP-9蛋白的表达,进而抑制MCF-7细胞的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蒽醌类衍生物 迁移 基质金属蛋白酶2 基质金属蛋白酶9 NF-ΚB/P6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液法制备蒽醌类衍生物介电层及其在有机场效应晶体管中的应用
6
作者 王旭冉 任春兴 +4 位作者 曹龙 刘省珍 冯宇光 张伟民 吴倜 《印刷与数字媒体技术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2-99,114,共9页
如何获得高性能、稳定传输的n型半导体材料是柔性电子器件领域研究的重点。本研究设计合成了两种13,13,14,14-四氰基-5,11-二噻吩并蒽醌二甲烷衍生物(M-C0和M-C10)。根据电化学表征计算得到M-C0和M-C10的LUMO能级分别为–4.01eV和–3.95... 如何获得高性能、稳定传输的n型半导体材料是柔性电子器件领域研究的重点。本研究设计合成了两种13,13,14,14-四氰基-5,11-二噻吩并蒽醌二甲烷衍生物(M-C0和M-C10)。根据电化学表征计算得到M-C0和M-C10的LUMO能级分别为–4.01eV和–3.95eV,HOMO能级分别为–6.62eV和–6.45eV。较低的HOMO能级(<-5.4eV)保证该类化合物具有良好的空气稳定性。其中,M-C10引入癸烷基取代基,材料具有很好的溶解性,溶液法涂布制备有机场效应晶体管的介电层,可替代完美修饰的十八烷基三氯硅烷(OTS)介电层,使以酞菁铜为有机半导体层的场效应晶体管的性能提高近两个数量级,空穴迁移率达到2.4×10^(-2)cm^(2)V^(-1)s^(-1),且在制备工艺方面,溶液涂布操作简单,易重复,适用于大面积柔性器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蒽醌类衍生物 介电层 溶液涂布 有机场效应晶体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黄蒽醌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对脂质代谢作用的机制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刘远洋 陆益平 +4 位作者 叶嘉焕 苏琳琪 唐素梅 唐慧勤 李丽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2709-2715,2724,共8页
脂质代谢紊乱是由于高脂高糖食物摄入过多导致脂肪合成增加,降解减少的代谢紊乱现象。脂质代谢紊乱与许多疾病互成因果,关系密切,主要包括肥胖症、高脂血症、高血压、非酒精性脂肪肝等。大黄蒽醌类化合物为大黄的主要有效成分,近年来大... 脂质代谢紊乱是由于高脂高糖食物摄入过多导致脂肪合成增加,降解减少的代谢紊乱现象。脂质代谢紊乱与许多疾病互成因果,关系密切,主要包括肥胖症、高脂血症、高血压、非酒精性脂肪肝等。大黄蒽醌类化合物为大黄的主要有效成分,近年来大黄蒽醌类化合物的调脂作用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但是因存在溶解性差,生物利用度低,有一定不良反应等问题,其临床应用受到极大的限制,大黄蒽醌类化合物的衍生物因此受到关注,大黄蒽醌类化合物的应用也进一步扩大。通过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PubMed等查阅近10年关于大黄蒽醌类化合物对脂质代谢作用的体内体外的实验研究,并将体内按模型分为高脂血症动物、衰老动物、非酒精性脂肪肝动物、肥胖动物,分别整理了该类成分在不同模型中调节脂质代谢的药理活性及靶点以考察其调脂作用,为大黄蒽醌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进一步研究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 蒽醌 蒽醌类衍生物 脂质代谢 高脂血症 衰老 非酒精性脂肪肝 肥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硝基-2-酰基蒽醌-缬氨酸通过抑制ERK1/2激活和ERCC1表达诱导结肠癌细胞死亡 被引量:1
8
作者 李玉英 郑婕 +1 位作者 张立伟 王转花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81-91,共11页
化学方法合成是新药研发的一种重要途径。结合抗肿瘤药物的作用机制以及蒽醌类衍生物的构效关系,设计合成了一类新的蒽醌类衍生物1-硝基-2-酰基蒽醌-缬氨酸(简称C3),发现其具有很好的抗肿瘤活性。为了确定蒽醌类衍生物C3对结肠癌HCT116... 化学方法合成是新药研发的一种重要途径。结合抗肿瘤药物的作用机制以及蒽醌类衍生物的构效关系,设计合成了一类新的蒽醌类衍生物1-硝基-2-酰基蒽醌-缬氨酸(简称C3),发现其具有很好的抗肿瘤活性。为了确定蒽醌类衍生物C3对结肠癌HCT116和HT29细胞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首先通过MTT比色法检测C3对结肠癌HCT116和HT29细胞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C3对这两种结肠癌细胞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60μg/mL的C3处理HCT116和HT29细胞48 h,细胞活性分别是50.67%和59.77%,达到了半抑制浓度;同时,其细胞形态和细胞核发生明显变化。进一步采用Western印迹和qRT-PCR技术,检测C3对DNA切除修复交叉互补1(excision repair cross-complementation group 1,ERCC1)转录水平和蛋白质水平表达及其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C3降低了ERCC1转录水平和蛋白质水平的表达,并且减弱了ERCC1转录水平和蛋白质水平的稳定性。最后,用U0126(MEK1/2抑制剂)和C3联合作用结肠癌HCT116和HT29细胞,通过Western印迹检测ERCC1蛋白质水平的表达。结果表明,C3通过降低p-ERK1/2的蛋白质水平的表达,从而抑制ERCC1的表达。上述结果证明,C3通过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xtracellular regulated protein kinases, ERK1/2)信号通路,降低了ERCC1转录水平和蛋白质水平的稳定性,使ERCC1转录水平和蛋白质水平表达发生下调,进而抑制结肠癌HCT116和HT29细胞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蒽醌类衍生物 切除修复交叉互补1 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 结肠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Co^(2+)注入修饰电极上米托蒽醌的电化学行为及其应用 被引量:3
9
作者 胡劲波 李启隆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26-229,共4页
米托蒽醌 (MX)在 0 .0 0 5mol·L-1 Tris 0 .0 5mol·L-1 NaCl ( pH7.1)缓冲溶液中 ,在Co离子注入玻碳修饰电极 (Co/GCE)上 ,有一灵敏的伏安还原峰 ,峰电位为 - 0 .6 8V ,峰电流与MX的浓度在 1.8× 10 -7~ 9.0× 10 -6... 米托蒽醌 (MX)在 0 .0 0 5mol·L-1 Tris 0 .0 5mol·L-1 NaCl ( pH7.1)缓冲溶液中 ,在Co离子注入玻碳修饰电极 (Co/GCE)上 ,有一灵敏的伏安还原峰 ,峰电位为 - 0 .6 8V ,峰电流与MX的浓度在 1.8× 10 -7~ 9.0× 10 -6mol·L-1 间呈线性关系 ,检出限为 9 0× 10 -8mol·L-1 .将该法用于病人尿样的测定 ,回收率为 94 6 %~ 10 5 7% .用线性扫描和循环伏安法研究该体系的电化学行为和电催化 .实验表明 ,体系为不可逆过程 .Co/GCE上的电流比GC电极的大 ,扫速对催化效率的影响实验证明 ,存在着催化作用 .X射线光电子能谱 (XPS)和俄歇电子能谱 (AES)实验表明 ,Co确实被注入在GC表面 ,注入的Co催化了MX的还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托蒽醌 电化学行为 蒽醌衍生物抗癌药 循环伏安法 化学修饰电极 Co^2+注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