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0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同时蒸馏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解析不同酿酒原料蒸煮香气成分 被引量:4
1
作者 马浩 明红梅 +4 位作者 郑佳 杨康卓 胥佳 陈法君 黄俊秋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47-253,共7页
为了探究不同酿酒原料蒸煮香气及混蒸混烧工艺对白酒风味组的影响,利用同时蒸馏萃取(simultaneous distillation extraction,SD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别对6种不同原料(高粱、大米、玉米、糯米、小麦及其组合)的蒸煮香气及其与... 为了探究不同酿酒原料蒸煮香气及混蒸混烧工艺对白酒风味组的影响,利用同时蒸馏萃取(simultaneous distillation extraction,SD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别对6种不同原料(高粱、大米、玉米、糯米、小麦及其组合)的蒸煮香气及其与酒醅混合蒸煮的香气进行解析,并结合香气活度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找出其中重要的香气物质。结果表明,原料蒸煮的重要香气物质有2-正戊基呋喃、己醛、己酸、十四酸乙酯、1-辛烯-3-醇、戊酸乙酯、反-2-庚烯醛和反-2-辛烯醛。粮醅混蒸(即原料与酒醅混蒸)的重要香气物质有2-正戊基呋喃、己醛、异戊酸乙酯、丁酸丙酯、己酸甲酯、戊酸异戊酯、4-甲基戊酸、壬酸和肉豆蔻酸等,这些香气物质在白酒中均有检测出,其中,异戊酸乙酯、丁酸丙酯、己酸甲酯、戊酸异戊酯、4-甲基戊酸、壬酸和肉豆蔻酸,可能主要来源于粮醅混蒸产生的香气物质,而2-正戊基呋喃和己醛可能主要来源于原料的蒸煮香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酿酒原料 同时蒸馏 相色谱-质谱联用 活度值 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时蒸馏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汉麻叶挥发性成分 被引量:9
2
作者 蒋勇 李靖宇 +3 位作者 杜军强 何锦风 何聪芬 祝钧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0期226-229,共4页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对汉麻叶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考察以二氯甲烷为萃取溶剂,不同萃取时间对分析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萃取时间为4h,从汉麻叶中鉴定出44种挥发性成分,占挥发油总组分的86.04%,其中酮类7种(4....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对汉麻叶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考察以二氯甲烷为萃取溶剂,不同萃取时间对分析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萃取时间为4h,从汉麻叶中鉴定出44种挥发性成分,占挥发油总组分的86.04%,其中酮类7种(4.67%)、酚类2种(6.13%)、醛类4种(3.88%)、醇类8种(15.35%)、烃类13种(29.40%)、杂环化合物类2种(0.97%)、其他8种(25.64%)。在鉴定出的成分中含量较多的是石竹烯氧化物(14.36%)、石竹烯(8.08%)和α-石竹烯(7.05%)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麻 同时蒸馏 相色谱-质谱 挥发性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时蒸馏萃取燕麦炒米香味物质的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被引量:10
3
作者 任清 黄明泉 +1 位作者 杨震安 郭项雨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4期158-161,共4页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燕麦炒米香味物质,然后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技术对提取的燕麦炒米香味物质进行检测和成分分析。结果共分离出86种成分,鉴定出58种,占香味物质总峰面积的85.23%。主要成分有Z,Z-9,12-十八碳二烯酸(20.01%)、E,E-2,4...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燕麦炒米香味物质,然后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技术对提取的燕麦炒米香味物质进行检测和成分分析。结果共分离出86种成分,鉴定出58种,占香味物质总峰面积的85.23%。主要成分有Z,Z-9,12-十八碳二烯酸(20.01%)、E,E-2,4-癸二烯醛(7.15%)、十六烷酰胺(5.30%)、二十烷(4.38%)、十六烷(4.17%)、乙酸乙酯(3.52%)、2,6-二甲基吡嗪(3.03%)、3-乙基-2,5-二甲基-吡嗪(2.96%)、己醛(2.65%)、2-乙基-5-甲基吡嗪(2.64%)、乙酸丁酯(2.39%)、1-戊醇(2.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炒米 香味物质 同时蒸馏 相色谱-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时蒸馏萃取箬竹叶挥发油的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被引量:20
4
作者 周熠 谭兴和 李清明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99-202,共4页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装置提取箬竹叶的挥发性成分,然后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挥发性成分进行分离鉴定。分离出了86种成分,鉴定了其中64种,占箬竹叶挥发油总峰面积的83.86%。其中主要成分为棕榈酸(18.57%)、茴香脑(11.16%)、植酮(7.15%...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装置提取箬竹叶的挥发性成分,然后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挥发性成分进行分离鉴定。分离出了86种成分,鉴定了其中64种,占箬竹叶挥发油总峰面积的83.86%。其中主要成分为棕榈酸(18.57%)、茴香脑(11.16%)、植酮(7.15%)、油酸(3.31%)、植醇(3.06%)、α-紫罗兰酮(3.04%)、对乙烯基愈创木酚(2.51%)、2-羟基肉桂酸(2.51%)、正壬醛(1.22%)、2,6,6-三甲基-3-环己烯-1-乙醇(1.20%)、5,6,7,7a-四氢化-4,4,7a-三甲基-2(4H)苯并呋喃酮(1.17%)、4-(2,6,6-三甲基-三甲基-2-环己烯基)-2-丁酮(1.16%)、1-甲氧基-4-(2-丙烯基)-苯(1.11%)、十八醛(1.08%)、叶醛(0.94%)、异植物醇(0.89%)、酞酸双-(2-乙基己基)-酯(0.87%)、苯乙醛(0.79%)、蒎烷(0.79%)、雪松醇(0.7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箬竹叶 挥发油 同时蒸馏 相色谱-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时蒸馏萃取结合GC-MS分析南北地区高粱蒸煮香气成分
5
作者 扎西尼玛 马振兵 +2 位作者 王永轶 李英杰 龚利娟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49-254,共6页
为探究南北地区高粱的蒸煮香气成分和特征风味物质,该研究利用同时蒸馏萃取(SD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技术(GC-MS)分别对南北两个地区4种高粱(G1、YN4、G8、G10)的蒸煮香气及其特征风味物质进行分析,并结合香气活度值(OAV),分析南北地区高... 为探究南北地区高粱的蒸煮香气成分和特征风味物质,该研究利用同时蒸馏萃取(SD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技术(GC-MS)分别对南北两个地区4种高粱(G1、YN4、G8、G10)的蒸煮香气及其特征风味物质进行分析,并结合香气活度值(OAV),分析南北地区高粱具有的特征风味物质。结果表明,南北地区4种高粱共检测出205种香气成分,其中南方地区两种高粱(G1、YN4)共检出147种、北方地区高粱(G8、G10)检出121种,南方地区高粱蒸煮香气成分种类较北方高粱更加丰富;北方地区高粱共有的挥发性风味物质有4种,其中4-甲基苯酚被认为是北方地区高粱的特征风味物质(OAV>1),南方地区高粱共有的挥发性风味物质有7种,其中4-乙基愈创木酚、正己酸乙酯、壬醛被认为是南方地区高粱的特征风味物质(OAV>1)。综合来看,南方高粱(G1、YN4)在特征风味物质以及香气成分种类和含量上与白酒酿造所需风味物质更加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粱 同时蒸馏 相色谱-质谱 挥发性风味物质 活度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顶空蒸馏萃取法结合GC-MS/GC-O技术分析龙井茶的特征香气成分 被引量:34
6
作者 肖作兵 陈合兴 +3 位作者 牛云蔚 吴旻玲 舒畅 朱建才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14-720,共7页
采用顶空蒸汽蒸馏萃取法提取龙井茶的香气成分,以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结合气相色谱-嗅闻(GC-O)技术,对龙井茶的特征香气成分进行了分离鉴定.共鉴出75种香气成分,其中醇类24种,醛类8种,酮类10种,酯类6种,杂环类16种,其他11种.采用... 采用顶空蒸汽蒸馏萃取法提取龙井茶的香气成分,以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结合气相色谱-嗅闻(GC-O)技术,对龙井茶的特征香气成分进行了分离鉴定.共鉴出75种香气成分,其中醇类24种,醛类8种,酮类10种,酯类6种,杂环类16种,其他11种.采用气相色谱-嗅闻(GC-O)结合芳香萃取物稀释分析(AEDA)技术分离出49种活性香气成分,其中对龙井茶香气贡献较大的有橙花叔醇、二氢猕猴桃内酯、2-乙基吡嗪、2-乙酰基呋喃、芳樟醇、1-乙基-2-甲酰基吡咯、环氧芳樟醇、水杨酸甲酯、苯甲醇、苯乙醇、吲哚、2-乙基-3,5-二甲基吡嗪、β-紫罗兰酮、顺式茉莉酮、茉莉酮酸甲酯、香豆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井茶 特征香成分 顶空蒸汽蒸馏 相色谱-质谱联用 相色谱-嗅闻 芳香物稀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液萃取-C_(18)固相膜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测定地下水中半挥发性有机物 被引量:17
7
作者 孙玉梅 王玉璠 +3 位作者 刘菲 孙静 吕国 高文谦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2006年第3期140-147,共8页
采用液液萃取法和C18固相膜萃取法对水样进行前处理,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进行分析测定,通过回收率实验和精密度实验对两种前处理方法进行比较。在加标回收实验中,液液萃取法的加标回收率普遍低于65%,不符合USEPA标准(70%... 采用液液萃取法和C18固相膜萃取法对水样进行前处理,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进行分析测定,通过回收率实验和精密度实验对两种前处理方法进行比较。在加标回收实验中,液液萃取法的加标回收率普遍低于65%,不符合USEPA标准(70%~130%),而C18固相膜萃取法的加标回收率都在70%~120%之间,符合UsEPA标准;在精密度实验中,液液萃取法的相对标准偏差在30%以内,而C18固相膜萃取法的相对标准偏差均不超过20%,两者均符合USEPA标准(〈30%),但是C18固相膜萃取法的实验效果更好。从实验中得出,C18固相膜萃取法是地下水样较好的前处理方法。利用所研究的方法分析了北京市某生活区的地下水样,在该水样中检出了63种有机化合物,包括1种酯类、1种醇类、2种酸类、2种酚类、2种氯代烃、25种苯系物、4种烯烃、14种烷烃和12种多环芳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液 C18固相膜 前处理 相色谱-质谱(gc/MS) 地下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散型固相萃取-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食品中8种芳氧苯氧丙酸酯类除草剂的残留量 被引量:8
8
作者 赵增运 徐星 +7 位作者 沈伟健 余可垚 柳菡 桂茜雯 龚玉霞 沈崇钰 吴斌 蒋原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2010年第5期306-312,共7页
建立了大豆、绿茶、大米、胡萝卜、菠菜、豌豆、大蒜、草莓、蜂蜜、猪肉、鱼肉、鸡蛋等12种食品中8种芳氧苯氧丙酸酯类除草剂残留量的分散型固相萃取-气相色谱串联质谱(DSPE-GC-MS/MS)分析方法。样品由含1%冰醋酸的正己烷的饱和乙腈... 建立了大豆、绿茶、大米、胡萝卜、菠菜、豌豆、大蒜、草莓、蜂蜜、猪肉、鱼肉、鸡蛋等12种食品中8种芳氧苯氧丙酸酯类除草剂残留量的分散型固相萃取-气相色谱串联质谱(DSPE-GC-MS/MS)分析方法。样品由含1%冰醋酸的正己烷的饱和乙腈溶液提取,分散型固相萃取法净化,采用气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时段反应离子监测技术进行测定,外标法定量。所有农药在10~1 000μg.L-1范围内线性良好;方法定量限(LOQ)均低于10μg.kg-1;在10、20、40μg.kg-1三个添加水平下,大豆等12种代表性基质中所有农药的平均回收率均处于70%~120%之间,RSD≤13%;该方法选择性较好,不仅能够用于多种食品基质的残留检测,而且还能较好地解决本底成分相当复杂的大蒜基质极易出现的干扰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色谱-串联质谱(gc/MS) 反应离子监测(SRM) 分散型固相(DSPE) 芳氧苯氧丙酸酯类除草剂 食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搅拌棒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地表水中合成麝香及紫外线吸收剂 被引量:2
9
作者 佟玲 潘萌 +2 位作者 杨志鹏 田芹 宋淑玲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33-243,I0001,共12页
建立了搅拌棒萃取-溶剂解吸结合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水样中16种合成麝香及2种紫外线吸收剂。实验优化了萃取温度、萃取时间、萃取体积、pH值、离子强度、溶剂解吸条件等参数,最终确定使用50mL水样在40℃下搅拌提取4h后,采用1.2mL溶剂超... 建立了搅拌棒萃取-溶剂解吸结合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水样中16种合成麝香及2种紫外线吸收剂。实验优化了萃取温度、萃取时间、萃取体积、pH值、离子强度、溶剂解吸条件等参数,最终确定使用50mL水样在40℃下搅拌提取4h后,采用1.2mL溶剂超声解吸后直接浓缩分析。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2~120μg/L,线性相关系数大于0.996,各化合物的加标回收率在68.5%~126%之间,相对标准偏差范围为2.3%~14.9%,方法检出限在0.003~0.038μg/L之间。应用该方法分析北京市内不同采样点的7个地表水样品,结果表明,佳乐麝香的检出率最高,浓度在0.003~0.337μg/L之间。该方法操作简单、有机溶剂使用量少,可以实现分析测试快速、绿色的目的,能够用于实际水样中合成麝香和紫外线吸收剂的同时准确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色谱-质谱(gc/MS) 搅拌棒 合成麝香 紫外线吸收剂 地表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同时蒸馏萃取红薯叶茶香气成分及其GC-MS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孟爱丽 刘晓博 司辉清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09-113,共5页
采用微波-同时蒸馏法提取红薯叶茶的香精油,然后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香气成分进行分离鉴定,共鉴定出97种成分,占红薯叶茶香气成分总峰面积的83.95%。其中主要香气成分为α-荜澄茄烯醇(1.07%)、1,2,3,4,4α,7-六氢化-1,6-二甲基-4-... 采用微波-同时蒸馏法提取红薯叶茶的香精油,然后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香气成分进行分离鉴定,共鉴定出97种成分,占红薯叶茶香气成分总峰面积的83.95%。其中主要香气成分为α-荜澄茄烯醇(1.07%)、1,2,3,4,4α,7-六氢化-1,6-二甲基-4-(1-甲基乙基)萘(1.22%)、(1S-cis)-1,2,3,5,6,8α-六氢化-4,7-二甲基-1-(1-甲基乙基)萘(1.32%)、2,6-二甲基-6-(4-甲基-3-戊烯基)-双环[3.1.1]庚-2-烯(1.37%)、γ-榄香烯(1.38%)、叶绿醇(1.65%)、石竹烯氧化物(2.07%)、8-异丙基-1,5-二甲基-环十碳-1,5-二烯(8.49%)、石竹烯(14.61%)等。鉴定的物质大多数为萜烯类及其衍生物,具有一定的生理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薯叶茶 成分 微波辅助-同时蒸馏 相色谱-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墓头回CO_2超临界萃取物的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曹艳萍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357-1359,共3页
(The extract) of Flos Magnoliae produced by supercritical CO2 fluid extraction was analyzed by gas chromatographyass spectrometry.The analysis result showed that Caryophyllene(18.4%),9-Octadecenoic acid(20.61%),9,12-O... (The extract) of Flos Magnoliae produced by supercritical CO2 fluid extraction was analyzed by gas chromatographyass spectrometry.The analysis result showed that Caryophyllene(18.4%),9-Octadecenoic acid(20.61%),9,12-Octadecadienoic acid,and methyl ester(9.94%) were the main constituents.Trans-caryophyllene and Caryophyllene oxide Farnesol were also(identified.)SFE conditions:10 MPa,40℃;GC-MS conditions:DB-5 MS quartz column(30m×0.32mm×0.25μm);column temperature:60℃ for 2 minutes,then increased in 5℃/min until 250℃,kept 9 minutes.Injection temperature:280℃;Elsouce:70eV;m/escan range 30-5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墓头回 超临界 相色谱-质谱(gc/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同时蒸馏萃取-气质联用法(SDE-GC-MS)分析不同品种原料坦洋工夫红茶的香气组分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林海 《茶叶学报》 2023年第6期51-63,共13页
【目的】分析不同品种原料制作的传统型坦洋工夫红茶香气组分,为了解品种与香气间的相关性、提升红茶加工工艺提供参考。【方法】以‘金牡丹’‘茗科1号(金观音)’‘坦洋菜茶’‘福安大白茶’‘梅占’等不同品种一芽二、三叶鲜叶为原料... 【目的】分析不同品种原料制作的传统型坦洋工夫红茶香气组分,为了解品种与香气间的相关性、提升红茶加工工艺提供参考。【方法】以‘金牡丹’‘茗科1号(金观音)’‘坦洋菜茶’‘福安大白茶’‘梅占’等不同品种一芽二、三叶鲜叶为原料,按照传统型坦洋工夫红茶初制工艺加工红茶,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SD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检测其香气组分,分析不同红茶样的香气组成,并进行感官审评与相关性分析等。【结果】经SDE-GC-MS检测,5个红茶样中各类香气组分共计109种,其中金牡丹香气组分最多,高达52种;香气种类含量最高的是醇类,其次为酯类、醛类等;金观音中香叶醇相对含量为最高,达48.13%;梅占中芳樟醇及壬醛相对含量均最高,分别为22.97%、12.82%;坦洋菜茶中松油醇相对含量最高,为1.78%;3,7-二甲基-1,5,7-辛烯-3-醇在福安大白茶相对含量最高,为11.66%;参试品种均含有香叶醇或其异构体、芳樟醇等重要的香气成分。感官审评结果表明,参试品种均呈现良好的香气,其中金牡丹香气和滋味中花果香最明显,感官审评得分最高;聚类分析表明,金牡丹与坦洋菜茶、梅占与福安大白茶香气成分最为相似;相关性分析表明,香气、滋味得分与香气组分含量具有一定相关性。【结论】5个茶树品种均适制优质坦洋工夫红茶,其香气组分含量与茶树品种、加工工艺有一定关联性。品种间香气组分含量及比例的差异性,是造成不同品种原料坦洋工夫红茶香气呈现不同特征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茶 坦洋工夫 同时蒸馏 相色谱-质谱联用法 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超临界流体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薰衣草中挥发性化学成分 被引量:7
13
作者 唐石云 申钦鹏 +7 位作者 刘春波 崔婷惠 李恒 张凤梅 司晓喜 杨光宇 缪明明 刘志华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8年第3期106-111,共6页
先用超临界流体萃取对薰衣草进行处理,然后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其挥发性化学成分,再用内标法对所得挥发性化学成分进行定量分析。使用超临界流体萃取薰衣草,共得到挥发性化学成分123种,其中主要是醇、酯类物质,分别有45和23种;其... 先用超临界流体萃取对薰衣草进行处理,然后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其挥发性化学成分,再用内标法对所得挥发性化学成分进行定量分析。使用超临界流体萃取薰衣草,共得到挥发性化学成分123种,其中主要是醇、酯类物质,分别有45和23种;其次为酮类16种;酸类物质13种;烯烃类物质6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流体 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 薰衣草 挥发性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方法提取侧柏叶中挥发性成分的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被引量:30
14
作者 回瑞华 侯冬岩 +2 位作者 刘晓媛 李学成 耿红苓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2006年第4期226-231,共6页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分析酶提取法(CE)、同时蒸馏萃取法(SDE)和水蒸气蒸馏-萃取法(DSE)三种方法提取侧柏叶挥发性成分。结果表明:三种方法提取侧柏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均有差异。酶提取法提取侧柏叶挥发油鉴定出32种化合物,主要...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分析酶提取法(CE)、同时蒸馏萃取法(SDE)和水蒸气蒸馏-萃取法(DSE)三种方法提取侧柏叶挥发性成分。结果表明:三种方法提取侧柏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均有差异。酶提取法提取侧柏叶挥发油鉴定出32种化合物,主要成分为雪松烯,占挥发油总量的41.25%;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侧柏叶挥发油鉴定出29种化合物,主要成分为雪松醇,占挥发油总量的39.06%;水蒸气蒸馏-萃取法提取侧柏叶挥发油鉴定出32种化合物,主要成分为雪松醇,占挥发油总量的31.4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柏叶 挥发油 酶提 同时蒸馏 相色谱-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DE-GC-MS与P&T-TD-GC-MS提取分析不同香型凤凰单丛茶香气比较 被引量:22
15
作者 周春娟 郭守军 +5 位作者 庄东红 马瑞君 朱慧 吴清韩 李妙清 陈协忠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8期137-142,共6页
分别采用同时蒸馏萃取(simultaneous distillation extraction,SDE)法和吹扫捕集热脱附解吸(purge and trap thermal desorption,P&T-TD)法提取黄栀香和肉桂香两种香型凤凰单丛茶的香气成分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 分别采用同时蒸馏萃取(simultaneous distillation extraction,SDE)法和吹扫捕集热脱附解吸(purge and trap thermal desorption,P&T-TD)法提取黄栀香和肉桂香两种香型凤凰单丛茶的香气成分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2种方法提取的香气成分和相对含量比例有很大差异,两者各有优劣,相互补充,结合分析更加完整,更有利于准确地进行香型分类,并发现P&T-TD法有更大的运用空间。SDE法提取的萜烯类化合物较多,脂肪族和芳香族的化合物较少,不同香型的区别主要是成分的相对含量比例;P&T-TD法提取得到的成分种类多,不同香型的茶区别较大。通过萜酯指数可得P&T-TD法提取的香气更为清香,SDE法提取的香气较为浓烈,但两者都体现了凤凰茶清高持久的幽香特性。SDE法的高温加热可能引起成分的改变,P&T-TD提取法的成分较能真实地反应茶汤冲泡的特点。结合2种方法分析得出,黄栀香与肉桂香茶的区别明显,黄栀香茶以荜澄茄醇、橙花叔醇等为主,并特有丙酸芳樟酯、δ-杜松烯、萜品油烯等成分;肉桂香茶是吲哚、δ-壬内酯、苯乙腈相对含量多,且含有苯乙醇、苯甲醇、1,5,8-对-薄荷三烯、戊醛等特有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凤凰单丛 不同香型 同时蒸馏 吹扫捕集热脱附解吸 相色谱-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时蒸馏萃取-气质联用分析艾草挥发性成分 被引量:15
16
作者 刘永国 张晓梅 +2 位作者 艾娜丝 孙宝国 任清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70-177,共8页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并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进行提取并分析艾草中的挥发性成分。实验结果表明,以乙醚为萃取溶剂时,使用DB-WAX型号毛细管色谱柱,鉴定出62种物质,而通过毛细管色谱柱HP-5鉴定出89种物质;以二氯甲烷为萃取溶剂时,在DB-WA...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并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进行提取并分析艾草中的挥发性成分。实验结果表明,以乙醚为萃取溶剂时,使用DB-WAX型号毛细管色谱柱,鉴定出62种物质,而通过毛细管色谱柱HP-5鉴定出89种物质;以二氯甲烷为萃取溶剂时,在DB-WAX中经GC-MS鉴定出35种物质,在HP-5中鉴定出106种物质。使用两种萃取剂及两种不同极性的色谱柱共鉴定出159种物质,其中含量较大的有桉油精、石竹烯氧化物、石竹烯、3,3,6-三甲基-1,5-庚二烯-4-酮、3,3,6-三甲基-1,5-庚二烯-4-醇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草 挥发性成分 同时蒸馏(sde) 相色谱-质谱(gc-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固相萃取功能的索氏提取装置应用于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薰衣草中挥发性成分 被引量:2
17
作者 许永 黄海涛 +4 位作者 李晶 刘欣 孔维松 杨叶昆 王晋 《江苏农业科学》 2020年第23期181-185,共5页
建立了一种新型带固相萃取功能的索氏提取装置结合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测定薰衣草中挥发性成分的方法。薰衣草花朵经冷冻干燥处理后,以二氯甲烷作为提取溶剂,用带固相萃取功能的索氏提取装置进行处理,萃取液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 建立了一种新型带固相萃取功能的索氏提取装置结合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测定薰衣草中挥发性成分的方法。薰衣草花朵经冷冻干燥处理后,以二氯甲烷作为提取溶剂,用带固相萃取功能的索氏提取装置进行处理,萃取液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其挥发性化学成分。采用新型的带固相萃取功能的索氏提取装置集提取、净化、浓缩及转移功能为一体,大大简化了前处理步骤;鉴定出52种挥发性物质,其中烯烃类物质15种,醇类物质15种,醛类物质3种,酯类物质9种,有机酸1种,其他物质9种;方法的重复性较好,测定值的日间和日内相对标准偏差(n=7)均小于5.0%。此方法能较好地应用于薰衣草中挥发性成分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相 索氏提 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 薰衣草 挥发性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时蒸馏萃取/气-质联用分析广式腊肠的挥发性成分 被引量:17
18
作者 曾晓房 白卫东 +1 位作者 陈海光 黄碧珍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39-143,共5页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了优级广式腊肠挥发性成分,并对挥发性成分的产生途径和前处理方法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优级广式腊肠共鉴定出37种挥发性组分,其中酯类和醛类物质较多,其次为酸类、酮类和烃类,酯类的相...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了优级广式腊肠挥发性成分,并对挥发性成分的产生途径和前处理方法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优级广式腊肠共鉴定出37种挥发性组分,其中酯类和醛类物质较多,其次为酸类、酮类和烃类,酯类的相对含量最高达63.26%;在挥发性组分中,棕榈酸乙酯、十六碳醛、十八碳烯酸乙酯、亚油酸乙酯的相对含量较高;广式腊肠具有与干腌火腿不同的风味特征;多种前处理方法结合能更加全面准确分析广式腊肠挥发性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式腊肠 挥发性成分 同时蒸馏 相色谱-质谱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杏仁挥发油化学成分的微波-同时蒸馏萃取GC-MS分析 被引量:12
19
作者 回瑞华 侯冬岩 +1 位作者 李铁纯 关崇新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5-57,共3页
报道了用微波照射 -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苦杏仁挥发性物质,测得苦杏仁挥发油的含量为4.5 %(w),利用GC -MS法分离确认出18种化学成分,用峰面积归一化法通过化学工作站数据处理系统得出各化学成分在挥发油中的相对含量;其中主要成分为苯甲... 报道了用微波照射 -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苦杏仁挥发性物质,测得苦杏仁挥发油的含量为4.5 %(w),利用GC -MS法分离确认出18种化学成分,用峰面积归一化法通过化学工作站数据处理系统得出各化学成分在挥发油中的相对含量;其中主要成分为苯甲醛,占总挥发油的89.1% ;又用加成分解法分离出苯甲醛,并用I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油 化学成分 gc-MS 分析 苦杏仁 微波照射 蒸馏- 苯甲醛 相色谱-质谱 中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时蒸馏萃取-气质联用分析馒头挥发性物质 被引量:17
20
作者 胡丽花 苏东海 +2 位作者 苏东民 辛秀兰 李自红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3期6964-6966,共3页
[目的]研究我国传统主食馒头中的挥发性物质,为改善馒头的风味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方法]应用同时蒸馏萃取(SDE)提取,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仪检测馒头中的挥发性物质。[结果]比较了不同蒸馏萃取时间下的检测结果,确定样品的同... [目的]研究我国传统主食馒头中的挥发性物质,为改善馒头的风味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方法]应用同时蒸馏萃取(SDE)提取,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仪检测馒头中的挥发性物质。[结果]比较了不同蒸馏萃取时间下的检测结果,确定样品的同时蒸馏萃取时间为2h;从干酵母发酵的馒头样品检测出25种化合物,其中烃类6种,醇类和苯类各4种,酯类、羰基类和杂环化合物各3种,酰基类化合物2种。各类化合物的浓度如下:烃类73.236μg/g、醇类21.926μg/g、酰基化合物5.911μg/g、酯类2.932μg/g、羰基类1.591μg/g、杂环类1.435μg/g和苯类0.925μg/g。[结论]了解我国主食馒头中风味挥发物的大致种类和含量,并分析影响挥发性物质产生的因素,才可能进一步改善馒头的风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馒头 同时蒸馏 相色谱-质谱联用 挥发性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