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金银花蒸馏残液高温厌氧发酵研究
1
作者 张宏波 黄升谋 《绿色科技》 2016年第18期37-39,45,共4页
为探究金银花蒸馏残液厌氧产甲烷的最适条件及其高温厌氧特性,并作相关产甲烷动力学分析,自制了厌氧反应器,进行了金银花蒸馏残液高温厌氧发酵实验。结果表明:金银花蒸馏残液厌氧消化每100mL产生的甲烷量292mL,且产甲烷的速率明显... 为探究金银花蒸馏残液厌氧产甲烷的最适条件及其高温厌氧特性,并作相关产甲烷动力学分析,自制了厌氧反应器,进行了金银花蒸馏残液高温厌氧发酵实验。结果表明:金银花蒸馏残液厌氧消化每100mL产生的甲烷量292mL,且产甲烷的速率明显较中温厌氧过程快;并且发现在反应器中添加微量元素后其产甲烷的速率也明显提高;动力学分析表明,金银花蒸馏残液高温厌氧产甲烷的0级反应时段为0~8h,反应动力学常数为29.63mL/h,1级反应时段为8~26h,反应动力学常数为21.49mL/h。得出了金银花蒸馏残液高温厌氧产甲烷最适条件和高温厌氧特性。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银花蒸馏残液 高温厌氧 动力学分析 产甲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银花蒸馏残液中温厌氧发酵试验 被引量:2
2
作者 王海莲 张宏波 +1 位作者 赵磊 黄升谋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30-33,共4页
采用自制中温厌氧反应器对金银花蒸馏残液进行中温厌氧发酵试验,系统考察了金银花蒸馏残液COD及产甲烷量随厌氧反应时间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37±1)℃的中温反应条件下,经8 h连续运行,产甲烷势较高为0.272 L/g,但COD去除效果不... 采用自制中温厌氧反应器对金银花蒸馏残液进行中温厌氧发酵试验,系统考察了金银花蒸馏残液COD及产甲烷量随厌氧反应时间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37±1)℃的中温反应条件下,经8 h连续运行,产甲烷势较高为0.272 L/g,但COD去除效果不理想,仅为49.5%;向反应器中加入少量铁屑后最终废水COD去除率达到76.6%,但加入铁屑累计产甲烷量变化不大;对4种不同处理条件下的废水厌氧产甲烷过程进行动力学分析,得到最佳反应条件为添加微量元素铁屑,调节p H为中性。可为金银花中药废水处理及资源化利用提供工程设计参考,同时为我国每年多达数百万吨(含水分)中药渣处理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银花 蒸馏残液 中温厌氧反应 微电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金银花蒸馏残液生物转化绿原酸工艺优化 被引量:2
3
作者 张枫源 代珍珠 +2 位作者 向福 李俊贤 谢实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34-137,共4页
为有效利用地方企业的金银花蒸馏剩余物,利用加工金银花露后的蒸馏残液为基质,并以绿原酸增量为评价指标,分别考察发酵温度、发酵时间、接种量、转速等因素对优选菌株转化绿原酸的影响,采用正交设计优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优势菌株为... 为有效利用地方企业的金银花蒸馏剩余物,利用加工金银花露后的蒸馏残液为基质,并以绿原酸增量为评价指标,分别考察发酵温度、发酵时间、接种量、转速等因素对优选菌株转化绿原酸的影响,采用正交设计优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优势菌株为枯草芽孢杆菌,其转化金银花蒸馏残液中绿原酸的最佳工艺为:发酵温度25℃,发酵时间8h,接种量1.44×10^7CFU/mL,转速150r/min。在该条件下,金银花蒸馏残液中绿原酸增量为(193.03±47.60)μg/mL。该工艺简单有效,可用于工业化生产,从而为金银花蒸馏剩余物的资源化利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银花蒸馏残液 枯草芽孢杆菌 生物转化 绿原酸 正交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蒸馏米酒蒸馏残液中多糖的分离及其益生活性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孙武 徐静静 +2 位作者 尹忠伟 朱莉 詹晓北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6期72-78,共7页
蒸馏米酒在蒸馏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蒸馏残液,而蒸馏残液具有巨大的经济潜力。该研究从蒸馏米酒的蒸馏残液中分离纯化出一种分子质量为8554 Da的杂多糖并命名为CRWPs,CRWPs主要由葡萄糖、半乳糖、甘露糖、葡萄糖醛酸、半乳糖醛酸、岩藻... 蒸馏米酒在蒸馏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蒸馏残液,而蒸馏残液具有巨大的经济潜力。该研究从蒸馏米酒的蒸馏残液中分离纯化出一种分子质量为8554 Da的杂多糖并命名为CRWPs,CRWPs主要由葡萄糖、半乳糖、甘露糖、葡萄糖醛酸、半乳糖醛酸、岩藻糖和阿拉伯糖组成,质量占比分别为91.56%、2.13%、1.61%、1.84%、1.34%、0.67%和0.12%。流变学分析表明CRWPs溶液表现出典型的剪切变稀行为,同时具有假塑性流体的特征。采用原子力显微镜(atomic force microscope,AFM)观察CRWPs在溶液-云母片表面的表观形貌,发现多糖链间聚合堆积而形成点状或棒状结构,推测该多糖具有多分支的结构。通过2株双歧杆菌和2株乳杆菌的静态发酵对CRWPs的益生功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与空白组比,CRWPs能够显著促进这4株菌的生长和短链脂肪酸的产生,其中短双歧杆菌的总酸产量从(105.62±2.70)mmol/mL提升到(145.55±5.36)mmol/mL,表明CRWPs具有一定的益生活性。该研究对从蒸馏残液中提取的多糖CRWPs的益生元潜力进行了报道,为其在环境经济型食品行业中的潜在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馏米酒 蒸馏残液 多糖 益生元 短链脂肪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金银花蒸馏残液生物转化总黄酮工艺优化 被引量:1
5
作者 鲁司卿 余晨敏 +4 位作者 向福 熊天涵 曹城 胡宗涛 周立金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90-93,共4页
为有效利用地方企业的金银花蒸馏剩余物,利用加工金银花露后的蒸馏残液为基质,以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为优选转化总黄酮菌株,以总黄酮增量为评价指标,分别考察发酵时间、接种量、发酵温度、转速等因素对黑曲霉生物转化总黄酮的影响... 为有效利用地方企业的金银花蒸馏剩余物,利用加工金银花露后的蒸馏残液为基质,以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为优选转化总黄酮菌株,以总黄酮增量为评价指标,分别考察发酵时间、接种量、发酵温度、转速等因素对黑曲霉生物转化总黄酮的影响,并利用正交设计优化其转化条件。结果表明,黑曲霉生物转化金银花蒸馏残液中总黄酮的最佳工艺为发酵时间10 h,接种量0.92×106 CFU/mL,发酵温度30℃,转速200 r/min。在该优化条件下,金银花蒸馏残液中总黄酮增量可达2.54 g/L。该工艺简单有效,具有工业化应用前景,从而为金银花蒸馏剩余物的资源化利用提供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银花蒸馏残液 总黄酮 黑曲霉 生物转化 正交试验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乳酸蒸馏残液中回收精制乳酸的膜分离工艺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肖光耀 张金斌 +2 位作者 王晖 梁廷德 李华才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07年第7期36-38,共3页
采用膜分离技术回收乳酸蒸馏残液中的乳酸,探索了对聚乳酸经过水解-纳滤脱色(脱糖)的工艺流程及工艺参数。结果表明,该工艺可有效去除残液中的还原糖、色素、聚合物等杂质;精制乳酸的收率可达95%以上;膜通量衰减幅度较小且清洗后恢复效... 采用膜分离技术回收乳酸蒸馏残液中的乳酸,探索了对聚乳酸经过水解-纳滤脱色(脱糖)的工艺流程及工艺参数。结果表明,该工艺可有效去除残液中的还原糖、色素、聚合物等杂质;精制乳酸的收率可达95%以上;膜通量衰减幅度较小且清洗后恢复效果好;运行成本低;产品中还原糖含量、色度均可达GB 2023-2003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蒸馏残液 膜分离 除杂 精制乳酸 收率 膜通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成甘油残液回收聚甘油的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马增欣 阚以翠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21-23,共3页
合成甘油蒸馏釜底残液,经中和,脱水后,用溶液萃取脱盐,脱色剂脱色,硼氢化钠精制,得工业聚甘油,制备了聚甘油二硬脂酸酯,用作农用PE薄膜防雾剂,效果很好.
关键词 蒸馏残液 甘油 聚甘油 防雾剂 聚酯树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