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陆地生态系统蒸腾蒸散比量化及其时空异质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于文颖 纪瑞鹏 +3 位作者 贾庆宇 冯锐 武晋雯 张玉书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217-1229,共13页
蒸腾蒸散比(T/ET)是阐明陆地生态系统水分散失过程中植被作用的关键参量,蒸散及其组分的准确量化是生态水文研究的基础,有助于理解蒸散与气候变化的相互作用机制。总结了国内外T/ET观测和模拟方法及其量化结果的差异,梳理了森林、草原... 蒸腾蒸散比(T/ET)是阐明陆地生态系统水分散失过程中植被作用的关键参量,蒸散及其组分的准确量化是生态水文研究的基础,有助于理解蒸散与气候变化的相互作用机制。总结了国内外T/ET观测和模拟方法及其量化结果的差异,梳理了森林、草原、湿地和农田4种陆地生态系统T/ET的研究成果,阐述了不同类型陆地生态系统T/ET的时空异质性及其驱动因素。不同生态系统T/ET的差异来源于生态系统特性、时空差异、观测方法和模型或数据集选取,但各差异来源对其的贡献率还未有统一定论;T/ET的变化主要依赖于生态类型、冠层特征、气候、土壤等条件,不同时空尺度的生态系统T/ET驱动因素不同。因此,针对T/ET量化方法开展不确定研究,阐明不同陆地生态系统T/ET的时空异质性,揭示其变化规律及驱动机制将是未来的研究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生态系统 蒸腾蒸散比 量化 模拟 驱动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塬区苹果园蒸散与环境因素的关系 被引量:10
2
作者 张静 王力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9-38,共10页
【目的】分析不同时间尺度下不同林龄苹果林蒸腾量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建立蒸腾量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模型,研究蒸腾量、降水量、土壤储水量之间的关系以及不同林龄苹果林蒸腾占蒸散的比例,为果树生长重要时期提出减少土壤蒸发、控制果树蒸... 【目的】分析不同时间尺度下不同林龄苹果林蒸腾量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建立蒸腾量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模型,研究蒸腾量、降水量、土壤储水量之间的关系以及不同林龄苹果林蒸腾占蒸散的比例,为果树生长重要时期提出减少土壤蒸发、控制果树蒸腾和提高果树水分利用效率的方法提供参考。【方法】在黄土高原沟壑区的典型代表长武塬,选取10龄和20龄苹果林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用热扩散探针法对2015年苹果树生长季日、月尺度下苹果树干液流速率进行连续监测,用位于距样地50 m处的自动气象观测站连续监测获取气象数据,同时进行土壤水分含量以及土壤蒸发量的测定。【结果】1)日尺度下,苹果林蒸腾与空气温度和水汽压差均呈现正相关关系,但当VPD>1 kPa时,2个林龄的苹果林日蒸腾量均有所下降;月尺度下,与蒸腾相关的环境因子仍为空气温度和水汽压差。2)在月尺度下,按土壤储存与消耗的水量可以将试验期分为3个时期:土壤水分迅速耗水期(5—7月)、土壤水分平稳期(8月)、土壤水分缓慢消耗期(9—10月)。10龄苹果林蒸腾耗水主要集中在0~300 cm土层,而20龄苹果林蒸腾所需水分来源于0~600 cm土层,在极度缺水的7月份,300~600 cm土层的贡献更多。3)20龄苹果林Tr/ET为29.25%~67.51%,10龄苹果林Tr/ET为36.44%~62.06%,2个林龄的Tr/ET整体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20龄苹果林Tr/ET在8月达到峰值后急剧下降,而10龄苹果林经过1个缓慢下降的过渡期后,从9月份开始急剧下降。【结论】随着时间尺度的增大,进入蒸腾量与环境因子回归方程的环境因子个数减少且水汽压差在日、月尺度下均为不同林龄苹果林蒸腾的主导因子。10龄苹果林蒸腾耗水主要集中在0~300 cm土层,而20龄苹果林蒸腾所需水分来源于0~600 cm土层,在极度缺水的7月份,300~600 cm土层的贡献更多。8月下旬之后,应对20龄苹果林采取适当的保墒措施以减少土壤蒸发,但对10龄苹果林而言,相应的保墒措施可以在9月份之后进行,以期为翌年苹果树健康生长提供优质的土壤水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扩散探针法 蒸腾 影响因素 蒸腾蒸散的比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82—2021年中国四大气候区蒸散发时空演变特征及其驱动因素
3
作者 玉苏普喀迪尔·孜米尼 张添佑 +3 位作者 杨梦 刘燕丹 王志鹏 温仲明 《生态学报》 2025年第16期7780-7792,共13页
聚焦于1982—2021年间中国四大气候区(温带大陆性、温带季风、高寒青藏高原及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区)的蒸散(Evapotranspiration,ET)、蒸腾(Transpiration,T)及蒸腾蒸散比(T/ET)的时空演变特征及驱动机制。基于中国陆地生态系统蒸腾蒸... 聚焦于1982—2021年间中国四大气候区(温带大陆性、温带季风、高寒青藏高原及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区)的蒸散(Evapotranspiration,ET)、蒸腾(Transpiration,T)及蒸腾蒸散比(T/ET)的时空演变特征及驱动机制。基于中国陆地生态系统蒸腾蒸散比数据集,采用趋势分析、变异系数、R/S分析及地理探测器等方法揭示ET、T及T/ET的动态变化及主要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中国区域ET显著下降(Slope=-1.09 mm/a,P<0.05),而T和T/ET显著上升(Slope T=0.34 mm/a,Slope T/ET=0.0019/a,P<0.05)。高寒青藏高原气候区ET显著增加(P<0.05),而其他气候区呈现下降趋势;T在温带季风气候区显著下降(-0.61 mm/a,P<0.05),在其他气候区显著上升(P<0.05);T/ET在所有气候区均显著上升(P<0.05)。(2)全国ET、T和T/ET的空间分布呈现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的梯度特征,高寒青藏高原气候区的ET(813.49 mm)、T(515.23 mm)和T/ET(0.62)均为最高。(3)降水、植被指数和气温是全国ET、T和T/ET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植被指数与气温、降水、饱和水汽压差和辐射的交互作用对T和T/ET最明显。研究结果为气候变化背景下的水资源管理与生态保护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散 蒸腾 蒸腾蒸散比 气候区 驱动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六盘山3种典型植物群落水分利用特征及其组分的季节变化 被引量:3
4
作者 王云霓 何聪 +3 位作者 熊伟 王彦辉 于澎涛 童鸿强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4-40,共7页
为深入认识干旱缺水区水通量分配和植被类型变化对群落水分利用特征的影响,在宁夏六盘山叠叠沟小流域,利用热扩散技术、微型蒸渗仪、树干径向变化记录仪及文献资料等方法研究了三种典型植物群落的蒸腾(Tr)、蒸散(ET)和水分利用效率(WUE... 为深入认识干旱缺水区水通量分配和植被类型变化对群落水分利用特征的影响,在宁夏六盘山叠叠沟小流域,利用热扩散技术、微型蒸渗仪、树干径向变化记录仪及文献资料等方法研究了三种典型植物群落的蒸腾(Tr)、蒸散(ET)和水分利用效率(WUE)及组成的季节变化。结果表明:生长季三种植物群落ET(mm)为:华北落叶松林(429.7)>沙棘林(379.3)>草地(206.9),分别大于、约等于、小于同期的降雨量,均呈现低—高—低的月变化趋势。冠层蒸腾是蒸散的主要分量,生长季Tr/ET为:华北落叶松(48%)>沙棘(39%);华北落叶松林Tr/ET随季节持续降低,沙棘林Tr/ET随季节先升高后降低,最大为50.4%。生长季WUE(g/kg)为:草地(3.1)>华北落叶松林(2.7)>沙棘林(2.35)。其中,华北落叶松林WUE变化与其Tr/ET月变化相同,从WUE在林分各层的分布来看,乔木层WUE为4.04g/kg,草本层为1.36g/kg;沙棘林WUE表现为生长季前、中期较高而后期较低的变化趋势,其中灌木层WUE为2.32g/kg,草本层WUE为2.37g/kg;草地WUE在生长季前、中期均保持在3.2~4.8g/kg。研究表明:无论是在水分充足季节(生长季中期),还是水分有限季节(生长季初期和末期),植被不可能完全利用所有的降水,但水分利用特征存在种间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散 水分利用 组分 蒸腾蒸散比 人工林 草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