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垩白对籼米蒸煮食用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1
1
作者 钟方旭 蓝盛银 徐珍秀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4,共4页
以 6个常规籼稻品种为材料 ,利用质构仪 (TA)和差示扫描量热仪 (DSC)分析了籼米的质构品质特征以及热力学糊化特性。结果表明 :垩白显著影响米饭的硬度、回弹性、耐嚼性 ,但对粘度的影响不明显 ;垩白度不同 ,籼米精米粉的DSC热力学曲线... 以 6个常规籼稻品种为材料 ,利用质构仪 (TA)和差示扫描量热仪 (DSC)分析了籼米的质构品质特征以及热力学糊化特性。结果表明 :垩白显著影响米饭的硬度、回弹性、耐嚼性 ,但对粘度的影响不明显 ;垩白度不同 ,籼米精米粉的DSC热力学曲线存在明显差异 ,垩白度越大 ,精米粉的糊化起始温度 (TO)、峰值温度(TP)和终结温度 (TC)越低 ,糊化过程所需热焓 (ΔH)越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米 垩白 蒸煮食用品质 质构仪 差示扫描量热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对籼稻蒸煮食用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9
2
作者 包劲松 夏英武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44-150,共7页
研究了胚乳、细胞质和母体植株遗传效应以及与环境互作效应对籼稻蒸煮食用品质的影响 .结果表明 :直链淀粉含量、糊化温度主要受遗传主效应控制 ,同时还受到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的影响 ,胶稠度则主要受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的... 研究了胚乳、细胞质和母体植株遗传效应以及与环境互作效应对籼稻蒸煮食用品质的影响 .结果表明 :直链淀粉含量、糊化温度主要受遗传主效应控制 ,同时还受到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的影响 ,胶稠度则主要受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的影响 . 3个性状的遗传率均较高 ,早世代选择有效 ,但胶稠度以互作遗传率较大 .对亲本的遗传效应预测及不同亲本间遗传效应的线性对比结果表明高直链淀粉含量品种对直链淀粉含量和胶稠度的改良不利 .对 F2 稻米杂种优势的预测表明种子直接显性作用对 F2 稻米蒸煮品质的提高不利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煮食用品质 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 灿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芽糙米蒸煮食用品质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程威威 吴跃 +1 位作者 周婷 林亲录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9-44,共6页
蒸煮食用品质是衡量发芽糙米开发前景及影响其推广的最关键因素。为研究影响发芽糙米蒸煮食用品质的理化指标,该实验以湖南省的20种早籼米为原料,研究了发芽糙米饭感官品质与光谱测定结果、糊化特性值、质构分析结果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蒸煮食用品质是衡量发芽糙米开发前景及影响其推广的最关键因素。为研究影响发芽糙米蒸煮食用品质的理化指标,该实验以湖南省的20种早籼米为原料,研究了发芽糙米饭感官品质与光谱测定结果、糊化特性值、质构分析结果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适口性与直链淀粉含量及硬度有极显著负相关(ρ<0.01);崩解值与适口性之间、糊化温度与滋味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ρ<0.01);回生值与适口性、滋味及冷饭质地之间、糊化温度与直链淀粉含量之间、外观结构与回复性之间呈显著负相关(ρ<0.05);直链淀粉含量及碱消值与冷饭质地之间、崩解值与总分之间、适口性与咀嚼性之间有显著正相关(ρ<0.05)。因此,直链淀粉含量、崩解值、碱消值及回生值可作为评价发芽糙米蒸煮食用品质的指标,为发芽糙米生产原料的适应性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芽糙米 蒸煮食用品质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籼稻蒸煮食用品质的分析与评价 被引量:1
4
作者 李清华 郑苹立 +3 位作者 郑长林 林玲娜 江川 黄庭旭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11年第6期1003-1006,共4页
对福建省500多份籼稻蒸煮食用品质的3项理化指标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3种类型籼稻碱消值、直链淀粉含量和胶稠度的平均值差异不大,但从变异系数来看:早、中籼品种差异较大,晚籼差异较小;早、中、晚籼各项指标优质达标率均在90%左右... 对福建省500多份籼稻蒸煮食用品质的3项理化指标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3种类型籼稻碱消值、直链淀粉含量和胶稠度的平均值差异不大,但从变异系数来看:早、中籼品种差异较大,晚籼差异较小;早、中、晚籼各项指标优质达标率均在90%左右,综合评定(即3项指标同时达标)优质达标率分别为69.8%、78.9%和91.8%,但是还有34.6%籼稻品种直链淀粉含量达不到优质稻定级标准;直链淀粉含量、糊化温度和胶稠度三者共有18种组合类型,其中以6个组合型为主,占87.6%。根据福建省籼稻蒸煮食用品质现状,在改良过程中应注意选择直链淀粉含量为15.0%~24.0%的品种,并协调直链淀粉含量与糊化温度、胶稠度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稻 蒸煮食用品质 优质达标率 组合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斯里兰卡引进稻种资源蒸煮食用与营养品质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许光利 汪燕 +3 位作者 梁成刚 江谷驰宏 丁春邦 李天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7-45,共9页
【目的】对引自斯里兰卡的水稻品种进行蒸煮食用及营养品质分析,以期发现可利用的优良或特殊的稻种资源材料,以利于我国水稻生产和育种。【方法】2014年4—10月,以引进的65个籼稻品种为材料,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排列,进行田间常规种植收... 【目的】对引自斯里兰卡的水稻品种进行蒸煮食用及营养品质分析,以期发现可利用的优良或特殊的稻种资源材料,以利于我国水稻生产和育种。【方法】2014年4—10月,以引进的65个籼稻品种为材料,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排列,进行田间常规种植收获后,对各品种的蒸煮食用品质和营养品质进行分析。【结果】各品种直链淀粉的质量分数为21.35%~29.34%,供试品种间表现差异不显著;蛋白质质量分数为5.24%~9.17%,供试品种间表现为显著差异;氨基酸总含量中必需氨基酸占33.80%~36.30%,非必需氨基酸占63.70%~66.20%。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表明,营养品质因子(氨基酸)对稻米品质影响最大(贡献率为53.447%),其含量越高,稻米直链淀粉含量越低,同时蒸煮食用品质越差。通过聚类分析,65个品种被归为4类,各具特点。【结论】所引进的水稻品种,特点不一,可作为原材料供将来生产和育种选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里兰卡 稻种资源 国外引种 蒸煮食用品质 营养品质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γ辐照对稻米蒸煮和食用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5
6
作者 包劲松 舒庆尧 +2 位作者 吴殿星 周建华 夏英武 《核农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6期327-331,共5页
本文研究了60Coγ辐照对稻米蒸煮和食用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12kGy范围内,辐照使低和中等直链淀粉含量的早籼稻浙辐504和早粳稻T2的直链淀粉含量降低,而对高直链淀粉含量的早籼稻浙辐802的直链淀粉含量没有... 本文研究了60Coγ辐照对稻米蒸煮和食用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12kGy范围内,辐照使低和中等直链淀粉含量的早籼稻浙辐504和早粳稻T2的直链淀粉含量降低,而对高直链淀粉含量的早籼稻浙辐802的直链淀粉含量没有明显影响。辐照使3个品种的胶稠度增大,淀粉粘度谱的最高粘度、热浆粘度、冷胶粘度明显下降。用碱消法测定时,3个品种的糊化温度没有明显变化,而用粘度速测仪测定时,糊化温度随辐照剂量的增加而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辐照 食用品质 淀粉粘度 水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作物资源特征特性及生态地理分布研究V.云南地方稻种资源的蒸煮和食用品质
7
作者 杨忠义 卢义宣 +4 位作者 苏艳 曹永生 刘家富 刘晓利 辜琼瑶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6年第5期811-822,共12页
以云南“立体气候”类型并结合云南省的5个稻作分区,应用GIS等技术分析研究了云南地方稻种资源蒸煮和食用品质的生态地理分布。初步摸清了蒸煮和食用品质包括总淀粉、直链淀粉、糊化温度和胶稠度的生态地理分布习性,初步分析认为总淀粉... 以云南“立体气候”类型并结合云南省的5个稻作分区,应用GIS等技术分析研究了云南地方稻种资源蒸煮和食用品质的生态地理分布。初步摸清了蒸煮和食用品质包括总淀粉、直链淀粉、糊化温度和胶稠度的生态地理分布习性,初步分析认为总淀粉、直链淀粉、支链淀粉、糊化温度和胶稠度的总趋势是主要分布在云南的亚热带地区,以及滇南单双季籼稻区、南部边缘水陆稻区、滇中一季粳籼稻区,但针对蒸煮和食用品质的不同成分和特性有着各自的分布侧重区域等,其分析结果可为挖掘和利用优异资源,优质稻育种研究、生产等领域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地方稻种资源 食用品质 生态地理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化工艺条件对锌强化营养米蒸煮食味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李天真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222-225,共4页
以葡萄糖酸锌作为锌强化剂,采用浸吸法得到锌强化营养大米。对葡萄糖酸锌溶液浓度、大米和葡萄糖酸锌溶液的比例、浸泡时间和浸泡温度进行了正交实验,得到具有最佳蒸煮食味品质的锌强化营养米的强化工艺参数,即葡萄糖酸锌溶液浓度0.6%,... 以葡萄糖酸锌作为锌强化剂,采用浸吸法得到锌强化营养大米。对葡萄糖酸锌溶液浓度、大米和葡萄糖酸锌溶液的比例、浸泡时间和浸泡温度进行了正交实验,得到具有最佳蒸煮食味品质的锌强化营养米的强化工艺参数,即葡萄糖酸锌溶液浓度0.6%,大米与葡萄糖酸锌溶液的比1∶0.5(m/v),浸泡时间5 h,浸泡温度25℃。通过极差和显著性检验,认为影响锌强化营养大米蒸煮食味品质的最显著因素是浸泡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锌强化营养米 蒸煮食用品质 工艺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铁蛋白基因(Pea-Fer)对稻米品质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赵霏 任三娟 +3 位作者 郭泽建 吴建国 包劲松 沈圣泉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5,16,共6页
利用外源豌豆铁蛋白基因(Pea-Fer)的转化系Fer34及其受体亲本粳稻(Oryza sativa ssp.japan-ica)品种秀水11(XS11),经过连续回交和自交,并结合GUS标记基因辅助选择技术,获得了含有Pea-Fer基因的Fer34-XS11。该纯系与原受体亲本秀水11构... 利用外源豌豆铁蛋白基因(Pea-Fer)的转化系Fer34及其受体亲本粳稻(Oryza sativa ssp.japan-ica)品种秀水11(XS11),经过连续回交和自交,并结合GUS标记基因辅助选择技术,获得了含有Pea-Fer基因的Fer34-XS11。该纯系与原受体亲本秀水11构成一对近等基因系。以该对近等基因系为材料,研究外源铁蛋白基因(Pea-Fer)对稻米主要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发现,在稻米外观和蒸煮食用品质方面,转基因品系的外型、垩白、透明度、糊化温度、胶稠度和直链淀粉含量等性状与对照基本相同;在稻米主要营养品质方面,转基因品系除稻米籽粒中铁含量比对照有显著增加以外,其余检测的矿质元素、蛋白质、氨基酸含量等都无显著性差异;在稻米胚乳淀粉及其结构方面,转基因品系的淀粉黏滞性(RVA谱)、米饭质地及其电镜下淀粉粒结构和排列等,均与对照相仿。可见,外源豌豆铁蛋白基因(Pea-Fer)的转入,主要提高了转基因品系稻米籽粒中的铁含量,但并未影响稻米的主要品质性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转基因 豌豆铁蛋白基因 蒸煮食用品质 营养品质 RVA谱 质地性 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株农艺性状与稻米品质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0
作者 耿立清 《中国稻米》 2005年第1期12-13,共2页
本文主要概述了稻米碾磨品质、外观品质、蒸煮食用品质和营养品质与植株农艺性状之间的关系 ,为稻米品质的鉴定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植株 农艺性状 稻米品质 碾磨品质 外观品质 蒸煮食用品质 鉴定 研究进展 营养品 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米表观直链淀粉含量由两对非等位基因控制 被引量:5
11
作者 陈业坚 舒庆尧 +3 位作者 张增勤 程式华 孙宗修 吴平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69-371,共3页
利用籼粳交 (0 2 4 2 8/特青 )花培 DH群体 ,研究了稻米表观直链淀粉含量 (AAC)及其组成因子——热水不溶性直链淀粉含量 (HISAC)和热水可溶性直链淀粉含量 (HSAC)的遗传特性。结果表明 ,HSAC和 HISAC都表现为一对主效基因遗传 ,且两者... 利用籼粳交 (0 2 4 2 8/特青 )花培 DH群体 ,研究了稻米表观直链淀粉含量 (AAC)及其组成因子——热水不溶性直链淀粉含量 (HISAC)和热水可溶性直链淀粉含量 (HSAC)的遗传特性。结果表明 ,HSAC和 HISAC都表现为一对主效基因遗传 ,且两者表现为连锁遗传关系。用 Amys( t) 表示控制 HSAC的基因 ,用 Amyi( t) 表示控制 HISAC的基因 ,两基因的连锁遗传距离为 12 .9c M。由于 Amys( t) 和 Amyi( t) 相互连锁 ,因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米 表观直链淀粉含量 非等位基因 基因控制 蒸煮食用品质 遗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出口优质籼米新品种与国外优质米品种比较 被引量:2
12
作者 黄发松 胡培松 罗炬 《中国稻米》 1994年第2期6-7,共2页
关键词 中国 出口优质籼米 外国优质米 外观品质 蒸煮食用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籼稻头季稻与其再生稻品质的比较研究
13
作者 沈露露 杨鹏 +3 位作者 江文华 李佑贵 付晓彤 渠琛玲 《保鲜与加工》 2025年第9期122-130,共9页
为探究头季稻与再生稻的品质差异,以3个籼稻品种昌两优馥香占(CLY)、19香(19X)和南晶香米(NJXM)的头季稻(MR)与再生稻(RR)为研究对象,探讨头季稻和再生稻在加工品质、营养品质、糊化特性、蒸煮品质和质构特性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3个... 为探究头季稻与再生稻的品质差异,以3个籼稻品种昌两优馥香占(CLY)、19香(19X)和南晶香米(NJXM)的头季稻(MR)与再生稻(RR)为研究对象,探讨头季稻和再生稻在加工品质、营养品质、糊化特性、蒸煮品质和质构特性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3个籼稻品种头季稻和再生稻的水分含量处于11.1%~12.9%范围内。相较于头季稻,再生稻表现出较好的加工特性:19X-RR的整精米率提高8.20个百分点,NJXMRR的整精米率提高3.60个百分点。营养品质方面,相较于头季稻,CLY-RR的总蛋白含量提高1.93个百分点,19X-RR的总蛋白含量提高1.06个百分点,NJXM-RR的总蛋白含量提高0.79个百分点;且清蛋白、醇溶蛋白和谷蛋白的含量均显著提高(P<0.05);天冬氨酸和谷氨酸含量均显著提高(P<0.05)。蒸煮食用品质结果表明,与头季稻相比,再生稻的最终黏度和糊化温度均显著提高(P<0.05);米饭的硬度、胶着性、咀嚼性显著增强(P<0.05),而黏着性显著降低(P<0.05),故再生稻米饭可能具有更紧实、筋道的口感。因此,再生稻品质较头季稻有所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季稻 再生稻 加工品质 营养品质 蒸煮食用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扬州大学严长杰团队 克隆了一个控制稻米蛋白质含量的关键基因
14
《湖北农业科学》 2019年第9期F0004-F0004,共1页
近十几年来,稻米品质已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育种目标。蛋白质作为稻米胚乳的第二大组成部分,其含量的高低不仅决定了稻米的营养品质,而且也是影响稻米蒸煮食用品质的重要因素。因此,解析稻米蛋白质含量的遗传机理对有效调控稻米品质具有... 近十几年来,稻米品质已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育种目标。蛋白质作为稻米胚乳的第二大组成部分,其含量的高低不仅决定了稻米的营养品质,而且也是影响稻米蒸煮食用品质的重要因素。因此,解析稻米蛋白质含量的遗传机理对有效调控稻米品质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近日,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在线发表了扬州大学农学院严长杰教授研究团队题为Naturalvariation of OsGluA2 is involved in grain protein content regulation in rice的研究论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含量 稻米品质 扬州大学 基因 控制 克隆 蒸煮食用品质 育种目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