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站凝汽器蒸汽流动和换热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20
1
作者 黄兴华 沈坤全 +1 位作者 史剑戟 王启杰 《动力工程》 EI CSCD 1998年第3期79-86,共8页
提出了一种凝汽器的准三维模拟方法,它可以考虑冷却水温度变化产生的三维影响,也能反映冷却水流程布置对冷凝器性能的影响。用多孔介质及分布阻力等概念模拟凝汽器中的管束和折流板等几何形状。所得的控制方程组用SIMPLE方法求... 提出了一种凝汽器的准三维模拟方法,它可以考虑冷却水温度变化产生的三维影响,也能反映冷却水流程布置对冷凝器性能的影响。用多孔介质及分布阻力等概念模拟凝汽器中的管束和折流板等几何形状。所得的控制方程组用SIMPLE方法求解。针对1台200MW凝汽器进行了数值分析,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作了对比,结果是令人满意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轮机 凝汽器 蒸汽流动 电站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热管内蒸汽从分子流动到连续流动过程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赵蔚琳 庄骏 张红 《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4年第2期176-178,共3页
对高温热管内蒸汽从自由分子流动到连续流动过程进行了描述 ,对前人给出的蒸汽处于自由分子流动、连续流动状态判断依据及转折温度计算公式在直径Ф3.2cm ,长度为 10 0cm的高温热管内进行实验验证 。
关键词 热管 高温热管 蒸汽流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管蒸发段内质量注入对蒸汽流动影响的理论分析
3
作者 赵蔚琳 李嘉 吴波 《山东建材学院学报》 1997年第4期294-299,共6页
从蒸发段质量注入角度着手,综合各方面的因素,分析了热管蒸汽温度、温差、压力、压力降及传热量的变化,得到了径向雷诺数Rer与蒸汽流动参数变化的曲线分布,研究表明热管的不等温性,蒸汽的压力损失和传热极限与质量注入多少有关。
关键词 热管 质量注入 径向雷诺数 蒸汽流动参数 蒸发段
原文传递
流动湿蒸汽湿度的加热法测量方法及其装置 被引量:9
4
作者 李炎锋 王新军 徐廷相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0期16-19,共4页
由于测量湿蒸汽湿度的光学法和热力法的缺点,提出了一种对湿蒸汽湿度探针内管与外管同时加热,并保持它们的温度相同,以避免湿蒸汽试样加热期间引起的对外散热损失的加热方法;设计并制成了一套采用这种新型加热方法的湿度测量装置。
关键词 流动湿蒸汽湿度 加热法 测量 湿度测量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层套管直接加热式流动湿蒸汽湿度测量仪 被引量:3
5
作者 徐廷相 章利特 +1 位作者 辛杨 高铁瑜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44-47,共4页
提出了一种以能量守恒定律为基础,用于加热法测量流动湿蒸汽湿度的计算表达式,并以此设计了一种彼此同心、相互绝热和绝缘的双层套管直接加热的实现流动湿蒸汽湿度测量的仪器。在该仪器中,双层套管的内、外层加热管均直接作为电加热元... 提出了一种以能量守恒定律为基础,用于加热法测量流动湿蒸汽湿度的计算表达式,并以此设计了一种彼此同心、相互绝热和绝缘的双层套管直接加热的实现流动湿蒸汽湿度测量的仪器。在该仪器中,双层套管的内、外层加热管均直接作为电加热元件。内层管用来加热湿蒸汽取样,使之变成过热蒸汽;外层管加热以维持内外层管壁具有相同的温度,实现内层管对湿蒸汽加热时的零散热损失。测出内层管对流动湿蒸汽取样的加热量、流动湿蒸汽的压力、湿蒸汽取样加热后得到的过热蒸汽的压力和温度以及湿蒸汽取样的流量,按照所提出的流动湿蒸汽湿度的计算表达式,可准确地测出流动湿蒸汽的湿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层套管 直接加热 流动湿蒸汽 湿度测量 湿度测量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蒸汽轴向流动对汽轮发电机组轴系扭振响应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黄树红 刘峻华 +1 位作者 高伟 晏水平 《动力工程》 CSCD 2000年第4期778-781,共4页
对在汽轮机高压和中压调节阀快关动作后蒸汽沿轴向流动过程对轴系扭振响应的影响进行了研究。轴系的计算模型采用连续质量模型。外激励模型是考虑了汽轮机 DEH系统、热力系统以及单机对无穷大电网的机电耦合数学模型。对 3 0 0 MW汽轮... 对在汽轮机高压和中压调节阀快关动作后蒸汽沿轴向流动过程对轴系扭振响应的影响进行了研究。轴系的计算模型采用连续质量模型。外激励模型是考虑了汽轮机 DEH系统、热力系统以及单机对无穷大电网的机电耦合数学模型。对 3 0 0 MW汽轮发电机组的仿真计算表明 ,考虑蒸汽流动导致的激励扭矩沿汽轮机轴向瞬时变化时 ,对轴系的扰动和轴系扭振的激励加强 ,蒸汽载荷变化对汽轮发电机组轴系扭振的影响是较大的 ,在轴系安全评价中必须加以考虑。图 4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轮发电机组 蒸汽轴向流动 轴系扭振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压缸零出力供热工况中低压缸连通管内部流动数值模拟 被引量:7
7
作者 谢天 杨荣祖 +7 位作者 程东涛 张志勇 温婷 刘观伟 雒青 翟鹏程 王汀 于龙文 《热力发电》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99-106,共8页
对低压缸零出力技术改造后的某300 MW供热汽轮机组中低压缸连通管、连通管液控蝶阀、采暖抽汽管道、冷却蒸汽旁路、冷却蒸汽流量孔板和冷却蒸汽调节阀等根据实际尺寸建立三维模型,并进行网格划分;并采用Realizable k-ε模型和Scalable... 对低压缸零出力技术改造后的某300 MW供热汽轮机组中低压缸连通管、连通管液控蝶阀、采暖抽汽管道、冷却蒸汽旁路、冷却蒸汽流量孔板和冷却蒸汽调节阀等根据实际尺寸建立三维模型,并进行网格划分;并采用Realizable k-ε模型和Scalable壁面函数法进行不同供热工况下中低压缸连通管及冷却蒸汽旁路内部流动数值模拟。模拟结果表明:中低压缸连通管及冷却蒸汽旁路系统复杂结构会使蒸汽流动产生分离,使整个管路系统内流动不稳定,低压缸进汽口流动不均匀;低压缸零出力工况,蒸汽在冷却蒸汽调节阀出口扩张段会产生超音速,并在其后连接的弯头处产生强激波和马赫盘。模拟结果反映了汽轮机抽汽供热及低压缸零出力工况中低压缸连通管内较复杂的蒸汽流场和状态,为后续技术改造的方向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轮机 低压缸零出力技术 抽汽供热 连通管 蒸汽流动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多普勒测速法用于扩散泵蒸汽流速测量的试验
8
作者 刘力田 李梅林 +1 位作者 姚民生 杨乃恒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1989年第4期270-273,共4页
一、引言真空扩散泵自1915年问世以来,经历了七十多年的发展史,对工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如今,真空扩散泵的性能普遍得到了提高,能够应用于非常广泛的领域。然而,人们对于真空扩散泵的抽气机理尤其是蒸汽射流的流动状态缺... 一、引言真空扩散泵自1915年问世以来,经历了七十多年的发展史,对工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如今,真空扩散泵的性能普遍得到了提高,能够应用于非常广泛的领域。然而,人们对于真空扩散泵的抽气机理尤其是蒸汽射流的流动状态缺乏深刻的了解。特别是,至今还未有一套对扩散泵蒸汽射流进行测量的直接手段。为了填补这一领域的空缺,我们试验了一种新的测量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散泵油 流速测量 蒸汽流动 测量方法 射流速度 气体流动 数据速度 激光测速仪 逐点测量 空间分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加热法的蒸汽湿度在线监测模型及工业试验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王升龙 李俊朋 +2 位作者 杨善让 索英杰 牛棚满 《汽轮机技术》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3-36,共4页
提出一种基于加热法的湿度在线监测模型,并研制了新型湿度测量探针。采用了内加热螺旋通道、等温套管等结构的湿度测量探针在测量过程不仅能适应排汽高速流动,而且有效地避免了散热损失。该湿度测量探针在一台320MW机组上进行了工业试验... 提出一种基于加热法的湿度在线监测模型,并研制了新型湿度测量探针。采用了内加热螺旋通道、等温套管等结构的湿度测量探针在测量过程不仅能适应排汽高速流动,而且有效地避免了散热损失。该湿度测量探针在一台320MW机组上进行了工业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所测数据有效且有较高精度,可满足电厂汽轮机排汽湿度在线测量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湿蒸汽 加热法 双区变界 湿度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热法测量蒸汽湿度的误差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苏云龙 王新军 +1 位作者 谢金伟 宋钊 《汽轮机技术》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39-342,共4页
分析了加热法测量蒸汽湿度的原理与误差来源;推导出湿度的计算公式,编制程序对两个算例进行了计算,分析了加热管进出口速度、散热损失以及试样质量流量对湿度误差的影响。结果表明:不考虑加热管内试样的流动速度变化将带来1%的湿度误差... 分析了加热法测量蒸汽湿度的原理与误差来源;推导出湿度的计算公式,编制程序对两个算例进行了计算,分析了加热管进出口速度、散热损失以及试样质量流量对湿度误差的影响。结果表明:不考虑加热管内试样的流动速度变化将带来1%的湿度误差;在本文的计算条件下,10%的散热量产生的误差为12.6%;理论分析了加热法湿度的测量误差,在取定的测量仪表精度下,测量误差为1.7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湿蒸汽 加热法 湿度测量 误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应堆压力容器下降段水-蒸汽CCFL实验与模型研究
11
作者 陈登高 毕景良 +3 位作者 黄彦平 袁德文 昝元锋 徐建军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034-1044,共11页
为探究反应堆压力容器下降段在喷放末期冷段安注过程中的水-蒸汽逆流特性,建立下降段逆向流动限制(CCFL)模型,开展了基于压力容器模化本体的下降段CCFL实验研究以及建模分析。通过实验研究获得了不同入口安注水流量、安注水过冷度、堆... 为探究反应堆压力容器下降段在喷放末期冷段安注过程中的水-蒸汽逆流特性,建立下降段逆向流动限制(CCFL)模型,开展了基于压力容器模化本体的下降段CCFL实验研究以及建模分析。通过实验研究获得了不同入口安注水流量、安注水过冷度、堆芯蒸汽流量等条件下的下降段环腔内的安注特性数据,并基于实验数据进行了CCFL建模分析。结果表明,开始发生CCFL的蒸汽无量纲流速与入口安注水无量纲流速呈现正相关,基于无量纲流速建立的模型斜率与入口安注水无量纲流速呈现高度指数关联。本文建立了适用于从不发生CCFL至不完全CCFL,再到完全CCFL的下降段水-蒸汽气液逆流全过程预测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降段 水-蒸汽逆向流动限制 逆向流动限制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luent软件的轴排凝汽器壳侧流场分析
12
作者 付元钢 《汽轮机技术》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01-202,共2页
凝汽器管束前蒸汽流场的均匀性严重影响了管束的传热性能,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分析轴排凝汽器内部均布装置对蒸汽流动均匀性的影响,优化轴排凝汽器的结构,保证蒸汽流动的均匀性,为以后轴排凝汽器的结构设计提供理论指导。
关键词 轴排凝汽器 数值模拟 蒸汽流动均匀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ynamic simulation of drum level sloshing of heat recovery steam generator
13
作者 曹小玲 皮正仁 +2 位作者 蒋绍坚 杨卫宏 B.Wlodzimerz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3年第2期413-423,共11页
Drum level sloshing is the latest discovery in the application of heat recovery steam generator (HRSG) in combined cycle, and shows certain negative influence on drum level controlling. In order to improve drum level ... Drum level sloshing is the latest discovery in the application of heat recovery steam generator (HRSG) in combined cycle, and shows certain negative influence on drum level controlling. In order to improve drum level controlling, influence factors on the drum level sloshing were investigated. Firstly, drum sub-modules were developed using the method of modularization modeling, and then the model of drum level sloshing was set up as well. Experiments were carried out on the experimental rig, and the model was validated using the obtained experimental results. Dynamic simulation was made based on the model to get a 3-D graph of drum level sloshing, which shows a vivid procedure of drum level sloshing. The effect of feed-water flow rate, main-steam flow rate and heating quantity on the drum level sloshing was analyzed. The simulation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signals with frequency higher than 0.05 Hz are that of drum level sloshing, the signals with frequency of 0.0-0.05 Hz are that of drum level trendy and "false water level", and variation of the feed-water flow rates, main-steam flow rates and heating quantities can change the frequency of drum level sloshing, i.e., the frequency of sloshing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feed-water flow rate, or the decrease of the main-steam flow rate and the heating quantity. This research work is fundamental to improve signal-to-noise ratio of drum level signal and precise controlling of drum leve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bined cycle heat recovery steam generator false level drum level sloshing model modularization model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aste heat water pumping model with direct contact cooling
14
作者 Kittiwoot Sutthivirode Naris Pratinthong +2 位作者 Pichai Namprakai Natthaphon Roonprasang Taveewat Suparos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4年第10期3896-3910,共15页
The performance of a patented water pumping model with steam-air power was presented, which operates automatically by direct contact cooling method. The main objective was to study feasibility of a pumping model for u... The performance of a patented water pumping model with steam-air power was presented, which operates automatically by direct contact cooling method. The main objective was to study feasibility of a pumping model for underground water. In this model, a heater installed within the heat tank represented sources of waste heat as energy input for finding appropriate conditions of the 10 L pump model. The system operation had five stages: heating, pumping, vapor flow, cooling, and water suction. The overall water heads of 3, 4.5, 6 and 7.5 m were tested. At the same time, it was found that the pump with 50% air volume is sufficient for pumping water to a desired level. In the experiment, the temperatures in the heating and pumping stages were 100-103 ℃and 80-90 ℃, respectively. The pressure in the pumping stage was 12-18 kPa, and the pressure in the suction stage was about-80 kPa, sufficient for the best performance. It could pump 170 L of water at a 2 m suction head, 120 L at a 3.5 m suction head, 100 L at a 5 m suction head, and 65 L at a 6.5 m suction head in 2 h. A mathematical model for larger pumps was also presented, which operates nearly the same as the present system. Economic analysis of the 10 L pump was also includ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rect contact cooling driving tank steam-air power liquid piston waste hea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