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44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700MW级多轴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余热锅炉的蒸汽冲管
1
作者 朱宪然 赵振宁 +1 位作者 张立忠 禹庆明 《锅炉技术》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2-26,共5页
针对1台700 MW级多轴燃气蒸汽联合循环余热锅炉,采用两炉单独吹扫、降压法与稳压法相结合的冲管方案,以燃机点火后余热锅炉的自产蒸汽作为冲管汽源。由于余热锅炉的高中低压系统参数不同,三路系统分别吹扫并分别打靶;三路临时系统在临... 针对1台700 MW级多轴燃气蒸汽联合循环余热锅炉,采用两炉单独吹扫、降压法与稳压法相结合的冲管方案,以燃机点火后余热锅炉的自产蒸汽作为冲管汽源。由于余热锅炉的高中低压系统参数不同,三路系统分别吹扫并分别打靶;三路临时系统在临吹门前合并,只使用一套打靶装置和消音器,简化了临时系统,降低了冲管费用和工作量。详细介绍了冲管时为防止三路临时管道间产生过高热应力而采取的暖管和吹扫步骤,并讨论了冲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可为同类型机组的冲管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热锅炉 蒸汽冲管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 降压法 稳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压再热余热锅炉的蒸汽冲管方法讨论 被引量:2
2
作者 赵振宁 朱宪然 +1 位作者 张立忠 赵振宙 《锅炉技术》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2-16,22,共6页
现代大型三压余热锅炉冲管一般采用自产汽作为汽源,采用多切换门方式或多临冲门方式的冲管临时系统,都可以只使用一套打靶装置和消音器,并达到并列吹扫以降低冲管时间、费用及节能的目的,但是两种方式有不同的技术要求。根据350 MW级单... 现代大型三压余热锅炉冲管一般采用自产汽作为汽源,采用多切换门方式或多临冲门方式的冲管临时系统,都可以只使用一套打靶装置和消音器,并达到并列吹扫以降低冲管时间、费用及节能的目的,但是两种方式有不同的技术要求。根据350 MW级单轴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及700 MW级二拖一型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的采用两种不同冲管方式的实践及其暴露出来的问题,讨论了三压锅炉蒸汽冲管工作的各种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可为同类型机组的冲管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热锅炉 蒸汽冲管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 冲管临时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工业应用场景的超高温蒸汽热泵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姚远 陆振能 +2 位作者 曲勇 刘广平 龚宇烈 《新能源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9-50,共12页
超高温蒸汽热泵是极具潜力的工业高温供热脱碳技术。蒸汽热泵所采用的工质日益环保,目前自然工质水和氢氟烯烃类工质成为研究焦点,其中R1336mzz-Z、R1234ze-Z、R1233zd-E最有商业化推广前景。复叠压缩、两级压缩和水蒸气再压缩是保证蒸... 超高温蒸汽热泵是极具潜力的工业高温供热脱碳技术。蒸汽热泵所采用的工质日益环保,目前自然工质水和氢氟烯烃类工质成为研究焦点,其中R1336mzz-Z、R1234ze-Z、R1233zd-E最有商业化推广前景。复叠压缩、两级压缩和水蒸气再压缩是保证蒸汽热泵高温输出的主要循环形式。离心压缩机和螺杆压缩机是蒸汽热泵中应用最多和最有前景的压缩机类型。压缩机中间补气或补水技术成为降低压缩机排气温度、增强压缩机高温稳定性的有效措施。国内外蒸汽热泵机组测试结果显示,蒸汽热泵机组的制热性能系数随着温升值和输出温度的提高而降低,目前多数机组产汽温度在200℃以下,温升低于60℃,制热性能系数介于2.5~3.2之间。随着工业企业减碳技术需求大增,蒸汽热泵在我国进入快速发展的机遇期,120℃蒸汽热泵已成为行业主流,追求更高温度蒸汽成为未来发展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供热 蒸汽热泵 工质 性能系数 压缩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热过程中高温蒸汽渗流与煤体热应变动态演化规律
4
作者 李志强 张宁超 +4 位作者 陈金生 陈立伟 冯文祥 刘龙威 王云刚 《煤田地质与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3-103,共11页
【背景】高温蒸汽热激励煤层是一种极具前景的增产瓦斯技术方法,蒸汽渗透率是表征热流体注入能力的关键参数。然而,蒸汽在煤中的渗流规律及其演化机理目前依然未知,探索上述问题对注热增产瓦斯工程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方法】采用稳... 【背景】高温蒸汽热激励煤层是一种极具前景的增产瓦斯技术方法,蒸汽渗透率是表征热流体注入能力的关键参数。然而,蒸汽在煤中的渗流规律及其演化机理目前依然未知,探索上述问题对注热增产瓦斯工程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方法】采用稳态法进行了煤中注入高温蒸汽的渗流与热应变实验,研究了蒸汽渗透率和煤体热应变随时间的动态变化规律。采用Kelvin毛细凝聚理论、段塞流理论和热应力理论,分别分析了蒸汽在煤中的冷凝相变、脉动渗流和煤体热应变变化机制。【结果】高温蒸汽注入煤体过程中,随注热时间延长,蒸汽液测渗透率呈间歇性脉动规律。随蒸汽温度升高,脉动峰值降低,周期缩短,脉动更加剧烈。注热过程中,煤体径向、体积应变呈2~3段阶段式膨胀变化。蒸汽温度较低时,轴向应变为压缩应变,而温度较高时,转为膨胀应变。【结论】蒸汽在煤体微孔隙中的平衡压力小于大空间中的饱和蒸汽压,孔径越小,蒸汽冷凝所需压力越低,也越容易冷凝相变。蒸汽在煤体中产生的气液段塞流是造成其渗透率间歇性脉动的主要原因。此外,高温蒸汽对煤体渗透率还叠加了内外膨胀影响效应,导致大孔渗透率降低,基质小孔渗透率增大。蒸汽注入过程中,前期的快速膨胀应变,主要由孔隙压力控制,中后期的缓慢膨胀应变,主要由升温引起的热应变控制。研究结果为蒸汽热采瓦斯工程和数值模拟提供了事实依据和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斯 蒸汽 温度 两相渗流 热应变 注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形理论的烟道气强化蒸汽传热机理研究
5
作者 张超 顾子涵 +3 位作者 宋京承 伦增珉 王海涛 李兆敏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487-2503,共17页
稠油油藏原油黏度高,常规蒸汽驱因注入蒸汽的窜流、超覆和热损耗快等因素开发效果较差。为了提升该类油藏开发效益,对蒸汽驱和烟道气辅助蒸汽驱过程中的油藏开发进行三维物模实验研究,并基于分形理论对各阶段油藏储层内蒸汽干度和导热... 稠油油藏原油黏度高,常规蒸汽驱因注入蒸汽的窜流、超覆和热损耗快等因素开发效果较差。为了提升该类油藏开发效益,对蒸汽驱和烟道气辅助蒸汽驱过程中的油藏开发进行三维物模实验研究,并基于分形理论对各阶段油藏储层内蒸汽干度和导热系数分布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伴注烟气可基于受热膨胀增能以及热损失削减等效应缓解汽窜和超覆,优化蒸汽波及效率及其加热降黏原油的效果,使采收率在蒸汽驱44.92%的基础上提升至61.47%。烟气的伴注降低其所在储层区域的导热系数,削减储层局部热能损失,使蒸汽流动沿程的干度和流动性提高,促进蒸汽的波及与原油的受热降黏,为采收率的提升创造条件。该研究表明烟道气是优化稠油油藏蒸汽驱效果的优秀媒介,可为丰富烟道气辅助蒸汽驱优化稠油油藏开发效益机理方面的理论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油藏 烟道气 分形理论 蒸汽干度场 导热系数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蒸汽爆破预处理对压榨紫苏籽油品质和风味的影响
6
作者 曾小峰 盖智星 +5 位作者 颜蜜 杨秋枚 刘大良 曾顺德 高伦江 尹旭敏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57-263,共7页
以紫苏籽为原料,研究不同蒸汽爆破处理时间(30、45、60 s)对紫苏籽油品质及风味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蒸汽爆破预处理对紫苏籽油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的组成和含量无显著影响,蒸汽爆破预处理组酸价和过氧化值显著高于空白组(蒸汽爆... 以紫苏籽为原料,研究不同蒸汽爆破处理时间(30、45、60 s)对紫苏籽油品质及风味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蒸汽爆破预处理对紫苏籽油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的组成和含量无显著影响,蒸汽爆破预处理组酸价和过氧化值显著高于空白组(蒸汽爆破处理0 s),但均符合标准要求;随蒸汽爆破处理时间延长,紫苏籽油的L^(*)值降低、b^(*)值显著增加、总酚和总植物甾醇含量显著提高,30、45、60 s时总酚含量分别是空白组的1.95、2.29、2.77倍,植物甾醇总含量分别提高5.36%、6.48%、9.33%,但总生育酚含量和苯并[a]芘含量无显著变化,且苯并[a]芘含量远低于国家标准的限量。气相色谱-质谱分析共鉴定出23种挥发性风味物质,蒸汽爆破处理后紫苏籽油的风味物质种类和含量均显著增加。结合香气活性值和主成分分析确定了11种关键风味化合物,且挥发性特征风味由单一烃类、酯类为主导转变为以醛类、杂环类风味成分为主导,整体风味由花果油脂清淡香气转变为油脂焙烤香、坚果香。该研究结果可为紫苏籽油的制备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苏籽 蒸汽爆破 品质 风味 香气活性值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燃料锆包壳表面微弧氧化及Cr基复合膜高温蒸汽氧化研究进展
7
作者 薛文斌 李鑫 +6 位作者 王利娇 柴璐琪 周茜 王兴平 徐驰 金小越 杜建成 《表面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1-23,共23页
在反应堆失水事故发生时,锆包壳在高温水蒸气中会发生剧烈氧化,并释放氢气,从而引发严重的氢爆事故。通过Cr涂层能显著提高锆包壳的抗蒸汽氧化能力,涂层表面的Cr2O3膜能够显著抑制氧原子向锆基体扩散。在Cr涂层与Zr基体之间插入微弧氧化... 在反应堆失水事故发生时,锆包壳在高温水蒸气中会发生剧烈氧化,并释放氢气,从而引发严重的氢爆事故。通过Cr涂层能显著提高锆包壳的抗蒸汽氧化能力,涂层表面的Cr2O3膜能够显著抑制氧原子向锆基体扩散。在Cr涂层与Zr基体之间插入微弧氧化(MAO)绝缘中间缓冲层,能够抑制Cr/Zr互扩散,以及避免发生Cr/Zr电偶腐蚀。介绍了锆表面MAO膜及MAO/Cr基复合膜的制备工艺及膜层组织的结构特点,重点总结它们在900~1200℃蒸汽环境中的氧化动力学曲线,以及涂层结构、成分演变规律的研究现状,分析Al、Si合金元素对MAO/Cr基复合膜高温氧化行为的影响,还简要介绍MAO/Cr基复合膜的高能离子辐照效应,最后指出一些问题及后续研究方向。MAO膜及MAO/Cr基复合膜具有良好的抗蒸汽氧化性能,但MAO膜在1100℃以上环境中会失去保护能力,而MAO/Cr基复合膜在1200℃蒸汽环境中仍具有较高的防护性能。MAO绝缘中间层能够抑制Cr、Zr互扩散。将Al、Si合金元素添加到Cr层中,能够进一步提高MAO/Cr复合膜的抗氧化能力,Al2O3和Zr2Si阻挡层的形成分别是MAO/CrAl和MAO/CrAlSi复合膜抗高温氧化能力高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弧氧化 锆包壳 蒸汽氧化 Cr基复合膜 互扩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耦合蒸汽压缩与储热的燃煤热电联产机组调峰性能研究
8
作者 周霞 李建锋 +1 位作者 周宏 高云鹏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4-205,I0016,共13页
为降低调峰期间的能耗水平,该文提出热电联产机组与蒸汽压缩储热系统耦合的技术方案,该方案是从汽轮机中压缸排汽中抽出部分蒸汽,利用多级压缩机对抽汽进行压缩,利用储热装置对压缩过程中蒸汽进行冷却,储热装置所储存的热量可用于加热... 为降低调峰期间的能耗水平,该文提出热电联产机组与蒸汽压缩储热系统耦合的技术方案,该方案是从汽轮机中压缸排汽中抽出部分蒸汽,利用多级压缩机对抽汽进行压缩,利用储热装置对压缩过程中蒸汽进行冷却,储热装置所储存的热量可用于加热再热蒸汽或锅炉给水。该文建立热电联产机组耦合蒸汽压缩储热系统以及耦合电锅炉储热系统的调峰性能计算模型,并以某350 MW超临界燃煤热电联产机组为例进行性能计算。结果表明:在机组本身负荷保持在50%额定负荷甚至更高情况下,耦合两种系统的机组供电功率均可大幅降低,能够低于35%额定负荷;在机组耦合蒸汽压缩储热系统后,相比较机组50%额定负荷的能效指标,综合热效率提高7.3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机组 热电联产 蒸汽压缩 灵活性改造 深度调峰 储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泵蒸汽机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9
作者 吴玉庭 马旭东 +3 位作者 杜彦君 雷标 鹿院卫 张灿灿 《流体机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0-91,共12页
工业脱碳是中国实现“双碳”目标面临的主要挑战,目前,关于工业脱碳的研究集中在供给侧,少有针对需求侧的研究,而需求侧生产工业蒸汽的能耗占总工业能耗近30%,是工业脱碳的有效着力点。热泵蒸汽机针对工业蒸汽需求,凭借其显著的能质提... 工业脱碳是中国实现“双碳”目标面临的主要挑战,目前,关于工业脱碳的研究集中在供给侧,少有针对需求侧的研究,而需求侧生产工业蒸汽的能耗占总工业能耗近30%,是工业脱碳的有效着力点。热泵蒸汽机针对工业蒸汽需求,凭借其显著的能质提升能力,为工业脱碳提供了一种极具前景的替代方案。本文综述了国内外热泵蒸汽机的研究现状,分别从提高系统效率和提高输出温度两个方面提出了热泵蒸汽机未来的研究方向。结果表明,在制冷剂方面,使用人工智能和神经网络等方法预测高温混合制冷剂的性质将是工质的主要研究方向;在冷媒压缩机方面,对涡旋压缩机提出新的组合剖面、新的密封结构及设计新的轴向力平衡方法,对活塞压缩机使用梯形活塞和阶梯式混合排量活塞等创新密封方法,对螺杆压缩机的几何参数、运行条件、系统结构和驱动配置实施优化策略将是冷媒压缩机的主要研究方向;在水蒸气压缩机方面,对离心压缩机降低排气温度和开发廉价高性能叶片,对螺杆压缩机进行精确喷水控制和系统可靠性设计将是水蒸气压缩机的主要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泵蒸汽 高温热泵 混合制冷剂 高温压缩机 水蒸气压缩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秸秆颗粒燃料胡椒熟化蒸汽发生器优化设计与试验
10
作者 张园 何子健 +3 位作者 韦丽娇 赵振华 沈德战 张嘉伟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93-200,共8页
针对胡椒熟化配套用蒸汽发生器低效高排、单次进料燃烧时间短以及自动化程度低等问题,对胡椒熟化蒸汽发生器进行优化设计。基于胡椒熟化配套用蒸汽量、温控及产气速率需求分析,对进料机构的漏斗容量、推进绞龙尺寸、鼓风量等进行优化设... 针对胡椒熟化配套用蒸汽发生器低效高排、单次进料燃烧时间短以及自动化程度低等问题,对胡椒熟化蒸汽发生器进行优化设计。基于胡椒熟化配套用蒸汽量、温控及产气速率需求分析,对进料机构的漏斗容量、推进绞龙尺寸、鼓风量等进行优化设计;结合虚拟仿真软件对进料机构进行建模,通过模态分析确定相关参数与硬件型号。试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蒸汽发生器一次进料可持续燃烧40 min以上,生产的蒸汽温度波动不超过4.17%;改进后的蒸汽发生器适配胡椒熟化机后效果更好,熟化合格率稳定在98.3%以上;进风量与进料量同比改变,有效降低污染气体的排放,提高能效。对蒸汽发生器提高热效率,降低排放具有一定参考价值,也为胡椒加工生产线自动化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椒 蒸汽发生器 秸秆颗粒 模态分析 熟化合格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梗蒸汽爆破处理对烟草薄片基片物理性能和感官品质的影响
11
作者 王帆 李嘉豪 +7 位作者 李宇晗 邱嘉骏 罗冲 王茹楠 李锦 陈顺辉 陈丽卿 温洋兵 《中国造纸》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4-62,共9页
利用蒸汽爆破技术对烟梗进行预处理,研究不同蒸汽爆破预处理条件下烟梗的微观结构、化学成分以及抄造基片的物理性能和感官品质。结果表明,蒸汽爆破维压压力对烟梗微观结构及烟草薄片基片物理性能影响较大,随着蒸汽爆破维压压力的增加,... 利用蒸汽爆破技术对烟梗进行预处理,研究不同蒸汽爆破预处理条件下烟梗的微观结构、化学成分以及抄造基片的物理性能和感官品质。结果表明,蒸汽爆破维压压力对烟梗微观结构及烟草薄片基片物理性能影响较大,随着蒸汽爆破维压压力的增加,烟梗的微观结构膨胀,空洞间隙扩大增多,磨浆后烟梗浆打浆度增加,相比于未处理样品,烟草薄片基片的抗张指数最高可提升至1.65倍,匀度提升60%,柔软度提升22%,但对松厚度影响较小。当蒸汽爆破维压压力为0.6 MPa时,烟梗微观结构破坏不明显,水溶性总糖含量相比原料提升11.6%,能够显著改善烟草薄片感官质量。适当的蒸汽爆破处理烟梗能显著改善基片物理性能和烟草薄片感官质量,工业应用时蒸汽爆破维压压力应低于0.6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汽爆破 烟草薄片基片 感官品质 物理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堇青石蜂窝陶瓷负载Ni/Fe催化污泥蒸汽气化制富氢燃气
12
作者 张斌 韩融 +2 位作者 郭紫昀 洪蓉蓉 葛强茹 《化学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2-38,共7页
以CHC(堇青石蜂窝陶瓷)为催化剂载体,使用共浸渍法制备低负载Ni、Fe、Ni-Fe基整体式催化剂,研究负载金属种类、负载率、气化温度和重复利用次数对市政污泥水蒸汽气化产氢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CHC整体式催化剂的催化性能比较关系为CHC-F... 以CHC(堇青石蜂窝陶瓷)为催化剂载体,使用共浸渍法制备低负载Ni、Fe、Ni-Fe基整体式催化剂,研究负载金属种类、负载率、气化温度和重复利用次数对市政污泥水蒸汽气化产氢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CHC整体式催化剂的催化性能比较关系为CHC-Fe-6%>CHC-Fe-3%>CHC-Ni-Fe-3%>CHC-Ni-Fe-6%>CHC-Fe-9%>CHC-Ni-3%>CHC-Ni-6%。CHC-Fe-6%拥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催化活性,800℃时,CHC-Fe-6%催化的合成气产率、H_(2)产率及H_(2)纯度(体积分数)最高,分别为0.390 m^(3)/kg、8.272 mol/kg和47.53%,相较无催化剂组分别提高了114.28%、119.30%和2.39%;在相同H_(2)纯度下,可显著降低气化反应温度;CHC-Fe-6%的高催化产氢能力主要是由于Fe基较高的氧亲和性和分散性;CHC-Fe-6%经2次重复利用后,H_(2)纯度、H_(2)产率和合成气产率较首次利用分别下降3.97%、38.33%和35.90%,主要由于Fe_(2)O_(3)还原失活及表面积碳,每次使用后可氧化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堇青石蜂窝陶瓷 市政污泥 蒸汽气化 富氢燃气 重复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蒸汽吞吐地层热量变化机理
13
作者 姚长江 贾新峰 +4 位作者 尚策 李可寒 焦滨海 高飞 林志强 《新疆石油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4-70,共7页
加热地层以降低原油黏度是蒸汽吞吐的主要机理之一,构建考虑热对流和热传导的动态传热模型,通过耦合温度场和压力场,计算地层压力、地层温度和流体对流速度,进而分析地层热量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注汽阶段,周期注汽量相同的条件... 加热地层以降低原油黏度是蒸汽吞吐的主要机理之一,构建考虑热对流和热传导的动态传热模型,通过耦合温度场和压力场,计算地层压力、地层温度和流体对流速度,进而分析地层热量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注汽阶段,周期注汽量相同的条件下,注汽时间为6.0~10.0 d时,加热速度和地层净热量均较高;在焖井阶段,压力停止上升,热对流快速减弱,地层加热速度大幅下降,焖井4.0 d后降幅达88.3%,可以开井生产;在采油阶段,热传导起主要作用,地层热量缓慢稳步上升;经过1个吞吐周期,地层热量增量的57.7%随着产液被回收,42.3%保留在地层中。该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蒸汽吞吐过程中的地层热量变化规律,为注采参数的优化和蒸汽热量的流向分析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汽吞吐 地层热量 原油黏度 热对流 热传导 温度场 加热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级[火用]分析的石化企业蒸汽动力系统多目标运行优化
14
作者 戴文智 李青洋 +1 位作者 沈雄健 杨新乐 《化学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3-89,共7页
石化企业蒸汽动力系统运行优化是企业节能减排的重要途径。建立考虑经济、环境和热力学指标的优化模型,采用改进多目标粒子群算法对实际案例进行运行优化研究。常规[火用]分析方法只能得出各设备的[火用]效率和[火用]损大小,无法真实反... 石化企业蒸汽动力系统运行优化是企业节能减排的重要途径。建立考虑经济、环境和热力学指标的优化模型,采用改进多目标粒子群算法对实际案例进行运行优化研究。常规[火用]分析方法只能得出各设备的[火用]效率和[火用]损大小,无法真实反映[火用]损的具体原因和节能潜力。采用高级[火用]分析法将设备的[火用]损划分为可避免、不可避免内源[火用]损和外源[火用]损,并对各设备[火用]损失的具体来源及其改进潜力进行分析和排序。结果表明:锅炉、锅炉给水泵和汽轮机的[火用]损失主要为可避免内源[火用]损,除氧器和减温减压器的主要[火用]损失为不可避免内源[火用]损、可避免外源[火用]损,通过优化设备可减少系统73.5%的[火用]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汽动力系统 优化 多目标 粒子群 高级[火用]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管式蒸汽发生器管束流体弹性不稳定性机理研究
15
作者 王越 谭蔚 《原子能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07-615,共9页
螺旋管束由于其结构紧凑、传热效率高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快堆与第4代核电堆型中。为揭示螺旋管束流体弹性不稳定性,本文在验证激振模型的冲击实验基础上,利用螺旋管束激振模型系统地研究了管的相对位置、管束结构参数对螺旋管振动响应的... 螺旋管束由于其结构紧凑、传热效率高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快堆与第4代核电堆型中。为揭示螺旋管束流体弹性不稳定性,本文在验证激振模型的冲击实验基础上,利用螺旋管束激振模型系统地研究了管的相对位置、管束结构参数对螺旋管振动响应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面外方向的振幅远大于面内方向的,相邻管层节径比对螺旋管振动响应的影响强于同层管间节径比与螺旋角。通过改变管间流速,探究了螺旋管束流体弹性不稳定性机理,提出了预测临界流速的半经验公式,并且同现有直管管束的国家标准与先前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为螺旋管式蒸汽发生器的设计与工程评估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管式蒸汽发生器 管束振动 流体弹性不稳定性 临界流速半经验公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GRA和CNN-LSTM的垃圾焚烧炉主蒸汽温度预测
16
作者 王印松 张炬 《动力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308-1318,1344,共12页
为了解决传统建模方法在建立焚烧炉主蒸汽温度预测模型时预测精度不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的灰色关联分析(IGRA)和卷积-长短期记忆(CNN-LSTM)神经网络的垃圾焚烧炉主蒸汽温度预测方法。首先,使用IGRA筛选出与主蒸汽温度关联程度... 为了解决传统建模方法在建立焚烧炉主蒸汽温度预测模型时预测精度不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的灰色关联分析(IGRA)和卷积-长短期记忆(CNN-LSTM)神经网络的垃圾焚烧炉主蒸汽温度预测方法。首先,使用IGRA筛选出与主蒸汽温度关联程度高的分布式控制系统(DCS)变量作为输入;其次,采用主成分分析(PCA)方法提取包含焚烧炉燃烧图像绝大部分信息的主成分特征并将其作为输入;然后,基于IGRA和粒子群优化(PSO)算法,估计出输入变量与主蒸汽温度之间的迟延向量并进行了时延补偿;最后,构建了由DCS变量和图像特征组成的时序矩阵作为输入变量的CNN-LSTM模型,实现了对主蒸汽温度未来6 min内变化趋势的预测。结果表明:相较于已有的主蒸汽温度预测模型,本文所提出模型的平均绝对误差M AE降低了13.07%,均方根误差R MSE降低了13.89%,决定系数R^(2)提升了13.0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垃圾焚烧炉 蒸汽温度预测 迟延估计 神经网络 图像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蒸汽杀青处理时间对八角挥发性成分的影响
17
作者 李玉祥 滕娟 +4 位作者 汪路花 马鹏娇 杨永超 古绍林 黄兴粉 《农产品加工》 2025年第1期71-75,共5页
为了探明蒸汽杀青处理时间对八角挥发性成分的影响,并筛选出合适的杀青处理时间,采用全自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技术提取八角挥发性成分,然后采用气质联用(GC-MS)技术分析不同蒸汽杀青时间(5,10,15,20 min)对八角挥发性物质的影响,... 为了探明蒸汽杀青处理时间对八角挥发性成分的影响,并筛选出合适的杀青处理时间,采用全自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技术提取八角挥发性成分,然后采用气质联用(GC-MS)技术分析不同蒸汽杀青时间(5,10,15,20 min)对八角挥发性物质的影响,结合八角颜色、气味感官评价,对杀青处理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杀青处理后的成品八角,其外观品质优于自然晒干处理的八角。经GC-MS分析,八角中共鉴定出860种物质,其中以萜类物质种类最多。杀青处理与对照之间差异代谢物为225~251个,在这些差异代谢物质中,萜类物质占比最大。经蒸汽杀青处理的八角,其反式茴香脑均显著高于自然晒干,含量随杀青处理时间延长而减少。在实际生产中可进行5~10 min的蒸汽杀青,使青八角变为淡黄色后再进行干燥,获得较好外观品质的同时可最大限度地保留反式茴香脑等有效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角 蒸汽杀青 挥发性物质 气质联用色谱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蒸汽爆破预处理对猴头菇子实体残渣粗多糖理化性质及调节肠道菌群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爽 刘利平 +5 位作者 冯杰 张劲松 杨焱 吴迪 刘艳芳 郭庆彬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1-69,共9页
为了研究蒸汽爆破(Steam Explosion,SE)预处理对猴头菇子实体残渣粗多糖理化性质及调节肠道菌群的影响,以猴头菇水提残渣为原料,采用常规粉碎和蒸汽爆破两种方式进行处理制备获得粗多糖并进行得率、成分含量、单糖组成、分子量及消化和... 为了研究蒸汽爆破(Steam Explosion,SE)预处理对猴头菇子实体残渣粗多糖理化性质及调节肠道菌群的影响,以猴头菇水提残渣为原料,采用常规粉碎和蒸汽爆破两种方式进行处理制备获得粗多糖并进行得率、成分含量、单糖组成、分子量及消化和发酵特性的比较。结果显示,经SE处理所得多糖组分(HCQ)的得率、多糖和β-葡聚糖含量分别达到了13.36%、58.20%和47.93%,是常规粉碎处理所得多糖组分(HCW)的2.18、1.57和1.59倍,表明SE能显著(P<0.05)促进残渣中多糖组分的释放。SE还降低了HCQ的分子量并释放出小分子组分,同时提高了单糖组成中的葡萄糖摩尔百分比。在模拟体外人体粪便发酵过程中,与HCW相比,HCQ明显地(P<0.05)提高了有益菌(如厚壁菌门)的丰度和短链脂肪酸的产量,同时降低有害细菌(如埃希氏-志贺氏菌)的丰度,从而有益于机体健康。该研究为蒸汽爆破技术在猴头菇多糖提取中的应用及HCQ多糖作为潜在益生元发挥调节肠道菌群作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猴头菇水提残渣 蒸汽爆破 多糖 β-葡聚糖 肠道菌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波扰动与模糊PID的蒸汽茶叶杀青机温湿度调控技术
19
作者 梁玉玥 雷道锐 《湖北农业科学》 2025年第7期178-181,共4页
针对蒸汽茶叶杀青机在运行过程中难以稳定维持预设温湿度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微波扰动与模糊PID协同控制的温湿度调控方法。该方法通过将微波扰动技术应用于湿度控制,同时采用模糊PID算法实现温度精确调节,这种改进方法有效解决了传统... 针对蒸汽茶叶杀青机在运行过程中难以稳定维持预设温湿度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微波扰动与模糊PID协同控制的温湿度调控方法。该方法通过将微波扰动技术应用于湿度控制,同时采用模糊PID算法实现温度精确调节,这种改进方法有效解决了传统控制方式中温湿度参数相互干扰的技术难题。在杀青温度为95℃、湿度为95%、时间为1 min时,温湿度虽然存在轻微波动,但始终保持在较小的可控范围内。结果表明,结合微波扰动和模糊PID的温湿度控制方法能够有效确保蒸汽茶叶杀青机内部环境的稳定性,使茶叶处于最佳杀青状态。这种精确的温湿度控制方法不仅大幅提高了杀青工艺的一致性和重复性,而且提升了成品茶叶的品质,为茶叶优良风味特征和营养价值的形成提供了可靠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扰动 蒸汽茶叶杀青机 温湿度控制 模糊PID 调控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蒸汽爆破对紫色杜仲叶片水提液抗氧化能力及香气组分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周昀菲 孙志强 +4 位作者 杜庆鑫 王璐 杜兰英 王雁 刘攀峰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2-143,156,共13页
【目的】探究蒸汽爆破(汽爆)处理对杜仲叶片水提液抗氧化能力和香气组分的影响。【方法】以紫色杜仲品种‘华仲12’的叶片为试验材料,汽爆(压强0.45 MPa,稳压时间300 s)前设杀青后揉捻(A)、杀青(B)、萎凋后揉捻(C)和仅萎凋(D)4个处理,... 【目的】探究蒸汽爆破(汽爆)处理对杜仲叶片水提液抗氧化能力和香气组分的影响。【方法】以紫色杜仲品种‘华仲12’的叶片为试验材料,汽爆(压强0.45 MPa,稳压时间300 s)前设杀青后揉捻(A)、杀青(B)、萎凋后揉捻(C)和仅萎凋(D)4个处理,并设仅萎凋不汽爆对照(CK),分别测定各处理叶片水提取液的1,1-二苯基-2-苦基肼(DPPH)自由基、2,2’-连氮基-双-(3-乙基苯并二氢噻唑啉-6-磺酸)二铵盐(ABTS^(+))自由基、羟自由基、超氧阴离子清除能力及总抗氧化能力(FRAP值),用HPLC测定原儿茶酸、绿原酸、京尼平苷酸、儿茶素、没食子酸甲酯、松脂醇二葡萄糖苷、车叶草苷含量,并分析上述所有指标的相关性,再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HS-SPME-GC-MS)检测挥发性物质成分,比较汽爆表现最佳处理与对照的成分差异。【结果】杜仲叶片经杀青(B)处理再汽爆的效果最好,其水提取液活性成分含量和体外抗氧化能力较高,总多酚和总黄酮含量最高,分别为401.59和62.65 mg/g,较对照分别提高了62%和370%;该处理7种活性成分含量是对照的1.68~21.92倍。杜仲叶提取物质量浓度为0.2~6.0,2.0~12.0,1.25~40.00,1.25~40.00 g/L时,B处理提取物清除DPPH、ABTS^(+)、羟自由基、超氧阴离子的IC_(50)值分别为0.814,1.956,0.977和16.029 g/L,其FRAP值在提取物质量浓度为0.30 g/L时达最高(1.126 mmol/g),较对照提高了40.4%。相关性分析表明,车叶草苷、松脂醇二葡萄糖苷、京尼平苷酸、绿原酸、儿茶素、没食子酸甲酯、原儿茶酸和总黄酮含量与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超氧阴离子清除能力显著相关。与对照相比,汽爆后表现最佳的B处理多出17种特有香气的挥发性化合物,包括特有香气物质苯甲醇(相对含量7.53%)、4-(2,6,6-三甲基-1,3-环己二烯-1-基)-3-丁烯-2-酮(相对含量0.68%)、α-异甲基紫罗酮(相对含量0.30%)和β-环柠檬醛(相对含量2.64%)。【结论】汽爆处理显著提高了紫色杜仲叶片水提液活性成分含量和抗氧化能力,丰富了挥发性化合物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仲叶 总多酚 总黄酮 香气组分 抗氧化能力 蒸汽爆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